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48281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KS5U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KS5U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KS5U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KS5U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中学 2018 届高三 10 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CO2 B. KOH C. HNO3 D. Na2SO4【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A 正确;B. KOH 属于碱,不是氧化物,故 B 错误;C. HNO 3是酸,不是氧化物,故 C 错误;D.硫酸钠属于盐,不是氧化物,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掌握和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酸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2. 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A. B. C. D

2、. 【答案】C【解析】容量瓶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瓶颈上有刻度线,由图象可知,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C,另外 A 为烧瓶,B 为分液漏斗,D 为研钵,故选 C。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A. 酒精 B. 金属铜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氯化钾【答案】D点睛: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离子晶体在固体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只在水溶液中才能够导电。4. 在反应 C2H 2SO4(浓) CO22SO 22H 2O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A. 酸性 B. 强氧化性 C. 酸性和强氧

3、化性 D. 还原性【答案】B【解析】加热条件下,C 和 H2SO4(浓)反应生成 CO2、SO 2和 H2O,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浓)CO2+2SO2+2H 2O,浓 H2SO4中 S 元素的化合价均由+6 降为+4,所以该反应表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选 B。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因水解呈酸性的是A. CO2 B. NaHSO4 C. HCl D. Fe2(SO4) 3【答案】D【解析】A、CO 2是酸性氧化物,在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电离使溶液呈酸性,不是水解,故 A 错误;B、NaHSO 4是强酸强碱酸式盐,完全电离其溶液呈酸性,不是水解,故 B 错误;C、HCl 属于

4、强酸,完全电离使溶液显酸性,不是水解,故 C 错误;D、Fe 2(SO4) 3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把握盐的组成和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电解质溶液因为电解质水解而呈酸性,说明该电解质是强酸弱碱盐。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聚乙烯是一种广发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鲜膜等用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 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纯硅C. 海水中溴离子浓度大,因此溴被称为“海洋元素”D. 用于电气工业的纯铜可由黄铁矿冶炼直接得到【答案】A【解析】A聚乙烯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生活中可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鲜膜等用品,故 A

5、 正确;B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的硅中含有碳等杂质,为粗硅,为进一步提纯,可与氯气反应,再用氢气还原,故 B 错误;C地球上 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有“海洋元素”的美称,不是因为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大,海水中的溴离子浓度很小,故 C 错误;D、由黄铁矿冶炼直接得到的铜为粗铜,其中含有很多杂质,需要电解精炼后才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故 D 错误;故选 A。7.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 甘氨酸的结构简式:H 2NCH2COOH B. HCl 的电子式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答案】A【解析】A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H2NCH2COOH,故 A 正确;

6、B氯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氢氯共价键,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 B 错误;C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为 8 个电子,氯离子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 C 错误;D比例模型中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是直线形分子,应为 ,故 D 错误;故选A。8. 下列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A. SO2 B. SO3 C. HClO D. H2O2【答案】B【解析】ASO 2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可使品红褪色,故 A 不选;B三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 B 选;C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品红,故C 不选;D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品红,故 D 不选;故

7、选 B。点睛:把握常见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的种类和区别是解答的关键。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有三类,HClO、Na 2O2、H 2O2等氧化性;SO 2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褪色;以及活性炭吸附性褪色等。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符合通式 CnH2n+2且 n 不同的烃一定属于同系物B. C60和纳米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C. 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可使 14N 转化为 14C,14N 和 14C 互为同位素D. 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答案】C【解析】A、烷烃的通式为 CnH2n+2通式,符合 CnH2n+2通式都是烷烃,n 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故 A 正确;BC 60和纳米碳管都是碳

8、元素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故 B 正确;C 14C 和14N 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 C 错误;D. 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是 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故 D 正确;故选 C。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趁热加入沸石,以免暴沸B. 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应加少量铁粉C. 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水,判断有无铜离子D.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答案】B【解析】A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

9、故 A 错误;B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故在氯化亚铁溶液加入少量铁粉,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 B 正确;C浓硫酸中含有的水很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铜几乎未溶解,因此在混合溶液中加水,不能够使溶液呈现蓝色,故 C 错误;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褪去,体现了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B。11. 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 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右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 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B. c、d 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C.

