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共9页).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1690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共9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共9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 治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共9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中实行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统称。 2、股份合作制: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4、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运行和发挥作用的,由于宏观调控方式不同大体有两种类型:国家政策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国家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5、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政府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也被称为“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基本属于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6 、法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国家计划对市场经济的指导,因此

2、被称为“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 ,基本属于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7、日本的市场经济体制注重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诱导作用,因而被称做“官方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基本属于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8、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效率与社会保障的结合,因而被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基本属于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9、市场组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市场流通组织、市场调节组织和市场管理组织。10、根据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市场结构区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四种类型。 11、市场的买方可以是个人、居民户、企业等组织体,也可以是政府。12、私人产品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

3、,而公共产品则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13、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运行中形成的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与法律规范的总称。14、在我国现阶段,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和居民。各微观经济主体通过市场连结在一起。15、企业财产制度就是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予以界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独资企业(业主制企业) 2.合伙企业(合伙制企业) 3.公司企业(股份制企业) 。16、企业的现实资本运动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要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资本分别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17、内向型经济的内

4、涵: 所谓内向型经济,是指以本国的生产要素和市场为对象,发展本国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系。 内向型经济的类型: 内向型经济可细分为闭关自守型和进口替代型两种。18 、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类型 第一种是出口替代(或出口导向)模式。第二种是资源导向模式。第三种是技术导向型发展模式。第四种是结构优化发展模式。 19、宏观调控的一般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总量平衡、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项内容。20、一般来说,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杠杆)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21、经济发展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数

5、量的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提高。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较长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总目标所作出的总体筹划和决策。与具体的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三大特征。23、如果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还有两种类型或两条道路:一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一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24、社会总产品就是一国的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可分为

6、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5、范围经济或译作组合经济,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取得组合经济优势。1 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简称。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历史上迄今有两种公有制:原始公社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后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所有制结构:亦称“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指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除原始公社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外,各种社会形态一般都同时并存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这是由一国范围内各地区、各部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所决定。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

7、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营企业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等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竞争就是相互争胜。在经济学中,竞争是商品生产者和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获得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角逐。5、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即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引起生产单位成本

8、和收益变动的情况。6、所谓宏观经济调控,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要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预测、计划、干预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7、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某个阶级、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所有。其内涵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和为谁服务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原始公社所有制,奴隶主所有制,封建主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此外,从原始社会瓦解时起,直到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即小私有制,但它从未在社会经济生活

9、中占统治地位。 8、经济周期是指“ 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 ,它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形式,经济活动的扩展跟着就是经济收缩,而后又继之以进一步的经济扩展。这样的周期大约以产出量的长期趋势轨迹而出现。 ”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即繁荣、高峰、衰退和谷底。9、居民的经济行为 居民经济行为的内容有居民的收入行为、居民的消费行为、居民的储蓄行为、居民的投资行为。10、所谓外向型经济,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核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11、二元经

10、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的。这一理论把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其特征是现代工业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较高;另一个是传统的乡村农业部门,其特征是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以简单工具和手工劳动为基础,处于自给半自给经济状态,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低。一国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12、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建立高度集约化经营和高度社会化的农业生产,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

11、,就是把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建立在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过程。13、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在社会发展中,要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14、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和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既是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又是在全民所有制经济领导下,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补充形式。作为前一种形式,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其低级形式,在工业中有加工、订货、统购和包销等,在商业中有经

12、销、代销等;其高级形式为公私合营。作为后一种形式,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 15、垄断是指少数经营主体或其联合体为获得高额收入而排他性地占有或控制某种产品或某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16、不正当竞争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反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及相应的法律规范的竞争。17、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18、实在资本也称真实资本或现实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实物形式和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是相对于虚拟资本而言的。19、所谓宏观经济调控,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要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预测、计划、干

13、预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20、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即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类,主要根据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类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来划分。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2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按严格的经济分析来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扣除价格因素后,通过本期(一般为一年)比上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

14、所增加的百分比表现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生产能力的增加。22、社会总供给的内涵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既包括实物总量,也包括价值总量。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供给可分为物质生产成果和非生产性的服务成果,其中,物质生产成果又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这里的生产资料是指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供给是指进入市场可供购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23、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是对应的,对二者要相互对应结合进行研究。从实物形态上看,社

15、会总需求可分为对物质生产成果的需求和对非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其中,对物质生产成果的需求可分为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对消费品的需求。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需求表现为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二、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科学概括,在思想内容上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提出制度基础和实现目标。它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阐释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局限,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2、为什么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

16、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生产资料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人;第二,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第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性质,社会产品归劳动人民共同占有,个人消费品要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全体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条件。 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

17、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

18、化、现代化。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所有制结构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因此,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第二,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5、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有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规范

19、化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前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后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则为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形成与运转,以及宏观调控系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提供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6、市场竞争的功能。市场经济是普遍竞争的经济,竞争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乃至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作用。第一,市场竞争使各竞争主体的利益能比较充分地实现,维护和实现经济公平。第二,市场竞争能在整个社会经济范围内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优化资源的配置。第三,市场竞争能激励各经济主体改善微观经济行为,促

20、进微观效率的提高。7、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产业结构优化或合理化,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它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最后,它也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8、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必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可选择的出路大致有三个:(1) “离土不离乡” ,即到小城镇就业。 (2) “不离土也不离乡” ,即在经营农业的同时兼营家庭工业、家庭运输业等。 (3

