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综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29635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综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综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综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综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理综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淀区 2018 届高三一模(期中练习)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一般不用于A.探究制作果酒的条件 B.验证酵母菌呼吸方式C.观察原核细胞的结构 D.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2.百合花(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笫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 12 条染色体。下列关于上述过程及子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 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C.着丝粒未分离,染色单体未分开 D.两个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3.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

2、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 SA(水杨酸)和 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ACC 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C.SA 和 ACC 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4.蛞蝓既取食牧草 A 也取食牧草 B。为研究牧草间的袁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 A 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 A、B 和蛞蝓 5 种生物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C.没有

3、括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 A 存活影响显著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 B 减少了蛞蝓对牧草 A 的取食5.研究者使用稳定同位素 180 标记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氧,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 180 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 180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组别 水中 180 的比例(%)HCO3-和 CO 32-中 180 的比例(%)反应时间(min)释放的 02中 180的比例(%)1 0.85 0.41 45 0.842 0.85 0.55 110 0.853 0.85 0.61 225 0.85A.

4、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可由 HCO3-和 CO32-提供B.HCO3-和 CO32-中 180 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C.释放的 02中 180 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D.释放的 02和水中 180 的比例接近,推测氣气来自于水6.平昌冬奥会“北京 8 分钟” 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了-20C 能发热 4 h 的智能服饰; 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制作了高 2.35m、重量仅为 10kg 的熊猫木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墨烯是能导热的金属材料 B.铝合金是密度较低的金属材料C.碳纤维是耐低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D.新型材料种类多、用途广7.下列用

5、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A.Na2S 溶液显碱性: S 2-+ 2H2OH2S + 2OH-B.K2Cr2O7 溶液中含有 CrO42-:Cr2O72- + H2O2CrO42- + 2H+C.盛放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OH-+ SiO2=SiO32-+ H2OD.红热木炭遇浓硫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2H2SO4( 浓)+C CO2+2SO2+2H2O8.下列物质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 物质性质A 家用水壶中的水垢可用白醋浸泡除去 白醋中的乙酸具有酸性B家用消毒柜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对餐具进行消毒灭菌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变性C食品工业

6、中以植物油和氢气为原料制造氢化植物油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D 工业上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葡萄糖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转化成葡有糖9.“空气吹出法” 海水提漠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人吹出塔前,Br -被还原成了 Br2 B.从吹出塔进人吸收塔的物质只有 Br2C.经过吸收塔后,溴元素得到了富集 D.蒸馏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10.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反应 I:CH4(g) + CO2(g) 2CO(g) + 2H2(g) H 1= +247 kJ/mol 反应 II:CO(g) + 2H2(g) CH3OH(g) H 2=-90kJ/mol已知: T时,反

7、应 II 的平衡常数数值为 100;T2时,反应 II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O、H 2、CH 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分别为 0.05、0.1 、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 I 中,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小H 1,提高反应速率B.反应 II 中,加热或加压均可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C.由上述数据可判断反应 I 的温度: T 1 T2D.CO(g)+CH3OH(g) CH4(g) +CO2(g) H= +157 kJ/mol11.HA 为一元弱酸。已知溶液中 HA、A -的物质的量分数 随溶液 pH 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向10 mL0.1mol/LHA 溶液中,滴加

8、0.1mol/LNaOH 溶液 x m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pH=9 时,c(A -)=c(HA) B.x=0 时,1 m3+ m4 D该核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15图 1 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图 1 乙为 x=2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B传播速度为 20m/sCt=0.1s 时, x=2m 处质点的加速度最大y/mx/mO0.22 4-0.2 甲y/mt/sO0.2-0.2 乙0.1 0.2图 1D波源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为 4m162017 年 11 月 5 日 19 时 45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

9、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 35 颗卫星组成,其中 5 颗是地球同步卫星。关于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相关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B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运行周期一定大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17用图 2 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电子发射的情况与照射光的强弱、光的颜色(频率)等物理量间的关系。电流计 G 测得的光电流 I 随光电管两端电压U 的

10、变化如图 2 乙所示,则A通过电流计 G 的电流方向由 d 到 cB电压 U 增大, 光电流 I 一定增大C用同频率的光照射 K 极,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弱无关D光电管两端电压 U 为零时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18电容器充电后就储存了能量,某同学研究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E 与电容器的电容 C、电荷量 Q 及电容器两极间电压 U 之间的关系。他从等效的思想出发,认为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等于把电荷从一个极板搬运到另一个极板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此他做出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 u随电荷量 q 变化的图像(图 3 所示) 。按照他的想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u-q 图线的斜率越大,电容 C 越大B搬运 q