10、 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D. c 处气体经热交换后再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 SO2的转化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装置图可知,从 a 进入的气体是含有 SO2、O 2、N 2等的冷气,经过热交换器后从 b 处出来的是热的气体,成分与 a 处相同,正确;B在 c 处出来的气体SO2、O 2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含有 SO3及未反应的 SO2、O 2等气体,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经过热交换器后被冷的气体降温,SO 3被部分分离出来,而且混合气体再次被催化氧化,故二者含有的气体的成分含量不相同,错误;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冷的气体,同时冷却反应产生的

11、气体,为 SO3的吸收创造条件,正确;DC 处气体经过热交换器后再次被催化氧化,目的就是使未反应的 SO2进一步反应产生 SO3,从而可以提高 SO2的转化率,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工业制硫酸中 SO2催化氧化的设备及工作原理。【名师点睛】化学工业是历次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完全考查设备的题型不是特别多,但是往往以工业流程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所以教材中的几个重要工业(工业生产中均有重要应用)的整体流程、主要设备、反应条件的选择等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关注的有:工业制硫酸、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纯碱工业、氯碱工业、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镁的冶炼、铝的冶炼、铜的精炼等。要求会正确书

12、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理解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条件的选择依据。12. 在一定条件下,3molX 与 3molY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3Y(g) 2Z(g),HQ kJmol 1(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 QkJ 热量B. 反应一段时间后,X 与 Y 的物质的量之比仍为 1:1C. X 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 达到平衡后,若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氦气,Z 的反应速率不变【答案】CD【解析】A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参加反应的 X 的物质的量未知,不能计算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故 A 错误;BX、Y 以 1:3 转化,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 X、Y

13、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 1:1,故 B 错误;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 C 正确;D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充入稀有气体,X、Y、Z 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 D 正确;故选 CD。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2O H2+Cl 2+2OH B. 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Fe 3+Cu=Fe2+Cu2+C.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SO2+OH =HSO3D. 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Ba 2+H+OH +SO42 =BaSO4+H 2O【答案】A【解析】A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

14、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Cl-+2H2O H2+Cl 2+2OH -,故 A 正确;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Cu=2Fe2+Cu2+,故 B 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2OH-=SO32-+H2O,故 C 错误;D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SO42-=BaSO4+2H 2O,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

15、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本题的易错点为 D,要注意电解质的正确拆分。14. 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 B. 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

16、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炔与苯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 CO2的总量会变化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 分馏汽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石油裂化和裂解的目的均是为了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答案】D【解析】A. 乙炔与苯的最简式相同,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一定,含碳量就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 CO2的总量就一定,故 A 错误;B淀粉、纤维素都为高聚物,n 介于较大的范围之间,不确定,则二者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则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17、B 错误;C分馏汽油中不存在烯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 C 错误;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反应过程是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反应过程也是将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故 D 正确;故选 D。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热的 NaOH 溶液中水解后混合液不分层B. 在紫外线、饱和硫酸铵溶液、CuSO 4溶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变性C. 醋酸、葡萄糖和淀粉三种无色溶液,可以用新制 Cu(OH)2悬浊液检验D. 蛋白质中除含有碳、氢、氧外,还含有氮等元素【答案】B【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

18、与甘油形成的酯,热的 NaOH 溶液中水解后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均溶于水,不分层,故 A 正确;B、将饱和(NH 4)2SO4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出现沉淀,是盐析不是变性,故 B 错误;C乙酸可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淀粉与 Cu(OH)2悬浊液不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 C 正确;D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有C、H、O、N、S、P 等元素,故 D 正确;故选 B。17. 某电池以 K2FeO4和 Zn 为电极材料,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 OH-向正极迁移B. 正极反应式

19、为 2FeO42+ 10H+6e=Fe2O3+5H2OC. 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 Zn 为电池的负极【答案】D【解析】A电池工作时阴离子 OH-向负极迁移,故 A 错误;B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 2FeO42-+6e-+8H2O=2Fe(OH)3+10OH-,故 B 错误;C总方程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生成 KOH,则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故 C 错误;D原电池发生工作时,Zn 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K 2FeO4具有氧化性,为正极,电流方向是由正极 K2FeO4经导线到负极

