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泥灌浆及排水工程监理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23498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灌浆及排水工程监理质量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水泥灌浆及排水工程监理质量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水泥灌浆及排水工程监理质量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水泥灌浆及排水工程监理质量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水泥灌浆及排水工程监理质量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水泥灌浆及排水现场监理质量控制第一节 总则(1) 本章根据三峡工程施工承建合同文件的之技术规范 、设计文件以及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并结合三峡工程质量控制要求和相关工程监理文件编制,适用于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三峡工程建设监理部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对三峡工程大坝基础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及坝体基础排水孔等项目监理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2) 施工前,监理机构应对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编制的施工措施计划进行审批。(3) 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应设专用线路、管路,以保证灌浆作业能连续进行。(4) 灌浆工程

2、应设置集中制浆站,输浆管路应采取妥善的防寒、防晒措施,浆液输送长度不宜超过 200m。帷幕灌浆浆液温度保持在 540之间。接缝灌浆浆液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和合同技术规范。三峡二期工程灌浆材料、灌浆设备和制浆质量控制要求见本章附录中之一。(5) 灌浆系隐蔽工程,施工中必须如实、详细、准确地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对施工中出现的事故、灌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揭露的地质问题及损坏、影响监测设施等情况,监理机构应掌握上述情况的详细记录。(6) 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对灌浆工程各项资料(含取芯、压水、灌浆、物探测试、抬动观测、质量检查等)及时整理分析,并及时提供监理、设计单位及业主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单元工程结束

3、后,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7) 在已完成或正在灌浆的地区,其附近 30m 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如必须进行爆破时,监理机构应对施工单位拟采取的减震、防震和安全保证措施进行审批。除合同文件或设计技术条件另有规定外,应控制质点振动速度小于等于 15cms。(8) 帷幕灌浆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才能进行施工。1) 一般部位(含相邻坝块) 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厚度达 30m 以上;上部结构混凝土厚度不足 30m 的部位,须等混凝土浇筑达到完建高程和设计强度。2) 混凝土压浆板部位应待压浆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规定设计强度。3) 必须完成灌浆区邻近 30m 范围内的地下洞室、勘探平洞、大口径勘探孔等

4、的混凝土衬砌、喷锚支护、回填灌浆、围岩固结灌浆、陡坡接触灌浆、坝体基础层接缝灌浆等施工。4) 设有物探测试孔的坝段,必须完成灌前测试工作。5) 抬动变形观测装置安装完毕且能进行正常测试工作。6) 必须对已埋设的各种内、外观监测仪、电缆、孔、管等设施妥善保护;7) 监理机构检查确认灌浆各项准备工作符合有关要求。(9) 基础排水孔须待相应部位及两侧各 30m 范围内的帷幕灌浆施工完毕且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10) 帷幕灌浆施工前,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要求施工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先导孔进行灌前稳定地下水位观测,监理机构对所选择的先导孔进行审批,并及时掌握观测成果。(11) 先导孔取芯应严格按有关取芯

5、要求作业,确保岩芯获得率及采取率,并为地质素描创造必要的条件。(12)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切实履行职责,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和工程监理合同文件,以及业主授予监理单位的权限和监理机构授权,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做好监理现场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项应及时向监理机构报告。(13) 开工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工程计量与合同支付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按合同文件规定和相关监理文件要求进行。第二节 岩石基础固结灌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一、岩石基础固结灌浆施工工序、施工条件及施工方式的控制(1) 施工工序按先后次序排列为:灌前物探测试钻孔及灌前测试、抬动观测孔钻孔及安装第 1

6、 序固结灌浆孔钻孔、冲洗、压水、灌浆第序固结灌浆孔钻孔、冲洗、压水、灌浆检查孔钻孔、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灌后物探测试孔测试。(2)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固结灌浆可分别采用有盖重方式或找平混凝土封闭方式施工,但下述固结灌浆孔必须采用有盖重方式施工。 1) 基础固结兼辅助帷幕灌浆孔。2) 规模大、性状差的断层及断层交汇带、裂隙密集带等地质缺陷部位的固结灌浆孔。3) 建基面浅层缓倾角裂隙、结构面发育部位的固结灌浆孔。4) 结构有特殊要求部位的固结灌浆孔。(3) 采用有盖重方式施工的固结灌浆孔,为避免打断(坏) 结构钢筋、止水片、冷却水管或监测仪器,局部亦可采用引管或预埋导管法施工,但应注意:1) 引管

7、法只适用于不分段的第 1 序固结灌浆孔。 2) 埋管法应保证孔向准确,防止歪斜,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处理。采用有盖重方式施工时,盖重混凝土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30m,特殊情况下不小于 15m,待相应部位的盖重混凝土达 5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实施钻灌作业。(4) 必须采取找平混凝土( 含喷混凝土)封闭方式或直接在裸露基岩上( 即无盖重方式)进行灌注的,应由设计单位提出专门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要求。(5) 找平混凝土浇筑应在基础开挖达设计高程,且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浇筑时,以填平低凹坑槽地段为主,找平?昆凝土厚度一般以 3040cm 为宜,新鲜完整岩体可部分外露,找平混凝土的标号及施工技术要求同坝基混凝

