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拟仿真预测卷(三)第卷 (选择题 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78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 x 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 04 s 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第 4 s 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 x t 图象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由题图可知在 02
2、 s 内,甲、乙都沿正向运动,同向运动;在 24 s 内甲沿负向运动,乙仍沿正向运动,两者反向运动,选项 A 错误;4 s 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选项 B 错误;由题图知在04 s 内,甲、乙的位移都是 2 m,故平均速度相等,选项 C 正确;根据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直线的斜率一定,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 D 错误2(2018衡水质检)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块在 t0 时刻,以初速度 v0从足够长、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t0时刻物块到达最高点,3 t0时刻物块又返回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从开
3、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为 3mgt0cosB物块从 t0 时刻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 mv032C斜面倾角 的正弦值为5v08gt0D不能求出 3t0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C解析:物块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 IG3 mgt0,A 错误;上滑过程中物块做初速度为 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 v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上滑和下滑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有 t0 2t0,解得 v ,物块从开始v02 v2 v02运动到返回底端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 p mv mv0 mv0,B 错误;上滑过程中有32( mgsin mg c
4、os )t00 mv0,下滑过程中有( mgsin mg cos )2t0 ,解mv02得 sin ,C 正确;根据图象可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位移,由动能定理可求出整个过5v08gt0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故 D 错误3如图所示,卡车通过定滑轮以恒定的功率 P0拉绳,牵引河中的小船沿水面运动,已知小船的质量为 m,沿水面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为 f 且保持不变,当绳 AO 段与水面的夹角为 时,小船的速度为 v,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此时小船的加速度等于( )A. B. cos2 P0mv fm P0mv fmC. D.fm P0mv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功率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
5、分析能力设绳子的拉力为 F,功率 P0 Fvcos ,对小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选项 A 正确Fcos fm P0mv fm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01 , b 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除 R 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u1220 sin100 t(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A t s 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22 V1600B t s 时, a、 c 两点电压瞬时值为 110 V1600C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D单刀双掷开关由 a 扳向 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6、示数均变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 220 V,根据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222 V,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22 V,电压表的读数为有效值 22 V,A 正确;由所接2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可知,当 t s 时, a、 c 两点之间电压的瞬时值应为 110 1600 2V,B 错误;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变大,由于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变,原线圈的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的输出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 错误;单刀双掷开关由 a 扳向 b 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
7、数比由 10 :1 变为5 :1,所以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升高,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D 错误5如图 1 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 I 与 A、K 两极之间的电压 UA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 2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小于丙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B单位时间内甲光照射光电管发出的光电子比乙光照射时发出的少C用强度相同的甲、丙光照射该光电管,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相等D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金属的逸出功为线性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光
8、电效应规律的理解及应用当光照射到 K 极时,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足够大(大于 K 极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会从 K极发出光电子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电流表 A 中电流就会变为零,此时mev eUc,式中 vc表示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 e 为电子的电荷量, Uc为遏止电压,根据12 2c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丙光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故丙光的频率较大,但丙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不一定比甲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大,所以 A 错误对于甲、乙两束频率相同的光来说,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所以 B错误对甲、丙两束不同频率的光来说,光强相同是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光电管单位面积上的
9、光子的总能量相等,由于丙光的光子频率较高,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所以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光电管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就较少,所以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电子数就较少,因此C 错误对于不同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h W,知Ek与金属的逸出功为线性关系,D 正确6一质量为 m、电阻为 r 的金属杆 ab,以一定的初速度 v0从一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底端向上滑行,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 30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 R 相连,如图所示,磁场垂直斜面向上,导轨的电阻不计,金属杆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杆向上滑行到某一高度之后又返回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v,则金属杆在滑行过程中( )A向上滑行与向
10、下滑行的时间相等B向上滑行与向下滑行时电阻 R 上产生的热量相等C向上滑行与向下滑行时通过金属杆的电荷量相等D向上滑行与向下滑行时金属杆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相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金属杆向上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下,设运动的加速度为a1,金属杆向下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上,设运动的加速度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有: F mgsin ma1和 mgsin F ma2,可知 a1a2,又上滑和下滑位移相等,故金属杆向上滑行的时间小于向下滑行的时间,则选项 A 错误;金属杆滑行过程中,通过金属杆的电荷量 q
11、 t t ,而 S 相同,故向上滑行与向下滑行时IER r t tR r B SR r通过金属杆的电荷量 q 相等,则选项 C 正确;电阻 R 上产生的热量 Q 2Rt I ItR qR ,而电流 ,可知金属杆向上滑行和向下滑行时平均速度不同,易知选项 BI I IBLvR r错误;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W 安 s,向上滑行和向下滑行时位移大小 s 相同, 安 B LF F I,由金属杆向上滑行和向下滑行的平均速度不同可知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不相等,选项B2L2vR rD 错误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以初动能 Ek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已知运动过程中受到恒定阻力 f kmg 作用( k 为常数
12、且满足 0F,可知被封气体始末两状态下的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初始状态下弹簧的伸长量为 x1 (2 分)mgk末状态下弹簧的伸长量为 x2 (2 分)mg FkB 上移的距离为 x x1 x2(2 分)由于气体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0L0S L0( L x)S(2 分)(p0FS)解得 L0.4 m(2 分)14(15 分)选修 34(1)(5 分)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选对一个得 2 分,选对两个得 4 分,选对三个得 5 分,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 0 分)A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B交通警察用监视器测量汽车的速度时可利用多普勒效应C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折
13、射现象D照相机的镜头表面镀有一层膜使照相效果更好,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E用声呐探测水中的暗礁、潜艇,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2)(10 分)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 t10 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t20.1 s 时刻的波形,该波的周期为 T.若 2Tt2 t1T,求该列波的传播速度;若 2Tt2 t1,并且波速为 700 m/s,求波的传播方向答案:(1)ABE(5 分) (2)见解析解析:(1)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选项 A 正确;交通警察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汽车的速度,选项 B 正确;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 C 错误;照相机镜头表面镀有一层膜使照相效果更好,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选项 D 错误;用声呐探测水中的暗礁、潜艇,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选项 E 正确(2)若波沿 x 轴正向传播,则有v1 m/s100 m/s(3 分) x t 54 t 100.1若波沿 x 轴负向传播,则有波速 v2 m/s140 m/s(3 分) x t 74 t 140.1由图象可知波长 8 m在 t0.1 s 内波传播的距离: x v t7000.1 m70 m(1 分)则 x 8 (2 分)708 34所以波沿 x 轴负向传播(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