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论一、园林树木栽培的意义 园林树木: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园林绿地的主体,是适合于风景区、休息疗养胜地、街道、公园、厂矿、村落及居住区等各种园林绿地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 特 点:树体高大、功能齐全、生命周期长、发育阶段慢 园林树木栽培 狭义:从苗木出圃(或挖掘)开始直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的栽培实践活动。 广义:包括苗木培育,定植移栽,土、肥、水的管理,整形修剪,树体支撑加固,树洞修补及树木各种灾害的防治等。 园林树木的功能 改善及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改善:1、空气质量(吸收CO2放出O2,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2、温度;3、水分;4、光照;5、声音保护:1、涵
2、养水源保持水土;2、防风固沙;3、其他防护;4、监测大气污染(SO2,F和HF,Cl和HCl,光化学气体,其他有毒气体) 美化生活空间,提供理想人居场所文化单体美:形体姿态、色彩光泽、韵味联想、芳香、自然衍生美群体美:配植中 间接的经济和生产作用经济经济用途:果品类、淀粉类、菜用类、油脂类、纤维类、芳香油类、鞣料类、橡胶类、树脂树胶类、药用类、饲料类、用材类、其他园林树木与观赏树木 在我国和实际应用中没有大的区别。 园林树木包括的种类较观赏树木范围广,凡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及生态环境效益的植物均可列入。 观赏树木通常指其中装饰性、观赏性较高的种类。园林树木栽培的任务 对现有树木管理健康、长寿、美观
3、 扩大绿地面积增加覆盖率和绿地率 科学配置、合理修剪、精心养护 处理与市政建设的关系,消除不安因素园林树木栽培的实质 掌握树木生长发育规律,根据需要,采取直接或间接措施,调节或干预,促进或抑制生长发育。 直接措施:直接作用于树体的各种措施与方法 (移栽定植、修枝整形、支撑加固、嫁接补枝、树体喷涂药肥水等、树洞修补与覆盖)。 间接措施:通过改善树木生长的光、热、水、肥、气等环境条件,促进和控制生长发育。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科特点 工程学概念。 园林树木栽培学是以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和学习城市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的学科。 在学习园林树木
4、栽培学时,有必要将植物学、树木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生态学、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与本课程联系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好本课程的内容。二、园林树木栽培概况(一)我国植物的栽培历史 殷商时代:黍、稷、麦等重要粮食作物开始栽培。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的盆栽陶片。 西周至汉代:汜胜之汜胜之书春秋战国:进行街道绿化,秦时广植街道树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元代:王祯王祯农书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 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和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二)园林植物的栽培历史 源远流长,遗产珍贵,经验丰富1栽植树木 汜(s)胜之书中记载:“种树以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 汉代四民月令载:“正月
5、,自朔(初一)暨晦(月末),可移诸树:竹、漆、桐、梓、松、柏、杂木。” 北魏齐民要术:“凡栽树,正月为上时。 “然枣、鸡口,槐、免目,桑、蛤蟆眼,榆、负瘤散;自余杂木、鼠耳虻翅,各其时”。 均指出农历正月(江南地区)树木正处于休眠期,移植树木成活率高。 晋代嵇(j)含含南方草木状指出:“柘(zh)树宜山石,柞(zu)树宜山阜,楮树宜涧谷,柳树宜下田,竹宜高平之地。” 不同习性的树木种植时要适地适树。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郭橐(tu)陀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滤”。种树要根据树木的习性,并满足其习性的要求,栽时要使树根舒展,尽量多用故土,