20、Zn,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该电池以 K2FeO4和 Zn 为电极材料,KOH 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原电池发生工作时,Zn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K 2FeO4具有氧化性,为正极,碱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 Fe(OH)3,总方程式为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18.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25时,某浓度的 KHA 溶液 pH=4,则 HA _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H 2A 为弱酸B. 常温下通过测定 0.1mol/LNH4Cl 溶液的酸碱性能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C. 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的 pH 大

21、于醋酸D. 0.2 molL1 CH3COOH 溶液中的 c(H+)是 0.1 molL1 HCl 溶液中的 c(H+)的 2 倍【答案】B【解析】A. 25时,某浓度的 KHA 溶液 pH=4,说明 HA_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或 HA_只电离不水解,因此 H2A 为弱酸或强酸,故 A 错误;B. 因为盐酸是强酸,如果常温下测定0.1mol/LNH4Cl 溶液显酸性,则说明 NH4Cl 属于强酸弱碱盐,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如果,溶液显中性,则说明 NH4Cl 属于强酸强碱盐,一水合氨是强电解质,因此测 0.1mol/LNH4Cl 溶液的酸碱性能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 B 正确;C、盐酸

22、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浓度仍然相等,盐酸的酸性大于醋酸,盐酸的 pH 小于醋酸,故 C 错误;D. 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0.2 molL 1 CH3COOH 溶液中的 c(H+)小于 0.1 molL1 HCl 溶液中的 c(H+)的 2 倍,故 D 错误;故选 B。19. 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g)转化为氢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B. 1molH2和 1molCl2的总能量比 2molHCl 的总能量低C. 1 个 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1.8 kJ 能量D. 2HCl(g)= H2(g)+C

23、l2(g)的反应热 H=+184.5 kJmol -1【答案】D【解析】A、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故 A 错误;B、氢气和氯气生成 HCl 时的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 436.4kJ/mol+242.7kJ/mol-2431.8kJ/mol =-184.5kJ/mol,反应放热,因此 1molH2和 1molCl2的总能量比 2molHCl 的总能量高,故 B 错误;C、1molHCl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1.8kJ 的能量,不是 1 个 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1.8 kJ 能量,故 C 错误;D、HCl 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时,H=反

24、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2431.8kJ/mol -436.4kJ/mol-242.7kJ/mol=+184.5kJ/mol,反应放热,故 D 正确;故选 D。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O2、SiO 2的晶体结构类型不同B. 加热硅、硫晶体使之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C. HCl、NaCl 溶于水,破坏的化学健类型相同D. NaOH、NH 4Cl 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ACO 2晶体中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为分子晶体,SiO 2晶体中 Si 与 O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原子晶体,晶体结构类型不同,故 A 正确;B硅属于原子晶体,加热熔化时原子晶体克服共价键

25、,S 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则加热硅、硫晶体使之熔化,克服的作用力不同,故 B 正确;CHCl 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电离,破坏共价键,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离子键,故 C 错误;DNaOH 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离子键,O 与 H 形成共价键,NH 4Cl 晶体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离子键,N 与 H 形成共价键,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 D 正确;故选 C。21. 己知反应:2A(l) B(l) H=-QkJ/mol,取等量 A 分别在 0和 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 Y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代表 20

26、下 A 的 Y-t 曲线B. 反应到 66min 时,0和 20下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C. 0和 20下达到平衡时,反应都放出 QkJ 热量D. 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 a b【答案】B【解析】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就先达到平衡,即曲线先出现拐点,故 b 代表20下 A 的 Y-t 曲线,A 项错误;反应到 66min 时,0和 20下的转化率相同,因二者的起始量相同,故此时放出的热量相等,B 项正确;2A(l) B(l) H=-QkJ/mol 表示2molA 完全反应放出 QkJ 热量,因无法知道具体有多少 A 物质已经反应,故放出热量也无法计算,C 项错误;b 是代表 20下