8、土。(6) 采用找平混凝土封闭无盖重方式施工时,应待找平混凝土达 7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实施钻灌作业。(7) 单元工程固结灌浆施工时,除固结灌浆兼辅助帷幕灌浆及其他设计要求必须施工的固结灌浆孔外,一般固结灌浆孔如第 1 序孔灌浆前压水试验值全部达到设计合格标准(基岩透水率 g3Lu),监理机构可决定取消第序孔的施工;如第 序孔灌前压水试验值全部达到设计合格标准(基岩透水率 g3Lu),可决定取消质量检查孔的施工。(8)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钻孔保护工作,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孔口均应妥善保护,避免废弃浆液流人灌浆孔内。二、抬动观测的技术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1) 抬动观测装置应在灌浆作业前完

9、成安装、调试工作。(2) 设有抬动观测装置的部位,观测孔周边 10m 范围内的固结灌浆孔进行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过程中,均应连续地进行观测,其成果应反映在灌浆综合成果表中。(3) 抬动观测允许变形值 200m。(4) 抬动观测应安排专人进行观测、记录,一般情况下可每 l0min 测记一次,变形值上升较快时应加密测记,当变形值接近允许值时应及时采取降压措施,防止发生抬动破坏。当发生抬动破坏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做好详细记录,监理机构应组织研究并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处理措施进行审批。(5) 采用找平混凝土封闭方式或无盖重方式施工的固结灌浆孔,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抬动变形观测的检查和

10、现场的巡视,发现抬动变形异常,或找平混凝土发生裂缝,或原有裂缝进一步扩张、延伸,或混凝土有拱起、破坏等现象时,应立即指令停止施工,作好详细记录,并向监理机构负责人报告。(6) 抬动观测使用的千分表须经计量部门鉴定,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7) 抬动观测装置在观测时应严格防止碰撞、振动,保证测试成果的真实性,在非观测期间亦应妥善保护,防止损坏。(8) 单元工程灌浆工作结束后,抬动观测孔应按“灌浆孔的封孔 ”要求进行封孔。三、物探测试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一) 物探测试资质参加物探测试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应审查有关资质材料。(二) 物探测试工作要求(1) 所有物探测

11、试孔,均应分别进行灌前、灌后的单孔声波测试和孔间地震波或声波剖面测试等,对物探测试工作灌前、灌后测试应用同一仪器进行。(2) 灌后物探测试工作,应在单元工程灌浆结束 14d 后进行。(3) 物探测试孔应逐段进行钻孔冲洗,灌后物探测试孔应对原孔进行扫孔,达设计孔深后再进行钻孔冲洗。(4) 单孔声波测试采用一发双收或双发双收法进行测试,点距为 25cm,灌前、灌后测点位置应重合。(5) 孔间地震波或声波剖面测试时,宜采用一发多收的方法进行测试。发射点距可按 10m 控制,接收点中点与发射点同高程布置,测试完成后应交换发射、接收孔进行复测;灌前、灌后的发、收点在同一测试孔中应在同一高程布置,以增强测

12、试成果的可比性;(6) 物探测试以测试岩体纵波速度为主,同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试灌前、灌后岩体的横波速度。(7) 灌前、灌后物探测试资料整理、分析时,应计人钻孔孔斜偏差的影响。(三) 测试质量检查(1) 测试时如遇灌前波速小于 2000ms、灌后波速小于 3000ms 或灌前、灌后波速大于 6000ms 的异常测点,应检查仪器,并查明原因后进行复测。(2) 为保证测试成果的精度,灌前、灌后均应布置不少于 20的校测点进行复测,复测值与原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5,否则应查明原因,重新进行复测。(四) 测试孔的保护与封孔(1) 灌前物探测试工作完成后,可采用细砂充填测孔的方法保护测孔,以防灌

13、浆浆液串人孔内堵塞测孔,孔口应严加保护,以防污水、废浆流人。(2) 灌后物探测试工作完成后,物探测试孔应按“灌浆孔的封孔 ”要求进行封孔。四、钻孔施工质量控制(一) 孔深所有钻孔编号、孔深、孔序、段长的划分,均应按设计图纸、文件规定执行,但当钻孔的终孔端位于断层、结构面时,应加深钻孔至穿过断层、结构面,伸人其下部完整岩体内 0510m。(二) 孔位孔位布设误差一般不得大于 l0cm。对采用找平混凝土封闭方式施工的固结灌浆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固结灌浆孔的布置和孔位,以提高灌浆效果,现场监理人员应对调整的孔位进行审批,并记录实际孔位坐标。(三) 钻具一般固结灌浆孔的钻孔可使用各类适

