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12526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5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共篇有 4 篇课文。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第一朵杏花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古诗两首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得鉴赏能力。“习作 1”主要是写关于春游方面的建议。教学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懂得爱护图

2、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引导学生明确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第二课时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坚持写日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平时作文时,有没有出现过看到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咬破笔尖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

3、的现象?大家都想知道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一些大作家教给我们一些好办法,请听(鲁迅、矛盾、老舍的名言)2.听了刚才的几段话,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作文?3.小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写日记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读雷锋日记选中的几篇日记。三、观察图画,交流所得1.自己观察几幅插图,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从书上出示的图或例文你懂得了么?2.全班交流。 写日记有一定的格式 写日记有端正的姿势写日记要坚持 要持之以恒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四、重点学习日记格式及写法1.交流板书格式年 月 日 天气 星期2.自读书上出示的三则日记,

4、了解大体的日记内容a. 找春天 b.学打字 c. 过生日五、布置作业每人准备一本日记本,天天记日记。爱护图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单位或家庭都有许多图书,而且图书的多少也会反映一个人、一个家庭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你能说说你家中或别人家是怎样使用或保管图书的?二、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1.依次看书上的几幅图(上两幅)2.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3.交流: 书架上的书很整齐 整理认真正确拿书4.为什么要爱护图书?5.师补充: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阅读健康的图书,能够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籍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爱读书,更要细心地去爱护图书。三、讨论怎样爱护图书1.观察下面两幅图,交流:修补图书一般需哪些工具,该怎样补?(以小小组为单位,拿好带来的破书,针对实际讨论修补方法) 封面坏 书脊破 书页卷 书面掉针对以上四种情况讨论交流修补方法。2.为了书的完好无损,看图上学生该怎样拿书?引导学生懂得爱护图书3.师摆好几本书,让学生上台取书,纠正学生不良的取书习惯。四、作业1.把家里的图书分类整理。2.做几张书签,在读书时使用。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

6、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自学本课 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第二课时目标:练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同学们为绿化我们的家园行动起来。教 学

7、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三月十二日是什么日子吗?板书课题:1 走,我们去植树2、自读课文,检查交流1.出示自读要求,生自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 1、2 节。(1)指名读课文。(2)讨论: 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 “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让学生明确“到处”和

8、“青翠”要突出读。(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2.细读 36 节。(1)自由读课文。思考:植树有哪些好处?(2)读后交流。(相机板书: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绿色宝库)(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 ,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大树”后的景象。“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造桥,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4)练习有感情地读 5、6 两小节。3.细读第 7 节。指导朗读。师述:植树的

9、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四、总结全文1.自由读课文,想想,植树有哪些好处。2.汇报交流。五、作业1.识记本课 5 个生字。2.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任务二、指导倡议书的格式1.标题。2.称呼。3.正文。第一层,建议的原因或出发点。第二层,建议的具体内容。4.祝颂语。5.署名和日期。(格式大致和书信相同)三、自由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四、课堂交流板书设计:1 走,我们去植树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绿色宝库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 第一朵杏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10、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第二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

11、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 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2.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3. 板书第一朵杏花 。4. 读课题,质疑。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1.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四、全班汇报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

12、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五、赏读品味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精读课文 1-5 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重点理解“习惯地问” ,

13、“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 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四、学习最后一段1.齐读。2.理解“精确”一词。(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

14、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 )五、通读全文,总结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2.汇报交流。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六、课后作业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板书设计: 2 第一朵杏花竺 精确 观察可桢 一丝不苟心得反思教学课题:3 燕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教具准备:课

15、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感受燕子的可爱。第二课时目标: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3.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

16、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再读课文,要求:(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

17、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4.汇报交流对第 1 自然段的理解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练习背诵该自然段。四、课堂练习:完成书空后钢笔描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指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 2 自然段

18、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小燕子说:春天固然很美,然而我们的到来一定让春天锦上添花。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 3 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

19、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 4 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

20、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3 燕子羽毛外形: 翅膀 活泼机灵 尾巴心得反思教学课题:4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

21、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3.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3.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春天来了,

22、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满生机。春天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画家、诗人的眼中更是别具一格,许多诗人把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诗句中,谁能背几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指名背诗)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句,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1)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3)介绍时代背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三、初读质疑1.自读诗歌,扫除字音障碍。2.根据诗句、插图,想想诗句意思。3.不懂的地

23、方做上记号。四、再读解意1.品读一、二句诗歌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师补充: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2.品读三、四句从诗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师补充介绍南朝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现在这些寺庙怎么样呢?(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损,飘摇于苍茫的风雨之中)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师补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

