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及覆盖敷料。是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原则:无菌。清洁。清除失活坏死、组织。保持、促进肉芽生长。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促进伤口愈合。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即使是感染创口也应如此,否则将造成创口感染、加重感染和混合感染。目的:1、 观察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2、 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
2、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3、 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适应症1.无菌手术及可能污染性手术术后 2-3 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3.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4.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5.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准备工
3、作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穿戴好衣、帽和口罩,修剪指甲、洗手。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4.用物准备:(1) 、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2)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换药镊两把(镊子和止血钳各一把) ,有时根据伤口
4、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 、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换药方法一般换药法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
5、揭起时应沿 伤口长轴方向进行。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2无引流的缝合伤口处理 (1)无菌伤口,常于术后 3 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积液、积血,必要时试行穿刺抽液。 用 2.5碘酊或 70酒精棉球消毒缝合之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略大于纱布覆
6、盖范围,左手持另一把无菌镊子将药碗内的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一把镊子操作,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由内向外消毒,勿使洒精流入创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化脓创口,由外向内创缘擦试。然后覆盖 46 层无菌纱布。(2)切口缝线反应:术后 23 天内,创口一般均有轻度水肿,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稍有红肿,但范围不大,这是一种生理反应。其处理为伤口常规消毒后用 70酒精纱布湿敷即可。3)针眼脓肿: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针眼周围暗红肿胀。对较小的脓肿,可先用无菌镊子弄破并用无菌干棉球挤压出脓液,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脓肿较大或感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4)伤口感染
7、或化脓:局部肿胀,皮肤明显水肿并有压痛,伤口周围暗红,范围超过两侧针眼,甚至有波动感出现。可先用针头试穿抽脓,或用探针由缝线处插入检查。确诊为伤口化脓后,应即尽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缝线;有脓液时将伤口敞开,清除脓液和伤口内异物(如线头等);清洗后放置合适的引流物,若伤口扩开后分泌物不多或仅有血性分泌物,则于清洗或清除异物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创口即可,以后酌情换药;伴有全身症状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疗或热敷。 (5)疑有创口积血、积液时,可用针头由周围正常皮肤处穿刺,针尖潜入积血、积液处抽吸;或用探针、镊子由创口缝合处插入,稍加分离而引流,并置入引流条,换药至创口愈合。 3放置引流的缝合伤口
8、 手术后缝合伤口放置的引流物多为橡皮片或橡皮管,前者多在术后 2448 小时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时换药;后者可按常规换药,在覆盖纱布的一侧剪一个“Y”形或弧形缺口,包绕引流管的根部。若在此之前有过多渗出液,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4.感染伤口处理:(1)用 01新洁尔灭或等渗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擦洗创周皮肤的棉球不得再洗创口内面。在拭去创面分泌物时切忌反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或上皮组织;擦拭创面所用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和被褥,可用换药镊将棉球中过多的药液挤掉。 (2)脓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时应防止脱落在创口内。 (3)创面拭净后
9、,应彻底移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4)最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周皮肤。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布、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或放入引流管、纱布引流条等。 4.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敷料的选择。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
10、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a、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b、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5换药后注意 换药毕,整理好病人床单,并将污秽敷料到入污物桶内,换药用过的盘和器械放入洗涤池中洗净,消毒后备用换药常用药物1盐水 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填充脓腔;等渗盐水用于冲洗脓腔;3l盐水具有较强局部脱
11、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o。 23双氧水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用于冲洗外伤伤口、腐败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 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伤口。临床常用 1:5 000 溶液进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0.02呋喃西林溶液 有抗菌和杀菌作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抗生素溶液 常用有 l新霉素和 4 万 ud 庆大霉素混合液、o.16庆大霉素、o.5金霉素、2杆菌肽等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 植
12、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 1 次氯霉素滴丸直接置入感染创面,每 lcm21 粒,每日或隔日 1 次。 6、24甲紫(龙胆紫)溶液 具有杀菌、收敛作用。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痂愈合,但不宜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浅表伤口。 7油剂纱布 具有引流、保护创面,以及敷料不易干燥、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 天更换一次。常用的有凡士林纱布,用于新鲜创面,有保护上皮的作用;鱼肝油纱布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注意事项1 时刻贯穿爱伤意识:解释到位、安抚;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应用棉球清洁暴露创面时是“蘸” 而不是“ 揩”、 “擦”的
13、动作。对暴露创面不可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时间,勿使创面暴露时间过长。 2 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3 持镊应在上 1/3 处,并勿使镊碰及非换药区,保持一 “脏”一“净”,即一镊接触创面、一镊接触药碗和消毒敷料。使用过的棉球和纱布等物不可再置入消毒的换药碗内,而应置于另一个药碗中,两碗要严格区分。对特异性感染创口,其换药用过的敷料更不可随便弃置,要集中焚烧。 4 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敷料和用品,应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不应浪费。5.合理掌握换药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过长不利伤口愈合,间隔时间过短因反复刺激伤口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增加病
14、人痛苦,并造成浪费。6.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7.多个患者换药,应遵循先无菌创口,后污染创口,再感染创口的顺序,并每换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总结: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
15、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一、伤口分类1、清洁伤口:指无菌切口,如没有污染的各种手术切口。2、可能污染或感染伤口:如切割伤、刀口红肿渗出液等。3、严重污染或感染伤口:指各种污染伤口、流脓伤口,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术、痔疮手术等。二、换药作用换药其实质就是更换敷料,目的是为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1、保持伤口的清洁,清理、去除坏死组织及异物,脓性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2、预防及控制伤口感染;3、保护伤口
16、,避免再损伤和感染;固定患部,制动、保温。另外,通过换药医生还可及时了解伤口的生长情况,观察有无感染化脓迹象等。三、换药注意事项实践证明,伤口间断换药比每日换药的方法更好。因为这种方法可使机体在休息的过程中,有生理的清除作用,伤口有机会进行修整;反之,连续刺激伤口,倒使其不易愈合。并且组织受到刺激越少,越不易化脓,而越少化脓的伤口,越容易愈合。至于隔多久换一次药最好,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污染伤口可每隔 14 天换1 次敷料,普通为 7 天。对外科手术切口,可术后 3 天观察伤口。对普遍感染伤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长良好者,尽量间隔数天换药 1 次。分泌物多,则应及时清除。对有消
17、化道瘘者或渗液多的伤口,可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以利引流及减少敷料的应用。在出现不明的发热、疼痛、出血、有厌氧菌感染可疑时,或敷料脱出,或敷料脏了以及浓液增多,有异味等,则应及时更换。此外,专家建议,如果在科学换药后,伤口没有愈合的迹象,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须无菌。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须放入弯盘或污物桶内,不得随便乱丢。2.换药次序: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对特异性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在最后换药或指定专人负责。 3.特殊感染伤口的换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技术,除必要物品外,不带其他物品,用过的器械要专门处理,敷料要焚毁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