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1年01月07日-2452)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1年01月07日-2452)1:从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判断题对错 2: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以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_。()单项选择题A、具体概念B、集合概念C、科学概念D、人工概念 3:一般能力包括()多项选择题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注意力E、想象力 4:考试时集中注意的状态是()单项选择题A、下意识B、潜意识C、焦点意识D、无意识 5: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是()。多
2、项选择题A、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B、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C、科学的进行比较D、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6: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单项选择题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 7: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单项选择题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8: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的测验。单项选择题A、成就水平B、能力形成C、结构D、智力发展 9:到丁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单
3、项选择题A、模象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 10: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多项选择题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E、教师品格 11:()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单项选择题A、转换B、解释C、推断D、记忆 12: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多项选择题A、83B、110C、120D、183E、100 13:奥苏贝尔认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多项选择题A、整体性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整合协调原则E、适应性原则
4、 14: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做()。单项选择题A、才能B、一般能力C、天才D、特殊能力 15: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是指()单项选择题A、问题情境B、功能固着C、知识经验D、定势 16: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判断题对错 17:概念原则是指具体整合这些定义特征的规则,包括()多项选择题A、肯定B、否定C、关系D、合取E、析取 18: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单项选择题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
5、起 19: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从众 2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单项选择题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21: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即为()。单项选择题A、问题空间B、问题表征C、问题搜索D、问题解决 22:练习曲线是开始时进步慢,后期进步快。()判断题对错 23: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实验法B、测量法C、会谈法D、观察法 24: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
6、具有()。单项选择题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25:儿童在知道“香蕉”“葡萄”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称做()。单项选择题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6: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是()单项选择题A、疲劳B、力衰C、发展D、成熟 27: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单项选择题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
7、、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28: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单项选择题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29: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多项选择题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30: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单项选择题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 31: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TSE题: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学习了课文的最第一段,教师打出了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叨起了肉
8、进了洞,乌鸦心里会想些什么?生:乌鸦会很伤心,心想:唉,都怪我爱听好听话,才会上当。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然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吗,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全班哄堂大笑多项选择题A、批评B、鼓励、启发 32: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单项选择题A、一般迁移B、同化迁移C、顺应迁移D、重组迁移 33:具有高创造性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多项选择题A、独立性B、自信C、对复杂问题感兴
9、趣D、冒险精神E、易怒 3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单项选择题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35: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多项选择题A、刺激B、反应C、环境线索D、学习目标E、态度 36: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单项选择题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之中 37:教学设计的开始环节为()单项选择题A、教学内容B、教学对象分析C、学习目标编写D、学习需要分析 38: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种强化作用属于()。单项选择题A
10、、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内部强化 3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单项选择题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4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单项选择题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41: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单项选择题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 42:课堂里那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是()单项选择题A、课堂文化B、课堂纪律C、课堂气氛D、课堂目标 43:中学生的观察力具体表现为()多项选择题A、目的性强B、准确迅速C
11、、长期坚持D、认真刻菩E、正确理解 44: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单项选择题A、直觉的道德感B、形象的道德感C、想像的道德感D、伦理的道德感 45:元认知结构不包括()单项选择题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策略D、元认知监控 46:化学老师演示KMnO4制取O2的实验,这属于哪种直观方式()单项选择题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图像直观D、言语直观 4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单项选择题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48: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
12、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被称为()。单项选择题A、认同B、服从C、从众D、内化 49: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评价创造性思维的指标包括()多项选择题A、流畅性B、变通性C、包容性D、新异性E、敏感性 50: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从众依从服从遵从单项选择题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查看答案 1:答案正确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B,C,D,E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B,C,D 解析 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
13、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6:答案B 解析 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这就是明显的存在问题,所以这种行为叫问题行为。心理障碍是个人问题,比如自闭,题中虽然也含有一些心理障碍的因素但更多体现的是问题行为,此题为单选题,单选题是最优选择,所以选问题行为。 7:答案D 解析 8:答案A 解析 9:答案D 解析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0:答案A,B,C,D 解析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精神、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方面。 11:答案C 解析 领会是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推断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12:答案C 解析 C【解析】本题考
14、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 13:答案B,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 才能是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各种能力的结合。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7:答案A,B,C,D,E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根据课堂管理的概念,选B。 21:答案A 解析 认知心理学将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装填和有关的操作。
15、教育心理学大纲P140(本解析由小鱼缸泡泡提供) 22:答案错误 解析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B 解析 课堂管理对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教学目标达到和维持内部良好的环境吸引学生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25:答案C 解析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先学习香蕉等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水果的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26:答案C 解析 27:答案A 解析 28:答案C 解析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
16、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解析由233网校学员提供) 29:答案A,B,C,D 解析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怎样骑车属于程序性知识。 30:答案C 解析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31:答案B 解析 32: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系统解析】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是
17、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顺应迁移。 33:答案A,B,C,D 解析 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和冒险精神是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 34:答案C 解析 35:答案A,B,C,D,E 解析 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36:答案D
18、 解析 37:答案D 解析 38:答案B 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性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人的活动的动机过程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别人受到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直接强化: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自我强化: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39:答案B 解析 定义: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或抑制作用。(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0:答案A 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41:答案D 解析 42:答案C 解析 43:答案A,B,C,E 解析 44:答案D 解析 45:答案C 解析 46:答案A 解析 47:答案B 解析 48:答案C 解析 49:答案A,B,D 解析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新异性)。(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50:答案C 解析 从众是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