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701828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随着WTO的加入,我国从消耗大国转变成世界制造大国,因此,我国模具制造专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依照目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和教育现状,联系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出了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实施方案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随着WTO的加入,我国从消耗大国转变成世界制造大国。大量产品的制造离不开模具,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导致对模具制造技能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出现模具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培养适应模具制造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人才,为模具制

2、造行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新目标。为此,本文从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三方面阐述高职塑料成型模具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1.模具设计岗位能力的确定 经过对多家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广泛调查和研究,确定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有: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塑料注射模具基础知识,掌握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了解塑料注射模具试模方法和修模方法等;方法能力,包括计划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交往能力等。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设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 校企共同谋划、共同发展、共同办学的

3、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职业院校改革实施的基础。校企双方形成了共同办学的主体,使塑料成型模具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加准确地把握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实现了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相联系,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联系。同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把合作企业引进来,创设真实的工厂环境,将教学功能和工厂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理实一体”教学环境。 3借鉴“行动导向”理念,创立模具教学的新模式 3.1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模具专业改革理论基于“行动导向”的职业教学理论。行动导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学各要素,体现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教与学、教师与学生

4、平等互动的交往情境,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的实践中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的结果是获得一种新的行动方式。具体在教学的体现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 3.2模具专业教学的改革 3.2.1教学单元内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给出基本概念及教学的主要内容,布置研究学习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学生互相协作,完成教学内容。 3.

5、2.2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采用虚拟的教学手段完成模具专业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理论知识点,教材上模具结构形式的知识点通常都是给出装配结构图,学生只能对着结构图看,自己想象结构的运动形式,只能看着书上的文字说明去理解,高职的学生在理论的学习能力上比高等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理解上比较难,学习效果比较不好,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软件,可以真实的演示出模具的结构运动过程,学生能比较直观的学习知识,对于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可以反复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3建立模具专业教室,强化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训练 建立模具专业教室,采用“教、学、做”相联系,强化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训练

6、。充分利用学院模具实训基地,模拟多种实际工作环境。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业的问题等进行课程内容的修正。两位老师在教学中优势互补,教学上合理地分工。 3.2.4创设塑料成型模具“制件制件”的教学模式 教师给学生生产实际的塑料制件,学生带着这个塑料制件学习模具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掌握了全部模具理论知识和技能后,依照给定的塑料制件设计出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并依照模具零件图,操作各种模具加工机床加工出全部模具零件;学生再依照模具装配图,将模具零部件组装成为模具;最后,学生把模具安装在成型机上,通过试模,成型加工出塑料制件。学生将自己设计与加工出的塑料制件交给

7、教师,教师鉴定塑料制件质量,最终评判出学生的成绩。 4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改革的成效体体系 通过塑料成型模具课程一系列的改革,可以摸索出符合我国特色的模具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其主要优势在于它适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并且学习德国“双元制”及德国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同时促进了企业参与教学积极性,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总而言之,改革后主要的突出效果表现为: 4.1树立了课程开发的正确理念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教师构建了以“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开发都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即“基于

8、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挂钩,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 4.2加强了教学方法的课堂应用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课堂独占型的单纯知识传授,极少承担“导”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学习。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在“导”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管理、指导、服务、组织的作用,使学生学得主动,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最大程度地发展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所以要完成每个教学单元必须要有多种教法来支撑,从而才能够完

9、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师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大胆尝试、创新,多种教法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3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两位老师在教学中优势互补。学生认为教师给他们讲授了系统专业知识,企业工程师给他们传授了企业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学中采取与目前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讲授中加大实践和技能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在实践和技能的训练中,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比较浓,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适合社会的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联系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7). 2杨家林.构建全新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09) 3沈兵.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在化工设备维修专业教改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9(04) 4凌新龙,林海涛,黄继伟.工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广西轻工业. 2010(02) 5郁杰.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我国新兽药研发体系的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J. 北方牧业. 2008(23) 6陆敏,文艺,刘承先.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 职业时空. 2010(07)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