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秘长沙马王堆.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16818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秘长沙马王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探秘长沙马王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探秘长沙马王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探秘长沙马王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探秘长沙马王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秘长沙马王堆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 193)卒。2 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 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 号墓发现年约 50 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 号墓墓主遗骸属 30 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 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

2、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 168)。 长沙马王堆 T 形帛画精讲帛画的内容,自上而下分 3 部分,分别表示天上、人间、地下。天上部分画太阳和月亮,有的还有星辰、升龙、蛇身神人等图像;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蟾蜍和玉兔,有的还有奔月的嫦娥。 上半部分! 居于帛画“T”字形横段部分描绘的是上天的景象,其正中是一位躯干为人、仅足部为蛇形的女神,女神两侧共有五鹤仰首张嘴鸣叫,帛画横段的右上部有内栖乌鸦的一轮红日,其下火焰型的树杈上有八个小太阳。与红日对应的画面左上方是一弯新月,其上有玉兔、蟾蜍,乌鸦和玉兔正是所谓“东乌西兔”的写照。月下还有一女子正仰身擎托着弯月作“飞天”状,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嫦娥

3、”了。在人躯蛇足女神正下方有两个骑兽怪物和一只悬铎,其上有两鹤欲衔铎顶,铎下是有两人拱手对坐的天门,天门抱框上有虎豹攀援其上看守,天门之上左右两侧各有呈倒“S”型的卧龙。反映人间部分的竖向中段,在华盖和有翼鸟(有学者认为是鸱鸮)之下是一位拄杖的老妇人,应该就是墓的主人辛追。在祭祀用的有鼎、壶等盛着贡品之下便是水界,其左右两边各有一只鸱龟,鸱都站在龟背上,由龟载负着爬行。 上述 1 号墓 T型非衣帛画所描绘的上天中,一轮红日中的乌鸦就是学术界常说的“金乌”。 在出现金乌之前,古代最早对日中神禽称谓为踆乌、三足乌和赤乌。淮南子?精神训载:“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东汉高诱注云:“踆,犹蹲也,谓

4、三足乌。”晋代学者郭璞(276324)也有注释说“中有三足乌”。 从图像上看,这只蹲居在帛画红日中的乌鸦,其外围是金光闪烁的“朱辉”,故有“金乌”一词的称谓是比较恰当的。而文献中古代是把金乌直接指代为太阳的,如韩愈在李花赠张十一署有:“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中也有:“太阳星原贞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乃太阳之真火也。” 古代文献对金乌的解释有三种: 一是“日驭”。是太阳的驾座,它是为太阳服务的,太阳与乌是主仆关系。如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二是“日精”,亦称阳精、阳乌。据东汉许慎说文所载:“日,实

5、也,太阳之精,不亏。”古“日”字为椭圆中加一“Z”字形,也就是圆日中有只飞鸟的形象,清人段玉裁解释为:“盖象中有乌”。另有后汉书?天文注引张衡灵宪云:“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像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云笈七签?诸家气法部中也有类似记载:“日者,阳精之宗,积精成象,象成为禽。”在文选?七下中录西晋张协(?307,字景阳)七命有“阳乌为之顿羽,夸父为之投策”之句,李善对此注释道:“春秋元命苞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在隋代萧吉(?614)五行大义?论七政中亦有:“元命苞云:阳以一起,故日,日行一度,阳成于三,故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其言偻呼,俗人见偻呼似乌,故以名之。”

6、这些文献说明乌与太阳已合而为一,并成为太阳的图腾和象征。 三是“禽役”,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役使的禽鸟。班固(3292)汉书?司马相如传:“低徊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日睹西王母。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有张揖注曰:“三足乌,三足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之北。”西晋傅玄(217278)正都赋亦云:“东父翳青盖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灵禽。”2可见,乌不仅为太阳服务,也为西王母所驱使。 虽然有“三足乌”的文献记载,出土文物中也确有三足鸟禽的图像,但马王堆帛画上的金乌却是二足的“三趾”乌,这又如何理解呢?在所有关于“三足乌”文献中,最早的当属山海经了,笔者以为在山海经中只是提到有

7、十轮太阳“皆载于乌”,并未提到“三足”的说法,只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有儒者作注并提出了“三足乌”的概念。而马王堆帛画创作时间当在西汉,早于“三足乌”的注典,故仍绘制成“二足乌”也是情理之中的。 十日神话 因为太阳给予人们太多的恩赐,而且是农业丰产的保护神,所以先民们自古以来就对太阳怀着崇拜之情。随着太阳崇拜的图腾符号化,原始部落中的贵族首领为了提高在部落中的正统地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图腾作为自己的象征对象,用以凝聚人心,于是太阳就成为他们首选的对象之一,而神话传说就是他们宣传这种图腾信仰的最值得信服的传播方式。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