6、并要踏平,种好后,不能再乱动。 元代王祯农书:“冬至以后之腊尽,凡松、杉、桧、柏、杞、柳、榆、槐、棠、杜等树,虽本大(树身大)土小,移植亦活,交春以后则不及也。” 栽树最适宜的时间界限 “栽小树时埋土后,轻轻提起树根,使与地平,则其根舒畅易活。” 明代余贞木种树书载:“凡种树,不要伤根须,阔掘勿去土,恐伤根,仍多以木扶之,恐风摇动其巅。则根摇,虽见许之木,亦不活,根不摇,虽大可活,更茎上无使枝叶繁,则不招风。”正确的栽植技术。 明代农政全书载:“移松、杉、柏、桧,冬至及年尽,虽不带土根亦活,二月九分活,清明后半活。” 用成活率来说明休眠期移植的优越性 清代知本提纲载:“春栽切忌生叶,秋栽务令叶
7、落。春栽宜早,迟则叶生,秋栽宜迟,须候叶落,生气始敛。” 休眠期移植的优越性2养护管理 西汉汜胜之书述:“于叶零落时,其树之冗繁及散逸,大者斧铲,小者刀剪尽去。” 北魏齐民要术记述桑树修剪的最佳时令和其科学依据:“剔桑,十二月为上时,正月可下,白汁出,则损叶。” 唐代白居易写有养竹记,他对东亭居室的一丛“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竹子,视其“本性犹存”,“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即采取清除残败竹头,除去杂草,疏松旧土,再培上一些泥土的“养竹法”。3发现和引种园林植物 早期文献夏小正所述:“二月梅、杏、桃开花,四月就可以在园中看到成熟的杏”。 唐代的杜鹃花:野生的“山头物”,
8、引入“砌下芳”。 东都绿李万州栽(把洛阳李树引种四川万县)、中白莲洛中栽(苏州白莲引种洛阳)、忠川川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江西庐山杜鹃花引种四川忠县) 唐代对园林植物引种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4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国外园林植物的研究 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 配植造景 病虫害防治 古树保护 景观与生态功能 欧洲:现代植物学的发源地,研究植物的主要基地是植物园和树木园。植物的基质栽培、无伤探测、受伤树木的修补等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注重植物的造型,在行道树、庭植树的整形与修剪上有独特之处,园林树木一直受到精心的管理与养护。 美国:基本模仿欧洲,开始主要是引种欧洲的榆树,到19世纪注意应
9、用乡土树种。 1869年的舞毒蛾事件促成美国植物栽培科学的发展。三、当前树木栽培养护学主要研究内容 不同环境条件下,树木的生理反应 建筑、施工对城市树木根系的影响 树木对城市各类设施的影响以及预防 受损树木的处理以及树木的安全管理 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的技术 树木修剪、整形的技术规范 树木的价值问题 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第一章 园林树木分类和作用第一节 园林树木的分类 植物学的系统分类法 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 1.按生长习性分类 2.按观赏特性分类 3.按栽培用途分类 4.按生态特性分类 一、植物学系统分类法依照植物亲缘关系远近和进化过程,以种作为分类的基本单元,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10、级单位分类的方法。 以梅为例进行说明分类上的各级单位。 中名 (English) 拉丁名(学名) 植物界 (Kingdom) Plantae 被子植物门(Division) Angiospermae 双子叶纲 (Class) Dicotylendoneae 蔷薇目 (Order) Rosales 蔷薇科 (Family) Rosaceae 李属 (Genus) Prunus 梅(种-Species) Prunus mume 我国和多数国家多采用两大学派的植物分类系统(一)恩格勒(A.Engle)分类系统 我国北方地区和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以及多数标本室,采用此系统。(二)哈钦松(J.H
11、utchinson)分类系统 我国南方地区和树木分类一般采用该分类系统。 实践中要注意不同分类系统在分类划分上不完全相同!二、栽培学的应用分类法(一)按生长习性分类 1、乔木树体高大 主干发达 主侧枝分明 小乔木:树高6-10m 大乔木:树高20m以上2、灌木 树体矮小 无明显主干或主干低矮 小灌木:株高不足1m 中灌木:株高1-2m 大灌木:株高2m以上 3、藤木 茎不能直立,须借助于吸盘、吸附根、卷须、钩刺或枝蔓及茎本身的缠绕性,攀附他物向上生长。4、竹木l 禾本科竹亚科植物l 叶:秆叶和叶。 l 花:由小穗组成 ,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l 地下茎:又称竹鞭,根据地下茎的发育特征,可将竹木分为
