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 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1865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 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 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 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 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 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然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新疆西风区粉尘沉积研究关键词:冰芯 黄土剖面 粉尘沉积 新疆西风区 塔克拉玛干 气候代用指标摘要: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

2、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

3、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

4、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

5、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正文内容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

6、,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

7、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

8、: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

9、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

10、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

11、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

12、,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

13、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

14、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

15、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

16、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

17、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

18、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

19、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

20、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

21、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

22、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

23、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

24、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

25、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

26、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

27、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

28、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

29、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

30、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

31、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

32、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

33、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

34、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

35、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

36、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37、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

38、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

39、.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

40、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41、.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

42、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

43、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

44、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论文通过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崇测冰帽获取的一根 18.7m 的冰芯和新疆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地区、塔城地区获取的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 7 个黄土剖面的研究,从冰芯资料中获取了近 90 年的尘埃通量和冰芯物质积累量等资料;对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以及色度等测试分析,对各代表性剖面(ZKT、LL2 和 BL)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并采集了测年样(所有剖面采集 OSL 样,ZKT 剖面还采集了部分 14C 样),完成了大部分测年

45、工作。 利用这些气候代用指标对短尺度冰芯中粉尘沉积和长尺度北疆黄土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塔克拉玛干高空大气环境近百年的变化和北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并对其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整个上个世纪崇测冰芯中的尘埃含量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与低海拔气象站的对比发现,冰芯中尘埃记录与和田地区为代表的塔克拉玛干春季沙尘暴相一致,其周期关系都存在 22a 的周期,在年际周期尺度上相近,但冰芯中尘埃记录有 11a 周期,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有 5.5a 的周期,它们间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大周期尺度是小周期尺度的叠加造成的,总体来说周期相一致。 2.对比冰芯记录和以和田为代表的塔克拉玛

46、干荒漠周边不同海拔对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进行响应存在差异。其差异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低海拔和田地区降水量与高海拔崇测冰芯中的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高海拔地区崇测冰芯中尘埃记录与积累量同时减少。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主要尺度上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在机理上讲尘埃记录与积累量是有关系的,在崇测冰帽上的尘埃主要通过降水沉降到冰川上,尘埃在降水过程中充当凝结核,以湿沉积的方式沉降,所以尘埃记录与积累量相一致。 3.通过研究机制发现:塔克拉玛干荒漠周边低海拔降水增加,导致植被增加和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这两方面阻碍了沙尘暴的发生;随着沙尘暴减少,加上空气湿度大和降水增多对空气的洗涤,使能上升到六

47、七千米以上高空的尘埃更少;高空尘埃的减少造成高空凝结核的减少,进而造成云量的减少,降水的减少,从而导致冰川物质平衡下降;同时云量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增加,冰川表面气温增加也导致物质平衡下降。从上述分析来看,沙尘在气候变化的作用,在低海拔地区是被动的,受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地区变为主动,成为引起气候变化的诱因。沙尘是内陆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在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因子。 4.利用北疆典型黄土剖面 ZKT 和 LL2,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环境演变,其中利用lt;2m 含量来代表降水变化,利用gt;63m 含量来代表尘暴变化特征,lt;10m 含量来代表西风环流强度;并结合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及色度指标

48、,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北疆地区表现为寒冷的冰期和冰段偏湿,西风环流增强,控制区域位置偏南;温暖的间冰期和间冰段偏干,西风环流减弱,西风控制区域位置偏北。 5.新疆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特点表明,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极地北大西洋地区相比,冷、暖变化是一致的,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受全球变化的控制,但干湿变化表现了其区域特点,与黄土高原相反。特别提醒 :正文内容由 PDF 文件转码生成,如您电脑未有相应转换码,则无法显示正文内容,请您下载相应软件,下载地址为 http:/ 。如还不能显示,可以联系我 q q 1627550258 ,提供原格式文档。“垐垯櫃 换烫梯葺铑?endstreamendobj

49、2x 滌?U 閩 AZ箾 FTP 鈦X 飼?狛P? 燚?琯嫼 b?袍*甒?颙嫯?4)=r 宵?i?j 彺帖 B3 锝檡骹笪 yLrQ#?0 鯖 l 壛枒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枒 l 壛渓?擗#?“?# 綫 G 刿#K 芿$?7. 耟?Wa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皗 E|?pDb 癳$Fb 癳$Fb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b 癳$F?責鯻 0 橔 C,f 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薍秾腵秾腵薍秾腵%?秾腵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