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19年11月14日-239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19年11月14日-2391)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力量。单项选择题A、权力B、权威C、威严D、人格 2:教必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判断题对错 3: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单项选择题A、柏拉图B、拉伯雷C、卢梭D、裴斯泰洛齐 4: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单项选择题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5:小学阶段是发
2、展学生个性()。单项选择题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6:根据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课程分为下列类型()。多项选择题A、学科课程B、必修课程C、技能型课程D、选修课程E、活动课程 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单项选择题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单项选择题A、无差别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3、单项选择题A、讲授法B、实验法C、参观法D、演示法 10: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单项选择题A、基础教育B、职业技术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 11:随着教学的进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细目,表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这是()。单项选择题A、提纲式板书B、重点词语式板书C、对比式板书D、问答式板书 12: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3: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判断题对错 14: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的教育。单项选择题A、内涵式B、广泛C、狭义D、广义 15:复习形式多样化、划线和做
4、笔记都是常用的复述策略。()判断题对错 1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17: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搜集研究对象的具体资料。这种研究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分析法 18:现代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知识。()单项选择题A、对B、错 19:“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单项选择题A、生存权B、隐私权C、
5、受尊重权利D、身心健康权 20:“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单项选择题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1:()是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单项选择题A、教学实验B、教学观察C、教学调查D、教学问卷 22: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单项选择题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单项选择题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 2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和灵魂。单项选择题A、教育理论B
6、、教育目C、教学科研D、教书育人 2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单项选择题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 26:范例导人多用在德育课和技能操作课的教学中。()判断题对错 2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作用。多项选择题A、基础性B、前瞻性C、先导性D、普及性E、全局性 28: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单项选择题A、个别教学制B、班级教学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29: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单项选择题A、劳动任务B、工作性质C、
7、劳动对象的特点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30: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的总和。单项选择题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 查看答案 1:答案D 解析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2:答案正确 解析 3:答案A 解析 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D 解析 7:答案A 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
8、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8:答案A 解析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9:答案D 解析 具体见学习精要中对演示法的解释。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成人教育。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A 解析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说服教育法是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 13:答案正确 解析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
9、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14:答案C 解析 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15:答案错误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使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因此,教学必须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 19:
10、答案D 解析 20:答案D 解析 根据个人身心发展常识,“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提出来的。 21:答案A 解析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B 解析 自古至今,孔子提出的“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因切中了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一直成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长期的坚持。 24:答案B 解析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的适应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必须符合这个总要求。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正确 解析 27:答案A,C,E 解析 本题出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它指出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8:答案D 解析 29:答案C 解析 30:答案C 解析 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