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19年12月20日-6474)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19年12月20日-6474)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仅存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判断题对错 2:课程结构的编制即()。单项选择题A、课程计划B、课时分配C、课程设计D、课程改革 3:美国学者布鲁纳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判断题对错 4:我国小学德育的构成有()。多项选择题A、道德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情感教育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2、)。多项选择题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秦汉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单项选择题A、对B、错 7:我国现代学制产生于()。单项选择题A、汉朝B、元朝C、明朝D、清末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由国家组织编写。()判断题对错 9:体态语言优于口头语言的一个方面是()。单项选择题A、词汇丰富B、表意清晰C、感染力强D、表现力强 10:多元性评价要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都应是多元化的。()判断题对错 11: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的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多项选择题A、官学B、私学C、骑士学校D、书院E、社区学院 12:在教学
3、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单项选择题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3: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判断题对错 14:“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单项选择题A、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B、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C、难度适中D、便于检测 15:用“课程标准”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标准发生的明显的变化有()。多项选择题A、课程功能B、课程内容C、课程实施D、课程管理E、课程核心 16: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单项选择题A、惟一选择B、内容C、途径D
4、、基础 17:国内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说”的人是()。单项选择题A、王策三B、李秉德,C、叶澜D、桑新民 18: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单项选择题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1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单项选择题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 20: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判断题对错 21: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单项选择题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实践D、间接经验 2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单项选择题A、桑代克B、苛勒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
5、 23: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单项选择题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24: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多项选择题A、知识与技能B、目标与过程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达标与测试 2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单项选择题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26: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单项选择题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
6、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 27: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多项选择题A、教育学B、心理学C、学科教学法D、教育心理学E、义务教育法 28: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单项选择题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29: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单项选择题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30: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单项选择题A、示范性B、长
7、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查看答案 1:答案错误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不仅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还存在于其他方面。 2:答案C 解析 见课程设计的定义。 3:答案错误 解析 (1)布鲁纳在课程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这不是他的著作。(2)拉尔夫?泰勒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构架。 4:答案A,B,C 解析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5:答案A,D,E 解析 教育活动中三结合中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6:答案B
8、 解析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7:答案D 解析 我国现代学制是从西方引进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是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8:答案错误 解析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不组织编写教材,而是强调各学校和各科教师自主开发教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错误 解析 11:答案A,B,D 解析 官学、私学和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类型。 12:答案B 解析 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心环节。 13:答案正确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A,B,C,D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
9、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17:答案C 解析 交往起源说是由叶澜最早提出,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人类活动中具有相互非物质性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并产生交往的结果在交往双方身上产生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影响。当这类交往被意识到,并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教和学的关系时,教育活
10、动就演化而生了。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18: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19:答案C 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墙壁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对墙壁的优化是环境陶冶方式的一种。 20:答案错误 解析 21:答案D 解析 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22:答案A 解析 桑代克研究了问题解决,提出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 23:答案C 解析 18世纪普鲁士颁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规定了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各方面具体要求和措施,如l763年的普通学校章程。1885年普鲁士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 24:答案A,C,D 解析 新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阐述的(可以参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D 解析 见学习精要。 27:答案A,B,C 解析 教育理论是基本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28:答案B 解析 29:答案C 解析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30:答案A 解析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