27、的 Y-t 曲线,a 是代表 0下的 Y-t 曲线,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反应都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 ac(SO 32-)B. pH=7 时,溶液中 c(Na +)=c(HSO 3-)+c(SO 32-)C. 为获得尽可能纯的 NaHSO3,可将溶液的 pH 控制在 45 左右D. 由图中数据可估算出 c(H +)c(SO 32-)/c(H 2SO3)为 10-7.3【答案】C【解析】A、当溶液的 pH=8 时,根据图示得到溶液是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SO 32-)c(HSO 3-),故 A 错误;BpH=7 时,溶液呈中性,c(H +)=c(OH-)

28、,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 +)+c(Na+)=c(HSO3-)+2c(SO32-)+c(OH-),故溶液中 c(Na+)=c(HSO3-)+2c(SO32-),故 B 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为获得尽可能纯的 NaHSO3,可将溶液的 pH 控制在 45 左右,故 C 正确;D由图中数据,pH=2 时,c(H 2SO3)=c(HSO3-),H 2SO3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 Ka1= =c(H+)=10-2,pH=7.3 时,c(HSO 3- )=c(SO32- ),H 2SO3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 Ka2= =c(H+)=10-7.3,因此 c(H+)c(SO32-)/c(H2SO3)= ,

29、与溶液的 pH有关,因此比值不是固定值,故 D 错误;故选 C。24. 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炉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 FeS、SiO 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 47H2O) ,聚铁的化学式为Fe 2(OH)n(SO4)30.5n m,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炉渣中 FeS 与硫酸和氧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3O 2+12H+4Fe 3+4S+6H 2OB. 气体 M 的成分是 SO2,通入双氧水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C. 溶液 Z 的 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 pH 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D. 向溶液 X 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

30、滤得到溶液 Y,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绿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流程可知,炉渣加入硫酸溶液同时通入氧气得到的固体 W 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和二氧化硅等,溶液 X 为含有铁离子的溶液,调节溶液的 pH 值得到溶液 Z加热得到聚铁,溶液 X 中加入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 Y 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A、炉渣中硫化亚铁和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和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不选A;B、炉渣加入硫酸溶液同时融入氧气得到的固体为硫和二氧化硅,固体 W 灼烧得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正确,不选 B;C、氢氧化铁的含量比硫酸亚铁高,若溶液 Z 的 pH 偏小,则聚题中生成的氢氧根

31、的含量减少,使铁的含量减少,错误,选 C;D、溶液 x 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析出绿矾,正确,不选D。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综合应用25. 某无色溶滚中可能含有 Na+、NH 4+、Ba 2+、Cu 2+、SO 42 、SO 32 、Cl 、Br 、CO 32 中的若干种为检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取 10mL 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 CCl4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分液后,将中上层溶液加入足量 BaCl2和 H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33g;另取 10mL 原溶液,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

32、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448mL 气体下列关于原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肯定存在 NH4+、Cl 、Br B. SO42 、SO 32 至少含有一种C. 是否存在 Na+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D. 肯定不存在 Ba2+、Cu 2+、SO 32 、CO 32【答案】B【解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的 Cu2+;根据加入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 CO32-,再加入 CCl4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说明存在 Br-;将中上层溶液加入足量BaCl2和 H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33g,该沉淀为硫酸钡,2.33g 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SO42-

33、、SO 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和为0.01mol,一定不存在 Ba2+;根据可知生成的气体为氨气,其物质的量为:=0.02mol,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0.02molNH4+;由于溶液中含有溴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 0.02mol,而正电荷只有 0.02mol,说明溶液中一定还含有 N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Na +、NH 4+、Br -及 SO42-、SO 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Ba 2+、Cu 2+、CO 32-,不能确定的离子为 Cl-。A肯定存在 NH4+、Br -,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Cl-,故 A

34、 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SO 42-、SO 32-至少含有一种,故 B 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Na+,不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检验,故C 错误;D肯定不存在 Ba2+、Cu 2+、CO 32-,可能含有 SO32-,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根据电荷守恒判断钠离子的存在情况为是解答本题的难点。易错点为亚硫酸根离子的判断,中加入了氯水,能够将 SO32-氧化为 SO42-,因此2.33g 沉淀为硫酸钡,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SO42-、SO 32-中的至少一种离子,不能判断二者是否一定存在。26. 工业上用有机物 C3H8为原料制取乙酸乙酯。它们之间的

