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几十年的观察分析中,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外商直接投资既是一种资本的跨国流动,同时也包含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国际交流,对引资国具有拉倒经济增长效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效应及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等。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对形成资本,提高就业率。国际收支调整和促进国际竞争,提高引资国的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贡献。从中国的情况来看:(1)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国需要进口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对外汇需求很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汇短缺的压力,有助于国内资本累积;(2)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进国内的技术进步;(3
2、)外商一直看重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4)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有熟悉国际市场的优势,并带动了国内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5)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入中国,促进国内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水平,增加中国企业实力。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外商直接投资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带来国际收支风险,也可能带来错误的资源配置,或是对完善市场机制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牺牲一些社会成本。 为了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对
3、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追求型动机等不同投资动机的认识;其次,加强对跨国公司为主题的国际投资的研究,建立固定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制度和机构,为利用外资保驾护航;再者,贯彻国民待遇原则,创造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平等竞争机会;最后,积极运用反垄断的相关法律防止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寡头垄断行为。 展望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劳动资源丰富,低成本仍是中国在较长期内的竞争优势。而且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投资软环境。基于这些理由,我国的商机都一片光明。今天的外商投资服务业,高新技术领域将是外
4、资着力重点,我国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将成为投资热土。 以上便是我对我国FDI的发展现状及利弊分析及未来方向的展望,浅薄之见仅代表个人观点。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 报告指出,2003年美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下滑53,由2002年的630亿美元降到300亿美元,为近12年来最低水平,位列卢森堡、中国和德国之后。如果不计卢森堡的特例(FDI流入额为870亿美元,FDI流出额达960亿美元),中国是2003年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535亿美元,比2002年高出8亿美元
5、。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愈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两项吸引外资的最基本因素一直没变。金伯生说,随着我国对外资、合资企业在外资比例、国产化程度、外汇持有量和出口方面的要求逐渐取消,到中国发展并实现本土化生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金伯生还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有所增强,在逐步履行对WTO的承诺和各行业领域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外商可投资的范围也更加宽泛。另外,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强,连续几年的持续高增长使全球企业在寻找投资地点时纷纷看好中国;还有就是近年来世界制造业集团处在新一
6、轮调整之中,并开始对中国重新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胡景岩指出,国际上外国直接投资的实现形式主要来自于跨国并购方式,而中国对于外资并购的研究自2003年4月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来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系统配套措施的建立,并购方式将为中国持续有效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开启新的大门。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认为,今后,制造业依然是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但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领域靠拢的大趋势下,中国服务行业吸收外资的比重将大大提高。该机构经济学家詹姆斯詹称,尽管2004年中国经济增速可
7、能会略微放缓,但外资进入中国仍呈上升势头。 实际上,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得出的结论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大致相同。早在今年7月初,经合组织就在一份名为外国直接投资趋势和近期发展的报告中提出,200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该组织公布的数字与联合国贸发会议有些出入:2003中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为530亿美元,美国为399亿美元。 对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获得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减少,一些外国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全球经济复苏总体而言还显乏力;二是市场对国际安全形势忧心忡忡;三是很多大公司着力对此前的并购业务进行整合,因此推迟了新的跨国并购活动。
8、此外,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同时指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已连续3年下滑,2003年跌至5600亿美元,但今年以来呈现回升态势。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03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去年却同比增长9,达到1720亿美元。流入亚太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由2002年的940亿美元升至1070美元,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两大主要原因。1、外国直接投资之利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2、吸纳劳动力就业;3、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4、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5、扩大我国的外贸规模,改善我国的外
9、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6、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截至1999年实际流入我国的FDI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如果考虑国内的配套投资,这种资本形成效应则更为明显;从上文我们对国内投资与FDI关系的计量分析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FDI对增加国内投资与促进资本形成在95%的水平上作用显著。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我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
10、移,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三,FDI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从上文我们选用何洁等人和沈坤荣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总体上FDI确实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尽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谈到外资企业在保守先进技术方面对中方的损害),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第四,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
11、0.87%集中在第二产业;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745.
