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19257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每年高考成绩揭晓,虽然总是有那么一些考生的成绩在预料之外:或大大低于,或大大高于了预期,但大多却在预料之中。对照高考的结果,总结每一个高考考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可以说“时时轻松、天天成功”是赢得高考的核心经验。我们的老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时时处于轻松状态,让自己的学生天天有成功感,最后整体的高考效果一定非常理想。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时时轻松、天天成功”呢?下列九点是必须做到的。一、仁爱至上。中央台“绿色空间”栏目年月日、日晚 7:30 连续播放了“我家养了个白眼狼”节目,说的是新疆巴里坤县农民陈明将一只哺乳期的小狼仔养大后,见人友好,摇头摆尾,陈明

2、可以随意对它抚摸搂抱,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的人员与这只狼相处了几天之后,狼对他们也非常友好的故事。一只狼为什么变得像只狗样对人友好了呢?这个叫陈明的农民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也没有像马戏团的人一样对这只狼进行什么特殊的训练,完全是鉴于前一次养狼仔失败的教训尊重狼性:一不打狼,二不拴狼,三给它找了个差不多大的狗伴。因为狼天性谨慎,防范意识特强,你越打它,它越害怕,因而它就要反抗你的打击,也就不可能与你亲近。狼又是天性自由的,你若是将它整天拴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它就自然地烦躁不安,并由此而狂暴,这样你也不可能亲近它。狼又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天生需要群体,你若将它独自一狼地关在一个院子里,无伴可玩,它也会自

3、然地生出烦躁和狂暴来,这样它也不可能与你亲近。狼且如此,何况人乎?作为老师若能真正做到对学生仁爱至上、宽厚无限,学生不可能不亲近你,不可能不听你的讲解。若亲其师,必得其道,定获其能。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二、期待有佳。上个世纪 60 年代,美国大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受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发,发现了以罗森塔尔的名字命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或“价值期望效应”。1968 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 3 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 个月

4、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自己的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经验每个老师都有,高考中的绝大多数状元,就

5、是这一效应长期作用的结果。三、考频适量。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过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观察的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蜜蜂较之苍蝇智力要高得多。蜜蜂会筑巢,苍蝇不会;蜜蜂有蜂王,是社会性生物,苍蝇不是。但为什么蜜蜂找不到出口呢?韦克认为,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

6、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个实验启发我们,任何线形的、唯一的、简单重复的逻辑训练,都会导致人的视野狭窄,思维局限,结果是导致人的愚蠢,且智商越高愚蠢得越彻底。现今应试教育中的读死书、重复练习、频繁考试,可以说就是这种训练。四、习惯在细。2008 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不久,笔者收到“手机报”上的信息,说今年 29 个省的状元已经统计出来,女性学生占了高考状元的 60%。2007年 10 月 22 日的北京晨报发表了一篇高考上线率为什么阴盛阳衰的文章,讲的是近几年北京高考状元多为女生,清华建筑系一个班级的女生数量首次等同男生,男生似乎成了高考中的“弱势群体”的事。2007 年 11 月日的中国

7、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李新玲老师所写的透视女状元现象的文章。该文说,2007 年高考,30 个省共产生了 66 名状元,女生占了 46 名,男生只 20名,比例超过了 70%。北京自 2005 年至今,高考文、理状元全是女生。重庆20012007 年,在产生的 16 名状元中,女生占了 13 名。等等(湖北省年文、理个状元,女生只名:年夷陵中学的赵君秋、年荆州中学的邓莹兰。其余名男生依次是:年武汉外校的李龙、年大冶一中的张友谊、夷陵中学的周尧、年武钢三中的邓迪)。为什么出现女状元现象呢?是女生的智商高些吗?根据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的理查德?林恩教授 30 年研究的成果看,男性比女性的智商平均高出个百分点

8、。如果林恩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是科学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话,为什么在高考这种基本上纯属智力竞赛的过程中反倒出现了“女状元现象”呢?就目前的高考而言,李新玲老师说:“原因一,相对男生,女生更加细心、耐心。现行高考许多知识点需要死记硬背,对此,女孩占优;动手、实践等方面,男孩占优,但现行书面考试难以检测。原因二,未能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因材施教。女孩细致、听话,男生相对粗心,不一定听话,老师未能从其性别差异上对此进行教育,而是表扬女生多,肯定男生少,因此,女生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呢?不管“女状元现象”是否正常,不管现行高考制度要进行何种改革,但这一点是肯定

9、的:现行的高考,对学生具有“细心”、“耐心” 的学习习惯的要求较高。所以,根据某一既定发展目标或发展要求,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成与败。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五、视野要宽。人民日报2006 年 4 月 24 日发表了一篇“山西的省会在哪里?”的文章,文章中说,这是上海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这样一道题,竟被诸多优秀考生公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而且,不知道山西省会在哪里的考生,已同时接到复旦、交大预录取通知。中国的省会城市,其实是初中课本里的内容,也是平时看电视、读报纸稍稍留心就可以知道的。考生