12、合轴丛生型、单轴散生型、复轴混生型。l 合轴丛生型:地下走茎短缩,地上密集丛生,适于长江以南地区栽植。l 单轴散生型:地下走茎游走,地上呈散生,适于黄河以北地区栽植。l 复轴混生型:地下走茎兼备上述二者的特点,适于长江黄河之间地区栽。孝顺竹:地下茎合轴丛生。可栽在道路两旁或围墙边缘作绿篱或丛植庭园观赏。 凤尾竹:地下茎合轴丛生。 佛肚竹:地下茎合轴丛生。南方公园中栽植或盆栽。 紫竹:地下茎单轴散生。观秆色竹种,为优良园林观赏竹种。 斑竹:地下茎单轴散。为著名观赏竹。 毛竹:地下茎单轴散生。苦竹:地下茎复轴混生。秆散生或丛生。茶秆竹:地下茎复轴混生型。枝叶浓密,片植效果好。可配植于亭榭叠石之间、
13、花园竹篱等。为园林中优良观赏竹种。 箭竹:地下茎复轴混生型。5、棕榈类 特指棕榈科植物 是营造南方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树种。(二)按观赏特性和功能分类 1、林木 以针、阔叶类乔木及竹木为主 (1)常绿针叶树种:雪松、白皮松、罗汉松等。 (2)落叶针叶树种:水杉、金钱杉、落叶松。 (3)常绿阔叶树种:广玉兰、香樟、天竺桂。 (4)落叶阔叶树种:银杏、悬铃木、栾树。 (5)竹类2、花木 指在花期、花色、花量、花形、花香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树种 。(1)花期:春花类-桃李梅杏樱花、迎春;夏花类-紫微、夏鹃;秋花类-桂花、芙蓉;冬花类-山茶。(2)花色:白色-栀子、绣球花、六月雪、银桂等;红色:垂丝海棠
14、、凤凰木、刺桐、锦带花等;黄色-棣棠、连翘、黄刺玫、金丝桃等;紫色-紫藤、木槿、紫荆、丁香等;多色-桃、杜鹃、蔷薇、月季、山茶等。3、果木 指果色鲜艳,形状奇特,具观赏性树种。分为:u 色果类 果实颜色各异。红色、黄色、紫黑色等。u 异果类 果形奇特,挂果期长。 4、叶木 以叶色、叶形为主要观赏性状 。(1)亮绿叶类:叶片绿而有光泽,大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2)彩色叶类:粉红、紫、橙、黄色等。 (3)异叶类:马褂叶形(鹅掌楸),掌状叶(八角金盘、五角枫)。菱形叶(乌桕、刺桐)。掌状复叶(七叶树、鹅掌柴)。5、荫木 枝叶茂密,树形挺秀,有花有果更好。(1)常绿树:香樟、肉桂、广玉兰、大叶女贞
15、、桉树、雪松等。(2)落叶树:鹅掌楸、喜树、银杏、悬铃木、梧桐、合欢、白蜡树、臭椿、枫杨等。(3)特种树:竹、棕榈类等。(三)按栽培用途分类:行道树、庭荫树、园景树、花灌木、绿篱、攀缘木、地被树、盆栽树、特别用途树种(四)按生态特性分类:气候生态型(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暖温带树种、寒温带树种)、土壤生态型(酸性土壤树种、中性土壤树种、碱性土壤树种)、光生态型(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阴树种)、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 一、园林树木的色彩(一)叶色 基本叶色 即绿色 常色叶类有单色与复色两种情况。 季节叶色类叶片因季节变化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如枫。 (二)枝干色(三)花色 指花冠或花被片的颜色,
16、有些指苞片的颜色。 有些树木的花在开花期间会发生花色的变化,如木绣球,初花为翠绿色,盛花期为白色,到开花后期则为蓝紫色。(四)果色在观赏上,果色以红紫为贵,黄色次之。 二、园林树木的形态园林树木的形态美具有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体量 、树形 、 叶的大小疏密 、叶形 、花形与花相 、根干形态 。(一)树形与体量树体大小以及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主要受树种的遗传学特性和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植物景观构图、布局与组景上,不同形体感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二)叶的大小与疏密 叶的大小与疏密形成的树冠的疏松与紧密、粗旷与细腻的“质感”。 稀疏形:叶片大,以具有羽状或掌状开裂叶片的树木为主
17、。枝干节间长,分枝距离远、分枝角度大,叶片较稀疏。 紧密形 多为鳞形、针形、钻形、条形等小型叶类,枝叶细、数量众多,着生密集,分布均匀,排列较规整,树体轮廓明显。 疏松型:中型叶居多叶片圆形、卵形、椭圆形、心形等。为稀疏型与紧密型的中间类型 (三)花形与花相 花形是指单朵花的形状。 花相指所有花在植株上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分为外生花相、内生花相、均匀花相三种类型(1)外生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枝条的顶端,分布于树冠表层,盛花时树冠被花所覆盖 。如夹竹桃、牡丹、杜鹃等。(2)内生花相:花或花序主要分布在树冠内部,着生于大枝或主干上,花常被叶片遮盖。如桂花、白玉兰等 。(3)均匀花相:花以散生或簇生
