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的思考-村干部视野下的城中村村级组织执行力建设摘要:村级组织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实效。要提高村级组织执行力,可从乡镇加强对村级组织的指导与服务及村级组织完善自身机制两方面来打造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体系,从关注民生、改善交流来优化执行环境,从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提升村民的执行主体地位,从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来提升积极健康的执行心理五方面来实施。关键词:农村 基层组织 组织建设 执行力村级组织执行力的强弱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自上而下渗透到村庄的以乡镇为主的行政权力,二是村级组织直接行使的村庄治理能力,三是村民的民主管理能力和对
2、村级组织的认可支持程度。一、村级组织执行力减弱的原因随着城郊村向城中村演变进程的加快,不少村的村级组织执行力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村级组织自身社会转型的滞后及村干部个体素质能力的欠缺;二是村民的多元分化和逐渐减少的对村级组织的依赖;三是乡镇部门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对村庄利益的不够顾及和对村工作指导的不够到位。二、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的对策建议要提升村级组织的执行力,必须做到以乡镇为主的行政权力、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村民的民主管理能力良性互动。乡镇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对村级组织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服务。村级组织必须重视自我教育、自我更新,从加
3、强自身建设入手,打造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从关注民生和强化服务入手,取得村民的认同和支持;从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入手,来提升村民的执行主体地位;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心理疏导,来提升积极健康的执行心理。(一)加强指导,服务基层,奠定村级组织执行力的组织基础乡镇部门在村级组织执行力提升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乡镇的指导与服务具体体现在对村级组织、对村干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视和培育,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足够的扶助和乡镇部门自身行政力的依法施行。1、加强教育培训,逐步实现村干部持证上岗,培养高度专业化的村干部队伍来提升执行力。 实施村干部培训工程,逐步实现村干部持证上岗。市镇(街道) 组织
4、部门应根据城中村发展的需要,对村级干部队伍专业化发展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特别强化对村书记的教育培训,组建专业团队为村书记量身定制培训提高方案,建立村书记定期研修制度。建立市镇(街道)二级村书记关爱中心,为他们提供工作交流、心理倾诉的安全渠道。 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人难选”的困境。加快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步伐,并由专家对他们进行生涯设计和指导,增强他们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大学生到村任职只是暂时解决就业困难的意识。对后备干部,提前指派到乡镇涉农部门、城管、保安等岗位进行培养或跨村任职锻炼,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驾驭全局的
5、能力。2、提高村干部待遇,完善组织机制,培养高度职业化的村干部队伍来提升执行力。 提高村干部的政治与经济待遇。建立带有激励性质的干部提拨机制和经济、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和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幅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的薪酬水平,使其基本达到镇(街道)中层干部的工资水平,推进“高薪促廉” 、 “高薪敬业” 。实行村官考入事业编制后,留村服务机制。加大城乡统筹、村企共建力度。实行城乡间组织阵地无偿使用、人员相互交流帮助等办法,共享基层党组织活动设施。通过聘请党建顾问,整合人力资源,发挥组织优势。3、实施创业承诺和“干事对帐” ,培养高度敬业的村干部队伍来提升执行力。实施创业承诺,全面推行村
6、干部“干事对帐”制度,形成注重实绩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4、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和扶助。乡镇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输血和造血”并举,对经济薄弱的城中村进行分类指导,结对帮扶。积极引导村域内各类企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以多种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在土地征用、项目推进中,要充分考虑村庄、村民的长远利益,实现乡镇与村庄、村民“三赢共富”的目的。5、规范乡镇部门自身行政力的依法施行。推行行政问责制,进一步规范政策,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村级事务顺利推进。(二)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组织创新,打造强有力的组织体系1、充分发挥党组
7、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在换届选举中正确导向,真正实现干部“选好配强”的目标。试点开展“公推直选” 。在村党总支领导下,根据村庄实际,策划详细的村三套班子任职“职务说明书” ,对村干部的岗位要求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政策上明确体现对专业化的正确导向,并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中广泛宣传动员,减少盲目投票和盲目参选。2、建立干部选聘分离、职员相对稳定的村级领导、服务组织。在村级组织管理体制上,开展村级“三套班子”加套“干事班子”的“3+1”管理模式,减少专职干部聘用,增加社区服务职员人数,提高管理效益,并减少“三年一选”对村级管理的冲击。大力推进村专业办事人员(职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干事班子”
8、。逐步实行“报酬工薪制” ,让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企业中层水平,使村专业办事人员(职员)的劳动付出与所得报酬相接近,使职员岗位能吸引人、留住人。3、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和谐促进员在村民中的中坚骨干作用。实施党员、村民代表、和谐促进员素养提升工程。依托“三级联创” ,激发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力,建立党员、村民代表、和谐促进员目标管理制度,加大考评力度,激励他们带头创新、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加强对党员、干部沟通能力的培养。组织专门的培训,让党员、干部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和沟通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沟通工具,让他们学会在沟通中尊重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以平等对话
