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集.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1437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全册教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1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具学具: 回形针、三角形、小方块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小朋友们高兴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度,可以用手比划。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1、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相同的长度。(1)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每人选一样。(2)量一量:分四人小组进行测量。教师指导学生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端对齐。(3)说一说: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4)议一议:都是量的数学书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2师:测量同一长度,用不同的物品量,量的结果也不同; 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他们用的物品是一样的。 )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1)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

3、导)(2)把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2)将测量结果有小组内进行交流。(3)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小组交流讨论,课本的宽有 7 个小方块那么长,文具盒有 7 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 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4)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 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 7 个回形针比 5个回形针长。(5)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 ,才使得我们量

4、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怎样?(相同、同一物品、一样的物品)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 (补充课题:统一)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思?三、标准的选择(1)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三角形、小方块、回形针)(2)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3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小方块)(3)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

5、长边和短边(4)学生操作后汇报(贺卡的长边有14 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 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 个) )四、巩固练习1、教科书 P2“做一做” 1。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2、教科书 P2“做一做” 2。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 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3、教科书 P2“做一做” 3 估一估。提问:题中都

6、有什么?以谁做标准?“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五、小结略4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 P3 的内容及 P6 练习一第 3 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1 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建立 1 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 尺子、 图钉 、纸条若干 放大厘米尺纸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

7、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 、认识厘米1、出示放大厘米尺纸条,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1 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 1 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在看另一端对5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 1 厘

8、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 1 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 1 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 1 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 1 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 1 厘米的鲜明表象。(二) 、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 1 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

9、 3 厘米、5 厘米、7 厘米、10 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 P6 练习一第 3 题,量一量。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6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教科书 P4 的内容及 P6 练习一第 4、5 、6 题。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 ,知道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1 米的直尺、卷尺,纸

10、条。学生每人 1 根较长的绳子,1 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2 厘米呢?10 厘米呢?3、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4、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

11、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 厘米,也就是说米尺7以 10 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 1 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 1 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 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 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 1 米。(5)用米尺量 1 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 米长、3 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

12、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 1 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 米也就是 100 厘米。 (板书:1 米=100 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练习一第 4 题 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2、练习一第 6 题,指导学生完成。四、扩展练习练习一第 5 题,

13、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8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 P5 的内容 P6 练习一第 710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具学具:学生尺、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1)黄瓜长 28( ) 。(2)一幢楼房高 45( ) 。(3)学校跑道长 200( ) 。(4)爸爸身高 170( ) 。(5)小明的裤子长 80( ).二

14、、 教学新课。(一)导入环节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曲线。2、再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桶是直的,另一根是弯曲的)9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直线。5、分别用一本书厚书、一相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板书课题:线段)同学们都知道什么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那么围成这些图形的线,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们都叫“线段” 。(1) 设计让学生找一找线段的特点。A、认识线段: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画线段。B、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2)让学生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有线段?(二)新课

15、探究1、观察讨论:线段有哪些特点?(1)线段是直的;(2)线段的两头有端点;(3)引导学生量出线段的长度,因为有端点,所以就可以量它的长度。2、动手操作量出书中例 4 上面 3 条线段的长度,互相交流量的方法和量的结果。3、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4、讲解画线段的方法: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 3 厘米的刻度,就是 3 厘米长的线段。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点一个点,再找到 3 厘米处点一个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 3 厘米长的线段。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 0 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出 3 厘米长的线段,

16、请你举例说明。10小结: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5、练习: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做教科书 P7 练习一第 7、 8、9、10 题。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教科书 P8-10 页例 1-2,P13 练习二第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口算1、27+12= 45

17、+54= 37+21= 56+23=2、能说出口算的方法吗?二、新课探索(一)教学例 1。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参观参加博物馆好吗?2、(出示挂图第 8 页主题图)瞧,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去,他们也可高兴了。3、在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4、那么四个班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 70 人,大家能帮助他们一起安排好吗?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1)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6+30)11(2)同桌互相商量商,怎样计算?(3)互相交流,说一说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口算、摆小棒、竖式笔算)(4)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

18、口算不错,今天老师教会你们笔算好吗?笔算也就是列竖式计算。教师边讲边板书:36+30=66学生动手手摆一摆,看一看 36 根小棒加上 30 根小棒是不是 66。(5)观察讨论列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6)引导学生读几遍。(7)练习 P9“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做,教师巡视指导。(二)教学例子 21、刚才我们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2)班共有 66 人,66 小于 70,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3)班和二(4)班能不能合乘第二辆大客车呢?你们会把这两个班的人数,用竖式的方法算出来吗?2、学生自己动手写算式,自己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说出竖式的

