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摘 要】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怎样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本文将从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努力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和谐课堂;构建师生和谐、生生和谐;思想品德课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让和谐教育走进课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
2、、生生关系怎样,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和谐思品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人与人的和谐 ,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参与者,要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但是他们也需要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师生间的人格平等是师生合作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要以同一个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甚至要更加关注学困生和后进生。只有把全体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大家都能参与到学习
3、中来,课堂才能变得“和谐”。 传统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是配角、是观众,而现代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是鲜活的、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主体;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真情实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激发、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才能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学生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合作才能共赢,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
4、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参与竞赛,合作调查访谈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总之,师生关系就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正确的,但又不能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但也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主体和主导应相得益彰,不可颠倒,也不能偏废,应辩证地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践充分证明,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
5、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信任时,他们也会自然加深对老师的信任。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这样和谐师生的关系,才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重要支柱 思想品德新课程涉及到人际交往、心理、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知识,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现代教师要倾向于强调合作与创造,教师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升理念,深入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
6、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1.灵活运用教法,采用多样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努力挖掘课本潜力,充分发挥插图、漫画、名言、成语、图片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演示,电子白板等形式,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变得形象
7、、生动和有趣,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能力并重。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有人说: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中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把他们领进门,如何修行要看个人的造化和领悟能力。“向导”给学生指引的路必须是正确的,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加以辅导。新的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最终学会自我生存,实现
8、自我发展”。 总之,和谐课堂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 “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作用,“教”的目的在于“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师不能作学生的“保姆”,只有自己会修行的,才能真正成为佼佼者。教师“教”的过程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 “学”的过程是探索如何去打开知识的“锁”,“钥匙”打开了“锁”,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了 综上所述, 我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建和谐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 建立平等、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好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