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大学生为何考试不作弊?(2009-12-08 00:04:49)标签:信用体系 留学生 大学生 德国 作弊 日本 孔健祥林 巨龙新闻 文化考试作弊,这在任何中国的考场都已形成风气,更有甚者,现已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场外遥控进行作弊。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令各方面头痛。但在中国“作弊”已渗透传染到各个领域。考试作弊之外,还有体育作弊、艺术表演作弊、赌博作弊,电视游戏作弊,最近炒得最热的是被公安揭开老底的“足球作弊”。作弊,在英文中和今天流行用语:“诈骗”犯罪行为为同一词。其实,作弊就是一种欺诈和欺骗。以不正当的手段,不公平地获得优势,最后达到利己的目的。我的同学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跟我讲:考试作
2、弊在中国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大家抱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许多人不愿刻苦努力,而是走捷径、找窍门,连考场都成了这些人自欺欺人的场所。我想我们的国民素质还是应多加强教育,不要光经济崛起,人文素质也要通过学习,来一场去伪存真的清洗人生的运动。现在中国这种美其名曰的“讯息共享”,实际上就是一种作弊行为。在日本名文规定:考试作弊为人的不道德且不诚实的行为,视为人格问题。一旦发现此人有作弊行为,都要进行严重处罚,取消应有的资格。说到“作弊”,首先要提“科举”。科举是中国特殊的一项重要发明,可以讲是中华民族的“独生子”。隋朝皇帝为改革九品中正制,设进士科取,进行科考,后来就形成了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在中
3、国科举持续了约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 1905 年被废除。科举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但由于科举考试能使人摇身一变,一夜间从贫民可以成为高官,保证有一生的荣华富贵,这又催生了“作弊”这一投机取巧的欺诈行为。在古代常见的作弊行为有三种:一,贿赂主考官。二,夹带考试经文。三,请人代考。当然比起今天的作弊来,还是比较原始的,但可见作弊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也看出过人的作假作弊由来已久。日本在八、九世纪时仿照唐朝的制度也举办过“贡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两科,当时秀才科最吃香,很有人气。不过,作为农耕民族的日本
4、人当时希望的不是竞争上岗,而是世袭顶替。还有与贵族干涉、学官世袭,在天皇及贵族的把持下,不是依据才学高下,而是以资历名望取才,致使到了十一世纪以后,实行的式部省试,也不过流于形式而已。不过就当时的日本来讲,受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的考题确实很难,让许多贵族子弟望而生畏,不敢进考场。即便答不上来交白卷,也不擅长作弊的日本贵族子弟,以一大批不及格的现象,让考官无可奈何,让国家无才可取,这就彻底摧毁了科举制度。后来,在天皇及贵族的建议下,来个一律为贵族平等开放贡举大门。规定:考生皆有贵族推荐。至此,应考者几乎无条件及第。科举制于是已无意义,从江户时代就销声匿迹了。正是有这段历史,日本人在学习上和体育上
5、并不强调竞争,而是推行集体主义精神。在考试上,会不会由你,但落后会“挨打”,让你自己知道,绝不提倡“宁肯作弊,也要拿第一”的做法。因此出现日本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极大不同,比如我想让两个孩子考入一流的大学,那就送他们到私立去读书。如果想孩子能长大成人即可,也可让孩子进公立学校,也不遭吃苦拼命学习的罪。由于日本人从小就进行这样守规遵法的教育,并认定“作弊”就是违规犯罪,人们的观念上鄙视这种行为,并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目标。所以,日本大学生在考试时基本上无人作弊。其中也许有“素质”的因素,但我想更多的是思想概念和法律制度使然。因为在日本的大学里,有些考试方式用不着作弊,而有些考试,学生不敢作弊,因为
6、作弊的代价非常惨重。考场公开作弊,不是被开除,取消考试资格,就是送到警署,取消你的正当人资格。并且打上“人生不实做过假”的烙印,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日本的大学生考试,可以带词典,书本,计算器,凡是学生认为用得着的都可以带进考场。在考试过程中,随时可以翻书查找公式。可是考试题都出得很灵活,翻书肯定是找不着答案的,所以,词典,书本,笔记本,对应付考试基本没有什么作用。一位留学生到了日本,第一次考试就令他十分惊讶。老师发了试卷以后就离开考场休息去了,根本不进行监考。一个小时以后老师回来了,也不收试卷,而是把标准答案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己给自己打分。同学们自报分数的时候,表情都很自然,有的