35、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1)有机物 B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2)第步发生加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一根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物质 D 中,铜丝变为光亮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铜丝变红色的原因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有机物 A 与 D 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乙醚(CH 3CH2)2OB用新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可区分有机物 B、C 和 DC通过直接蒸馏乙酸乙酯和有机物 C 的混合物,可分离得到纯的乙酸乙酯D相同条件下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较在稀硫酸中更完全E. 反应过程在石油工业上称作分馏,属于化学变化。【答案】 (1). 醛基 (2). CH

36、 2CH 2CH 3COOH CH3COOCH2CH3 (3). CH3CH2OH + CuO CH 3CHO + Cu + H2O (4). CE【解析】丙烷分解生成甲烷和 A,则 A 为 CH2=CH2,由流程图可知,A 氧化生成 B,B 氧化生成C,A 与 C 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 B 为 CH3CHO,C 为 CH3COOH,D 为 CH3CH2OH。(1)由上述分析可知,B 为 CH3CHO,官能团名称为醛基,故答案为:醛基;(2)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CH2=CH2,C 为 CH3COOH,第步为发生加成反应即 A 与 C 加成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2=CH

37、2+CH3COOH CH3COOCH2CH3,故答案为:CH2=CH2+CH3COOH CH3COOCH2CH3;(3)由上述分析可知,D 为 CH3CH2OH,一根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物质乙醇中,表面的氧化铜被乙醇还原,铜丝变为光亮红色,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H2OH + CuO CH3CHO + Cu + H2O,故答案为:CH 3CH2OH + CuO CH3CHO + Cu + H2O;(4)AA 为 CH2=CH2,D 为 CH3CH2OH,CH 3CH2OH 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则有机物 A 与 D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乙醚(CH 3CH2)2O,故

38、 A 正确;BB 为 CH3CHO,C 为 CH3COOH,D 为CH3CH2OH,加入新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悬浊液溶解成蓝色溶液为 CH3COOH,无现象的为CH3CHO 和 CH3CH2OH,再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为 CH3CHO,所以能鉴别,故 B 正确;CC为 CH3COOH,乙酸与乙酸乙酯沸点相近而不易蒸馏分离,应该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分液,故 C 错误;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不可逆,较在稀硫酸中更完全,故 D 正确;E. 过程是烷烃的裂解,不是分馏,且分馏是利用沸点分离物质的,属于物理变化,故 E 错误;故答案为:CE。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把握

39、信息及官能团的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 A的判断,要考虑到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如果根据 A 和 C 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判断 A 为乙醇就错了。27. 为探究化合物 A(仅含三种元素,摩尔质量 198g/mol)的组成与性质,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取 3.96g 化合物 A 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 B(红褐色沉淀) 、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溶液中加入 100mL0.6mol/L 稀硫酸,再加入含有0.08mol KOH 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洗涤后的沉淀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 1.60g;将所得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

40、水的盐 10.44g。(1)化合物 A 的化学式为_;化合物 A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化合物 A 可由 FeCl3和 KClO 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K 2FeO4 (2). 4FeO42 +10H2O4Fe(OH) 3+3O 2+ 8OH - (3). 2Fe3+ + 3ClO- + 10OH- = 2FeO42 +3Cl- + 5H2O(或 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 +3Cl- + 5H2O)【解析】(1) 化合物 A 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 B(红褐色沉淀) ,B 为 Fe(

41、OH)3;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 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为氧气;说明 A 含有 Fe 元素、O 元素;向溶液中加入 100mL0.6mol/L 稀硫酸,再加入含有 0.08mol KOH 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洗涤后的沉淀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 1.60g,1.60g 红棕色固体粉末为氧化铁,由铁元素守恒可知,3.96g 化合物 A 含铁: 2=0.02mol,将所得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 10.44g。10.44g 不含结晶水的盐为硫酸钾,说明 A 中含有钾元素,3.96g 化合物 A 中含钾: 2-0.08mol=0.04mol,则 3.