19、计算步骤,教师板书:35+34=4、 让学生再说一说,竖式加法应注意什么?5、教师小结;二(3)班和二(4)班共有 69 人,这样两个班的人数没有超过 70 人,也可以合乘一辆车。6、学生练习 P10“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列竖式加法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P13 练习二第 1 题在书上做,第 2 题在作业本上做。 十 个3 6+3 0十 个3 6+3 06十 个3 6+3 06 6十 个3 6+3 0十 个3 5+3 49十 个3 5+3 46 9十 个3 5+3 412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1 例 3 的内容。练习二第 3、4 题

20、。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 10,要向十位进 1 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板算。 34+532、口算。 (1)7+6 8+4 9+5 6+87+5 5+8 6+6 4+63、订正板算。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4、导入新课。提问:如果将 34+53 这道题中的 34 改成 37。变成 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

21、算时遇13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二、新课。1、看教科书 P11 例 3。(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看 P8 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 人)二(3)班有多少人?(35 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列式:36+35=怎样算 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提问:小棒的 3 捆与 5 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 3 捆与 5 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 6 根和 5 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得到 6 捆 11 根提问

22、:11 根里有没有 10 个一,10 个一是( )个十,够 10 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 1 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 1 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 捆 1 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 个十和 6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追问:3 捆加 3 捆是 6 捆,为什么现在成 7 捆了,多的 1 捆是哪来的?教师说明:6 根加 5 根是 11 根,也就是 11 个一,10 个一捆成 1 捆,变成 1个十,1 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追问:个位满十,十是 10 个什么?(10 个一)向十位进 1

23、,1 是 1 个什么?(1 个十)(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3 614+ 3 5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提问:个位 6 加 5 等于几?(11)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 1?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 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提问:向十位进 1 的 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可

24、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 1,叫做进位 1。表示向十位进 1,在十位上写 1。3 6+31 51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你能说说十位上的 7 是怎样得来的?教师说明:十位上,3 个十加 3 个十是 6 个十,算到这里还没算完,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1 个十,也就是 7 个十,所以十位应该写 7,然后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 71。3 6 + 31 57 1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提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 37+53 边做边15说计算过程。提示:个位 7 加 3 得 10,个位满 10,怎

25、么办?该怎样写?教师说明:个位 7 加 3 得 10,满 10 向十位进 1,个位写 0。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 P11“做一做”中的两题。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4、小结。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新课:个位相加满十。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 1 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三、小结: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

26、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 1。四、练习。1、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 36 元,儿童票 18 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写竖式: ( )( )( ) 16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 )元钱。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 )元钱。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2、做教科书 P13 练习二的第 3 题,在书上做,请同学边摆边算边说过程.3、笔算下面各题,独立在本上做,教师边巡视边检查.25+63= 76+5= 32+28=45+47= 32+18= 9+56=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7、教学内容:教科书 P14-P15 练习二第 510 题。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

28、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17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 14 页练习二第 5 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 14 页练习二第 6 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 15 页练习二第 9 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 14 页练习二第 7 题。仔细读题,理解

29、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 15 页练习二第 8 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 15 页练习二第 10 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布置作业笔算 36+25= 9+47= 45+38= 38+57= 33+66= 62+28=18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

30、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 P16、 17 页例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你知道 2008 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少票?)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二、新课1、讨论:56-22 怎么算?(1)、口算(2)、列竖式19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指名在黑板上示范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学生展示。三、练习P19 页的做一做

31、中的第 1 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课外作业37-30= 56-26= 76+6= 94-63= 69+23= 89-25= 第二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 P18 页例 2 及练习三第 1、2、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

32、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 56 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 56 根小棒中拿走 8 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 4 而不是 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二、新课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20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2 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师:都是 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动手操作,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在数位

33、表上摆出 56 根小棒提问:从 56 根中去掉 18 根该怎么办?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 6 根小棒,合起来就是 16 根,从 16 根中去掉 8 根剩 8 根,再从剩下的 4 捆中去掉 1 捆还剩 3 捆,所以 56-18得 38 是正确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 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看竖式,首先遇到 6 减 8 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 6 根小棒拿 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 6 根里拿 8 根不够拿,我们是从 5 捆里拿 1 捆,把它拆开是 10 根,和个位上的 6 根合起来再拿的)在笔算时,当个位上的 6 减 8 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

34、上拿出 1,叫做从十位上退 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 4 减 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 6根里拿 8 根不够拿,我们是从 5 捆里拿 1 捆,把它拆开是 10 根,和个位上的 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 4 捆,十位上是 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 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 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 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三第 1、2 题。四、课堂小结五、课外作业练习三第 3 题 列竖式计算21第三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二)教学内容:教科书 P19 页例 3 及练习三第 4、5、6 题。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 1