21、) “离土离乡” ,即到城市和工业中心就业。其中,“离土不离乡”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阶段。第一步,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0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原定到 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也提前 5 年于 1995 年实现。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0、简述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或环节(1) 规范化的市场主体;(2) 现代化的市场

22、体系;(3) 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4)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5)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11、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作用1.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3.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4.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5.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6.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论述题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每个人的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每个人的劳动是否符合

23、社会需要,还要看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销售情况来决定。每个劳动者或每个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商品通过商品交换得到社会承认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并以商品价值的形式实现。在经过社会进行各项扣除后,以货币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所以,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不是劳动者直接提供社会劳动,社会直接将消费品分配给个人,而是通过一个间接迂回的过程,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第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价格、货币币值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制约。首先是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按劳分配。如果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其价值出售,劳动耗费就得不到全部补偿,就会降低劳动收入的水平;反之,则会提高劳动收入的水平。其次是生产要素价格,特别是

24、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如果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企业产品成本提高,而产品销售价格不动,则企业收入就会减少,在企业是分配主体的条件下,劳动者收入的水平就会降低;反之,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就会提高。再次,货币工资的形式本身影响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劳动者是以劳动的货币收入购买个人消费品的,劳动者用货币购买的个人消费品的数量要受货币币值的影响。如果货币贬值,等量货币只能购买到较少的消费品,会大大降低劳动者收入的实际水平。 第三,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法人地位,具有自已特殊的经济利益。按劳分配的实现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

25、相关。由于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因而每个企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的水平也就不同。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本人的劳动状况,还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这就决定了现阶段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原则还只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按劳分配,可以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企业的经营效果直接挂起钩来,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2、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它是对一切剥削阶级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剥削制度的否定。但不允许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并不是拉平劳动报酬上的差别,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相同的时间内完全平均和同步富

26、裕。因为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下,人们的劳动有差别,劳动者的体力、脑力不同,体质强弱不同,技能不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也不同。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劳动收入也必然会有差别。这种收入差别并不违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恰恰反映了它的特点。因此,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不仅可以调动先进者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他们吸引和鼓励大多数人努力发展生产,勤奋劳动,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可以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差别,绝不是那种极少数人变成剥削者,大多数人陷入贫穷的两极分化的差别,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

27、的差别。同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避免贫富程度的过分悬殊,防止局部范围内的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一方面,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由于非劳动原因所导致的不同经济收入进行必要的调节;另一方面,对经济条件很差、致富困难较大的地区和劳动者,加以必要的物质、技术等方面的帮助,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总之,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是极少数人富裕和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3、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28、主要表现是:第一,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上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所有制结构,一方面使不同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同时促进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在微观基础上的主体地位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经济成分的市场行为,进而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健康发展。第二,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的分配环节上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这种分配结构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29、结合起来,使市场经济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本资源、非人力资本资源和提高效率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约束下兼顾社会公平和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形成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调节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作用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因而国有经济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控制力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可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搞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调节收入分配、集中力

30、量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具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4、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作用与意义?企业的现实资本运动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要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资本分别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企业资本在运动中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最后回到原来形态的过程叫企业资本的循环。企业资本的循环是不断进行的。企业资本循环的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过程,叫做资本的周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合理运用资本,并采取有效措施加速资本的周转,以达到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第一,加速企业资

31、本周转能够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时间越短,同一资本的利用率越高,同一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也越多,提供的剩余价值也越多,而提高年利润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越高。第二,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节省预付资本总额,特别是有利于节省流动资本。合理利用资本,加快资本周转,是减少占有资本量的重要途径。假定企业利润目标和生产规模既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所需预付资本总量越少,从而达到了节约资本的目的。如果把节省下来的资本投入生产,就可以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第三,加速企业资本周转能够缩短资本回收期,并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本周转速度的提高。

32、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回收期变短,并减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资本未来值与现值的差额) ,因而降低了企业投资的风险。此外,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还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本周转速度相应加快,这有利于整个社会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并使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首先,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台阶式发展的运动过程。表

33、现为“加速发展稳定协调加速发展”的周期跳跃性,以“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节奏,来实现经济的加速发展。在客观条件基本具备、经济稳定协调的基础上,适时加快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个高速发展阶段。所以,以阶段性的高速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总体进程的稳步、高速发展,在我国也是可能的。其次,加快经济发展,上新台阶,是国际环境的需要。在面临知识经济时代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就会拉大和其他国家的差距,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再次,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为加快经济发展、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利时机。从国内看,企业改

34、革已全面进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有了较大提高,社会比较稳定。从国际看,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各国产业结构重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为我国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契机。最后,要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台阶式增长,必须从实际出发,力求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6、怎样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再生产顺利发展,表现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工业向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必须和农业扩大再生产时对各种农用生产资料增加的需要量相适应,必须和农村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后对日用工业消费品增长程度相适

35、应。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不仅有利于工业和农业本部门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农业内部按照劳动对象、生产过程和产品用途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可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生产部门。农业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发展农业经济必须农、林、牧、副、渔协调全面发展。()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主要是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轻工业的产品主要是消费资料,重工业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它们之间要互相提供产品,以满足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需要。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必须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相互之间增长的需要。()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鉴于各地区在历史上、地理上等各方面形成的区域经济差距,沿海地区应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积极扶持和帮助落后地区的发展,向经济落后地区投资建设厂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装备落后地区的农业,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可行的方式援助落后地区,落后地区要重视资源开发,发展本地优势;内陆地区要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和农牧业开发,在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和地区,积极发展知识密集产业和新兴高科技产业。各地区要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和高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