18、的方式着生于枝的节部或顶部,且在全树冠分布均匀 。如金钟花、榆叶梅、腊梅、绣线菊、棣棠、金银花等。(四)根干形态 树皮以不同形式色彩、开裂、剥落纹理 榕树等热带、亚热带树种的板根及悬垂状气生根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象水松、池杉等湿地树种的呼吸根,红树科树木的支柱根,都别具一格 三、园林树木的芳香花的香味,来源于花器官内的油脂类或其他化学物质,随花朵的开放分解为挥发性的芳香油,如安息香油、柠檬油、萜类等,刺激人的嗅觉,产生愉快的感觉。 某些园林树木的枝叶,如桉树、云杉、香樟、榧树等,也能散发奇芳异香,具有健体清神的功效,在生态保健林的营建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园林树木的感应 有时,当植物接受外力作
19、用后会产生的感应。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反光: 一些叶面光亮植物,有一定的反光闪烁感。2、发声: 枝叶受风、雨作用发声。如雨打芭蕉、松涛阵阵等。3、动姿:枝叶受风或外力的作用给人以动感。例如,柳树在春风中使人感到柔和、生动、飘逸。 五、园林树木美的一般特性 园林树木美的自然特性 园林树木美的时空特性 园林树木美的延伸特性 六、园林树木的景观应用(一)组织造景1构成景物 自成主景-体现个体与群体美2. 配合景物 衬托主景 -背景与围合3联系景物 在景物与景物间或景物与环境间,起过渡、串联、统一的作用,使之成为和谐的整体-连接与联系 (二)调节与营造空间(境域)利用树木的体态、高矮、色彩,配植
20、疏密、多寡各异的组合形式,创造开敞与闭锁、幽深与宽阔、覆盖与通透等各种空间格局,并增强园林空间的层次和整体感。 (三)显现季节 树木的物候或季相变化。(四)改观地形 在平坦处栽种高矮参差的树木,或在山丘的顶部和高地栽植乔木,均可形成或加强地形的起伏 ;若在低洼处栽植高大的乔木,较高处栽植矮小的灌木,则可缓和地形起伏。 思考题 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是一门什么学科?你怎么看待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问题? 园林树木有哪些分类方法,在实践中各有何应用意义? 园林植物的主要观赏特性有哪些?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有哪些作用?若要体现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应如何选择和配置园林树种?第二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几个概念
21、 生命周期(大发育周期):从种子萌发起,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或结果,直到树体死亡的整个周期。反映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是树木生命活动的总周期。 生长:树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通过细胞分生、增大和能量累积来体现,是“量”变过程。 发育:树体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营养体(根、茎、叶)的形成向生殖器官(花器、果实)的形成来体现,是 “质”变过程。生长与发育既相关又区别 生长是细胞分裂与增大,是一切生理代谢的基础;发育是树木的性成熟,是质的变化。 发育必须在生长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但两者往往同时进行。 树木发育的特性也影响生长的特性。 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
22、影响。失调可能形成瘦弱树、旺长树和小老树。第一节 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 一、树木的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某一个体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 个体发育阶段(1)有性繁殖树胚胎、幼年、成熟、衰老(2)无性繁殖树处于成熟阶段的枝条、处于幼年阶段的枝条(一)有性繁殖发育阶段的划分 胚胎阶段 受精胚具萌发能力(种子) 幼年阶段(果树上称童期) 种子萌发 幼苗 花芽分化;任何措施都不能诱导开花。 环境条件:干旱、贫瘠、光照充足等 幼年期缩短,湿润、肥沃、光照不足等则延长 成熟阶段 适当条件下可开花结实。可多年开花结实。时间最长,有的可达2000年。 衰老阶段 生长量、抗性降低,最后死亡 树木的年龄