14、宜钻机、钻头造孔,固结灌浆兼辅助帷幕灌浆孔应使用回转式钻机造孔。(四) 孔径(1) 固结灌浆孔钻孔孔径不得小于 46mm。(2) 压水检查孔、物探测试孔、抬动观测孔的钻孔孔径为 76mm 。(五) 孔序固结灌浆孔钻孔应按灌浆分序、分段原则钻进。第序孔应在周围的第 1 序孔灌浆完毕且封孔后方可开钻。(六) 孔斜固结灌浆钻孔应保证孔向准确。特别是当固结灌浆孔周围混凝土内埋有监测仪器、止水片或布有冷却水管,以及基岩内布有锚杆、锚索时,应严格控制钻孔偏斜,以免因钻孔偏斜导致仪埋设施、止水片、冷却水管或锚杆、锚索损坏失效。孔斜按 l控制。(1)物探测试孔、质量检查孔钻孔时应取芯,所取岩芯应统一编号,填牌

15、装箱,进行岩芯描述,并绘制钻孔柱状图。物探测试孔取芯率要求达 80以上,质量检查孔岩芯获得率要求达 90以上。(2) 对有水泥结石的岩芯应重点保存,并摄影存档。(八) 钻孔记录钻孔时应对钻孔中揭示的各种情况,如混凝土厚度、涌水、失水、外漏、塌孔、掉块、卡钻、断裂构造、岩性变化等作详细记录,并反映在钻孔综合成果表中,作为分析固结灌浆质量的基本资料。五、钻孔冲洗、裂隙冲洗的质量控制(1) 灌浆孔段钻孔达设计深度后,应分别进行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以提高灌浆效果。 (2)同一孔段的裂隙冲洗结束后 24h 内必须进行灌浆作业,否则灌前应指示施工单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3) 裂隙冲洗用风必须经过油水分离器后

16、方可使用。(4) 钻孔冲洗是在每段钻孔结束后,就应立即用大流量水流对钻孔内的残留岩粉等进行冲洗,直至回水澄清后 l0min 为止。冲洗后,孔内残留物的厚度不得超过20cm。(5) 单孔裂隙冲洗采用高压水脉动方式进行,高、低压脉动时间间隔为5l0min,其冲洗结束标准为:至回水澄清后再延续 l0min 为止,且总的冲洗时间不得少于 30min。(6) 串通孔的裂隙冲洗采用风、水轮换方式进行,冲洗时应每次选 l2 孔进水、进气,余下串通孔排水、排气,达单孔裂隙冲洗结束标准后,再更换进、排水(气) 孔按前述方式及要求进行裂隙冲洗,待所有串通孔全部轮换冲洗达单孔裂隙结束标准后,可结束冲洗作业。(7)

17、特殊钻孔冲洗是在断层破碎带、交汇带及强透水带等地质缺陷部位的固结灌浆孔,如裂隙冲洗达不到回水澄清要求时,在总的冲洗时间达 2h 以上后可结束冲洗。(8) 冲洗压力。1) 水压:一般采用相应灌浆孔段 80的灌浆压力,如 80的灌浆压力大于1MPa 时,则采用 1MPa。2) 风压:一般采用相应灌浆孔段 50的灌浆压力,如 50的灌浆压力大于05MPa 时,则采用 05MPa。六、压水试验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1) 每个单元灌浆区域内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孔段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其孔(段) 数应不少于单元灌浆区域内总灌浆孔(段) 数的 5,其他灌浆孔 (段)灌前亦应进行简易压水试验。(2) 固结灌浆孔的压

18、水试验,应在钻孔裂隙冲洗结束后、灌浆前 24h 内进行。(3) 压水试验压力。1) 灌前压水试验的压力,一般采用相应灌浆孔段 80的灌浆压力。如该压力大于 03MPa,但小于 1MPa 时,采用 03MPa 如超过 1MPa 时,采用 1MPa。2) 质量检查孔的压水试验压力,一律采用 03MPa。(4) 压水试验的稳定标准。1) 单点法压水试验。在稳定的设计压力下,每 5min 测读一次压人流量,当连续4 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或小于 1Lu 时,可结束压水试验,并以最终值作为基岩透水率的计算值。2) 简易压水试验。在稳定的设计压力下,压水 20min,每 5min

