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1月28日-8248).docx

上传人:陈十三 文档编号:1689233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1月28日-824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1月28日-824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1月28日-824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1月28日-8248)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11月28日-8248)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介入教学B、教育教学实习C、微格教学D、模拟教学 2:()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单项选择题A、客观性B、计划性C、可比性D、公平性 3:先行组织者教学基础的提出者是()。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4: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单项选择题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

2、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5:以下不属于PQ4R阅读策略的是()。单项选择题A、预览B、反思C、背诵D、回忆 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单项选择题A、同化迁移B、顺应迁移C、重组迁移D、逆向迁移 7: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单项选择题A、元认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 8: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判断题对错 9: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多项选择题A、自我效能感B、一般交易效能感C、集体效能感D、个人教学效能感 10:“将心比心”运用了()这一心理机制。单项选择题A、移情B、心胸豁达C

3、、期望D、人际吸引 1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单项选择题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 12: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单项选择题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B、师资力量制约C、仪器设备制约D、课程复杂性制约 1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单项选择题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 14: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是()单项选择题A、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B、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C、师生的平等交往D、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15:学习评定在

4、常见的教师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误差有()多项选择题A、宽大效应B、光环效应C、集中趋势D、逻辑误差E、对比效应 16: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单项选择题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7: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方法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D、教学评价 18: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19:“不断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掌握和使用教材,进行知识再加工,善于表达,善于选择运用良好方法发展学生的品德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自学、实践等”属于教师的()。

5、单项选择题A、教育才能B、教学才能C、社会交往才能D、组织才能 20: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单项选择题A、皮亚杰B、艾利克森C、科尔伯格D、罗杰斯 21: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极差,教师不能集中精力讲课,时常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中断讲课,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单项选择题A、积极的课堂气氛B、反抗的课堂气氛C、消极的课堂气氛D、中立的课堂气氛 22: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题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向型与外向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可控与不可控 23: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

6、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单项选择题A、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B、陈述含糊不清C、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D、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 24: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的现象称为()单项选择题A、过度学习B、复习C、记忆恢复D、强化 25:一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阶段。多项选择题A、选择B、认同C、接受D、赞赏E、行动 26: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一般在()。单项选择题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27: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三个方面不包括()单项选择题A、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B、教师对

7、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C、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D、教师的角色改变技术 28: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单项选择题A、复杂性B、独特性C、功能性D、统合性 29: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 30:()会使学生经常处于比较过度的紧张状态,如考试中的怯场现象。()单项选择题A、正常焦虑B、低度焦虑C、中度焦虑D、高度焦虑 31:()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单项选择题A、认知过程B、问题解决C、自我意识D、行动

8、过程 32:根据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对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将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单项选择题A、知识的识记阶段B、知识的理解阶段C、知识的巩固阶段D、知识的运用阶段 33: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单项选择题A、焦虑症B、依赖型人格障碍C、抑郁症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34:根据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发展理智上的忠诚”是教育的第几个目标()单项选择题A、二B、三C、四D、五 3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单项选择题A、

9、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3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单项选择题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3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多项选择题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合作道德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E、后道德阶段 38:形式训练说重视学习的迁移,重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判断题对错 39: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不包括()。单项选择题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思维策略D、组织策略 40: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判断题对错 41: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是()单项选

10、择题A、发现学习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观察学习理论D、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4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准是能否自觉地关注_。单项选择题A、教材B、情境C、生存D、学生 43:先行组织者是呈现给学生的一个引导性或背景性材料。()判断题对错 44: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判断题对错 45: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多项选择题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E、活跃性 46: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单项选择题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 4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单项选择

11、题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48: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判断题对错 49:“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单项选择题A、创造性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 5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单项选择题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C 解析 奥苏伯尔是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

12、联。 4:答案B 解析 略 5:答案D 解析 【解析】PQ4R包括预览、提问、阅读、反思、背诵、复习等六个步骤。 6:答案A 解析 7:答案D 解析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8:答案错误 解析 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9:答案B,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1

13、4:答案A 解析 15:答案A,B,C,D,E 解析 学习评定在常见的教师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误差有宽大效应、光环效应、集中趋势、逻辑误差、对比效应、邻近误差。(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6:答案D 解析 D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17:答案C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是在说教学才能。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A,B,D 解析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

14、发散型等方面。 23:答案C 解析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 24:答案A 解析 略 25:答案A,D,E 解析 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选择、赞赏、行动三个阶段。 26:答案A 解析 27:答案D 解析 28:答案C 解析 略。 29:答案C 解析 30:答案D 解析 高度焦虑会使学生经常处于比较过度的紧张状态,如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低度焦虑则往往使学生情绪松弛,反应迟缓,不易激动,对学习活动采取无所谓的

15、态度,甚至抵制教师要求他们解答困难的问题。因此,本题应该选择D选项。 31:答案B 解析 题干为问题解决的定义。 32:答案A 解析 33:答案D 解析 【解析】这种情况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 34:答案D 解析 学校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第四个目标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5:答案C 解析 36:答案D 解析 37:答案A,B,C,D 解析 ABC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16、,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38:答案正确 解析 略。 39:答案C 解析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0:答案正确 解析 略。 41:答案D 解析 42:答案D 解析 43:答案正确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44:答案错误 解析 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45:答案A,B,C 解析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独创性、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 46:答案C 解析 47:答案A 解析 根据问题的定义,选A。 48:答案正确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49:答案B 解析 它们都是同化性迁移。 50:答案D 解析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他考试类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