42、96g 化合物M 中含氧: =0.08mol,钾、铁、氧的个数比为:0.04mol:0.02mol:0.08mol=2:1:4,根据摩尔质量为 198g/mol,得 A 的化学式为:K2FeO4;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 Fe(OH)3、氢氧化钾,反应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离子方程式为 4FeO42-+10H2O=4Fe(OH)3+3O 2+8OH -,故答案为:K 2FeO4;4FeO 42-+10H2O=4Fe(OH)3+3O 2+8OH -;(2)三价铁离子被次氯酸钾氧化为高铁酸钾,次氯酸钾被还原为氯化钾,同时生成 H2O,反应的离子方

43、程式为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故答案为:2Fe 3+3ClO-+10OH-=2FeO42-+3Cl-+5H2O。28. 工业上可用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与干燥的 HCl 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SiHCl 3+H2,SiHCl 3与过量的 H2在 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SiHCl3 PCl5沸点/ 57.7 12.8 315 33.0 熔点/ -70.0 -107.2 -126.5 升华温度/ 180 300 162(1)粗硅与 HCl

44、 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 SiHCl3中含有少量 SiCl4,提纯 SiHCl3可采用_的方法(2)实验室也可用 SiHCl3与过量干燥的 H2反应制取纯硅,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装置 B 中的试剂是_,装置 C 需水浴加热,目的是 _。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 D 中可观察到有晶体硅生成,装置 D 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答案】 (1). 蒸馏 (2). 浓硫酸 (3). 使 SiHCl3气化,与氢气反应 (4). SiHCl3与过量的 H2在 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温度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解析】(1)根据题示的数据可知,可以利用沸点的不同提纯 SiHCl3

45、,操作为蒸馏,故答案为:蒸馏;(2)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进入装置 D 之前需要干燥,装置 B 中的试剂可以干燥氢气,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因此装置 B 中的试剂是浓硫酸,装置 C 需水浴加热,目的是使SiHCl3汽化,在 D 中与氢气反应,故答案为:浓硫酸;使 SiHCl3气化,与氢气反应;SiHCl 3与过量的 H2在 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温度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故答案为:SiHCl 3与过量的 H2在 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温度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29. 已知还原性 I Fe 2+I 2,在水溶液中 I2可被 Cl2氧化为 IO3 ,向含溶质 amol 的 F

46、eI2溶液中通入 bmol Cl2,充分反应(不考虑单质与水的反应) (1)当 a=2b 时,反应后的粒子浓度之比:c(Fe 2+):c(I ):c(Cl )=_。(2)若反应后溶液中 I2与 IO3 的物质的量为 1: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_mol(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 1:1:1 (2). 19a/3【解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 2+I 2,所以不断通 Cl2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以下氧化还原反应:Cl 2+2I-=2Cl-+I2、Cl 2+2Fe2+=2Fe3+2Cl-、5Cl 2+I2+6H2O=2IO3-+12H+10Cl-。(1)当 a=2b 时,则碘离

47、子的物质的量为:4bmol,而 bmol Cl2消耗 2bmol 的 I-,生成2bmolCl-,所以反应后的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n(Fe 2+):n(I -):n(Cl -)=2b:2b:2b=1:1:1,因此 c(Fe2+):c(I ):c(Cl )=1:1:1,故答案为:1:1:1;(2)若反应后溶液中 I2与 IO3-的物质的量为 1:1,说明亚铁离子完全被氧化,amol 的 FeI2中 amol 的碘离子氧化成 amol 碘单质,另外 amol 的碘离子氧化成 amol 碘酸根离子,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ol1+amol6+amol1= amol,故答案为: a。点睛:本题

48、考查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把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确定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为(2)的计算,反应后溶液中 I2与 IO3-的物质的量为1:1,说明亚铁离子完全被氧化, amol 的碘离子氧化成 I2, amol 的碘离子氧化成 IO3-,转移的电子为三个过程之和。30.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 CO、SO 2、氮氧化物等,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尝试以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的研究。(1)已知:2NO(g)+O 2(g)=2NO2(g) H 1=-113.0KJ/mol2SO2(g)+O2(g)=2SO3(1) H 2=-288.4KJ/molN2(g) + O2(g) = 2NO(g) H 3180.5 kJmol 1请判断反应 NO2(g)+SO2(g)=NO(g)+SO3(1) H 4,在低温下能否自发进行,并说明理由_。(2)已知 TiO2催化尾气降解原理为: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