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光、声的传播比较(规律方法),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一般来说,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而声速越小.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菏泽中考)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项错误,B项正确;光速和声速的大小是不同的,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和光速也是变化的,比如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其他介
2、质,如玻璃、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这小得多,因此不能单纯地说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D两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B,例1,1.下列比较“光现象”和“声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光和声音在液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B.光和声音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光和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在其他物质中要快 D.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 _ _ 的原理.那么在发生日偏食的短暂时间里,地上的光斑是 . A.月牙形的 B.圆形的 C.树叶形的 D.小孔的形状,小孔成像 (
3、或光的直线传播),例2,把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误认为是小孔的形状(易错点),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发生日偏食时,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部分,剩余部分是月牙形的发光体,发出的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空隙(实际上是成像的小孔),在地上形成太阳的像,此时太阳是月牙形的,所以像也是月牙形的.,A,2.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提示: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
4、的形状无关.故选B.,B,实际应用题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 A.照射情况不变 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 D.照射距离变短,解析夜间行车出现弯道时,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汽车发出的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故正确答案为B.,B,例1,【解题归纳】夜间行车如远光灯光线突然消失不再出现,可判断前方有路口或弯道;如远光灯光线左右大幅度摆动,可判断前方是弯曲道路;如远光灯光线上下浮动可判断前方是坡路.,实践活动题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
5、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例2,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实践活动题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
6、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例2,A,实验探究题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不可能沿曲线传播的.,例3,解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答案(1)把吸管拉直,用激光笔从塑料吸管的一端向管内射一束光,光会从另一端射出,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把吸管弯折,用
7、激光笔从塑料吸管的一端向管内射一束光,光不会从另一端射出,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不可能沿曲线传播的.,实验探究题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4-7所示.,例4,(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填“正比”或“反比”).,(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
8、,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 .,解析(1)根据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依次找出A和B点,然后找出其他点的像点,将这些点连线,就是AB所成的像.(2)由表格可以看出,像到小孔的距离增大几倍,像的高度也随着增大同样的倍数,所以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3)设光斑的直径为d=1.4cm=0.014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s=1.5m,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1=1.51011m,太阳的直径为d1,则有 ,代入数值,所以d1=1.4109m.,答案 (1)如图4-8所示. (2)正比 (3)1.4109m,实验探究题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
9、成像,如图4-7所示.,例4,(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填“正比”或“反比”).,正比,(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 .,1.4109m,实验探究题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
10、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4-9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 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 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 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 数据如下表:,例5,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 _.,解析(1)点
11、光源的高度从20cm增加到60cm时,影子的长度从30cm变成了6cm,故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的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2)光源每上移10cm后的影子长度的变化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3)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出多组L和s.,=,答案(1)影子的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的有关 (2)减小 (3)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出多组L和s,实验探究题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4-9所示的实验:在水平
12、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 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 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 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 数据如下表:,例5,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 _.,影子的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的有关,减小,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出多组L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