8、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里,作为远古时期我国东方大帝的帝俊(如同西方神话中的宙斯),他和羲和所生之子就有十个太阳。有学者认为帝俊就是以鸟为图腾的,作为帝俊儿子的太阳,与鸟相像,也是合乎逻辑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中包括有金乌的太阳在内,总共只有 9 个太阳,这就与“十日神话”传说有点出入。有鸟必然会有供鸟栖息的树,无独有偶,在四川*堆出土了青铜的“太阳神树”,其树上也只有 9 个象征太阳的青铜鸟。多数学者认为这棵树不是别的,它便是传说中的“扶桑神树”,而这些青铜鸟就是“金乌”。 扶桑神树 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的扶桑神树上由乌载着升起,由东向西移动,山海经?

9、海外东经有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这里“扶木”即“扶桑”。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边地下的汤谷诞生出来,然后登上扶桑树,再由乌驮着西行,最后栖息在若木上。所谓若木,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原作泂,据宋本改)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云:“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淮南子?地形训也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据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若木的所在是涌出若水的地方,如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10、。”这样就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景象:上天的东边是汤谷和扶桑,西边是若木和若水,这充分表达了先人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想象。扶桑或若木神树应该是先人所认为的能沟通天、地的撑天大柱,是象征宇宙中心的神树。而神树上的十日一旦并出,会不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于是便又产生了“后羿射日”的神话。 后羿射日 从左传?昭公七年(成书时间约为春秋末期):“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内经?灵枢:“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等可看出,十日神话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而羿射九日神话只到汉初淮南子才有明确的记载。屈原(-340-278)在楚辞?天问中有著名的关于“后羿射日”的出典:“羿焉彃(b,射)日?乌焉解羽?”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引

11、淮南子对屈原的疑问作了回答:“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这段文献今本无)现存的淮南子也有相似记载,在本经训中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yy,传说中食人的怪兽)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至于为何产生羿射九日的神话,有学者指出这是周商政权更替的一种象征隐喻,是后人对周革商命在宗教观念的历史化解读。不管学者怎样去解释神话的目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金乌是这些太阳崇拜系列“十日神话”、“扶桑神树”、“后羿射日”等神话的“能指”符号,它“所指”的就是太阳崇拜这个最原始

12、的自然崇拜信仰,而且是先有“十日神话”后有“扶桑神树”、“后羿射日”的,最后固定在一轮红日和一只金乌的永恒定势中,金乌便成为马王堆 T 型非衣帛画的绝唱主角。 帛画的内容,自上而下分 3 部分,分别表示天上、人间、地下。人间部分画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有出行、宴飨或祭祀的场面,也有起居、乐舞、礼宾等的情景。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 T 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同时,一种新的注意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也在发展,3 号墓西壁帛画对社会活动场面作了记实性描绘。 观念和

13、想像中的景物融入理性的构成,在 T 字形帛画上尤其明显。复杂的个体形象经整体安排,既灵活舒散,又循序合理。画上段两条翼龙的向内动态,紧凑地牵领着这一华采部分;中段两条穿璧长龙呈 H 状,龙首部分为墓主及其随从在这个画面中心间隔出疏朗的空间,使墓主形象在以密为主的画面上突出醒目,龙尾部分将下段众多形象合拢,并促成境界的自然过渡。以 4 条龙为构图取势,全画上下呈“开合”节奏,左右呈均衡变化,形象相互以动静对照,达到二维平面绘画风格的高度水平。3 号墓棺室西壁帛画通过分区布局, 使基本处于静态的人物、车骑因队列的方向性变化隐含有动的趋势,右下方的乘骑作朝内的造型是新的表现手法。 帛画中数量可观的人

14、物提供了早期绘画人物造型的特点,头部在人体比例中较大,对墓主全侧面的刻画有助于显现其形象特征,带有肖像画的性质。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 帛画中部! 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 3 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 人间部分中央的平台正中那位曲裾长袍、拄杖徐行的老太太就是墓主人辛追。围绕她的双龙与璧结成一体,构成

15、了一副升天龙舟,好象正负载着她的灵魂缓缓升入天堂。一号墓还出土了辛追的尸体,尸体保存得相当完好。今天,专家们通过各种高新技术,参她原始的面貌进行了恢复性的勾画。令人们吃惊的是,使用计算机绘出的面相与帛画精心绘制的墓主人形象极其相似。 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 7 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 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

16、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地下部分则画怪兽及龙、蛇、大鱼等水族动物,实际上是表示海底的“水府”,或所谓“黄泉”、“九泉”的阴间。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以复魄”,使死者安土。 3 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 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