24、雨中呢?五、精读解情1.有感情地朗读。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诗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将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多么令人陶醉!诗人随之而来的触景生情,联想起历史上南朝兴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辙,怎不感慨横生?)板书设计:江南春千里莺啼 水村山郭楼台烟雨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背诵江南春 ,并说说诗句意思。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1)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2.初读解疑(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2)解疑:“傍” “随” “过” “

25、川”怎么理解?“时人不识”怎样理解?“偷闲”是什么意思?3.再读解意(1)品读一、二句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品读三、四句“时人”为什么“不识”?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板书设计:春日偶成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偷闲学少年心得反思教学课题:习作 1教学目

26、标:1.指导阅读例文,感知建议书的内容与基本特点。2.指导阅读“习作要点”提示,了解建议怎样写。3.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教学重、难点:通过例文感知建议书的基本特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写法指导第二课时目标:写作,修改 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我们又将开展一年一次的春游活动。有的说去公园,有的说去果园,也有的说到山上去,到底去哪里呢?大家都来提一下建议,谁的理由最充分,谁能说服大家就往谁建议的地方去。二、范文引路,了解特点1.引导学生自读例文我的建议思考:这篇习作与一般写景的习作有什么不同?2.学生讨论交流

27、,教师点拨提示。3.小结:这篇例文主要是提出建议,写建议要去的地方的景物是让大家想去的。4.读例文后面的说话,引导了解小作者为什么写得好?(因为他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5.小结:写建议最重要的是理由充分。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建议要去的地方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能说服别人。三、分组讨论活动地点这次春游活动去哪里最好呢?按小组讨论,要求:一名同学陈述理由,其他同学作评委,选出最佳活动地点,再一致通过本小组意见。集体评比,确定最佳春游地点。1.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建议,组员也可以自由补充发言。2.各小组对每组的方案提

28、出质疑,双方展开讨论。3.确定最佳活动地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要别人采纳你的建议,必须做到什么?(建议的理由充分)二、引导怎样把理由写充分1.学习范文果园春景及春游古老的天坛 。小组讨论:怎样把理由写充分?2.汇报交流,归纳总结:(1)仔细观察,认真体会。(看清楚这些景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再看看这些景物的色彩、形态等。在观察的同时,还应全身心地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写的内容才会给人真切感。 )(2)抓住特征,具体描绘。(最好能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描绘其形态、色彩,以至声响,)(3)按照方位,写出条理。三、按照以上要求,开始习作要求:配上插图或以前去游玩时的照片。教师巡回指导。4、修改誊写心得反思教

29、学课题:练习 1教学目标: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3.写好钢笔字。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1.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2.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教学“处处留心”第二课时:教学“读读背背” “口语交际”第三课时:教学“学写钢笔字” “学写毛笔字”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一、教学“处处留心”第一部分1.引导学生自读第一部分,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2.读一读下面的两句句子,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苹果嚷着冷了,要

30、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齐读,体会第二种写法的好处。3.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二、教学第二部分1.把一个事物当做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书上也有两句这样的句子,请读一读。(山上的小溪丁丁冬冬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3.四人一组交流。4.全班交流。三、教学第三部分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3.学

31、生试写。4.写好后,请学生有声有色地读一读。第二课时一、教学“读读背背”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2.指读词语,再齐读。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把你读懂了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介绍吗?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引导学生用上 2-3 个词语说话)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二、教学“口语交际”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组成人员?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3.指导:新一届的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意见,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理由。分组练说

32、推荐理由。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第三课时一、教学“写好钢笔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2.引导学生读贴,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右边横的笔画比较多,因此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最后一笔横要稳)3.教师范写“植”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5.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二、教学“写好毛笔字”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曦之的材料,简介王曦之。2.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反文旁和折文旁。3.读贴,小结写好反文旁和折文旁的要点。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教师再指导。学生再次练习。心得反思第二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共有 3 篇

33、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最佳路径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人类的“老师”以三个主要的例子介绍了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课题:5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目标: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34、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出示数学题,学生讨论解法。三月十八到了,妈妈要招待客人,100 元钱买瓜子糖果等,瓜子 8 元/斤,糖果 12 元/斤,水果 10 元/斤,可以怎么买?2.同一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3.板书课题4.齐读,学生质疑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

35、是谁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五角星”?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先读生字,读准音,读通句,标上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1)词语:清晰 生疏 苹果核 感触 图案 鲜为人知 循规蹈矩 魅力(2)读读你认为难懂的句子。3.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三、细读课文1.指名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1)小男孩机灵可爱,从“常客” 、 “跑来” 、 “报告” 、 “显示” 、 “拿起” 、 “向我要”等看出来。(2)小男孩乐于与人交往,从“每天” 、 “都要” 、 “报告” 、“新闻” 、 “显示” 、 “新本领”等都可以看出来。2.学生朗读体会小男孩的机灵可爱

36、、乐于与人交往。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4.过渡:事情就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是什么呢?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邻居小男孩向我要了一只苹果,他要干什么呢?你知道吗?2.交流。3.平时你是怎么切的?爸爸妈妈怎么切的?他是怎样切苹果的?二、细读第三、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想想和我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2.指多名学生读句子。3.评议。4.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么说呢?