9、、理性的探讨、情感的交流和来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开展村民教育与培训,提高村民素质。让他们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胸襟来看待当前工作,心悦诚服地配合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在村民的理解支持中提升领导力。4、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利用城中村良好的区位优势,围绕加快村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主线,以城镇化推进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通过建立集体资产运作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的增值保值。(三)关注民生,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执行境环体系村级组织应当是村民利益最直接的维护者和代表者。因此要提高执行力,村级组织必须真心实意地为广大村民谋福利,切实提高村民对村
10、级组织共同价值和目标的认知程度,提高村民自身的觉悟、能力和素养水平,提高执行过程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建设服务型组织。1、关注“民心” 、改善民生,提升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开展“民心”工程建设。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群众的拥护中提升执行力。开展“民心”制度建设。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最紧迫、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在改革中提高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改善民生。彻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完善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提高村民的资本收益和生活环境水平。2、建设服务型组织,开展社区化服务,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社会保障、综治土管、计生文卫、充
11、分就业、公共事务等窗口,全程代理组织关系转接、计生证件、暂口做证、残联做证、公共事务登记、劳动力登记介绍、社会保险登记等多种服务。建立社区服务网,构建网络交互平台。通过社区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群众网上办事;通过互动平台的建设,形成通畅的村、民沟通渠道;通过透明、直接的村务公开,加强村民对村级组织的信任;通过开辟村民学堂,为村民提供远程教育与培训。3、开展网格式管理、互助式服务,促进新老村民和谐共建。在外来建设者、村民代表、出租私房房东、村干部、责任区民警、社区保安中聘请和谐促进员,划片分组,设立联系点,实行联点包户责任制,使综治维稳网络和社会服务管理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接到户、覆盖全员
12、”的目标。(四)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升村民的执行主体地位。1、建立多元互动的沟通渠道,实施民主化管理,提高村民对村庄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尊重村民的愿望、需求和利益,增强决策的广泛性。建立干部、党员、和谐促进员联系户制度,强化村民小组长(代表) 、和谐促进员与本组村民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民情驿站” ,让村民与党员、村民代表、和谐促进员在和风细雨的沟通中达到心理的和谐与思想的统一,增加村民对做好本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决策创新,强化村民主体。借鉴“五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上走出一条村级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的新路子。认真落实村民建议、村党总支提议、村“三套班子”会商议
13、、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五议”工作制;严格遵循,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两公开”工作法,提升村民的执行主体地位。(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积极健康的执行心理体系心理健康是个人正常生活的保证,是党员干部良好执政能力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秩序的基础。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村民教育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贴近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村民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和积极的心境对待工作和生活。2、开展“村干部心理援助(关爱 )项目” ,构建积极的组织心态。从村情复杂村开
14、始试点,由专业人员评估村级组织成员的心理现状,通过“组织诊断” 、 “问题评估” 、 “教育训练” 、 “咨询辅导”等手段,对村级组织进行结构优化、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组织成员生涯规划设计等辅导,建立组织内部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消除组织影响执行力的问题诱因。3、主动做好高压力人群的心理疏导工作,疏通执行过程的心理梗阻。采用专业人员“个案访谈”和“团体辅导”等方式,主动关怀高压力人员( 群体) ,了解他们的感受、想法和利益诉求,促进在执行过程中的和谐合作与共赢。经常性关爱弱势群体,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失落心理,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主要参考资料:1.金太军:村庄治理与权力结构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年 6 月,第一版2.广西师范大学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组:广西县、乡镇干部队伍专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考 ,当代广西,2007 年第 11 期3.周定财: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路径选择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八卷第三期,2008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