11、 的电量,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近似等于 q 上方小矩形的面积 C对同一电容器,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E 与两极间电压 U 成正比D若电容器电荷量为 Q 时储存的能量为 E,则电容器电荷量为 Q/2 时储存的能量为 E/219 如图 4 所示,让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的边上,在这个边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关于该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B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转过的角度相同C在还未发生全反射过程中,反射光越来越强D最终反射光完全消失20 常用的温差发电装置的主要结构是半导体热电偶。如图 5 所示,

12、热电偶由 N 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串联而成,N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q qu xA 图 3图 4P 型半导体 AN 型半导体 B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图 5图 2图乙黄光(强)黄光(弱)蓝 光GVP光图甲光电管dianguan电子dianguanK A dcS(形成电流的自由电荷)是电子,P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空穴,空穴带正电且电荷量等于元电荷e。若两种半导体相连一端和高温热源接触,而另一端 A、 B 与低温热源接触,两种半导体中的载流子都会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最终在 A、B 两端形成稳定的电势差,且电势差的大小与高温热源、低温热源间的温度差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端是温差发电装置

13、的正极B热电偶内部非静电力方向和载流子扩散方向相反C温差发电装置供电时不需要消耗能量D可以利用热电偶设计一种测量高温热源温度的传感器21 (18 分) (1)某同学用图 6 所示的 “碰撞实验装置” 研究直径相同的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在实验中小球速度不易测量,可通过仅测量 解决这一问题。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B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高度D小球释放时的高度图 6 中 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R 为水平槽末端。利用铅垂线在记录纸上确定 R 的投影点 O。实验时先使 A 球从斜槽上 G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此后,

14、再把 B 球放在 R 处,将 A 球再从 G 处由静止释放,与 B 球碰撞后在记录纸上分别留下A、B 两球落点痕迹。由测量可知,碰撞前 A 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 x0;碰撞后,A 、B 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分别为 x1、x 2。用天平称量 A、B 两球的质量分别为 mA、m B。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金属丝的阻值约为 5,某同学先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l=50.0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刻度位置如图 7 所示,再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5、。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 d= mm;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A电压表 V1(量程 03V,内阻约 3k)B电压表 V2(量程 015V,内阻约 15k)C电流表 A1(量程 03A,内阻约 0.01)D电流表 A2(量程 00.6A,内阻约 0.1)E滑动变阻器 R1(020 )F滑动变阻器 R2(0500) G电源 E(电动势为 3.0V)及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则电压表应选择 ,电流表应选择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 (选填各器材前的字母) 。要求在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相同情况下,电源消耗功率最小,并能较准确地测出电阻丝的阻值,实验电路应选用图 。025

16、20图 7图 6RQOGP该同学建立 U-I 坐标系,如图 9 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五个坐标点,还有一次测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 10所示,请根据测量数据将坐标点补全,并描绘出 U-I 图线。由图线数据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为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设被测金属丝电阻为 R,则该金属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是 (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实验中使用的电流表内阻为 RA,电压表内阻为 RV,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图 9U-I 图像中图线斜率 k 与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的关系是 k= (用题目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2(16 分) 某游乐园的大型 “跳楼机”游戏,以

17、惊险刺激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某次游戏中,质量 m=50kg 的小明同学坐在载人平台上,并系好安全带、锁好安全杆。游戏的过程简化为巨型升降机将平台拉升 100m 高度,然后由静止开始下落,在忽略空气和台架对平台阻力的情况下,该运动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 h1=80 m 时,制动系统启动,使平台均匀减速,再下落 h2=20m 时刚好停止运动。取 g=10m/s2,求:(1)下落的过程中小明运动速度的最大值 vm;(2)当平台落到离地面 15m 高的位置时,小明对跳楼机作用力 F 的大小;(3)在全部下落过程中,跳楼机对小明做的功 W。23在某项科研实验中,需要将电离后得到的氢离子(质量为 m、