19、 测读一次压人流量,并以最终值作为基岩透水率的计算值。七、灌浆施工质量控制(一) 段长规定固结灌浆应自上而下分段钻灌,其分段原则为:(1) 一般固结灌浆孔基岩段长小于 6m 时,可不分段,全孔一次灌注;基岩段长大于 6m 时,应自上而下分段钻灌,各段段长以 5m 为宜,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长,但最大段长不应大于 8m。(2) 固结灌浆兼辅助帷幕灌浆孔位于陡直立坡( 坡度大于 1:05)上的固结灌浆孔,应分段灌浆,其接触段段长一般为 2m,以下各段以 5m 为宜,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或加长,但最大段长不得大于 8m。(二) 固结灌浆压力控制(1) 有盖重方式施工时,三峡二期工程大坝岩石基础固结灌浆

20、孔的第一段灌浆压力标准如下:1) 混凝土盖重厚度小于 3m 时,第 1 序孔的灌浆压力为 025MPa,第序孔的灌浆压力均为 04MPa。2) 混凝土厚度为 3m 时,第 1 序孔的灌浆压力一般为 03MPa,但对已确认的浅层缓倾角裂隙发育部位,灌浆压力降为 025MPa;第序孔的灌浆压力为05MPa。3) 混凝土盖重厚度超过 30m 时,第 1、序孔的灌浆压力分别以混凝土厚度为30m 时的灌浆压力为基础,按混凝土盖重厚度每超过 10m ,灌浆压力相应增加0025MPa 计算。(2) 找平混凝土封闭方式(或无盖重方式)施工时,三峡二期工程大坝岩石基础固结灌浆孔的第一段灌浆压力为:1) 一般部位

21、,第 1 序孔的灌浆压力为 03MPa 第序孔的灌浆压力为05MPa。2) 陡、直立坡(坡度陡于 l:05)的部位,第 1 序孔的灌浆压力为 02MPa,第序孔的灌浆压力为 03MPa。(3) 第一段以下各灌浆段的灌浆压力,按下式计算:PP 0+h式中 P灌浆段的灌浆压力,MPaP0第一段的灌浆压力,MPah阻塞器栓塞以上的基岩段长,m ;系数,根据基岩的岩层性状或破碎情况具体确定,一般部位可取005,断裂构造发育带、破碎带、强透水带等部位取 0025。(4) 固结灌浆压力以安装在回浆管路上的灌浆压力表的中值读数控制,资料分析整理时换算成全压力。(5) 灌浆压力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对断裂构造

22、发育、注入率较大的孔段,应采用分级升压方式逐级升压至设计压力。具体操作时,可以压水试验压力为基础,按每 005MPa 为一级,逐级升压至设计压力。分级升压时,每级压力的纯灌时间不少于 15min。(6) 串通孔(组)灌浆或多孔并联灌浆时,应分别控制灌浆压力,同时应加强抬动监测,防止混凝土发生抬动破坏。(三) 灌浆方法和方式的技术要求(1) 固结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内循环法施工,一般作单孔灌注。在保证正常供浆前提下,也可采用并联灌注,但每组并联孔数不宜超过 3 孔,严禁串联灌注。(2) 固结灌浆可分别采用有盖重方式、找平混凝土封闭方式施工,陡直立坡( 坡度大于或等于 1:05)段经设计单位同意,

23、可采用无盖重方式施工。其阻塞位置分别为:1 ) 采用有盖重方式施工时,第一段应阻塞在基岩面以上混凝土内 05m 左右。如遇阻塞器阻塞不住时,应逐渐上移阻塞器(不宜下移) ,阻塞器移动后,应保证射浆管距孔底不超过 05m,否则应重新配制射浆管。2) 采用找平混凝土封闭方式施工时,第一段阻塞器的阻塞位置按下述要求控制: 找平混凝土厚度较大( 大于 50cm)的孔段,第一段阻塞器中心可阻塞在基岩与找平混凝土的结合部。 找平混凝土厚度较薄(小于 50cm)的孔段,第一段应自基岩面处开始阻塞。 阻塞不住时,可逐渐下移阻塞器(不应上移) 。3) 采用无盖重方式施工时,第一段应自基岩面以下开始阻塞;阻塞不住

24、时,可逐渐下移阻塞器(不可上移)。4) 以下各段应分别阻塞在上一灌段底 05m 左右,其射浆管距灌浆段孔底应不大于 05m。如遇阻塞器阻塞不住时,应逐渐上移阻塞器( 不应下移),阻塞器移动后,应保证射浆管距孔底不超过 05m ,否则应重新配制射浆管。(3) 分段灌浆的固结灌浆孔,第一段灌浆结束后应待凝 24h 后再进行下一段的钻灌作业,否则在终孔段灌浆结束后应进行全孔复灌。(4) 采用找平混凝土封闭法或无盖重法施工时,应加强抬动变形监测,防止基岩或混凝土发生抬动破坏,单元灌浆区域内同时进行钻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作业的孔数不应超过 3 个。(5) 采用无盖重方式施工时,灌浆过程中应加强基岩面的