10、答不出稍有人文色彩的问题,竟然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连“雷锋是谁”,都有考生不明所以。重返脑筋激荡 ,数独凭什么流行全球一文说:“昨天的天才在今天却是傻瓜,也就是让上世纪 20 年代 IQ 数值居前 10%的人,穿梭时光参与 80 年后的智力测验,20 年代的(这些人)只能排在当代人50%之后”。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们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的结果。美国著名畅销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在他那本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书中说,电视、游戏、互联网和电影,构成了媒介与大众文化对全体人类智商提高的科学力,在过去 46 年内美国人的智商提高了 13.8%。也就是说,美

11、国人因为接触了“大众文化”平均每年智商能提高.2 个百分点以上。这并不难理解:见多才能识广,触类才可旁通嘛。可惜的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电视不让学生看,课外的书籍不让学生读,除了教材还是教材,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考试还是考试。所以,这样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你怎么让他们知道“山西的省会在哪里”?“雷锋”也与他们“无干”,他们当然也就不知道啊!六、因材施教。网上有这么一则笑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目:“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美国的小朋

12、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这只是一则笑话。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题目就是个“无效”题目因为任何学生都“不知道”。人是有差异的。法国心理学家比奈?西蒙在 1905 年发表了著名的比奈?西蒙量表,并于 1911 年进行了修订。这个量表就是著名的智商量表。比奈?西蒙经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如设人的平均智商为 100,50%的人是 90110;14.5%的人是 110120;%的人是 120130;%的人是130140;还有 0.5%的人在 140 以上。鉴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教。提问某个学生,不能随意而为;设计某

13、个问题或场景,都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作业的布置,更不能大而化之,应尽可能具体;切忌经常性的统一考试等等。总之,面向不同学生设计整节课的相关问题和细节,因材施教,力促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因材施教”的第一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样的疑问或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说,你有父兄在,你应该先听听他们的意见之后,再决定是不是行动;冉求问“闻斯行诸?”孔子答,是的,听到应该做的事情后,就应该马上去做。在一旁的学生公西华不解,问孔子为什么对于他们俩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子路为人好强争胜,故而让他遇事冷静

14、些,问问他人再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故进之”。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如何因材施教。七、心态平常。体育史上有个“克拉克现象”。罗?克拉克是上世纪 60 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 19 次打破 5000 米和 10000 米的世界纪录。然而,正是这位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在他参加的两届奥运会上(1964、1968)均未登上冠军的宝座,仅获得过一枚铜牌。1796 年一天的晚餐之后,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在照例完成着老师为他超额布置的道数学题。这一天,他在做完了前两道题后,下面竟还有第三道题,比平时多了一道题。他以为是老师又特意为他增加的,他也就接着做起来了。一做,觉得非常吃

15、力,比平常的题要难得多。这道题是这样的:只有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这个学生用尽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想尽了各种方法,终于快要天亮之时,解开了这道数学题。第二天,他把答案交给了老师。老师看过以后非常惊奇:“这是你做出来的?”“是我熬了一个通宵才完成的!”这个学生回答。老师说:“你知不知道,这道题,欧几里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我也一直试图解开它,但没有成功,我昨天不小心把这道题误交给你了,没想到你却因此解开了这个两千多年来的数学难题!”这个学生就是一代数学天才高斯,这个难题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后来高斯回忆道:“如果当时知道这是一道欧几里德、牛顿都未

16、解开的千年数学难题,我当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解开它。”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花四元钱报了名,没想到近千名应聘者只有他笑到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地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幸运的事会落到我的头上。当初我若知道最终只招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现代心理学有一个“瓦伦达心态”的案例,说的是美国有一个相当出色的高空钢索表演者瓦伦达。他曾经进行过上千次表演,从来没有失过手。有一次,他要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走钢索。上场前,瓦伦达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演出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只能成功,

17、绝对不能失败。然而,他竟在这次表演中不幸坠地身亡了。他的妻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伦达以前并不像这次这样多虑。过去,每次表演之前,他总是专心准备,总是想着怎么走好钢索,不关心其他事,更不会为成败担心。这次他太看中成功了,畏惧失败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03 年广东省理科高考状元徐岸汀说:“关于考试心态的问题,我个人的最大体会是,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考试就可以了,不要去考虑这个考试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只是专注于那一份卷子,不要去想分数的含义。只有把高考想得非常纯粹,用一种纯粹应试的心态去面对它,才能考出自己能力上限的分数”。上面几则故事和徐岸汀的这段话,给我的启发是:从学生角度说,学习就是学习,不要