7、报“80 分”、“30 分”、“60 分”、“50 分”,最少的才 10 多分。这位留学生就想,有没有人趁机自己给自己多报些分数呢?据他观察,没有。 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不是某一次两次考试,而是要综合出勤和对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情况情况而定。第二,这可能至关重要的。假如有学生不是如实报告自己对自己的真实评分,将被视为不诚实。而一旦被视为不诚实,该门功课的成绩肯定就是不及格了。这比打分低一点要严重得多。而且,不诚实的学生今后找工作、走上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影响。学生不敢冒这种险。 由此可见,不是日本大学生比中国大学生“素质高”,而是日本社会对诚信的看重高于中国社会,他们有严
8、格的制度和信用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保证社会成员诚实守信。我曾看过一个赴德国留学的“高材生”的遭遇。这位留学生毕业后很久找不到工作,他非常不解,自己毕业于德国有名的学府,专业也很热门,为什么那些公司都不肯聘用他呢?在一次发作之后,对方告诉他:您的信用记录上有三次乘公共车逃票的记录,我们公司不会聘用有不良记录的人。在德国,乘公共车没有售票员,全凭乘客自觉,只是偶尔抽查,抽查的比率非常低,只有万分之几。因此该留学生觉得有机可乘,被发现的机会太小了,也就是说“违规成本”非常低,所以他敢于逃票,查到了最多补一张票,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对自己一生的前途会产生多大损害。在德国人看来,只
9、有万分之几的比率,就有三次被查到,可见该生逃票已成惯例。难怪人家不愿意录用他了。在日本一本不敢作弊和作假,因为只要被发现,那么,你人生至今所做的一切,都可视为“具有欺骗性”。记得我认识的一位留学生,在青岛时代娇生惯养、无法无天,来日留学更是不知天高地厚,为所欲为。他把国内的坏风气带到日本,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一天,他经过日本的烟酒贩卖店,见门口摆着成箱的啤酒,就顺势那了两瓶走了,结果没走出百米,就听着警察的警车拉笛声,向他飞奔而来,在他面前嘎然停下。警察下车来问他:“手中的啤酒是从哪里来的?”,他紧张的无法回答之时,只见店老板走上来指出:“这是我店前放的酒,他不付钱拿走的。”这位“青岛小哥”被这
10、么一说,哑口无言,只好跟着警察到警署去了。到了警署,经过一般调查取证,被定为偷盗嫌疑犯,立即要送往法院进行审理。这位学生家长得知这个消息后,专门从青岛打来电话来求助。我得知后,立即找到我在大学当法律老师的山崎先生,火速赶到警察署,拜见了署长,有这位原法务大臣的秘书、现日本大学的法律教授担保,并认定是初犯,这才写下保证书,得以释放出来。就这件事,山崎教授告诉我们:在日本不许作弊作假,一旦被发现,你的人生功绩就前功尽弃。因为知道这次作假,以前的任何行为都要打个问号:是否有假?因为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日本人一般即便考零分,也不去抄袭和作弊,因为算起来毁掉一生不值得。 有一种说法,在好的制度下,坏人也会有所收敛;在有缺陷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会干坏事。我们现在经常感叹诚信的缺失。学生考试作弊,而且不以为羞,也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种折射。至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假话套话盛行,说得到办不到,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等等,则是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面上的诚信缺失。这都是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尽快建立健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包括个人和法人的信用体系,让不守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寸步难行,应该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