25、冲洗工作,减少废弃浆液对萎岩的污染,从而减轻基岩面的清理工作难度。八、灌浆浆液及变浆标准的控制(1) 一般固结灌浆孔采用湿磨水泥浆液灌注,亦可采用 525 号普通纯水泥浆液灌注,但固结灌浆兼辅助帷幕灌浆孔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固结灌浆孔,须采用湿磨细水泥浆液灌注。(2) 浆液水灰比。 -1) 普通纯水泥浆液水灰比(重量比) 采用3:1、2:1、1:1、08:1、06:1、05:1 等 6 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3:1。2) 湿磨细水泥浆液水灰比 (重量比)采用 3:1、2:1、1:1、06:1 等 4 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 3:1。(3) 灌浆过程中,如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

26、注入率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但未达本节八之(4)、(5)两项标准时,不得改变浆液水灰比。(4) 当某一级水灰比浆液的单孔注入量达 300L 以上、群孔达 6001200L 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 1h 以上、而灌浆压力或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水灰比的浆液灌注。(5) 当注入率大于 30Lmin 时,视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浆液。(6) 浆液水灰比改变后,如灌浆压力突增或注入率突减至原注入率的 l2 以下时,应立即回稀至原级水灰比进行灌注,并查明原因。(7) 灌浆前、浆液变换时、灌浆结束时均应测量浆液密度,灌浆过程中亦应每隔1530min 测量一次浆液密度,并反映在固结灌浆综合成果表

27、中。九、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质量控制(1) 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当灌浆孔段单孔注入率不大于 04Lmin ,群孔不大于08Lmin 时,延续灌注 30min 后可结束灌浆作业。(2) 灌浆过程中,如发现回浆变浓,应改用回浓前的水灰比的新浆进行灌注,若继续回浓,延续灌注 30min 后可结束灌浆作业,现场监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此种情况。其回浓情况应反映在灌浆综合成果表中。(3) 固结灌浆兼辅助帷幕灌浆孔、有涌水的固结灌浆孔、发生过灌浆中断的固结灌浆孔、陡直立坡部位的固结灌浆孔、地质缺陷部位的固结灌浆孔,其终孔段灌浆结束后,应进行全孔复灌到满足要求后结束灌浆作业,复灌压力采用段灌浆压力。(4) 固结灌浆孔

28、全孔灌浆结束后应紧接着用水灰比 05:l 的浓浆进行封孔。封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 。浆液凝固后应及时清除孔内浮浆和污水,用 200 号水泥砂浆回填密实。(5) 对采用引(埋)管法施工的固结灌浆孔,在灌浆达设计结束标准后,应采用05:1 的浓浆替换孔内稀浆,待回浆管排出 05:l 的浓浆后封闭孔口,作闭浆封孔。(6) 单元工程灌浆结束后,抬动观测孔、物探测试孔等亦应进行封孔处理。十、特殊情况处理要求(1) 灌浆过程中如发现与建筑物结构分缝及抬动观测孔、物探测试孔、仪埋孔、冷却水管等串通时,应指示施工单位立即停灌,按本节之五“钻孔冲洗、裂隙冲洗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串通孔(管

29、)作彻底冲洗,现场监理人员应及时审批其处理措施。(2) 灌浆过程中如地表或找平混凝土裂缝发生冒(漏) 浆现象时,根据冒(漏) 浆量的大小,可采用下述方法处理:1) 如冒浆量较小,可不作专门处理,按正常灌浆方式灌注至达灌浆结束标准。2) 如冒浆量较大,一般可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注等方法处理,必要时应采取嵌缝、地表封堵方法处理。(3) 钻孔穿过断裂构造发育带,发生塌孔、掉块或集中渗漏时,应指示施工单位立即停钻,查明原因。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压缩段长进行灌浆处理后再进行下一段的钻灌作业。(4) 钻灌过程中如发现灌浆孔串通时,应指示施工单位查明串通量和串通孔数、范围,并按下述方法处理:1)

30、 如串通孔具备灌浆条件时: 串通孔漏水量相近,在满足设计压力和正常供浆的前提下,可将串通孔并联灌注,但应分别控制灌浆压力,防止基岩抬动,同时并联孔数不宜超过 3 个。 串通孔的串通量相差悬殊时,应单机同时灌注,并分别控制灌浆压力,各自变浆,使各串通孔不发生互串现象。 串通孔灌浆时,应先预留足够的排稀浆孔,一般可采取一灌(二灌)一排(二排)方式间歇性(间隔时间可按 15min 左右控制) 排放稀浆,待排浆孔排出的浆液浓度与灌浆孔浆液浓度一致时,将排浆孔并人串通孔组进行灌浆。2) 如串通孔不具备灌浆条件时: 串通孔正在钻进时,应立即停钻。 串浆量较小时,可在灌浆同时,在被串孔内注入清水,使水泥浆液