18、动不动就与人生理想、前途命运挂起钩来,它们并不是等号关系,太功利了反到学不好;考试就是考试,把试卷上的题尽可能做对就行了,不要想这次考不好我又要掉多少名,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又会怎样说我等。从老师角度说,首先,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是为了学生生活得幸福和快乐,所以,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这样,老师自然不会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相办法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幸福快乐的过程。其次,是为了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文化,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形成一定的发展能力等。这样,老师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急功近利,自然就不会给学生很大的压力了。八、登

19、“高”在“难”。表十五:20062008 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题难度统计表2006 2007 2008 小计难度抽样地题量(21)%题量(18)%题量(17)%题量(56)湖北省 4 19 3 16.7 4 23.5 11 19.6宜昌市 4 19 3 16.7 4 23.5 11 19.60.3 以下宜昌城区5 24 3 16.7 5 29.4 13 23.2湖北省 3 14 4 22.2 3 17.7 10 17.9宜昌市 3 14 3 16.7 3 17.7 9 16.1 0.3-0.4 宜昌城区3 14 5 27.8 2 11.8 10 17.9湖北省 6 28.6 5 27.8 3 17

20、.7 14 25宜昌市 6 28.6 5 27.8 3 17.7 14 25 0.4-0.5 宜昌城区7 33.3 4 22.2 4 23.5 15 26.8湖北省 2 9.5 0 0 4 23.5 6 10.7宜昌市 3 14 1 5.6 4 23.5 8 14.3 0.5-0.6 宜昌城区3 14 1 5.6 3 17.7 7 12.5湖北省 5 24 1 5.6 1 5.9 7 12.5宜昌市 4 19 1 5.6 1 5.9 6 10.7 0.6-0.7 宜昌城区3 14 0 0 2 11.8 5 8.9湖北省 1 4.8 2 11.1 2 11.8 5 8.9宜昌市 1 4.8 2

21、11.1 2 11.8 5 8.9 0.7-0.8 宜昌城区0 0 3 16.7 1 5.9 4 7.10.8-0.9 湖北省 16.7 0 0 3 5.4宜昌市 16.7 0 0 3 5.4宜昌城区 11.1 0 0 2 3.6湖北省 0.43 0.46 0.44 0.44宜昌市 0.45 0.47 0.45 0.46总难度宜昌城区0.41 0.44 0.44 0.43注:主观题每一“小问”视为一小题,06 年总题数按 21 小题计算,07 年总题数按 18 小题计算,08 年(选择题第 12 题统计为地理题)总题数按 17 小题计算。读表十五,首先告诉我们的是,一、20062008 三年全

22、国高考卷总体上难度较大,0.4 以下的试题,湖北全省达 37.5,在宜昌市达 35.7,在宜昌市城区竟超过了 40,达 41.1。二、从 2006 到 2008 年,难度题量呈增加趋势。2008 年 0.4 以下的试题,湖北全省达 41.2,在宜昌市 41.2,宜昌市城区也达到了 41.2。难题占了如此之高的比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赢得高考,要想使自己的学生在 10 多万之众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将如何形成解答难题的能力作为自己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其次告诉我们的是,一、难度在 0.40.7 之间的中档题,在湖北全省占了 48.2,在全宜昌市占了 50,在宜昌市城区占了 48.2。二、中档题中

23、的难题,即 0.40.5 之间的试题,在中档题中占的比例最大,湖北、宜昌和宜昌市城区分别达到了 25、25和 26.8。这一组数字也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赢得高考,要想使自己的学生在 10 多万之众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将中档试题的训练作为自己第二轮复习备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必须将中档试题中难度在 0.40.5 之间的试题放在这重中之重的首位来对待。再次告诉我们的是,一、容易试题还是占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我们在编拟的一套试题之中,应有、道比较容易的试题。二、具体研究这些较为容易的试题就会发现,这些试题大多是紧扣教材的试题,所以,即使在第二轮复习,或最后冲刺之时,教材也是不能丢掉的。(根据考纲规

24、定,难、中、易的理想比例是:或::,以此而论,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在难度控制方面,做的不太理想)九、抠点作答。湖北高考阅卷比较严格,“参考答案”实际上就是“标准答案”,其“评分细则”没有越之“雷池”一步。37 题第( 1)题问题: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 分)评分细则: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2 分);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察(2 分);更有利于选拔人才(2 分)。(根本没有一点机动或其他表述)37 题第( 2)题问题: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 分)主分细则:答:A,公开考试(2 分),择优录用( 1 分

