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计划)全套.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12890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6.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计划)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人教版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计划)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人教版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计划)全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人教版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计划)全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人教版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计划)全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高, 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 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 ”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 发现生活中 简单的数学问题,并 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过一年多的学习,他 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 继续 培

2、养学生“倾听”、 “合作”、 “交流”等能力和 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 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 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

3、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 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 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 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 ”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

4、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三、教学目标2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 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 使学生

5、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 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 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 组成与分解。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 通过一系列的猜 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

6、、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 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 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 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五、课时安排(附教学进度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3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7、 备注1数据收集整理 2第一单元 2练习一 111除法的初步认识 12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1除法的初步认识 13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2第二单元3整理和复习 14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2平移和旋转 13实践活动:剪一剪 15第三单元4练习七 1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262解决问题 2第四单元3整理和复习 171混合运算 11混合运算 382解决问题 12解决问题 1第五单元3整理和复习 19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102解决问题 22解决问题 13整理和复习 111第六单元4小小设计师 112 11000 以内数

8、的认识 413 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4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 214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第七单元3整理和复习 11认识克 12认识千克 13解决问题 115 第八单元4练习二十 11猜一猜(一) 1第九单元 1猜一猜(二) 1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16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第十单元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171819结束课程,复习迎考,暑假开始。5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1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

9、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一、情境引入师: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

10、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6(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

11、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人数(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课件出示第 1 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

12、计:数据收集整理(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红 黄 蓝 白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人数7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2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

13、,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2)学习记录方法。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 、画“” 、画“正”等。

14、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8姓名 张三 李四票数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2、教学例 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 、画“正” 、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票数 15 22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

15、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 张三 李四票数9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

16、单元内容。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 6 题表格内。出示统计表。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4 题。

17、(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 10 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10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辆数 6 8 33 12(3)回答问题。这个路口 10 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 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出示统计表

18、,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巩固迁移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 7 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 1 格代表( )份。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 2 份电视报 ,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回答说出数据。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课堂小结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板

19、书设计11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练习一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1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12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 1。 (1) 、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

20、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2) 、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 、汇报情况,教师板书。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 、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 、学生汇报。(3) 、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 、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 、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 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 3 份

21、,每 2 个是一份。(2) 、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 、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 、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1 小题。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2 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1 小题。(1) 、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 、引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

22、做?(3)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完成教材第 9 页完成练习二第 2 小题。把 9 个笑脸平均贴在 3 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1) 、理解题意。(2) 、动手操作(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板书设计: 平均分例 1: 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13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怎样分呢?

23、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2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14一、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 2: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24、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 、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 、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 、学生汇报分法。分法一:可以 1 个 1 个地分,即 1 次 1 个一次放到 6 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 2 个,再每盘放 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 3 个 3 个地分,即每盘放 3 个,1 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 3 )个。(4)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2、找一找。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

25、组里说说,再指名说。3、分一分。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4、完成教材第 9 页下的“做一做” 。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3 小题。把 12 个风车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 、理解题意。(2) 、动手操作(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2、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4 小题。有 24 根香蕉,平均分给 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平均分给 8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根。(1

26、) 、理解题意。(2) 、动手操作(3)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板书设计: 平均分例 2: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分法一:可以 1 个 1 个地分,即 1 次 1 个一次放到 6 个盘子里,直到分完。15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 2 个,再每盘放 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 3 个 3

27、个地分,即每盘放 3 个,1 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 3 )个。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2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16一、复习。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28、?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探究新知,学习例 3.1、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出示例 3】例 3: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 2 个果冻,有 8 个果冻,能分成几份?)2、合作探索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

29、再由学生汇报结果。(1)2 个 2 个地分,分了 4 组,正好分完;(2)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 4 份。3、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1、完成第 10 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 1 小题。摆一摆,填一填。(1)把 12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能分成( )份。(2)把 12 根小棒,每 6 根一份,能分成( )份。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2、完成第 10 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 2 小题。圈一圈、填一填。每 2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1 6