31、不致充填孔内。 串浆量较大时,应将阻塞器阻塞于被串孔串浆部位上方 l2m 处,对灌浆孔继续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应立即将串通孔内的阻塞器取出,并扫孔、待凝后进行灌浆。3) 串通孔灌浆结束后,应待凝 24h,方可进行下一段的钻灌作业(5) 对有涌水的孔段,灌前应测计压力和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可按下述措施综合处理:1) 缩短灌浆段长,对涌水段单独进行灌浆处理。2) 提高灌浆压力,具体可按设计灌浆压力 +涌水压力控制。3) 灌浆结束后进行屏浆处理,屏浆时间不少于 1h。4) 闭浆。5) 闭浆结束后待凝 48h。6) 必要时在浆液中掺加适量的速凝剂。(6) 灌浆工作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应尽快恢复灌浆

32、,恢复灌浆时使用开灌水灰比的浆液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可改用中断前水灰比的浆液灌注;如恢复灌浆后,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指示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机构批准后进行处理。(7)如遇注入率大、灌浆难以正常结束的孔段,应指示施工单位暂停灌浆作业,对灌浆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洞井、陡直立坡、结构分缝、冷却水管等进行彻底检查;如有串通,应采取措施处理后再恢复灌浆。灌浆时可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和间歇灌浆法灌注,必要时亦可掺加适量速凝剂灌注,该段经处理后待凝 24h,再重新扫孔、补灌。其灌浆资料应及时报送监理机构,以便根据灌浆情况及该部位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是否需进行补充

33、钻灌处理。第三节 岩石基础帷幕灌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一、钻灌的工艺流程(一) 帷幕灌浆钻孔工艺流程现场作业准备孔位测量放样钻机安装定位开孔埋设孔口管钻进取芯冲洗终孔验收(二)帷暮灌浆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工艺流程钻孔第一段冲孔、实测孔深阻塞灌浆段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埋设没孔口管钻进下一段取芯冲洗、压水试验灌浆终孔后封孔。二、钻灌施工顺序控制(1) 各类钻孔施工控制顺序为:抬动观测孔、物探测试孔、先导孔、帷幕灌浆 I序孔、序孔、序孔、质量检测孔。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否则帷幕灌浆钻孔必须安排加密、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2) 帷幕钻孔灌浆必须按分序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一般应先进行下游排孔、上游排孔的

34、钻孔和灌浆,然后进行中排孔的钻孔和灌浆;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一般宜先进行下游排的钻孔和灌浆,然后进行上游排的钻孔和灌浆。(3) 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后序排上的第 I 序孔应在相应部位前序排上第以及后序排上第序孔钻灌至 15m 深后才开始钻进。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上第序孔 I 序孔与相应部位前序排上第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间隔高差不得小于 15m。三、钻孔质量控制(一) 钻具钻孔应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严禁使用铁砂钻头钻进。(二) 钻孔平面位置按设计图纸施放孔位,并在实地注明各孔序号与孔号。现场监理工程师可根据情况通知测量监理对孔位进行抽检,

35、或放样时进行旁站,以保证灌浆孔位的准确性。孔位偏差不得大于 l0cm,实际孔位应有记录。(三) 钻孔孔径除设计和合同技术规范另有规定外,物探测试孔、抬动观测孔、质量检查孔为76mm,先导孔孔口段 9lmm,以下各段为 76mm,常规帷幕灌浆孔孔口段孔径为 76mm、以下各段为 56mm。(四) 钻孔孔深1) 达到设计图纸或通知、文件规定的底线高程。(2) 终孔段基岩透水率 q1L 且灌浆单耗小于 20kgm,否则应自动分段加深钻灌至同时满足亡述两标准为止。(3) 终孔段遇性状较差、规模较大的断层、岩脉等地质构造时,应加深钻孔至穿过该地质构造下盘 5m 以上。(五) 帷幕灌浆钻孔分段第一段(接触

36、段)一般为 2m,局部根据孔口管嵌入基岩深度要求可适当加长至3m;第 二段为 lm,第三段为 2m,第四段及以下各段一般为 5m。地质缺陷部位经监理机构批准可 适当缩短段长。终孔段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加长段长,但最大段长不得大于 10m。(六) 钻孔孔斜(1) 孔斜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垂直孔或顶角小于 5的钻孔,其孔底偏差不得大于表 11 的规定。表 1-1 钻孔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孔深(m) 20 30 40 50 60 60允许偏差值(m) 0.25 0.5 0.8 1.15 1.5 不大于孔距顶角大于 5的斜孔,其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 5,孔底偏差值可按表 l1 的规定控制。为保证孔向准确