17、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三号墓形帛画 长 234.6 厘米、上宽 141.6 厘米、下宽 50 厘米 原置于内棺盖上。主题与一号墓帛画相同,只是布局和构图略有差别。如天上只有一日而非九日,满天星斗,天门下移至帛画中部,蛟龙亦无玉璧相扣,龙首相背,高低不同。下部的巨人亦未托举大地,而是双手擎龙。人间部分的墓主人肖像为头戴刘氏冠、身着红袍、腰间配长剑的男子。 三号墓帛画白描图 三号墓帛画局部 发现于 3 号墓棺

18、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 212 厘米,宽 94 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 5 层高台;左下方有 100 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 4 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 14 纵列共 100 余个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家居生活。 车马仪仗图 3 号墓出土的另

19、一幅帛画长约 100 厘米,高约 50 厘米,描绘了 4 排共 44 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导引图 三号墓形帛画上的宴饮图 “太一将行”图 长 43.5 厘米、宽 45 厘米 三号墓出土 图的中上部是一个头戴鹿角的怪神,头部左侧有两行“太一将行”等题记,腋下题有“社”字,头部两侧分别是雷神和雨师,图像不清,足部两侧各有两个怪神,胯下有青、黄三龙呈品字形排列。每个图像旁边分别写神名或咒语。图右另有一行咒语。这是一

20、幅与“太一”等神祇有关的巫术图画。 帛画的内容 天上 帛画的内容 人间(一) 帛画的内容 人间(二) 帛画的内容 地下 帛画中的传说故事 女娲补天 帛画中的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 帛画中的传说故事 灵魂升天 古人认为天上仙境在西方,也就是西天,西天是永恒的极乐世界。墓主人朝西行走,正是踏上了通天之道。帛画中的传说故事 日中有乌、后羿射日 帛画中的传说故事 水府传说 。 轪侯夫人:辛追 椁-放棺材的室 3 件套棺材 干尸 ,盗墓里面称为“粽子”, 端午就来看这个大粽子了 墓葬形制 马王堆汉墓的地面上,原有大小相仿的两个土,东西并列,底径各约 40 米,顶部圆平,高约 16 米。当地原是一片四、五米高

21、的土丘,造墓时先在土丘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再用版筑法夯筑出墓坑的上半部和墓道,入葬后填土夯实,筑起高大的坟丘。3 座墓的墓坑,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1 号墓的墓坑最大、 最深。墓口南北长 19.5 米, 东西宽 17.8 米,以下有 4 层台阶,再下则是斗形坑壁,直达墓底。墓底长 7.6 米,宽 6.7 米,深 16 米。另外两座墓的规模略小,墓坑较浅,墓壁只有 3 层台阶。2 号墓墓底长 7.25 米,宽 5.95 米;3 号墓墓底长 5.8 米,宽 5.05 米。 3 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1 号墓填木炭厚 0.40.5米,总

22、重量约达 1 万多斤,分布在木炭层外的白膏泥,厚 11.3 米,粘性甚强,渗透性极低,对于密封起决定性作用。1 号墓的白膏泥堆积既厚又匀,封固严密,使深埋地下 10 多米的椁室形成高标准的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环境,基本排除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各种物质的损毁作用,故墓内的多层棺椁、墓主尸体及随葬器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另外两座墓,特别是 2 号墓,则因白膏泥堆积较薄,分布不匀,密封程度不好,墓内的保存情况较差。 棺椁结构 1 号墓和 3 号墓的棺椁都保存相当完整,结构大体一致,但规模有一定的差别。1 号墓的庞大椁室和 4 层套棺,采取扣接、套榫和栓钉接合等方法制作而成,约用木材 52 立方米

23、。椁室用厚重的松木大板构筑,长 6.73 米,宽 4.9 米,高 2.8 米,下置垫木和两层底板,再树 4 块壁板和 4 块隔板,便形成居中的棺房和四周的边箱,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4 层套棺用梓属木材制作,内壁均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外层的黑漆素棺体积最大,长 2.95 米,宽 1.5 米,高 1.44 米,未加其他装饰。第 2 层为黑地彩绘棺,饰复杂多变的云气纹及形态各异的神怪和禽兽。第 3 层为朱地彩绘棺,饰龙、虎、朱雀和仙人等祥瑞图案。第 4 层为直接殓尸的锦饰内棺,盖棺后先横加两道帛束,再满贴以铺绒绣锦为边饰的羽毛贴花锦。3 号墓的椁室南边箱多一纵梁。套棺 3 层,外棺和中棺的外表均髹棕黑色素漆,未加其他装饰,内棺则在加帛束之后满贴以绒圈锦为边饰的绣品。 2 号墓从残存的痕迹看来,结构和 1、3 号墓有所不同,椁内置 2 层棺。 评:1948 年 该墓曾被盗墓贼打过一个盗洞,只是道行浅薄,无法穿过夯土层,没有今天鬼吹灯的技术和工具, 不过帛画上的描绘 升仙情形 与献王墓描绘升仙 神仙接引情形 非常类似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