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物理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729814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物理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物理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物理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物理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摘 要:初中物理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导入,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老师给以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让学生了解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验操作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合理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有效导入 学生合作 动手操作 归纳概括 一、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2、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这是上好课的首要问题。如滑动变阻器的教学引入中,我告诉学生在我中学的一篇作文中我写到:我看见父亲房中的灯慢慢熄灭,当时老师在这句话旁边批注:你们家里难道还在用煤油灯?难道电灯就真的不能慢慢熄灭吗?今天我将让一盏灯慢慢熄灭,由此激起学生探索滑动变阻器的欲望。1 针对不同的课型,在众多的引入方法中,只要教师能做到注意日常积累和课前充分的准备,把引入材料表现的更充分,更形象,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也就真正做到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好运用的有效引入的教学策略。例如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

3、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学生提出不同的质疑,这是物理课堂有效导入策略很好运用的一种体现。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中的任务是由各个成员分担负责的,不能分解的总任务就很难进行合作。并且小组或团队成员要相对稳定,而且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其中要有骨干分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的学生可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可以各抒己见、质疑、探究创新,从而营造学生自主表达,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扮演一个相应

4、的角色,并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如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所采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个人独立制定实验计划,后小组内讨论,最后拟定一个达成共识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确定本实验的最佳方案,最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整个探究过程中要求每小组的同学详细记录,并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感知,而且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2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策略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立足生活实际,做好各种

5、小制作,以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小制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在引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时,把铜片和锌皮插入苹果里,取两根导线,把它们的一端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另一端接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上,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了,说明水果电池铜片与锌片之间有电压存在。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如果只是从理论上来给学生讲解,学生

6、较难理解。让学生将硬币放在饮料瓶的盖子上,然后在硬币下压一张纸条,快速将纸条抽出,一些学生就会发现硬币由于惯性继续留在上面这些实验可以证明牛顿的第一定律。 在实验课上,学生要亲自动手、动脑、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对实验发生的故障,看到的实验现象,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围绕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而感性的。3 四、物理课堂中的归纳概括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归纳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中总会遇到相似的物理概念、规律,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这样才能更突出其中的本质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

7、经过归纳思维加工,很难把前后知识同化。例如:在九年级下期,为了加强对学生物理方法的复习,我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相关实验进行归纳,让学生自己写写所涉及的章节运用到哪些公式、定理,容易在哪些地方爱出错,感受每一个实验所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再进行整理并及时进行体会与回顾。学生体会到整理归纳的好处,他就自愿主动去做,这样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从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让他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实验、从分析具体材料、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寻找各个量之间的联系,到学生总结归纳出理性结论,他们体验了物理规律的得出,同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

8、样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就变为发展分析推理归纳能力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实验是物理学得出规律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丁春海,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08) . 2 安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06 第15-17页 3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2 第56-58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