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药效学课件.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707127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效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药效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药效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药效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药效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药效学 (pharmacodynamiacs, PD),2,药效学定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作用机制 量效关系 临床适应证,3,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4,一、概念和分类,1.药物作用 与 药物效应 (drug action) (drug effect) 原发作用- 机体机能和形态改变,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NA,-R,药物作用,药物效应,5,2. 药物作用分类,按用药目的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按作用部位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按作用先后顺序 原发作用直接作用 继发作用间接作用,6,2. 药物作用分类,按作用机制 调节(+、-) 例:阿托品 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补充不足,7,二、 选择性(se

2、lectivity),定义 原因 意义是药物分类的基础和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密切相关,8,阿托品 M,Glands Eye Smooth muscle Heart Blood vessel CNS,选 择 性,(Selectivity),(Atropine),9,三、 两重性(dualism),药物作用,副作用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调节 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补充(替代),治疗作用,10,氯仿麻醉 1935 二硝基酚减肥 1959 反应停事件,历史上的教训,11,氯仿(CHCL3)应用历史及其肝毒性,注:* 证实CHCL3具有毒性后

3、仍继续延用了半个世纪,*,12,反应停致畸胎:反应停于1960年前后又被作为治疗妊娠呕吐药物。推荐使用不久,即有短肢缺指、伴有心脏、胃肠道、泌尿道、生殖器官及耳异常畸形儿降生。汉堡大学医院儿科1959年发现1例,1960年发现30例,1961年发现154例,西德共有60008000例。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拉美及非洲各国和日本(约100例)等均发现过这种“海豹肢畸形儿“,各国畸形儿发生率与反应停销售量呈正比关系,成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13,1.副作用(side reaction),定义 治疗量、危害较轻,可恢复 可预知和预防 由药物选择性低造成、与治疗作用可相互转化例:阿托品,1

4、4,阿 托 品 (Atropine),M受体阻断药,15,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定义 是指药物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的损害性反应。 原因 用药过多(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 危害程度(严重) 急毒 慢毒(包括三致),16,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allergic reaction,anaphylaxis),免疫异常,与剂量大小无关 危害程度(轻或重),17,4. 后遗效应 残存效应例:巴比妥类“宿醉” 5. 停药反应 6. 特异质反应 特别敏感或特殊反应,遗传异常 7. 继发反应(治疗矛盾)二重感染 8. 药物依赖性 生理(成瘾性) 精神(习惯性),18,药物即毒物,利

5、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19,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20,一、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shionship),规律 多数药物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药理效应 特点 从量的角度,21,1. 剂量(dose)-一般关系,定义一般指药物每天的用量。 决定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主要因素。最大有效量(极量) 常用量,22,剂量与作用关系示意图,最小有效量(阈剂量),致死量,最大有效量(极量),最小致死量,最小中毒量,无效量,23,量效曲线,(1)量反应量效曲线 (2)质反应量效曲线,24,(1)量反应,曲线 意义 评价药物的效应强弱 如:HR、BP、尿量、呼吸、血糖 四个特征性变量

6、强度(效价) 、效能 最小有效量 EC50 决定效应的要素是剂量,25,效能,量效变化速度,最小有效量,EC50,EC50,26,27,药物的强度(效价)和效能,强度 表示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药物间比较时,是指在等效时的量效关系曲线横坐标上各药的剂量。剂量越小,强度越大。 效能 是表示药物的最大效应,纵坐标上最大治疗量时的效应。,强度:环戊噻嗪氢氯噻嗪呋塞米 效能:呋塞米最大,28,(2)质反应,曲线 意义 评价效应或毒性的大小 半数有效量(ED50) 半数致死量(LD50) 决定效应的因素主要是个体反应差异性,29,30,31,药物安全性指标,治疗指数(T I) TI=LD50

7、/ED50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到中毒量的距离。 安全指数(SI) LD1/ED99。 TI、安全范围、SI 值越大,则药物越安全。,治疗指数,32,33,第三节、药物与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原理) 何处(作用部位) 如何作用分类 受体机制 非受体机制,34,一、受体机制,(一)受体研究的起源 1878 Langley 提出 1909 Ehilich提出锁与钥匙模型 1933 Clork受体学说 1970 N胆碱受体,35,(二)药物-受体作用学说,1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2速率学说(rate theory) 3二态学说(two state theory)或称变构

8、学说(allostearic theory),36,(三)受体概念,受体、受点、配体,37,(四)分布,胞膜 胞浆 细胞核,38,(五)受体的特点,特异性 相对 敏感性 饱和性 可逆性 多样性,39,(六)药物与受体结合,40,(一)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条件,1. 特异性 结合性:亲和力,反应性:内在活性,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作用强度,41,42,43,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反应分类,44,45,46,47,机制: 拮抗药与受体成强键结合,如共价键,解离速率=0,相当于灭活了部分受体,48,49,(七)跨膜信息传递的受体分类,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9、 细胞内受体,50,4-5个亚单位(肽链)组成,反复4次穿过细胞膜,受体活化 离子通道开放 膜去极化 或超极化,51,肽链,7个-螺旋反复穿过细胞膜 氨基酸组成不同导致配体特异性 细胞内部分有GP结合区,52,配体与细胞外段结合 构型改变 酪氨酸激酶活化 残基磷酸化 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 DNA、RNA合成加速 蛋白合成加速 产生生物学效应,53,Intracellular Mechanism: Steroid,Effect,54,(八)跨膜信息传递,55,(九)受体调节,衰减性调节(受体脱敏) 上增性调节(受体增敏) 同种调节 异种调节,56,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影响酶 影响离子通道 影响转运 影响代谢 影响免疫 理化反应 导入基因,57,【目的要求】,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和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1.药物作用的类型。 2.药物的基本作用。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量效关系(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强度、效能等)。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等)。 5.药物作用的机制:特异性药物与非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受体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受体激动剂、部分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