23、时期(二)树体发育阶段分区 阶段发育特点:局限性、顺序性、不可逆性 (1)局限性:树木细胞发生质的变化,只限于生长点,只能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2)顺序性: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3)不可逆性:一旦进入到更高级的阶段,就不可能回到原来的阶段 多年生实生树越靠近根颈年龄越大,发育阶段越年轻,反之,越老。“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 花芽着生部位的高度或节位,进行树冠分区。一般以最低花芽着生的部位为幼年区和成年区的划分标志,成年区在最低花芽着生部位以上的树冠范围。 幼年阶段易扦插成活。树冠外缘枝条扦插不易成活,而靠近根颈部分萌发的枝条易成活(三)无性繁殖的发育阶段无
24、性系的阶段发育是原母株阶段发育的继续 无性系:从一棵实生树通过无性繁殖得到的所有植株。 个体发育年龄:实生树生物学年龄; 营养繁殖树假年龄(营养繁殖产生新个体生活的年数) 处于幼年阶段的枝条:取自实生幼树或成年植株下部的干茎萌条或根蘖条进行繁殖的。进行开花诱导也不会开花,会老化,有性成熟过程。 处于成熟阶段的枝条:取自实生幼树或成年植株树冠成熟区外围的枝条进行繁殖的。具备开花潜能,不再经历幼年阶段。(四)阶段发育必备的内部条件 最低限度的生长量 生长量的形态指标:高度(节数) 生长点分生组织经历一定数目的细胞分裂,植株大小不是成花的决定因素 茎顶端分生组织物质代谢活性和激素变化 诱导成花不能离
25、开树木本身具有的条件,抑制生长与促进开花并不一致 提早开花实生树幼年阶段后期以前“促”,后期到成花前期“控”二、树木的年龄时期 有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幼年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 无性繁殖树的年龄时期 营养生长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离心生长:树木以根颈为中心,根与茎以离心方式进行生长。 自然打枝:枝条自中心向外围按离心方式发生枝条枯死脱落的现象。根系自疏:地下的根系由树木的基部向根端方向逐渐衰老的现象。 离心秃裸: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向心枯亡:老龄树由冠外向内膛,由顶部向下部而发生的枝条枯亡现象。(一) 幼年期 种子萌发第一次
26、开花 特点:离心生长旺盛;扦插易生根;生长期长,萌动早、落叶晚。 栽培措施:要为开花结果打基础 加强土、肥(N)、水管理 轻修剪多留枝培养良好树形 观花观果的促进生殖生长 利用:扦插繁殖(二)结果初期 第一次开花大量开花之前 特点:树冠和根系离心生长最快,树冠基本定型。树冠分枝节数增多,先端部位形成少量花芽。一般花芽瘦小、质量差,座果率低。 栽培措施:前促后控。 观花、观果的轻剪、重肥以达最大营养面积 生长过旺则少施N肥,多施P、K肥,适量使用化学抑制剂(三)结果盛期 大量开花结实数量稳定连续下降初期 特点:主干生理成熟部位以上的树冠都能结果,叶、花、芽等形态稳定,骨干枝离心生长停止。出现大小
27、年。 栽培措施:水肥充足;细致修剪;均衡配备营养枝、结果枝和结果预备枝,使生长、结果和花芽形成达平衡;适当疏花疏果。(四)结果后期 开始出现大小年失去观花观果价值 特点:生长衰弱,同化物质减少,输导组织衰老、阻塞,病虫增多,抗性减弱。先端的枝条和根系大量衰亡,向心更新强烈。 栽培管理:疏花疏果,加强土肥水,促发新根,适当重剪,回缩和利用更新枝条。大年注意大量疏花疏果,小年促新梢生长和控制花芽分化量。(五) 衰老期 骨干枝、骨干根生长减弱植株死亡 特征:骨干枝、根大量死亡,结果(母)枝少、细、短,整个树体失去平衡而遭到严重破坏,树冠更新复壮能力弱,抵抗力显著降低,木质腐朽,树皮剥落,树体衰老,逐
28、渐死亡。 栽培措施:一般花灌木:萌芽更新或砍伐重新栽植;古树名木:进入衰老期前采取复壮措施,提高其生活力,延缓衰老。三、树木的衰老与复壮(一)树木幼年阶段的特征 不开花,生长率的指数增加 叶形、叶的构造、叶序、插条生根难易、叶的保持性、茎的解剖构造、刺的有无、花青素的产量都与成年阶段有所不同(二)树木幼年阶段变化的控制 幼年状态向成年状态转变 控制环境条件,如调节日照长度 选用适当的砧木(如矮化砧木)嫁接 采用适当的修剪措施 激素处理(赤霉素) 成年状态向幼年状态逆转 重修剪 成年接穗嫁接在幼年砧木上 赤霉素(三)树木的衰老与复壮 树木的寿命因种类和环境而异 树木衰老的标志 枝干生长年生长量达
29、最高速率后逐渐降低 形成层的生长减慢(年轮变窄) 根的生长产生不定根的能力减弱或停止 干重增长量干物质产量明显下降 树冠、茎和根系相对比例主干:(树冠和根系)值增大 树木衰老的机理 生殖生长争夺营养营养组织衰老 光合总产量减少,呼吸消耗增加 根枝运输距离增加 侧枝对营养的争夺 抗性降低,感病性增强 树木的复壮总的衰老进程中局部复壮 栽培管理 深翻土壤,修剪根系 多施氮肥、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 修剪回缩树冠 通过营养繁殖复壮分生组织培养 复壮程度取决于生理年龄和时间年龄 生理年龄:材料在植株发育中所经历的总年龄 时间年龄:材料自出生时算起的年龄 上部的嫩叶有较大的生理年龄和较小的时间年龄 适当施用