25、),考生来源广泛(2 分);回答 1 点给 2 分,2 点给 4 分,3 点给 5 分。B,主要由国王遴选(2 分),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3 分),亲信和随从回答 1 个给 2 分,回答 2 个给 3 分(其中 1 分为机动)。(也是没有任何机动)37 题第(3)问题: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 分)经济规模扩大或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或社会进步、科技进步(1 分)。社会分工更为复杂(1 分)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2 分)提到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者给 2 分提到巩固统治或推动政治制度发展者给 1 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2 分)提到提

26、高官员素质或能力者给 2 分提到选拔人才或需要人才者给 1 分注:照抄原材料者不给分(第部分分别规定的条细则,都是在“参考答案”基本内容上的缩减性表述,而不是在“参考答案”以外的表述,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机动。真正的机动,就是考生的表达若言之有理,即使有别于“参考答案”也能得分)37 题第( 4)题问题: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 分)评分细则:答:A.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2 分),扩大了统治基础( 2 分);B.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3 分);注:此处以逗号为界,计有两个得分点,全答对者得 3 分,若只能答对一处者可得 2

27、分。C.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3 分)注:此处以逗号为界,计有两个得分点,全答对者得 3 分,若只能答对一处者可得 2 分。(“评分细则”中的两个“注”,只是要求阅卷人员如何具体给分而已)这样的“评分细则”,不是让阅卷的人员能够根据考生的答案自主地评分,而是要求阅卷人员一定不能根据考生的答案自主地评分。所以,这样的“评分细则”,其性质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是限制性的,而不是创造性的;是“死”的,而不是“活”的。在这样一个“评分细则”面前,我们的考生是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根据阅卷现场的情况看,很多考生的答案本来符合题意,只是因为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加之又遇到了这样一个“评分

28、细则”,所以没能得分。如第 37 题第 2 问,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参考答案只从选拔的方式与对象两个角度给分。有的学生则是从选拔的标准依据、选拔的历程结果、选拔的客观与主观等方面作答的,如此作答,符合题意,却不能给分;再如第 4 问比较科举制与文官制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之处,有的学生回答“推动了社会制度化建设和社会稳定,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繁荣”等等,虽然言之有理,但也没有给分。等等。陕西省与我们湖北考的是同一份试题,陕西全省的选择题总均分是 20.48,湖北省的总均分是 22.52,比我们湖北低了.04 分;选择题是计算机阅卷,计算机只认“标准”不认其他

29、,所以,这一成绩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两省的应考状况。陕西省的非选择题总均分达 38.69,湖北省的总均分只有 16.87,比我们湖北高了 21.82。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湖北的阅卷评分细则较之陕西要死得多。表十六:2008 年高考(全国卷)湖北省、陕西省选择题平均分试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总均题号分陕西省2.431.461.741.492.471.622.712.881.911.231.821.1520.48湖北省1.582.031.732.751.912.863.022.111.322.091.1222.52说明:湖北省与陕西省都从第题共计道题计

30、算总均分表十七:2008 年高考(全国卷)湖北省、陕西省非选择题平均分试题号37(1)37(2)37(3)37(4)39(2)39(4)总均分陕西省 3.86 7.34 4.62 7.07 10.57 5.23 38.69湖北省 1.34 4.98 1.21 2.69 4.11 2.54 16.87湖北省阅卷评分的这种情况,给我们湖北省备考师生的启示是,一、让考生耐心阅读、仔细品味考试大纲上的例题,特别是例题的答案;耐心阅读、仔细品味高考经典试题,特别是这些试题的答案,以使考生从中找到“抠点得分”的感觉。二、平常讲课所涉及的每一个历史问题,都应该有明确、扼要的答案,要注意训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31、出明确、扼要的答案。三、考试或练习之后的评讲绝不能简单地对答案,一定要讲清楚作答的要求,一定要把答题的关键点明确无误地指出来。总之,让考生明确,在考试过程中“抠点作答”的道理。(作为教研所看到的)在现今的备考中,作为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从教材角度的层面看。、仅停留于教材面上的知识,没有扩展其深度和广度。2、不能结合史学研究新成果和现实之中的重、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3、对新课程教材的史论关注不够,结合备考不够。4、缺乏“当代史”意识,对现实之中的重、热点问题不敏感。二、从解题角度的层面看。1、简单的题海战术。2、评卷简单对答案,缺乏分析,缺乏针对性。3、研究高考试题不深入,其出题意图(题眼)、解题逻辑、文字表达等停留于表面。4、不主动解答新,更不愿原创试题。三、从学生角度的层面看。1、教师走“极端”,只注重少数人,或完全一般化。2、教师讲课的针对性不强,学生不知所云,或者索然无味,绝大多数学生从你的课堂上不能受到启发。3、教师的计划性比较差,过程性、阶段目标模糊,学生在某个既定时间段里没有明显的收获或长劲。4、教师情感冷淡,学生从你那里得不到关怀、鼓励和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