35、0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4-9 32-8 14-3 64-8 14-712-3 42-5 63-4 72-9 82-32、计算:47-23 56-41 72-32二、新授1、板书:50-24(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22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 0 减 4 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 0 组成 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 6(2)十位上的 5 被借走了一个 1,还剩几?4-2=2 个位上写 2。(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

36、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加 10 再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 P19 页做一做第 2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4 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3、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4、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6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74-45= 38-28= 50-22= 53-46=

37、 40-13= 66-39=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 P20-P21 练习三第 7-13 题。教学目标:23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

38、二、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53-45= 34+17= 90-49= 74+6= (指名板演)2、完成 P21 页练习三第 7 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3、完成 P21 页练习三第 9 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P22 页练习三第 10 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5、P22 页练习三第 11 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 P21 页练习三第 8 题。有 3 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

39、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42、完成 P22 页练习三第 12 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 P22 页练习三第 13 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作业1、笔算33+27= 43-26= 64-46= 56+27= 90-63= 100-56=第五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 例 4 及相应的“做一做” 。 教学目

40、标: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卡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卡片出示)18-3 16+2 39-8 58-8 36+1 58-1 20-7 58-49252、提问:第一行有几个 圆 ?第二行有几个三角形 ?你能用多和少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提问:出示虚线

41、: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左边和右边和表示什么?(左边是圆形和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右边是圆形比三角形多的 2 个,也就是三角形比圆形少的 2 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板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二、新授课:1、导语:学校进行卫生评比,但是班级被小树遮住了,你能通过题目中给的信息找出每列红旗是哪个班吗?2、出示图:说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我发现了二(1)班得了 16 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 3 面)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二(2)班得了多少面红旗?根据学生说的列式板书:16-3=13(面)师:16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13 表示什么?生:16

42、表示二(1)有 16 面红旗,3 表示二(2)班比二(1)班少的 3面,13 表示二(1)班和二(2)同样多的部分。4、巩固知识:出示:三(1)班比二(1)班少 2 面,你知道三(1)班得了多少面吗?出示两列小红旗,一列 11 面,一列 14 面, 你知道哪列是三(1)班的吗?你是怎么计算的?板书:16-2=14(面)提问:16 表示什么?2 表示什么?14 表示什么?26生:16 表示二(1)有 16 面红旗,2 表示三(1)比二(1)少的 2 面,14 表示二(1)和三(1)同样多的 14 面。出示三(1)班。4、变换条件:出示:二(1)班比四(1)班多 6 面。你说说四(1)班多少面?你

43、能直接列出算式吗?板书:16-6=10(面)提问:题上说的是“多” ,为什么用减法?生:二(1)班比四(1)班多,也就是四(1)班比二(1)班少,所以用减法。请你观察这一个多,一个少的条件句,有什么不同?5、师总结:(指着条件句)6、二(2)班比二(1)班少,他们俩谁多呀?二(1)多,我们称为较大的数,反过来,二(2)就是较小的数,我们要求较小的数,所以就用较大的数减去比它多的部分。三、巩固练习1、导语: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词语可以表示数学中的多和少,比如:出示:便宜、贵、涨价、降价、优惠等等。你知道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连线。2、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你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图

44、: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你知道“优惠”是什么意思吗?(便宜、少)你知道谁比谁少?(现在比原来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什么法做?(减法)学生列式:39-8、45-8、59-83、完成第 23 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27四、拓展练习:小立上山走了 16 分钟,下山比上山少走 6 分钟,他一共走了多少分钟?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下山的时间,再加上上山的时间。列式:16-6=10(分钟)10+16=26(分钟)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像这样的题,我们

45、要先找出较大的数,再找出较小的数,最后看问题求哪一个,如果求较小的数就用减法。第六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 P24、25 页练习四教学目的: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口算(卡片出示)9+8= 16+9= 23+7= 65+6=435= 21-9= 36-7= 43-8=28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1、第 1 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这里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怎样列式吗?(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 2、出示第 2 题,二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

46、 80 张票,后来退了 8 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808= (张)3、学生独立完成第 3 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4、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5、第 8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6、第 5 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7、第 6 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47、8、第 7 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29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6、27 页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 1、2 题。教学目的: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法。2、加连、连减式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例 1 的图和表格、口算卡片教学过程:30一、复习1、口

48、算(卡片出示)36-8 45-6 15+7 9+35 70-4327+13 83-80 9+3+5 16-4-8(后两个小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笔算 68+24 85-37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连加1夏天,人们都用西瓜降温防暑,光明小学的小伙伴们也组成了互助小组在帮农民伯伯摘西瓜,出示主题图和表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及图示的统计表。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28 34 232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3 反馈:(1) 反馈算式28+34+23(2) 反馈算法可能有口算也有笔算,其中笔算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2 8 6 2 2 8 2 8+ 3 4 + 2 3 + 3 4 3 46 2 8 5 6 2 + 2 38 5(3)对比这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师: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