30、赤霉素、生长素、激动素 加强土肥水管理 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思考题 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的概念、特点以及发育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标志。 树木阶段发育分区的机理和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实用价值? 树木生命周期中年龄时期划分的标准,有何实践意义?与发育阶段的关系是怎样的? 树木衰老的机理、复壮的可能性以及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哪些?第二节 树木年生长发育周期几个概念年周期(年生长发育周期):在一年中,树木随环境季节性的变化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规律性的变化。是生命周期的组成部分。物候(物候现象):树木在一年中随气候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形态规律性变化的
31、现象。是树木年周期划分的重要依据。物候期(生物气候学时期):与物候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物候相:不同物候期树木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特征。一、年生长周期中个体发育阶段 发育阶段: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所必需的阶段。 与年发育阶段有关的主要是: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 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相适应,与年气候节奏变化同步 生长休眠交替随气候条件而变化 休眠和生长是两种区分明显又关联的现象(一)春化阶段(黑暗阶段) 芽原始体在黑暗状态下通过的这一阶段 根据树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温度不同 冬型树木低于10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 春型树木高于10 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 不同树木的休眠深度与其春
32、化阶段所需的时间一致 冬性强,休眠程度深,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低,需要的时间长(二)光照阶段 光强、光周期、光质。芽和嫩枝的正常生长必须满足其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及时通过光照阶段。 南方树种引入北方,北方日照时间长(营养生长期延长)易遭受冻害。 措施:缩短日照提早结束生长(使嫩枝及时成熟)避免冻害。 北方树种引入南方,虽能正常生长,但发育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三)其他阶段 需水临界期阶段(第三发育阶段) 嫩枝迅速生长时期,水分不足,生长衰弱 各种生理活性最强时期(水分消耗大,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嫩枝生长量大) 嫩枝成熟阶段(第四阶段) 为越冬做生理准备进行木质化过程二、树木的物候(一)物候
33、的应用(1)预报农时,比节令、平均温度和积温准确(2)服务于园林树木的栽植与养护 物候数据是从活的生物体得来,能准确反映气候的综合变化,方法简单直接 观察记载时的关键:识别各发育期的特征(二)物候特性 不同树种(品种)物候顺序不同 先花后叶、先叶后花、花叶同放 相邻物候期界限不一定明显 一年中物候期非正常重复 同名物候期重叠交错出现(三)物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主要与温度有关,每一物候期都需要一定的温度量 生长期:树木在一年中生长的日数(一般指叶芽开始萌动至落叶为止的日数)。 生长季:一个地区适合植物生长的时期。(季节性明显地区大致与无霜期一致) 物候与遗传因素(内因) 种类(常绿树与落叶树);品