12、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8.39%,其中进口比重为53.5%,出口比重为44.0%,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FDI企业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我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1998年我国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分别为90.70%和94.18%,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最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我国提高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2、外国直接投资之弊 由于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极影响
13、,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大型跨国公司的涌进和对并购的逐步放开,这种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的更重要的企图在于控制我国产业和垄断市场。据统计,1997年外商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4、、服装及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等行业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次,90年代以来,外商有投资建厂向更多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而且开始从分散、随意性收购国有企业转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并购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并购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那么这样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
15、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我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五、简短的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知道FDI在促进我国资本形成、吸纳就业和提高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方面贡献都是比较显著的,同时在我们对经济增长率与FDI的回归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总体上比较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我们对FDI的积极影响的进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过提升我国
16、的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上缴税收等途径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过也正如上文多次提到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逐步放开对外商行为的限制,出现了FDI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产业、垄断市场和封锁先进技术的新动向。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在积极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一直很成功。受到中国的投资机会及其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吸引,中国在过去10年吸引的外资约占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0%,2008年超过1000亿美元。从外资在GDP和投资中的比重
17、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5年平均约占中国GDP的2.5%。尽管这个比重可能显得比较低,但从经济的整体规模来看就很容易解释了: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出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提供了中国30%的工业产出,创造了工业利润的22%,而仅雇用了10%的劳动力(原因是其生产率高)。关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证据比较有限,但外资比重大的产业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似乎也高于其他产业,从而显示出正效应。重要的是,外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综合起来看,这些贡献支持着中国在19802010年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保持了高达1
18、0%的创纪录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制度能力的增强,中国的外资政策也不断演变。中国在开放过程中采取了渐进式和审慎的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建立时,中国有选择地在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及工业园区进行对外资开放试点,重点放在吸引外向型制造业领域的直接投资。随着中国将发展目标从强调GDP增长转向推进更和谐平衡的发展,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对开放服务业做出了重大承诺,从而引发了外国直接投资逐渐转向服务业。截止到2009年,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2000年增长了三倍,而同期中国的制造业吸引外资仅增长了81%。东亚的区域生产网络近年来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都是与中国相
19、联并以其作为中心,结果极为显著。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关于世界投资认知度的最新报告将中国列为15个首选投资地的第一名。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传统上曾是最重要的外资来源,但近年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不断增加。 图1:中国的服务业外资近年来增长迅速 数据来源:CEIC 中国几乎所有制造业和大多数服务产业对外资都相当开放。但中国始终谨慎地采取渐进式的开放方式,使其与制度能力建设保持同步。可以说这样做很好地帮助了中国渡过金融危机。展望未来,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可以考虑进一步开放金融、电信等骨干服务业。 中国的外资审批和政策实施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这就为地方政府相
20、互间竞争外国直接投资创造了机会。这种竞争总体是健康有益的,但也有可能成为手续过度繁琐和滋生腐败的根源。在这样一种分权化的环境中,法规的透明度和政府与企业界间的坦诚沟通尤为重要。为此,各地方政府一直非常注重确保审批过程的行政和运作效率。最普遍的做法是设立“一站式”服务设施,旨在让投资者在一个地方办理全部手续。 世界银行集团最近发布了2010年跨国投资报告。该报告是从四个方面对87个国家规制外国直接投资所做的一项新的比较研究。报告提供的指标仅限于影响外国公司在各行业投资、开办企业、获得工业用地和商业争端仲裁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惯例。报告有意对研究范围做了限制。报告并未涵盖与外国投资者有关的所有情
21、况。如报告所述,众所周知,除了法律法规框架外,投资者也很重视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市场和是否邻近重要的国外市场、创新潜力、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队伍等等。而且,从东道国的角度,还需要综合权衡外国投资的正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与其负外部性所隐含的风险,譬如对环境和社会的损害(尤其是如果贫困人口受到影响)。在解读该报告中各国家概况时需要记住这个大背景。 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吸引合适的外资,从而助力于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改善以及产业升级。因此,近来的外资战略更注重有所选择,引导外资进入节能环保和先进技术产业。中国正在为所有企业,不分中外,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之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
22、名相符。 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一直很成功。受到中国的投资机会及其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吸引,中国在过去10年吸引的外资约占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0%,2008年超过1000亿美元。从外资在GDP和投资中的比重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5年平均约占中国GDP的2.5%。尽管这个比重可能显得比较低,但从经济的整体规模来看就很容易解释了: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出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提供了中国30%的工业产出,创造了工业利润的22%,而仅雇用了10%的劳
23、动力(原因是其生产率高)。关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证据比较有限,但外资比重大的产业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似乎也高于其他产业,从而显示出正效应。重要的是,外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综合起来看,这些贡献支持着中国在19802010年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保持了高达10%的创纪录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制度能力的增强,中国的外资政策也不断演变。中国在开放过程中采取了渐进式和审慎的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建立时,中国有选择地在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及工业园区进行对外资开放试点,重点放在吸引外向型制造业领域的直接投资。随着中国将发展目标从强调GDP增长转向推进更和谐平衡的发展,中国在加
24、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对开放服务业做出了重大承诺,从而引发了外国直接投资逐渐转向服务业。截止到2009年,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2000年增长了三倍,而同期中国的制造业吸引外资仅增长了81%。东亚的区域生产网络近年来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都是与中国相联并以其作为中心,结果极为显著。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关于世界投资认知度的最新报告将中国列为15个首选投资地的第一名。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传统上曾是最重要的外资来源,但近年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不断增加。 图1:中国的服务业外资近年来增长迅速 数据来源:CEIC 中国几乎所有制造业和大多数服务产业对外资都相
25、当开放。但中国始终谨慎地采取渐进式的开放方式,使其与制度能力建设保持同步。可以说这样做很好地帮助了中国渡过金融危机。展望未来,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可以考虑进一步开放金融、电信等骨干服务业。 中国的外资审批和政策实施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这就为地方政府相互间竞争外国直接投资创造了机会。这种竞争总体是健康有益的,但也有可能成为手续过度繁琐和滋生腐败的根源。在这样一种分权化的环境中,法规的透明度和政府与企业界间的坦诚沟通尤为重要。为此,各地方政府一直非常注重确保审批过程的行政和运作效率。最普遍的做法是设立“一站式”服务设施,旨在让投资者在一个地方办理全部手续。 世界银行集团最近发布了2010年跨国投资报告。
26、该报告是从四个方面对87个国家规制外国直接投资所做的一项新的比较研究。报告提供的指标仅限于影响外国公司在各行业投资、开办企业、获得工业用地和商业争端仲裁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惯例。报告有意对研究范围做了限制。报告并未涵盖与外国投资者有关的所有情况。如报告所述,众所周知,除了法律法规框架外,投资者也很重视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市场和是否邻近重要的国外市场、创新潜力、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队伍等等。而且,从东道国的角度,还需要综合权衡外国投资的正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与其负外部性所隐含的风险,譬如对环境和社会的损害(尤其是如果贫困人口受到影响)。在解读该报告中各国家概况时需要记住这个大背景。 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吸引合适的外资,从而助力于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改善以及产业升级。因此,近来的外资战略更注重有所选择,引导外资进入节能环保和先进技术产业。中国正在为所有企业,不分中外,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之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