18、电量为+ e)和氦离子(质量为 4m、电量为+2e) 的混合粒子进行分离。小李同学尝试设计了如图 12 甲所示的方案:首先他设计了一个加速离子的装置,让从离子发生器逸出的离子经过 P、Q 两平行板间的电场加速获得一定的速度,通过极板上的小孔 S 后进入 Q 板右侧的匀强磁场中,经磁场偏转到达磁场边界的不同位置,被离子接收器 D 接收从而实现分离。 P、Q 间的电压为 U,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装置放置在真空环境中,不计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所受的重力,且离子进入加速装置时的速度可忽略不计。求:VARxE SR甲VRxE SRA乙VRxE SRA丙VRxE SRA丁图

19、11图 8图 10图 901.02.0I/A0.2 0.4U/V3.00.6(1)氢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2)氢、氦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并根据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案是否能将两种离子分离;(3)小王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另一方案:在 Q 板右侧空间中将磁场更换为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离子垂直进入电场。请你论证该方案能否将两种离子分离。24 (20 分)物体中的原子总是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原子热运动越激烈,物体温度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所以,只要降低原子运动速度,就能降低物体温度。 “激光致冷”的原理就是利用大量光子阻碍原子运动,使其减速,从而降低了物体温度。使原子减速的物理过程可以

20、简化为如下情况:如图 13 所示,某原子的动量大小为 p0。将一束激光(即大量具有相同动量的光子流)沿与原子运动的相反方向照射原子,原子每吸收一个动量大小为 p1 的光子后自身不稳定,又立即发射一个动量大小为 p2 的光子,原子通过不断吸收和发射光子而减速。 (已知 p1、p 2 均远小于 p0,普朗克常量为 h,忽略原子受重力的影响)(1)若动量大小为 p0 的原子在吸收一个光子后,又向自身运动方向发射一个光子,求原子发射光子后动量 p 的大小;(2)从长时间来看,该原子不断吸收和发射光子,且向各个方向发射光子的概率相同,原子吸收光子的平均时间间隔为 t0。求动量大小为 p0 的原子在减速到

21、零的过程中,原子与光子发生“吸收发射”这一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次数 n 和原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 f 的大小;(3)根据量子理论,原子只能在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时,发生能级跃迁并同时伴随动量的变化。此外,运动的原子在吸收光子过程中会受到类似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即光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频率会增大,而相对远离时则减小,这一频率的“偏移量”会随着两者相对速度的变化而变化。a为使该原子能够吸收相向运动的激光光子,请定性判断激光光子的频率 和原子发生跃迁时的能量变化 E 与 h 的比值之间应有怎样的大小关系;E离子发生器离子接收器BP Q甲 DS图 12乙离子发生器离子接收器DP

22、Q原子 p1 激光p0图 13b若某种气态物质中含有大量做热运动的原子,为使该物质能够持续降温,可同时使用 6 个频率可调的激光光源,从相互垂直的 3 个维度、6 个方向上向该种物质照射激光。请你运用所知所学,简要论述这样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5.(12 分)化学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1)硫酸盐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在含水的气溶胶液滴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分散系。当日光射入充满气溶胶的暗室时,可观察到_效应。大气中的 SO2 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中,以下物质能起氧化作用的是_(填字母序号) 。a.O2 b.H2S c.NH3 d.O3

23、有研究者发现特定条件下,大气中的 NOx 会成为氧化 SO2 的主要物质,于是认为,当城市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时,应采取汽车限行措施。原因是_。(2)燃煤烟气中含有 NOx 和 SO2。工业上常用亚氯酸钠(NaClO 2)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硝和脱硫处理。已知: 酸性条件下,ClO 2-会转化成 ClO2 和 Cl-。ClO 2 是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 NOx 或 SO2。I.在实验室模拟脱硝过程:调节 NaClO2 吸收液的 pH 为 5,向其中通入含 NO 的模拟烟气。测得脱硝反应后,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NO3-和 Cl-,则脱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测得脱硝效率

