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拟试卷 11一、看拼音写词语。 (5 分)mn pin jin mi yn cng bin f dng xn(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 (3 分)角色(ju jio) 重荷( h h) 龇牙咧嘴(z c)差异(ch ch) 装载(zi zi) 强人所难(qing qing)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填写在句子中。 (3 分)1. 肖他坐在河边,嘴里吹着口( ) ,用刀( )着一块木头,满地都是木( ) ,哦,原来他又为游击队放( ) 。2. 既好久没有下雨了,地里的秧苗渴极了。小河的水哗哗地流进农田,慷( )地灌( )着庄稼
2、。四、照样子写句子。 (7 分)1.例:小鸟有树上叫着。 小鸟在树上商量着什么。太阳从东方升起。 。2.例:长城很长。 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雨下得很大。 。3.例:他又冷又饿,流浪到这种地方没法活下去。他又冷又饿,流浪到这种地方,怎能活下去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4.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演奏着高低不同的乐章;生活是一本书, ;, 。五、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歇后语、对联、诗句或警句。 (10 分)1.今天妈妈一回到家就冲我发火,弄得我“丈二和尚 。 ”2.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应养成“风声雨
3、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的好习惯。3.古代诗人和好朋友分离,依依不舍,他们用诗句表达和朋友的友情。如有的2以目相送,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的以酒相送“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的以歌相送“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有的以话相送, “莫愁前路无知己, ” 。4.古诗中有许多蕴含哲理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5.小刚一心想成为英雄,对帮盲人过马路这种小事不屑一顾,我们可以用刘备的话劝诫他:莫以善小而不为, 。6.叔叔家的小百货商店明天就要开业了,请你给他写一幅对联以示庆贺:7.给爱骄傲的同学写毕业赠言,可以引用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7 分)1.请默写三亚落日中太阳入水的语句: 2.在_
4、里,在_ 里,在_ 里,看不出有什么_ _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_ _的时候,无日不 。这句话写出了夹竹桃 _的特点。作者喜欢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还能_ _ _。月光下的夹竹桃,在季羡林眼里是_、是_、是_,真是浮想联翩、妙趣横生啊!七、阅读理解。 (25 分)(一)乡间绿阴(7 分)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ng x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 拨),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春(未、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
5、就掩(映、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选择正确的音节或汉字,打“” 。 (2 分)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1 分)3.用“ ”标出文中的比喻句。 ( 1 分)4.填空。 (3 分)这篇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的意思来写的。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 、 、 的各种3树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的 之情。 (二)给孩子一片空间(18 分)在 2003 年 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 创新大赛上,一个名叫聂利的 12 岁小学生 zhun( )写的科学论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 动发音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蜜蜂只能靠翅膀的振动 来发声生物学界一直 这么认为,我 们的各种教科书上也一直这么认为
6、。但 12 岁的聂利推翻了这一似乎已经铁定的“ 真理”。她通过认真的实验,仔细的 观察,用事 实证明:蜜蜂不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它有自己的发声器官。一个小学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生物学家、教授、学者都没有发现“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样一个事实,而被小聂利发现了呢?这恐怕是与聂利具有一种怀疑与创新的精神有关。12 岁的她大概还没有受到太多僵化的所谓“ 标准”的束缚,她 还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敢于怀疑“大人”所不敢怀疑的科学定律。正因 为如此,她才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善于 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发现了这一真正的“真理” 。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有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 标准束
7、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在老师的“精心 调教”下,一个个都如从模具中浇铸出来的模型一样,标标 准准, 规规矩矩。在 这样 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孩子应有的童趣、想象力早已消磨殆尽。许多孩子根本不会甚至不愿意开动脑筋去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要他们 去怀疑、去 创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 ”聂利的 发现给我们的教育提了一个醒:教育需要培养怀疑精神,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前国际数学教育委员 会主席古斯曼说:“ 传统教育的诸因素在小学的最初几年里,就 y( )制了儿童身上先天的 创造能力,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将他们的思想纳入成人轨道之后,到了十岁,在许多儿童身上,那种思考的自发性,那些
8、闪 光的想法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都已经消失了。 ”他说得非常对,在我们的标准和 规矩的束缚下,有 时候孩子们身上迸发出的微弱的一点怀疑、 创新的火花也会被大人所谓的“权威”所扑灭。雪融化了是春天多么美妙的想象啊! 倾听蚕宝宝的呼 噜声多么有创意的构想啊!笔者认为, 这是孩子们特有的眼光看到的,特有的耳朵听到的。这的确是大人们所没有的“特异功能” 童眼、童耳、童心!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渔”。其 实,在“授之以渔”的基础上还要授之以鱼场, 给孩子一片空间 。这样,他们将会用他们 的童眼、童耳、童心,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2 分)4zhun( )写 y( )制
9、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给孩子一片空间”这句话的(2 分)3.文章第段的画线部分主要说什么?(2 分)4.联系全文想想,12 岁的小学生聂利为什么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2 分)5.文章第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来。 (2 分)6.文章第段中引用古斯曼的话是想说明什么?(2 分)7.“雪融化了是春天” “倾听蚕宝宝的呼噜声”这些充满美妙想像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请你也发挥想像,写一个这样的语句。 (2 分)8.你对学校教育有什么看法?你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的?(4 分)八、真情习作。 (30 分)除了语文课堂学习语文,在生活中你只要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学习语文的场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请结合你六年来的体会,写写你是怎样有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吧!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