34、种;年龄 物候与地理因素 霍普金斯物候定律(美国) 我国气候特点:不同地区间的气温差异,冬春季较大,夏季较小。 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海拔高低差异 古今差异(年际差异,周期波动) 物候与栽培措施三、树木的主要物候期(一)落叶树的物候特点 具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1、萌芽期休眠转入生长 特点:抗寒能力减弱,遇突然降温,易发生寒害或冻害。2、生长期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特点:从树木萌芽生长到落叶。 生长发育生理活动旺盛阶段。 经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过程。 园林树木的生态效益和观赏功能发挥最好时期。3、落叶期生长转入休眠 树叶变色并逐渐自然脱落。 特点:养分转化,贮藏阶段。
35、 不当管理手段或不良环境,会影响休眠期的正常转入。 4、休眠期 树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为休眠期 特点:抗性强,生命活动较微弱、缓慢。 树木的休眠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二)常绿树木的物候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外观形态变化2、新叶萌发老叶脱落3、生长发育表现出多次性,如多次开花,多次抽梢,果实期长4、无自然休眠期,因干旱和低温等而被迫休眠思考题 树木年周期中物候形成的原因和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落叶树的主要物候期有什么特点?应该采取的栽培措施各有哪些? 树木的物候与造园设计中树种配置的关系是什么?怎么来加以应用?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营养生长 营养生长包括新原生质的形成,新细胞增殖,各组
36、织器官的分化 就树木而言是根、茎、叶的形态建成及其数目和体积的持续增长 外部因子决定其生长的进程与速度 在树体内分布不均仅限于具有分生组织的部位(顶端、侧生、居间) 分为有限结构生长(叶、果生长到一定大小就停止最后衰老和死亡)和无限结构生长(茎、根依靠分生组织生长能不断自我补充和更新) 生长极限由种类(品种)、遗传类型的特性而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外界条件 生长指标:一定时间内干重增加或长度、粗度、体积增大量,由生长曲线表示 S曲线是所有器官、植株、植物或动物种群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有四部分组成 生长曲线分析可以作为实际栽培的参考,一般促进生长的肥水措施都应在生长速率最快的时间到来之前应用(一)
37、根系的起源与结构 1、 根系的起源类型(1)实生根系:生理年龄较轻(2)茎源根系:母体茎、枝形成层和维管束组织形成的根原始体。生理年龄较老(3)根蘖根系:母株根系皮层组织不定芽(1)实生根系:实生繁殖树木,根由种子胚根发育而来。 特点:主根发达,分布较深,固着能力好,吸收力强,生活力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个体间差异较大。(2)茎源根系:枝扦插、压条等繁殖方式形成,源于茎上不定根。 特点:主根不明显,须根发达,根系分布较浅,固着性较差,生活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个体差异较小。(3)根蘖根:有些树木能从根上发生不定芽进而形成根蘖苗,与母株分离后形成独立个体,其根系称为根蘖根。
38、其特点与茎源根相似。2、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树体内的有机营养根系生长与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的影响。一般根系生长的最适土温为20-28,低于8或在38以上,根的吸收功能基本停止,不能再生长新根。冬季土温过低,致使根系生长缓慢与停止。土温过高也会造成根系的灼伤与死亡。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状况 土壤的肥力。根系有趋肥生长的特点。3、根的年周期活动动态 根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适合,就可不断生长。根系年周期中生长具有以下特点: (1)有机营养是根系生长的内因,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干旱是抑制根系生长的外因。 (2)根系与花果实甚至树冠生长发育的高峰是相反的,当年的结实量,会明显影响根系生长。4、根系的
39、构成 完整的根系包括主根、侧根和须根。(1)主根:由种子胚根发育而形成的根。(2)侧根:在主根上着生的各级较粗大的分支。(3)须根:在侧根上形成的个级较细的分支。 主根侧根为骨干根和半骨干根 吸收根在须根部位根和茎的交接处为根颈进入休眠最迟,解除休眠最早,容易遭受害 特化根:菌根、嫁接根、气根、根瘤、板根(二)根系的分布 分布的范围大小和数量多少关系到树体营养与水分、抗风能力 形态类型:主根型(深根性根系)、侧根型、水平根型在土壤中伸展方向 垂直分布 树木的根系大体沿着与土层垂直方向向下生长,这类根系叫做垂直根。 水平分布 树木的根系沿着土壤表层几乎呈平行状态向四周横向发展,这类根系叫做水平根
