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 理 学,公元前2世纪:Galen (古罗马):血液自肝脏生成右心房右心室 室间隔微孔左心室血管(潮汐理论) 1533年:塞而维特(西班牙)发现肺循环 1543年:维萨里斯提出:血液不可能从室间隔微孔中通过 1628年:Harvey (英国医生)发表心与血的运动,第一次提出循环理论(Theory of circulation),生理学确立为一门科学 20世纪初: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研究大脑的功能,创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1939年:康恩 (美国生理学家):内环境稳态,生理学的发展,中国,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我国近代生理学奠基人:1897-1969:林可胜,消化生理学的先驱,肠
2、抑胃素。1926年中国生理学杂志1897-1990:蔡翘,第一位用中文讲授生理学和编写生理学教材,航天、航空医学创始人。1899-1988:张锡均,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碱。,生理学的重要性,医学基础 医学主干课程 考研必考科目 全国执业医师资格统考的必考科目,生理学的学习方法,80记忆20理解,绪 论,Introduction,第一章,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生物科学的分支 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各种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基础医学理论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为基础,是药理学、病理学和
3、临床课程的基础承前启后 科学思维方式 重要研究手段,二、生理学和医学关系,人体的功能与环境,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C、H 、O、N四种 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 同化作用:储存能量 异化作用:释放能量,二、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所称之为机体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外环境变化,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干扰 破坏,调整 恢复,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第三
4、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 Neural regulation,反射 (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 (receptor)传入神经纤维 (afferent fibers)神经中枢 (reflex center)传出神经纤维 (efferent fibers)效应器 (effector),Reflex Arc,反射完成的基本条件:反射弧必须完整。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二)体液调节 Hormonal
5、regulation,体内某些细胞所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局部的组织细胞,作用于细胞上相应受体,调节其活动。远距分泌 (telecrine)旁分泌 (paracrine)神经分泌 (neurocrine),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持久、广泛、精确度差,(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如当动脉血压在10.623.9Kpa之间变动时,肾血流量可保持相对稳定。 特点:局部调节、准确、稳定,但调节范围有限。,二、体内的控
6、制系统,控制论 (cybernetics) 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主要通过闭环控制系统(特别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使机体多项生理机能随机体活动的需要而发生相应变化:主要通过开环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前馈),(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open loop system) 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活动的影响 单向 无自动控制作用 少见,寒冷刺激,作用于下丘脑,使腺垂体(控制部分)分泌生长素增多,促进靶细胞(受控部分)的生长,但靶细胞的生长,并不会发出反馈信息影响由寒冷引起的生长素分泌增多,这种调节的原理就是开环调节。,(二)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cl
7、osed loop system 控制部分发出信息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同时控制部分不断受到受控部分反馈信息的作用,而不断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状态。 两种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一)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意义:保持内环境稳态 调定点 (set point) 重调定 (resetting),血压的调节:负反馈方式,The homeostatic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body temperature,(二)正反馈 positive
8、 feedback,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意义:使某种生理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数量较少:血液凝固、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分娩 病理情况下:恶性循环,排尿反射:正反馈,Delivery of Baby,三、前馈控制系统 feed forward control system,跑步时机体代谢增强,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使心率加快、呼吸加强。但是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准备起跑时,通过前馈控制系统的调节,运动员的心率已经加快、呼吸已经加强。,Feed forward control system,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活动,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 意义:能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有预见性,适应性更好。(反馈具有滞后和波动的缺点。 缺点:有时会发生失误。(如见到食物,胃液分泌增多,并不一定能吃到。,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