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ppt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35962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唐宋议论文,第18课 心 术, 文本导学, 学后自评,内容索引, 文本导学,1.古今异义 (1)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古义:_ 今义:_ (2)能以兵尝敌。 古义:_ 今义:_,1,突然出现。,兴起。,试探(虚实)。,辨别滋味。,2.一词多义,(1)怒,夫惟义可以怒士:_ 怒不尽则有余勇:_,(2)为,为将之道:_ 非一动之为害:_,激起义愤,愤怒,作为,成为,(3)而,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_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_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_ 使之狎而堕其中:_,(4)固,彼固有所侮而动也:_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_,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确实,巩固,

2、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而后可以动于险:_ 知节则不穷:_ 此用长短之术也:_ (2)名词作状语 尺箠当猛虎:_,危险处。,穷尽。,长处和短处。,用鞭子。,(3)名词作动词 冠胄衣甲:_ 邓艾缒兵于穴中:_ (4)形容词作动词 善用兵者:_,戴着;穿着。,垂下绳索。,擅长。,4.文言句式 (1)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_ (2)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_ (3)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_ (4)士以义怒,可与百战:_,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5.翻译下列句子 (1)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译文:_ (2)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

3、百动。 译文:_ (3)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译文:_,用人不用尽他所要作为的,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忍耐可以支持百种勇敢,安静可以制服百种行动。,戴着头盔,穿着铁甲,枕着兵器睡觉,就是童子也会拉开弓射杀了他。,一、结构图解,2,将 兵 战 战时为将之道 战时用兵之道,知彼 知己,审势,论,治心,养士,运用长短之术 出奇 善用兵之道 守备,二、中心主旨 这是一篇军事论文。作者从将帅的自我修养,即培养智谋胆略说起,谈到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善于备战养兵才能保证百战百胜,只有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思

4、想,具有一定的见解。但所谓“士欲愚”的权术思想,则反映了作者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文章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逻辑很严密。,1.用文中原话归纳各段的中心,试着用自己的话连缀成文章的论证流程,具体说说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每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段之间的关系: (1)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条,文之善变化也。 (2)先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答案,2.文中所论述的善用兵之道是什么?是如何加以论证的?,第一问:善用兵无所顾,有所恃。 第

5、二问:正面设喻,有恃则勇,无恃则怯;反面设喻,“有所恃”而麻痹涣散,其“所恃”将不可恃。,答案, 学后自评,1.对下列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烽燧,严斥堠 斥堠:瞭望台 B.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委己:委屈自己 C.彼将强与吾角 角:较量 D.吾抗而暴之 暴:暴力,1,答案,解析,暴:曝,暴露。,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A.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B.使之疑而却 C.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答案,解析,B项与例句均表顺承。 A项表并列。 C项表修饰。 D项表转折。,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用法和例句不一致的一

6、项是 例句: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A.而后可以动于险 B.此用长短之术也 C.知节则不穷 D.兵有长短,敌我一也,答案,解析,D项为数词作形容词,可解释为“同样”。 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4.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尺箠当猛虎 B.夫惟义可以怒士 C.彼将不与吾校 D.善用兵者,答案,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 B项使动用法。 D项形容词作动词。,5.下列各句中,句式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A.此用兵之术也 B.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C.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D.士以义怒,可与百战,答案,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

7、后置句。 A、C两项都是判断句。 D项是省略句。,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2,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

8、,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6.下列加颜色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起知势则不沮 沮:退却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支:对付,支撑 B.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辱:辱没吾蔽而置之 蔽:掩盖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阴险 C.此用长短之术也 术:方法使之无所顾 顾:顾忌知此者,可以将矣 将:出发 D.乌获不敢逼 逼:逼近冠胄衣甲 衣:衣服据兵而寝 兵:武器,答案,解析,B项狎:轻忽。 C项将:当将军。 D项衣

9、:穿着。,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解析,B项均为句末语气词,不译。 A项巩固/本来。 C项爱护/吝惜。 D项形势/势力。,A.,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固不在战矣,C.,夫惟养技而自爱者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B.,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知势而后可以加兵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8.对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善用兵者

10、,使之无所顾,有所恃。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答案,解析,“暴”是“暴露”的意思。,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 B. C. D.,答案,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

11、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

12、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

13、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 险诐(b):不正。,10.对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C.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D.周衰,游说炽于列国 炽:兴盛,答案,解析,致:辅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解析,A.,理谕之,隐讽之之谓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B.,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

14、之梅皆病,D.,自是世有其人 秦王恐其破璧,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承接关系连词/因而。 C项在/被。 D项这样的/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

15、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答案,解析,无比喻论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译文:_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译文:_ _ (3)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译文:_ _,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是不能轻易贬低的。,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1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魏徵以机智勇辩之术济其

16、忠。,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不论是在古时还是在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是不能轻易贬低的。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情况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贞。请让我全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周朝衰落,游

17、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 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讽谕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

18、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来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雎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来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

19、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

20、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以便供进谏时取法。,(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自 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

21、,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3,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

22、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C项劫:胁迫。,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解析,A.,遗善为闾里传 为仲卿母所遣,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

23、一世,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本题考查“为”“之”“以”“其”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都是介词,“被”的意思。 B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C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把、用”。 D项第一个“其”可译为“这样”,表示强调语气;第二个“其”可译为代词,他。,1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 “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

24、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文章劝诫的对象是自己,没有“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的意思(见文末句)。,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译文:_,本题涉及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考查。句中的关键词为:行,品行;纲纪,纲常法纪;法度,符合法令制度。,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答案,解析,(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译文:_ _,句中的关键词为:虽,即使;以为,认为;与,给予;妄,行为不正,不法。,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

25、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答案,解析,(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译文:_,句中的关键词为:若,这样;损,损害;益,“对有好处”。,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答案,解析,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一个人如果)有品行,他再贫穷地位再低下别人也可以结交亲近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品行,他再富有再尊贵别人也不结交亲近他。这是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敢有一丝一毫越过道义触犯本分、恣意妄为的行为,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忠孝仁义的人,在家里家庭和睦,在乡里和

26、蔼可亲,不把危害留给别人,也一定不会留下后患。没有品行的人,诡诈、谄媚、残暴、嫉妒的心理充满胸间,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全都触犯道义,满嘴贪婪的口水,吞并别人的心思旺盛,假如他得到时机就会依靠势力胁迫别人,即使死了也会有所图谋,,余孽仍然毒害别人,这样的人一定难以善终。普通人如果有善行,就会保全自己、保全家庭、保全子孙,留下善行被乡里的人传诵;卿相如果没有善行,就会亡掉自己、亡掉家庭、亡掉国家、亡掉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可以断言说:没有品行的卿相,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然而假如我这里有这样一个有品行的人,人家却疏远我,我将怎样得到这样的人并且与他交往呢?与其害怕别人拒绝我,不如用被人拒绝的原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差不多成功了。随意地用言论来非议别人,那差不多就是小人;能反省自己,就不失为君子了。终身践行这样的话吧!我年少愚昧,希望遵循我父亲所走的道路,常常害怕与他的道路相背离,而玷污了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在道义上有所进步,期望自己达到君子的境界,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告诫自己。,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