37、举:自豪 指名读小男孩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自豪呢?发现了新本领。5.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切苹果,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真的,果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的呢?“见过从未见过更没想到”6.小结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小男孩向我展示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三、细读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想到了什么?2.讨论:(1) “这样切苹果的”是指怎样的切法?用上文的词语来说说。(2)这一句中两次用了“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3.读第二至四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1) “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什么?(2)第二层感触呢?两次“传话”深有感触(3) “我”从看到的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图案中悟出了一个道

38、理,知道了人的创造力是什么。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齐读第四句。从小处说换一种切法从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4.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板书设计:显示新本领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苹果 创造力深有感触心得反思教学课题:6 最佳路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 、看(kn)管、调转(dio zhu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

39、“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 、 “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情意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流利地诵读课文。第二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一、探

40、究课题1.揭示课题。2.指名朗读。3.齐读课题。4.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1)最佳:最好、最优。(2) “路”和“径”同一个意思, “路径”的本义是道路。5.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哪些问题?(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2)为什么这是“最佳路径”?(3) “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二、探究内容(一)读通课文内容1.学生听范读录音,要求:(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注意生字的读音。(3)画出长句子的停顿。2.学生按要求听读。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4.检查自学情况。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正确。6.检查学生读通课文情况。(二)探究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学

41、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2.从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 “路径”指的是“各景点之间的道路” 。(2)格罗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师,迪斯尼乐园就是他设计的。(3) “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时间紧迫,不容拖延,格罗培斯大师必须赶快定稿。3.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适当点拨。注意提示抓住“马上就要”、 “然而” 、 “还没有” 、 “赶快”等词语,体会出时间之紧迫。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5.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6.四人小组探究相关内容。7.组织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略作点拨:(1)格罗培斯不愧为经验丰富的世界建筑大师,你看,他“从事建筑研究 40 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

42、2)格罗培斯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这些词句都可以看出来:微不足道;大伤脑筋;已修改了 50 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3)本来,路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格罗培斯设计路径,实在应该是卖肉的切豆腐小菜一碟,但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 ,而是“最佳” 。(4)格罗培斯越是焦躁不安,越是可见他严谨的态度、认真的品格。8、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格罗培斯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9、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板书设计:6 最佳路径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已没有 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更加焦躁第二课时一、探究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读议要点:(1)这两个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在哪里?(2)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怎样做的

43、?(3)由格罗培斯的所见、所闻、所做,你读懂了什么?(4)一般的路人会从这位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吗?格罗培斯却从中受到启发,说明了什么?2.学生读悟议,共同探究。3.检查学生读悟议及共同探究情况,教师做好评价导向和点拨工作。(1)这两个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在法国南部的葡萄园的所见所闻所做。(2)他看到了两种做法,听到了一位老太太卖葡萄的“高招” ,敏锐地发现了两种做法的不同效果的主要原因:许多园主是自己摘下来, “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 ,别人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老太太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功夫不负有心人,格罗培斯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4)从“立即”可见时间紧迫,格罗培斯

44、一心想到的是工作。4.学生朗读体会两种做法,两种效果,重点体会老太太做法的高明。二、探究课文第五、六自然段1.过渡: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 “立即返回了巴黎” ,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你怎么知道的?2.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自主探究。3.了解探究结果,教师作必要点拨。(1)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从第五自然段可知。(2)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从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可知。(3)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为的是让“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 ,期待着“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 。(4)为什么要“按照足迹,铺设道路”?因为“这些踩出的小路有宽有窄,优

45、雅自然”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意愿。4.朗读,体会方案的高明。三、解读“秘诀”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2.你认为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1)善于从老太太这位“成功者”的做法中获取启示。(2)成功的“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3)格罗培斯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4)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3.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4.齐读第七自然段。四、引向“最佳”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6 最佳路径

46、按照足迹,铺设道路心得反思教学课题:7 人类的“老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2.流利地诵读课文。第二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 学 流 程 教学改进措施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2.指名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最希望知道什么?(1)谁是人类的“老师”?(2)人类从“老师”那里可以学到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听准生字的读音,画出长句子的停顿。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会读新词。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正确。4.指名检查读生字词的情况。5.读了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1)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等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 。(2)人类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如,科学家从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