37、。一般宜埋孔口管,孔口管的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 钻孔过程中应每 10m 进行一次孔斜测量,尤其应控制上部 20m 范围内的钻孔偏差。当发现孔斜偏差值超过表 l1 的规定时,应指示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纠偏等补救措施进行处理。处理无效时,应及时报告监理机构商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钻孔孔斜测量成果应反映在钻孔综合成果表中。(七) 钻孔取芯有取芯要求的钻孔必须采取岩芯。岩芯应统一编号,及时填写岩芯牌装箱,妥善保存。对岩芯要求进行描述,并绘制钻孔柱状图。特殊地段的岩芯须摄影存档,对有水泥结石的检查孔和有特殊要求的岩芯应作长期保留,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业主。(八) 钻孔特殊处理钻孔穿过松软岩层或遇有塌孔掉

38、块时,应先进行灌浆处理,然后再继续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应立即停钻,查明漏水部位、原因,处理后再行钻进。(九) 特殊记录 钻孔过程中,当遇到孔口涌水、孔段漏水、掉块、卡钻、钻进突然加快、岩性变化等情况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监理机构报送有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监理工程师必须参加终孔检查验收。钻孔各种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时必须有完整的钻孔原始记录,对于取芯钻孔(先导孔、检查孔) ,应督促承建单位及时完成“岩芯相关表”和其他相关资料整编,并在必须时出示保存完整的岩芯。(十) 孔口保护钻孔结束后,应及时将钻孔冲洗干净,并做好孔口保护直至灌浆完成。四、钻孔冲洗质量控制(1) 灌浆孔在灌浆前应进行

39、孔壁冲洗与裂隙冲洗,以提高灌浆效果。(2) 各类钻孔冲洗的具体方法为:每段钻孔结束后,应立即用大流量水将孔内岩粉、石屑等物冲出,直至回水澄清 10min 后结束,并测量、记录冲洗后钻孔孔深,钻孔冲洗后孔底残留物厚度不得大于 20cm。(3) 灌浆孔第一段(接触段)钻孔冲洗结束后应进行裂隙冲洗,其余孔段一般不进行裂隙冲洗。(4) 对要求作裂隙冲洗的灌浆孔段,其单孔裂隙冲洗采用压力水脉动方式进行,对串通孔裂隙冲洗亦采用单孔裂隙冲洗方法进行,如冲洗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改用风、水轮换方式进行。(5) 冲洗压力。1) 水压:一般采用 80的灌浆压力,但若该值大于 lMPa 时,采用 lMPa,2) 风

40、压:一般采用 50的灌浆压力,但若该值大于 05MPa,采用 05MPa,使用风应通过油水分离器过滤。(6) 裂隙冲洗结束标准。1) 裂隙冲洗要求至回水澄清后 10min 为止,且总的冲洗时间要求单孔不少于30min,串通孔不少于 2h。2) 对断裂构造、岩脉、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部位,裂隙冲洗回水难以澄清,冲洗时间达 2h 以上的可结束冲洗。(7) 裂隙冲洗应注意的事项。1) 当邻近的灌浆孔正在灌浆或灌浆结束不足 24h 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2)同一孔段的裂隙冲洗和灌浆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 24h 时,灌前应重新进行裂隙冲洗。五、压水试验控制(1) 压水试验应分段进行,帷幕灌

41、浆先导孔及质量检查孔的压水试验一般采用单点法,特殊部位采用五点法;一般灌浆孔各灌浆段的灌浆压水试验采用简易压水法。(2) 压水试验应在钻孔冲洗后 24h 内进行,否则灌前应重新进行孔内冲洗。(3) 压水试验压力(压力表控制压力 )按表 l2 控制。(4) 压水试验稳定标准。1) 单点法及五点法压水试验。在稳定压力下,每 5min 测读一次压人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 时,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岩体透水率 g 值的计算值。2)简易压水试验。在稳定压力下,压水 20min,每 5min 测读一次压人流量,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岩体透

42、水率 g 值的计算值。(5) 压水试验成果计算,详见本章附录中之二。(6)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先导孔进行灌前稳定地下水位观测,作为计算压力起算零线的依据。地下水位观测稳定标准:每 5min 测读一次地下水位,当水位升降速度连续两次均小于 5cmmin 时,可认为稳定,以最后观测值作为地下水位值。六、灌浆施工质量控制(1) 帷幕灌浆前,监理工程师应对钻孔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签证,其内容包括:1) 孔向、孔斜、孔深及灌浆作业准备2) 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3) 钻孔和压水记录。4) 灌浆管下人深度。(2) 灌浆孔的第一段(接触段)采用常规“阻塞灌浆法”进行灌浆,阻浆塞阻塞在基岩面以上

43、20cm 混凝土内。第二段及以下各段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法”灌注。(3) 帷幕灌浆孔口管的埋设。1) 孔口管须在第 l 段(接触段 )钻孔、压水试验、灌浆结束后埋设。2) 孔口管采用 73mm 无缝钢管。3) 孔口管深度一般按深入基岩 2m 控制,地质缺陷部位及灌浆压力较高而上部盖重混凝土厚度较小,不能满足设计灌浆压力要求的部位视实际情况,孔口管嵌入基岩深度可适当加长至 3.0m(接触段基岩灌浆段长与之配套)。 (4) 各灌浆段灌浆时,射浆管管口距孔底不得大于 50cra,射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不宜大于 20mm。采用钻杆作射浆管时,应使用平接头连接。监理工程