40、。根系垂直分布深度大多数集中在40-60cm范围内。因此,施基肥时,应尽量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层以下,以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根系的水平分布一般在树冠垂直投影外缘的内外侧,扩展范围可达到树冠的2-5倍。(三)根系的功能1、吸收功能 主要在根尖部位,而且以根毛区的吸收能力最强。在移植苗木时应尽量少损伤细根,保持苗木根系的吸收功能,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2、固着和支持作用 在大树移栽作业中,由于根系受到了伤害,原来的根系与移栽地土壤没有密切的结合,容易活动,栽植后一定要进行树体的支撑和固定。 3、输导和合成功能 维管组织 4、贮藏和繁殖功能 根系是冬季休眠期的营养储备库,骨干根中储藏的有机物质可以
41、占到根系鲜重的12%-15%。根内贮藏的大量养分也供树木移植后重新生长发育。 除用枝条进行营养繁殖外,用根繁殖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四)根系生长的速度与周期 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包括现有根系的伸长和侧根的发生(形成)和伸长 两个主要生长周期:春季和秋季 无生理自然休眠期,只要满足其所需条件,周年均可生长。主要与树种(品种)、树龄、气候及栽培有关。冬季土温较低,停止生长,被迫休眠。年生长可表现出一至多个生长高峰,且一般与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交替进行。 根系的生长速度和物质转化 一般情况下,最活跃时期一天可伸长0.01-0.20cm。根的伸长总是夜间比白天大每天都在不断进行着物质的暂时贮存和转化(五)根
42、系的生命周期 根系生长速度的变化 在树木一生中,根系也要经历发生、发展、衰老、死亡和更新的过程。根系在树体幼时生长很快,一般都超过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这一时间因树种而异。以后减缓,并逐渐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垂直根的生长在前期占优势,水平根的生长在后期占优势。 根系的寿命与更新 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枝早年形成的弱根、须根由根颈沿骨干根向尖端衰老死亡的现象。自疏现象贯穿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须根的寿命一般只有数年。吸收根生长一段时间后,开始木质化,外表变褐色,逐渐失去吸收功能,有的轴根演变成输导根,有的开始死亡。 由于受土壤环境影响,更新不规则,常出
43、现大根季节性间歇死亡。树木衰老死亡时,根系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寿命,为萌芽更新提供了可能。(六)根系生长的习性及影响因素 根系的生长习性(1)向地性(2)趋适性(3)可塑性(4)再生性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树体的营养状况 温度 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 土壤营养条件 繁殖方法 栽培措施 密度(七)栽培管理与根系生长根据不同年龄时期根系发育特点 幼年期:深耕或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以形成强大的根系。矮化密植栽培时,为提早结果,对乔化砧及生长旺盛的品种,须抑制垂直根生长、促进水平根发育,并采用垫根、弯根等方法控制徒长根系;侧施和浅施肥料,诱导水平根的发育。 成年期:加深耕作层,深施肥,促进下层根的发育;控制地上部的结实量。 衰老期:注意骨干根的更新复壮,多施粗有机肥,增加土壤孔隙度,促发新根以延缓衰老。根据年周期生长特点 春季:注意排水(春旱地区注意灌水)、松土,以提高土温;施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以促进吸收根的发育。 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应采取松土、灌水、地面覆盖等措施。 秋季:秋季和初冬发生的吸收根比春季多,抗性强,寿命长。应深耕土壤,深施多施有机肥。二、茎的生长与特性几个概念 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或同一棵树不同部位的芽,在形态、性质、生长势上表现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