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一、(2017湖北武汉市 5 月模拟) 阅读后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奔走的大树刘江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 时候成了大树的驿 站。 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 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 处去。我对树 的记忆 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 树,是我。小时 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
2、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 树也迎着我奔来。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 热汗。那时 候的树 是不走的。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 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 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 觉。我们 村最大的一棵槐 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 亩地。站在 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由于它长在一片 坟茔里,所以就 连那树下的灌木 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处 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 树。迎娶新媳 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 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
3、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 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 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 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 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 许田园的诗情画意。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 时,路
4、 边的槐树不见了。站在那槐树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 树也都不知奔向了何方。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露在天地之 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白色地膜, 风起时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惨不忍睹。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现 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冤屈的 树, 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一日出 门,楼下停着一辆车, 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他说,那棵树卖了四万。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
5、成一道风景,对那些来自同一块土地的 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自己家乡的树木,在它下面歇歇脚、说说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可惜的是人们尽管给那棵来自我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它只捱过了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 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开头,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写,说明树在城市发
6、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B文章写“我”在成长过程中,对树的依赖和信任,并详细叙述人与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来暗示作品的主题。C第段中的“另一方面的幻想 ”,是指那些大树被卖到城里后,能够慰藉进城务工者的乡愁,从而肯定大树进城的意义和价值。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刻画了那些从乡村 “奔走”到城市里的大树形象,警示人们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解析】 A “意在重要作用 ”错;C. “肯定大树进城的意 义和价值”错;D. “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不妥。【答案】 B2.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 开头借描述“大树的驿站”扣题,并引出对“不走”
7、的大树的回忆,为下文写大树的“奔走”张本。( 意思答对即可)然后具体描述“冤屈”的大树“远走他乡”的惨状,与上文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主题。(意思答对即可 )最后一段归结全文,卒章显志。(意思答对即可)3文章以“奔走的大树”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答案】 揭露和批判了杀鸡取卵、自毁家园的行径。大树的“奔走” ,反映了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受到冲击的现实弊端。讽刺了违背自然规律、人为造景等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树离开了故土,即便享受“城市的待遇” ,也改变不了枯萎死亡的结局。警示人们不忘根本,善待自然,不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迷失自我。文中的“大树”实际上是传统的
8、农耕文化的象征,是乡愁的载体,大树“奔走”乃至不知所终,归乡的游子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2018陕西西安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下雨天,真好琦君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 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 链子把它串起来, 绕在手腕上。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
9、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 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 房。可是下雨天老 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 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 ”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
10、着细细 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 ,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 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 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 兰花开了满树, 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母亲皱紧
11、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 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 拣出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 子且不会晴呢。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 电
12、影,邀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 ,进储藏室 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 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 。稀里 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 欢乐中。然而 谁能不 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 诗,学着父 亲 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 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 过黑黑的 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杭州
13、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 ”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 潇潇雨声相和。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 ,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
14、喜爱。B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C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D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解析】 本题 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C 项理解有误,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 ”,主要是用白描手法。【答案】 C2.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答: 【解析】 本 题考查分析作品 结构,把握
15、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作者说自己喜欢雨,用对比手法,常人喜欢雨只是把雨当作生活中的点缀,而自己却愿意天天下雨,既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总领了全文,引出下文对雨中乐趣的阐 述,同 时也照应了标题。【答案】 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爱下雨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下文与雨天有关的“那些有趣的好时光” ; 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3.琦君曾言:“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的。答: 【解析】 本 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16、读的能力。回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描写、语言、文章主旨等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上,作者童年的无忧无虑、小调皮,长大后对亲人的思念和回 忆,母 爱的慈祥,父爱的深沉以及老师的严厉,这些都在下雨的背景下被蒙上了一层温馨和谐的氛围;情节上大量运用细节描写,特别是一些生活中的苦难经过作者的精心处理也转化为了温馨和美好,如 “母 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 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 。语言上细腻温婉且富有诗意,在娓娓道来中让我 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美好品质 。整篇文章很好地践行了作者 “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的创作主张。【答案】 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的
17、眼光和感受来描写童年时代的雨天生活,过滤掉了绵绵雨天带给大人们的现实苦恼,凸显了雨天带给“我”的温馨感受和独特乐趣,如雨天的早晨躺在母亲的臂弯听故事的温馨,逃学的快乐,从发霉的谷子里挑曲的好玩,等等;捕捉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如父亲坐在廊下赏雨,给我指点各种花木,我在洗牌声和雨声中安心读书等细节;在叙事中融入了对雨天的喜爱之情,作者由衷地喜爱雨天,所以雨天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美好的,如雨天帮母亲的剪线头、到河边去看涨大水等无不让作者感到快乐;用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作者的生活中,有外出求学时思念母亲的痛苦,有父亲病重离世的哀伤,但她并没有渲染这些痛苦不幸,而是用温婉的文字去叙述、追忆,让原本悲痛的话题变得哀而不伤;用诗化的语言来增添雨天和生活的美好与诗意。(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