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48695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KS5U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衡阳八中 2018 届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试卷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试卷,分两卷。其中共 30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 15 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 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本卷共 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

2、有一个是正确的。1.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上述材料表明分封A. 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B.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 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为了巩固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分封制拓展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 A 项正确;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B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制度,排除 C;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 下表为两位当代学者对于清代中前期全国中长途商品粮

3、运量(单位:万石)的研究分析。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研究者 长江水系运量 运河水系运量 珠江水系运量 海上运量 其他运量学者一 17502350 12001700 400 1000 400学者二 1850 2350 320 1800 1680A. 两学者的研究数据准确无误B. 运河沿岸是粮食的主要产区C. 内陆水运是运输的主要途径D. 粮食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答案】C【解析】从两个学者的统计结果看,两者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趋势一致,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这一结论;C 选项说法正确,从图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D选项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中外贸易问题。点睛:本题给出的是

4、一张表格,我们首先要看表格的表头,之后分析表格内容,要有对比意识,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差异性,也要能够得出相同趋势。之后便是根据选项来进行分析和排除,得出最终答案。3. 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城市 商税额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2000 贯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45000 贯淮南东路首府扬州(今江苏扬州) 41000 贯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67000 贯广南西路首府桂州(今广西桂林) 6600 贯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B. 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C. 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D. 经济重心从

5、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答案】B4.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班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 ,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葛洪强调“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B 项正确;三教合一在材料中未体现,A 项排除;C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 1

6、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 转嫁战争负担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 强化物资管制【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 “国统区”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 、 “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 B 项正确;流通“联银券” 、“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

7、,故 D 项错误。6. 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入(-)超1864 46210 48654 +24441868 63282 61826 -14561886 87479 77207 -102721888 124783 92401 -323821890 127093 87144 -399491892 135101 102584 -32517A.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B. 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D. 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答案】D【解析】表

8、格显示中国在 1864 年之后,对外贸易逐渐从顺差转变为逆差,说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是市场,故 D 项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信息,故 A错误;政府税收增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 1936 年,与题干信息不符。【点睛】历史表格类选择题解题忌讳: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材料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本题选项 A、B 和 C 均属于材料中忌讳点。7. 1993 年底, “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

9、取销。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 1991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答案】C【解析】A 项错误,1992 年后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由“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 “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分析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C 项正确;D 项不选,题干没有涉及非公有制

10、经济的比例问题。8.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 399 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从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来看,古希腊对神灵还是十分重视的,人文主义并不是社会主流思想,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不符合普罗泰格拉的遭遇;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错在

11、材料没有体现出“提高”的内容。9. 1813 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 80 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 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 1846 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 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 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答案】D【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谷物法是国家对经济的一种干预,从 1815 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 1846 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可以体现出自由贸易的发展,结合时间来判断,这是工业革命的

12、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由主义;B 选项与材料内容相反;C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点有二:一是时间,材料中给出了 1813 年、1815 年、1846 年。这三个时间段英国工业革命逐步开展并最终完成,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二是谷物法代表的含义,它代表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明确这点可以很容易的解答。10. 1966 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A. 逐渐抛弃弱势群体B. 重点保护劳动人口C.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D. 增多福

13、利保障项目【答案】B【解析】美国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是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表明美国没有抛弃弱势群体,故 A 项错误;美国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支出数额比较大,表明美国社会福利政策向在职人员倾斜,是对劳动力的保护,故 B 项正确;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增多福利保障项目,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11. 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占总播种面

14、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上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 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C. 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D.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集体化的比重到 1937 年高达 93,即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故 C 正确;材料没有粮食产量数据,无法体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故 A 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排除 B;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促进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

15、的长期落后。本题容易误选 B,材料没有农业产量数据,无法看出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12. 下图是 1917 年1921 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B. 报刊是当时传播新思想的唯一媒介C. 广大人民关心国事和接受新思想D. 西方习俗礼仪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7 年十月革命特别是 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与图片介绍马克思主义文章数量很大相符合,故 A 与题意相符;B、C两项犯了表述绝对化的错误,图片无法体现西方习俗礼仪“在这

