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感悟 摘要: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的开设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如何进行德育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是值得德育课教师探索的问题。关键词:中职德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感悟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促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经济政治与社会内容新、容量大、政 策性和实效性强。它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更
2、突出了职教特 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该 课程的教与学有了一定的体会。一、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灵魂,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一)熟悉精通教材。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知道教材结构、系统和梗概,而且要对教材插图 的 构 思,互动 的 安排 了如 指掌;不仅 要对 每 一 个单元明 确教学 目标,知其 重 点、难点、特点,而且要对每一课的每一个概念 通其文,精其意,把教材的内容彻底搞深搞透;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 要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要从教书育人两方面来把握 教 材内容。经济政治与社会共分五个单元,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它的独立性体现在每一个单元自成体系,
3、各自有自己 的知识结构,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比如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它以学生 参与经济生活的顺序,按照消费者、劳动者到纳税人和理财者的 角 色 定位,引导学生 透视商品交换 和 消费、企业 的生 产 和经 营、个 人的 收入 和 理财等 经济现象,掌握相关的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本单元结构清晰,内容详尽,重点和难点 的确立易于理解,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它的联系性 则体现在五个单元的知识框架连在 一起共同建构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总体体系,在这一建构过程中任何一个单元缺一不可。第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它是全书
4、的起始单元,它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好了知识和 能力的铺垫,是全书的基础;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它在内容上既是对第一、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的延伸和深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更与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 谐 社会共 同构 成了全 书 的重 点,使学生 逐步 确立正确的政治 方 向,主 动 关 心 国 家 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可见,五大单元紧密联系,共同完 成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弄清单元与单元,节与节之间的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明确基础知识和教学目标要求,才能备好课,教好课,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二
5、)掌握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每一部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新版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也不例外。它遵循的主要原则是:第一,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坚持“三贴近”原则;第二,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德育课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爱;第三,坚持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三结合;第四,遵循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和新的课程教材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按照新大纲 的要求,依据以上原则,经济政治与社会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第二,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第三,体现新一轮 中职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作为一线教
6、师在深知熟透教材的基础上,也一定要掌握它的编写基本原则和基本特点,这样才能全面驾驭教材,更好的了解教材的内 容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 重 点和 难 点为,组织 好自己的各项教学活动。(三)认真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经济政治与社会立足于中职学生现状,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和社会活动的案例出发,导入需要掌握的相关基本知识,并通过每一单元的实践探究活动,对 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我依据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思想 品德形成特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把对学生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始终放在第一 位,很好的实现了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二、了解学生需求,重
7、视学生体验,全面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一)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需求。新课程更加突出德育课育人为本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 在平 时 教学中 树立 学生是教学 活动 主 体 的思想,建立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创设 和 谐 的教学 氛围。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且还要把自己与学生有机地融为一 体,成为参与者、合作者。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式了解 学生的内在需求,知道他们想要 得到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他 们为主 体,营造 和 谐、宽松 的学 习氛围;充分信任 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
8、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 使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课 程 教学的有效性。(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教 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 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尽自己最大 的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 动参 与课 堂 教学 体验,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比如,在讲授商品价格一节时
9、,我让学生尽可能的举出自己知 道的商品的价格,大到百万的豪车,小到几角的纽扣,应有尽有。商品价格为什么会有如此大 的差距?带着问题,同学们积极思 考,踊跃回答。在老师的引导下答案迎刃而解。有了这样的 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对学习的态度才会越来越积极,信心也越来越强;有了体验,学生才能在问题情境、矛盾冲突、思辨碰撞中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心领神会,才能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百感交集;有了体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才得以凸显,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使其因触动而感动,因感动而内化;有了体验,才能实现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完成,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总之,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作为 教 师,应从 学生成才 发展 的 终 极意义来 看待这 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 师就 会 不断提升自己、超 越 自己,创新地运用教材,智慧地开展教学,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因我们的引导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参 考文献】1张可君,胡卫芳.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 2龚雷雨,关注学生课堂体验,焕发课堂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