24、(即 NO 的吸收率)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结合已知信息分析,温度大于 50时,随温度升高脱硝效率下降的原因是_。.在实验室模拟同时脱硝、脱硫过程: 调节 NaClO2 吸收液的 pH 为 5,向其中通入含 SO2 和NO (体积比 2 :1)的模拟烟气。测得脱硝、脱硫反应后,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NO3-、SO 42- 和 Cl-,其中 c(SO42-)= a mol/L,c(Cl -)=bmol/L,已知脱硫效率为 100%,计算脱硝效率为_。26.(13 分)太阳能、风能发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发电系统中安装储能装置有助于持续稳定供电,其构造的简化图如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5、_( 填字母序号)。a.太阳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b.太阳能电池组实现了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化c.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储能系统是充电还是放电d.阳光或风力充足时,储能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2 )全钒液流电池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用作储能系统的蓄电池。已知放电时 V2+发生氧化反应,则放电时电极 A 的电极反应式为 _;充电时电极 B 做_极。(3) 含钒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对含钒废水( 除 VO2+外,还含有 Al3+,Fe 3+等)进行综合处理可实现钒资源的回收利用,流程如下:已知溶液 pH 范围不同时,钒的存在形式如下表所示 :钒的化合价 pH11+4 价 VO2+,VO(OH) + VO(OH

26、)3-+5 价 VO2+ VO43-加入 NaOH 调节溶液 pH 至 13 时,沉淀 1 达最大量,并由灰白色转变为红褐色,用化学用语表示加入 NaOH 后生成沉淀 1 的反应过程为_、_;所得滤液 1 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向碱性的滤液 1( V 的化合价为+4 )中加入 H2O2 的作用是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7.(16 分)实验小组探究 KI 与 Cu(NO3)2 的反应,进行实验一:实验一注: 本实验忽略 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溶液( 试剂 a),清液变为_色,说明生成了 I2。(2)探究生成 I2 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 2mL

27、 Imol/LKI 溶液中加入 1mL_溶液( 硝酸酸化,pH=1.5 ),再加入少量试剂 a,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实验一中生成 I2 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NO 3- 氧化了 I-。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氧化 I-的可能性。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 NO3-氧化了 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_的实验。(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查阅资料得知: CuI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a.CuI 吸附 I2; b._吸附 I2。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实验二已知: Cu

28、I 难溶于 CCl4;I 2+2S2O32-=2I-+S4O62-(无色);Cu+2S 2O32-=Cu(S2O3)23-(无色) 。由实验二得出结论: 棕黑色沉淀是 CuI 吸附 I2 形成的。现象为_。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 ii 的原因:_。由实验二可推知,Cu(NO 3)2 与 KI 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8.(17 分)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可降解的高聚物 PES 树脂以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K。已知: i.R 1CO18OR2+R3OH R1COOR3+R218OHii. . (R1、R 2、R 3 代表烃基)(1)A 的名称是 _;C

29、 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 。(2 )B 分子为环状结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B 的结构简式为_ .(3 )E 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且为顺式结构,E 的结构简式为 _ .(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 )试剂 a 的结构简式为_ ;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为_反应。(6) 已知: 。以 1,3- 丁二烯为起始原料,结合已知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将以下合成路线补充完整:(7)已知氨基(-NH 2) 与羟基类似,也能发生反应 i。在由 J 制备 K 的过程中,常会产生副产物L。L 分子式为 C16H13NO3,含三个六元环,则 L 的结构简式为 _。29.(16 分)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

30、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 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 宿主细胞。(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淸与病苺进行抗原-抗休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请阐述 b 组和 c 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b.组: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组: 的参照。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 ,可得出 的结论。(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

31、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 ADE) 。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 U(发生 ADE 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 ,细胞系 W(不发生 ADE 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 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 W 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 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 U 的培养体系中分别检测实验组 和对照组细胞系 对寨卡病毒的感 染率请指出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 。请改进本实验方案

32、(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 。30.(18 分)DNA 序列 D 能在基因 A 表达的转移酶作用下,从序列 D 所在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转移到其他位置,或随机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这一原理来构建稳定遗传的大豆突变体库。(1)科研人员分别将序列 D 和基因 A 作为 ,插入含卡那霉索抗性基因的 T-DNA 上,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筛选得到转 D 植株和转 A 植株。(2)将得到的转 D 植株或转 A 植株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占 ,则判断该植株为 T-DNA 单拷贝插入。继续种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 ,可获得纯合的转 D 植株或