44、师必须对射浆管口距孔底距离进行抽测,不合要求者须指令返工处理,同时发出违规警告。(5) 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射浆管。回浆管宜有 15Lmin 以上的回浆量,以防射浆管在孔内因水泥浆凝固而造成孔内事故。(6) 灌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当发生地表冒浆,压力突然升、降,吸浆量突然增、减等异常现象时,应督促施工单位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作好详细记录,并报监理机构。(7) 灌浆孔孔口应妥加保护,严防污水、污物流人孔内。(8) 孔口无涌水孔段,灌浆结束后一般不待凝,即可直接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应待凝 24h 后方再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孔口有涌水孔

45、段按本节之十一中的(5)执行。七、灌浆压力的控制(1) 各灌浆孔段的灌浆压力在非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按表 13 控制。(2) 灌浆时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灌浆过程中注入率较大时,可采用分级升压或间歇升压法灌注使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相适应,其灌浆压力应严格按表 14 的标准控制,并应特别注意注入率大于 10Lmin 时,灌浆压力不得超过 5MPa。(3) 灌浆压力以回浆管压力表读数为准,压力表读数以峰值为准,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应小于灌浆压力的 20,摆动幅度应做记录。使用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的时段平均压力读数应按压力表读数峰值(即表 l3 中灌浆压力)的 90控制。(4) 为便于现场操作控制,回浆管路

46、上的压力表可安装在灌浆自动记录仪附近,但应注意回浆管路上的压力表距灌浆孔间的管路长度不应大于 30m,以保证回浆管路上的压力表值能较准确反映灌段实际灌浆压力。(5) 特殊情况下不宜按规定灌浆压力灌浆时,除非设计另有规定,否则应事先报请监理机构批准。八、浆液和变换的质量控制(1) 灌浆浆液以湿磨细水泥浆液为主。当灌浆孔段压水试验漏水量大于 40Lmin以及采用湿磨细水泥浆液连续灌注 l0min 注入率仍大于 30Lmin 时,可先灌注普通水泥浆液,待普通水泥浆液注入率小于 10Lmin 后,再改用湿磨细水泥浆液灌注。(2) 浆液水灰比。1) 湿磨细水泥浆液水灰比(重量比)采用 2:1、1:1、0

47、6:1 三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 2:1。2) 普通浆液水灰比(重量比)采用 2:1、1:1、08:1、06:1、05:1 五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 2:1。(3) 灌浆过程中,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注入率木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水灰比。(4) 变浆标准,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应变浓一级水灰比灌注:1) 注入量大于 300L,且压力不变。2) 灌注时间大于 1h,且压力不变。(5) 当注入率大于 30Lmin 时,视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水灰比。(6) 灌浆过程中,应每隔,1530min 测记一次浆液密度和回浆温度浆液变换及灌浆,结束亦应测记浆液密度,其测值应反映在灌浆综

48、合成果表中。九、灌浆结束标准在同时满足下述规定情况下,可结束灌浆作业:(1) 在设计压力下,灌浆孔第 13 段注入率小于 04Lmin ,第 4 段及以下各段注入率小于 10Lmin 时,保持回浆压力不变,采用孔内循环的灌浆方式(大循环自动记录或接人工记录)延续灌注 90min。(2) 灌浆全过程中,在设计压力下的灌浆时间不少于 120min。十、灌浆孔封孔的质量控制(1) 帷幕灌浆全孔灌浆结束,监理工程师须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可进行封孔。(2) 帷幕灌浆封孔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 。(3) 封孔灌浆时间不少于 1h,封孔灌浆压力采用该灌浆孔的最大灌浆压力。封孔必须使用新鲜的普通水泥浆

49、液,水灰比采用 05:l 的浓浆。(4) 已进行“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的灌浆孔,待孔内水泥浆液凝固后,若灌浆孔上部空余孔段大于 3m 时,应清除孔内污水、浮浆,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进行封孔;小于 3m 时可使用水泥砂浆封填密实。十一、特殊情况处理(1)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量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指示施工单位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2) 灌浆过程中,当发现回浆失水变浓(回浓一个比级) 时,应指示施工单位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进行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延续灌注 30min 但总的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 可停止灌注。(3) 灌浆过程中,如发现冒浆、漏浆时,根据具体情况可指示施工单位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注等方法处理。(4) 钻灌过程中发现串通时,应查明串通部位和串通量。如与混凝土结构分缝、仪埋设施、混凝土冷却水管等串通时,应立即停灌,并及时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