16、一时期”传入中国,排除B、C、D。13. 司马光说:“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期,大抵皆循此制。 ”材料反映了A. 西汉以后宰相开始退出政治舞台B. 汉魏以来国家权力的日渐分散C. 君主近臣逐渐掌控国家权力中枢D. 汉魏以来行政效率的不断下降【答案】C14. 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

17、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据此可得出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B.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决定着民主革命的方式C. 农民斗争是迎来民主革命高潮的主要因素D.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 “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等关键词可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A 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排除 B。C 项农民斗争是迎来民主革命高潮的主要因素,与题干“红军、游击队和

18、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不符,排除。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5. 民国十五年,国民党通过决议案,确定减少农民田租 25%(即二五减租) ;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和两年后颁布的租佃暂行条例都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的 375”(按全国高租率为 50%,以此减去 25%得出) ,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 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 以法规确认农民土地租佃权B. 与中共争夺农村地区控制权C. 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D. 试图变革农村土地的所有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确认农民土地租佃权,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与中共有关系,故 B 项错误;题干中

19、“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的375”体现出国民政府实施减轻农民负担的缴租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调整生产关系16.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 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 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 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答

20、案】C【解析】试题分析: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项错误;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观点太片面,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思想特点,故 C 项正确;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没有全面体现材料本质,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内容重视为现实服务17. 1934 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

21、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 ,下列说法正确的A. 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 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 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D. “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而后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在这里开辟出租界。从本质上说,租界是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 ,也是其对华实施政治渗透、经济掠夺的基地。但殖民当局在租界内采取严格的市政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客观上促进了

22、上海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华侨大量迁入,长期的华洋共处实际上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复杂过程,最终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融合,这种融合为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本题选 A。B、 C 、D 项材料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西文化的交融18.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 限制权力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 “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

23、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 18 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 D 项正确、A 项不正确。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 C 项说法不全面。【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选择 A 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完全依靠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与以往的考查点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而是通过设置材料

24、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 A、D 两项才能得出答案。19. 德国 1871 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 14 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 当时普鲁士王国占 17 票,其他各邦最多 6 票,多数邦只有 1 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A. 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B. 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C.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D.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答案】A【解析】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普鲁士领导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普鲁士在德意志第一帝国拥有特殊地位,帝国的皇帝和宰相也是普鲁士的国王和首相,在联邦议会中拥有最多选票,并且能够通过对普鲁士有力的法律规定,故

25、A 项正确; B 项与材料规定能够通过无关;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不是吞并各邦,故 C 项错误;德国制定宪法与欧洲各国都支持无关,D 项错误。20. 20 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A. 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 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C. 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D. 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但是

26、无法体现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故 A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经济发展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没有涉及生产的环节,故 B 项排除;据材料中“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可判断出该企业还没有实行垄断,无法得出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故C 项排除;结合“有义务为国家服务” “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 “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说明了企业兼顾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故 D 项正确。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效益21. 以下是 1820-1985 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对材

27、料理解正确的是A. 技术革命进行期间两国关税降低B. 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贸易保护加强C. 税率越高表明贸易自由程度越高D. 经济实力越强导致进口关税越低【答案】B【解析】A 选项错误,技术革命期间,英国关税是 0,但是美国却很高;B 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 1931 年的状况可以得出;C 选项说法错误,税率越高表明国家保护本身的经济,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D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2. 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

28、业、食品工业” 。材料表明A. 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B. 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 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D. 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表明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所需的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故 A 项正确;“1927 年”正值斯大林执政时期,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 B 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 C 项错误;当时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

29、例失调,故 D 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23.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 1970 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 ”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A. 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B. 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 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D. 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答案】D【解析】由材料

30、中学者强调“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可见论点主要强调了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认为国内条件只是次级因素,由此分析可知作者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因此 D 符合题意;A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并没有此种观点;B 选项不满足“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的观点;C 选项偏离了作者的意图。24. 1946-1949 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 50%,到 1970 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 1555 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 1948-1960 年为6.8%,1960-1965 年为 7.9%,