33、转 A 植株。(3)科研人员将纯合的转 D 植株与转 A 植株杂交,并根据转入两种植株中的 DNA 序列的差异,用PCR 方法确定杂交是否成功,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F 1植株编号为 的杂交组是杂交成功的,分析其他杂交组杂交不成功的原因是 。(4)对杂交成功的所有 F1植株进行序列 D 检测,发现其位置均没有发生转移,推测序列 D 的转移只发生在(填“体细胞”或“配子” )中,按照这种推测,如果让杂交成功的 F1植株自交,理论上F2植株中序列 D 发生了位置转移的最多可占 。(5)序列 D 随机转移会导致被插人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可以在 F2植株中筛选得到多种突变体。让F2植株自交,应在 F

34、3中筛选出序列 D 和基因 A 为 的植株用作构建突变体库,原因是这种植株 。31.(16 分)一些哺乳动物在入冬前要大量进食,这些食物可在体内转变为脂肪。(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可推测包裹脂滴的是外被蛋白和 单分子层。(2)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 蛋白,使得 H+可以通过 U 蛋白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减少线粒体内膜上 ATP 的合成。因此,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 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3)科研人员对冬眠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棕色脂肪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35、据上述结果分析,寒冷环境诱导棕色脂肪细胞数量 ,动物由冬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时, 迅速升高, 量迅速增加,使体温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4)机体内,棕色脂肪细胞间含有丰富的交感神经末梢,交感神经兴奋后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提高代谢率。科研人员用大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结果表明,随寒冷刺激的持续时间延长,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所需能量来源的变化是: 。寒冷刺激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机体产热显著强于寒冷刺激前,请你提出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解释此现象: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5CACD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6、 (共 50 分)29.(16 分)(1)浆细胞 吸附并侵染(2)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 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明显高于 b 组,与 c 组接近 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3)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 U 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 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 U 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 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 W 的培养体系中30.(18 分)(1)目的基因(2)3/4 全部具有卡那霉素抗性(3)35、79、11

37、作为母本的花在去雄前就已经完成了自花受粉(4)配子 7/16(5)没有基因 A 且序列 D 纯合 没有基因 A 不会发生新的序列 D 位置转移,序列 D 纯合使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31.(16 分)(1)储能 磷脂(2)热(3)增加 棕色脂肪细胞活性 产热(4)由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 棕色脂肪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的靶细胞,寒冷刺激前,动物体内棕色脂肪含量有限,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寒冷刺激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的效果明显(或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或活性增强) 。化学答案第 I 卷(选择题 共

38、 42 分)共 7 道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题号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A C C C C D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8 分)阅卷说明:1. 不出现 0.5 分,最低 0 分,不出现负分。2. 简答题文字表述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3.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5 (共 12 分,每空 2 分)(1) 丁达尔 ad汽车尾气中含 NOx,能将 SO2 氧化成硫酸盐,从而增加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2)5NO + 3ClO 2 + 4H2O 5NO3- + 3Cl- + 8H+(或 4NO + 3ClO2- + 2H2O 4NO3- + 3Cl- + 4H+)

39、吸收液 pH 为 5,显酸性, NaClO2 转化成 ClO2,温度升高, ClO2 气体容易从溶液体系中逸出,使脱硝反应难以发生 (8b-4a)/3a100%26 (共 13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abc(答对 12 个给 1 分) (2)VO 2+ + e- + 2H+ VO2+ + H2O 阴(3)Fe 2+ + 2OH- Fe(OH)2 4Fe(OH)2 + 2H2O + O2 4Fe(OH)3AlO2-(此空 1 分) 2VO(OH) 3- + H2O2 + 4OH- 2VO43-+ 6H2O 27 (共 16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淀粉 蓝(两空各

40、1 分)(2)2 m olL1 NaNO3( 或 KNO3)溶液中的 Cu2+,空气中的 O2 NO 3-的还原产物(NO、NO 2 等)(3)Cu 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 ,溶液变为紫红色CuI 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 Cu+(aq) + I-(aq),加入足量 Na2S2O3 溶液后,S 2O32-与 Cu+反应生成 Cu(S2O3)23-使 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2Cu 2+ + 4I- 2CuI+ I228 (共 17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乙烯 羟基 (两空各 1 分)(2) O(3)COH3H3CO(4) nHOOH+nH3COCOH3(2n-1)CHO3OOH OOCH3n+(5) 加成HN2(6)CH 2BrCH=CHCH2Br CH2OHCH=CHCH2OH HOOCCH=CHCOOH(此空 3 分)(7) NHOO一定条件NaOHO2/Cu(或 Ag 或催化剂)O2/催化剂 (或银氨试剂或新制 Cu(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