30、 个杯子,每 4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每 8 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3、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5、6 小题。第 5 小题。16 罐蜂蜜,每 4 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第 6 小题。14 个玉米,每 2 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18 个玉米,可以装( )袋。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

31、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17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一份来平均分。板书设计: 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例 3: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1)2 个 2 个地分,分了 4 组,正好分完;(2) 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 4 )份。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4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 熟练地用

32、“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18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分层练习:1、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7 小题。(1)有 15 个木块,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 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33、最后填空。(1)有 15 个木块,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 5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8 小题。上面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如果每 6 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 )个。(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 6 组风筝画片每组有 4 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 )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 24 张风筝画片每 6 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

34、价3、完成第 12 页练习二的第 9 小题。把 18 个 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题 除法 1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

35、,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 【出示例 4】2、学习例 4。大熊猫想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

36、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3)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3 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

37、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 、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 、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12 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 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 12 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 2 份,平均分成 3 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1、教材第 13 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 1 小题。把 15 条鱼平均放在 5 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1) 、明确要求。 (2) 、学生动手

38、操作,教师巡视。(3) 、交流汇报。 (4) 、小结。2、教材第 13 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 2 小题。分一分、填一填。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根。10( )( )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 )根。20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10( )( )(1) 、明确要求。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 、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 、小结。3、教材第 15 页练习三的第 13 小题。(1) 、第一关(练习三第 1 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 8 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 、第二

39、关(练习三第 2 题) “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 、第三关(练习三第 3 题) “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例 4:大熊猫想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4 )个。像这种,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2 4 3除 号 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课题 除法 2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

40、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1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 5。例 5、20 个竹笋,每 4 个放一盘,能放( )盘。(1) 、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 、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0 4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 20 这个数 4 个

41、4 个地分,可以分成( )个 4。20 里面有几个 4?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因为“把 20 个竹笋,每 4 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 、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 、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 4 5被除数 除数 商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 4 和例 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1、教材第 14 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 1

42、小题。分一分、填一填。12 个 ,每份 2 个,分成了( )份。12 ( ) ( )12 个 ,每份 3 个,分成了( )份。( ) ( ) ( )12 个 ,每份 6 个,分成了( )份。( ) ( ) ( )(1) 、明确要求。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 、交流汇报。 (4) 、小结。2、教材第 14 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 2 小题。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10 5 2 15 3 5 18 2 9 48 8 6 56 7 8 28 4 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 6 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43、22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3、教材第 1516 页练习三的第 46 小题。(1) 、练习三第 4、5 小题。第 4 小题。12 个灯泡,每个灯座装 2 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第 5 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 里面有( )个 4。20 里面有( )个 5。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 、练习三第 6 小题。写出除法算式。6 除以 3 等于 2。 ( ) ( ) ( )被除数是 12,除数是 3,商是 4。 ( ) ( ) ( )28 串葡萄,每 4 串一份,分成了 7 份。 ( ) ( ) ( )把 20 个饺子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 个。 ( )

44、( )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例 5、20 个竹笋,每 4 个放一盘,能放( )盘。20 4 5被除数 除数 商课题

45、除法 3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 具 课件教 学 过 程(通 案) 个人重构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

46、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习三的第 10 小题。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1)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引导学生完成第 16 页练习三的第 8 小题。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 6 把萝卜,每把 5 个。(1) 、教师巡视(2) 、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

47、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习三的第 9 小题。按照算式圈一圈。10 2 5 10 个海螺15 3 5 15 只纸船(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 、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习三的第 11 小题。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24临湘一小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节次 ( ) 2 4 4 ( ) 12 3 ( ) 6三( ) 十 二 ( ) 4 20 2 ( ) 8 ( )五 二 十 五 二( ) 十 二 二( ) 一 十 5 ( ) 15 ( ) 三 得 九 四( ) 十 六 (1)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

48、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2) 、全班交流汇报。(3) 、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 3、学生独立完成 16 页练习三的第 7 小题。用 摆一摆,再填上得数。14 7 ( )8 2 ( )18 9 ( ) 24 6 (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4、数学知识分享。 “你知道吗?”1659 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 1 主备人 参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