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1年08月06日-2677)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1年08月06日-2677)1: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单项选择题A、永恒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不可知性 2:哪个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单项选择题A、完形顿悟说B、认知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和()单项选择题A、组织B、
2、评审C、反应D、接受 4:下列属于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是单项选择题A、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识过程B、重视学习过程C、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D、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5: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依次经历了认同、依从与内化三个阶段。()判断题对错 6:“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单项选择题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7: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的发展。单项选择题A、认知能力B、学习能力C、自控能力D、交往能力 8:最近发展区是指()单项选择题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
3、发展掌握的水平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哪三个等级?()多项选择题A、一般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D、严重病态心理E、精神病 10:内部学习动机中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多项选择题A、兴趣B、态度C、求知欲D、价值观E、好奇心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单项选择题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12:引导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单项选择题A、内驱力B、需要C、期望D、诱因 1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单项选择题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 1
4、4:下列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布鲁姆C、加涅D、罗杰斯 15:下面选项中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内容的是()。单项选择题A、道德素质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学习 16: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单项选择题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1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单项选择题A、5、6岁之前B、6、7岁之前C、10岁以前D、11、12岁之前 18:关于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测验的可靠性是()。单项选择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9: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
5、不是一般人都有的。()判断题对错 20: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多项选择题A、动作的定向阶段B、认知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联结阶段E、自动化阶段 21: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单项选择题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22: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判断题对错 2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多项选择题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信念的形成D、角色模仿E、角色内化 24: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中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6、。单项选择题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25: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可找出多种解答方案的问题称为()。单项选择题A、有序问题B、抽象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2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单项选择题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27:皮亚杰认为,7至ll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属于的阶段是()单项选择题A、思维准备B、思维C、感觉运动D、抽象思
7、维 28: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单项选择题A、低水平B、高水平C、中等水平D、极高水平 29: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单项选择题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 3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单项选择题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 31: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单项选择题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 32:合作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多项选择题A、分工合作B、密切配合C、各自尽力D、社会互动E、团体历程 33:下列哪种学习策
8、略属于元认知策略()。单项选择题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 34: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过程的具体环节包括()多项选择题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对知识的评价D、知识的储存E、知识的呈现 35: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多项选择题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态度定势E、同伴群体 36:()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问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单项选择题A、教育B、教学C、课D、学校教育 37:遗忘的规律是()单项选择题A、先慢后快B、逐渐变慢C、先快后慢D、逐渐变快 3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单项选择题
9、A、兴趣B、认知内驱力C、高尚的动机D、成功感 39: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判断题对错 40: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单项选择题A、两极性B、动力性C、统合性D、遗传性 41:一般来说,模象直观的效果比实物直观好。()判断题对错 42:可采用()来治疗失眠。单项选择题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43: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单项选择题A、原发性B、习得性C、后继性D、指向性 44: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单项选择题A、他律阶段
10、B、无道德规则阶段C、自律阶段D、独立阶段 4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单项选择题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4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判断题对错 47:就智力而言,女性不占优势的方面是()单项选择题A、数学推理B、直觉速度C、图形识别D、艺术欣赏 48: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救,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在这里运用了行为改变中的()方法。单项选择题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
11、为塑造法D、示范法 49: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理论依据是()单项选择题A、经典性条件作用B、操作性条件作用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 50: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布卢姆。()判断题对错 查看答案 1:答案B 解析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或相似。 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 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和评审。 4:答案D 解析 5:答案错误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6:答案C
12、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A,C,D 解析 根据有关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和严重病态心理。 10:答案C,E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12:答案D 解析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长
13、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烦。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错误 解析 20:答案B,D,E 解析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过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错误 解析 刺激分化和刺激泛化是不同的过程。 23:答案A,B,C 解析 24:答案D 解析 25:答案D 解析 26:答案C 解析 27:答案B 解析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
14、体事物的支持。综上所述,该阶段处于思维阶段。(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8:答案C 解析 29:答案A 解析 关于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的分类最早由加涅提出,据此,加涅还提出了学习层次的序列性。 30:答案C 解析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31:答案B 解析 32:答案A,B,C,D,E 解析 略。 33:答案A 解析 34:答案A,B,C 解析 35:答案A,C,E 解析 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36:答案C 解析 37:答案C 解析 38:答案B 解析 【解析】略。 39:答案
15、正确 解析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因此,进行这样的学习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40:答案C 解析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4)复杂性: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5)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41:答案正确 解析 42:答案B 解
16、析 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 43:答案D 解析 44:答案C 解析 详见上题。 45:答案D 解析 46:答案错误 解析 题干阐述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47:答案A 解析 48:答案A 解析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消退法等。强化法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49:答案B 解析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强化包括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则是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操作性条件作用是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理论依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50:答案错误 解析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