31、1965-1970 年为 11%。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中反映出 70 年代之前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二战结束并不是美国经济如此景气的原因;C 选项不能体现出美国对外贸易的情况;D 选项与此无关。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 4 题,第 25 题 14 分,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2 分,选做题(28-30 题)12 分

32、。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

33、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进入 20 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 1911 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 (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 (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 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 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

34、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2)新变化:户籍管理法制化;与

35、国际接轨;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解除人身束缚;体现人格平等。原因:商品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建立;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政策调整;社会治理近代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 “以家庭为本位” “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的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 ”“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 “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的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联系所学知识,近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城市对自由劳动力

36、需求增加,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使户籍制度的调整;依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 “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归纳出受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和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通过材料中多个法律法规的颁布看出政府的政策调整是户籍制度变化的又一重要原因。点睛:解答材料式非选择题要牢记一个基本原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一个历史信息,我们要将这些隐含的历史信息提炼出来,然后把它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 “洪范八政,食

37、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 。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美国 1933 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 10 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

38、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在 19745 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 (1)相似:政府干预和扶持;建立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稳定粮价;

39、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差异:中国古代农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饥荒和社会动乱不断;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粮食满足需求并大量出口。原因: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单纯增加粮食储备;美国是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和储备与市场有效结合。【解析】 (1)根据材料一“食为政首” 、材料二“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 10 个月的短期贷款” ,中美都有政府干预的存在;根据材料一“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 、材料二“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鼓励、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材料二“如果

40、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 ,中美都注重粮食价格的稳定;根据材料一“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 ”、材料二“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 ,中美都注重粮食的收购、存储。(2)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不能很好解决粮食问题,饥荒动乱时有发生;根据材料二“1933 年农业调整法 ”,结合所学,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成为粮食出口大国;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状态下,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增产有限;根据材料二“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

41、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 ,美国农业已经走上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道路,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27.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其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及思想领域的变化,浓缩了洋务企业的基本特点。轮船招商局历年船值统计(1873-1893 年)单位:两资料轮船招商局历年账略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据材料任意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或洋务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 1:特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金业一度发展迅速,但又迅速萎缩。说明:

42、迅速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政府的支持使其发展迅速。迅速萎缩:外来企业排挤;封建因素的制约。示例 2:信息:经济近代化起步并不断发展。说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信息:学习西方逐步付诸于实践。说明: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进行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若答出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如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等亦可。【解析】首先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或者洋务企业发展特点然后对信息进行说明如洋务企业发展特点,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浓缩了洋务企业的基本特点”“187374”年到“187677”内船值数据增加得出洋务派创办

43、的民用企业一度发展迅速,据材料“1886”年到“1893”内船值数据减少分析得出又迅速萎缩;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发展迅速、迅速萎缩两个角度回答,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政府的支持使其发展迅速,得出迅速萎缩是由于外来企业排挤,封建因素的制约如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信息,第一小问信息,据材料“其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及思想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经济近代化起步并不断发展,学习西方逐步付诸于实践;第二小问说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得出,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思想角度结合所学得出,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进行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44、选做题:请考生从 28、29、30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将所选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选题者则按选 28 题处理。共 12 分。28.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

45、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 ,才开始纠正。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1948 年 4 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意义。【答案】 (1)特点:土地改革在解放区进行;打击大地主,贫困农民分得了土地;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出现了一些“左”倾错误,并迅速得以纠正。(2)意义: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被发动起来支持革命战争;肃清土匪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解析】 (1)特点:根据“除秋冬攻势的

46、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 ,才开始纠正。 ”“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概括归纳出特点。(2)意义:根据“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分析回答。29.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839 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

47、义者深受鼓舞,在 20 世纪 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 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50 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 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

48、的亚非会议。从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 30 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答案】 (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二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2)原因:非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

49、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非万隆会议团结反帝的精神在非洲大陆传播;受亚洲等民族国家独立的鼓舞。【解析】 (1)材料“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 “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中可以得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 “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并结合二战后英法两国的势力的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来分析得出答案。30.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汤显祖(15501616) ,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官场生活并未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