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作 者 简 介秦骏伦,1943 年生,1965 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从事木材加工机械设计与科研 20 余年,曾获国家发明奖,1986 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下海”当过经理,又在企业诊断工作中专攻创造学研究,研究领域从普通创造学到青少年创造学、人事管理创造学、领导艺术创造学及企业创造性经营等。现任北京发明协会创造力研究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继续教育协会创造教育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理事等。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特别推荐秦骏伦著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帮你成为发明家和企业家中国人事出版社序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2、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展示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的重要时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为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正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而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创造品格的培养,则是继续教育活动的一个直接目标。创造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具有高尚内涵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的进化,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根植于创造。在现实的社会竞争中,创造力开发到什么地步,往往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程度。有的事不是办不到,而是创造力开发跟不上;许多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关键则在于深入地开发好创造力。而对于人类自
3、身创造力开发、发展及其规律的不断认识,构成了今天的创造学。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今天最伟大、最重要的创造活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创造学必须进一步开发社会急需的新领域, 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就是这样一部有创新含意的专著。该书的特点,一是注重总结规律,让人们认识到从任何日常生活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常事中都应研究探索,也都可认识规律、开展创造;二是注重从国情出发,从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因而研究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力求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三是注重创新、探索,以非习惯的方式并结合常用方式引导人们开拓进取,走发展的路,确实让人看到处处能走出新路。可以预料,这部专著利于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创造精神、创造
4、能力与创造素质,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科技开发工作做好厂长、经理的要诀。从中国继续教育重点领域是企业的角度而言,本书也是继续教育的一本有益教材。本书选题及大部分实例,出于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动事例或一手收集。我认识这位有丰富创造实践经历的中年科技工作者一位既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又是长期为企业诊断服务的科研人员秦骏伦同志,多年来,他通过在全国各地的近百次讲学,获得了广大科技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乃至国家公务员的广泛欢迎。现在他把注意力放在创造性经营中如何换脑筋、换思路、换思路、换策略。当然,象任何创造成果在初级阶段一样,这本书也必然会有其不够成熟与完美之处,只有到市场竞争的
5、实践中去接受考验,到读者中去接受检验,才能进一步完美与发展。希望广大的读者都能在学习创造中开展创造,II共同把中国物色的创造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让我们都来开发创造力,认识创造、学会创造、运用好创造、以创造实践来为振兴中华服务,奉献青春和力量!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秘书长 成银生目 录前言 1第一篇 创造学 2第一章 创造学概论 2一、创造 2二、创造力 3三、创造学 6第二章 创造力的主要因素 9一、创造精神 10二、知识、经验及技能 11三、创造方法 11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 13一、创造性思维及其主要特性 13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14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0
6、第四章 创造技法 23一、创造技法的基本原则 23二、还原法(原点回归法) .23三、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 ) .27四、检核表法(设问法) .29五、列举法 32六、演变法 35七、形态分析法 38八、几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及其创造性应用: 39九、创造技法的综合运用 43第五章 做创造强者的诀窍 44一、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44二、理想、信念才能带来意志与毅力 45三、创造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创造做起 46四、不能为个人的名利而患得患失 46五、干什么都要与众不同 46六、不要怕失败,但不能重复失败,检讨才是成功之母 47七、不要自我封闭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了实现每个时期的创造目标,
7、不要怕改行 47八、要保留判断,切勿求全责备 47九、要实干,不能光停留于创新设想 48十、必须有自我目标,一定要自找压力 48十一、自然科学创造与社会科学创造要一起搞。恰当的政府干预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与捷径 48十二、不要提意见,要提建议 49十三、不要发牢骚 49III第二篇 创造性经营 50第一章 创造性经营管理概论 50一、市场经济呼唤创造性经营管理 50二、创造性经营管理的实质与前提 51第二章 创造性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要点 57一、创造力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与第一资源 57二、企业创造力的核心问题是领导的创造力 58三、要重视软件 62四、在软件体系中,领导观念体制机制策略环环
8、相扣 62五、企业经营必须出奇兵,善应变 63六、搞好企业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 65第三章 企业创新经营探讨 67一、企业的经营战略 67二、企业的市场意识及资产经营意识 69三、科技兴企策略 70四、抓两头(开发与销售)及借鸡下蛋策略 .72五、竞争中的联合协作策略 73六、高起点,一步到位与负债经营策略 75七、战术性赔钱策略 76八、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策略 77九、靠山吃水策略 78十、无地域经营策略 79十一、居安思危策略 80十二、抢跑道策略与快速反应机制 81十三、组装市场策略 81第四章 企业创新开发探讨 82一、新产品开发概论 82二、新产品开发中的常见病 84三、新产品开发的典型
9、策略 86四、消费型商品的高附加值开发工业设计 88第五章 企业创新销售探讨 92一、企业的销售行为是由企业的销售观念所支配与决定的,要搞好销售工作则首先必须端正销售观念。92二、销售精神 94三、销售组织与销售队伍建设 94四、销售机制 95五、信息网络与市场调研 95六、促销手段 96七、销售方法 100第六章 企业创新管理探讨 103一、开展以人为中心的软管理 103二、企业内的三项制度改革及其基本原则 104三、企业的软管理艺术 105四、企业文化建设 108五、企业效益与全员劳动生产率 110第七章 企业诊断探讨 112IV一、企业诊断概论 112二、企业诊断要诀 113三、企业诊断
10、的基本方法 115四、亏损企业诊断概要 1151前言我是从普通科技人员走上创造学研究道路的。早年,我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着专业性的木材加工机械设计、木材切削工艺与设备方面的科研工作,为了取得创新成果而不断地探索着。多年来,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其实那是不自觉地按创造规律而工作的结果。然而,更多的是为寻求种类科技难题的解决而冥思苦想。迷惘之余,不禁会想,最好能有叫开科技创造宝库的咒语“芝麻开门” 。80 年代初,通过一些科普杂志初步接触到了创造学,啊!我的“芝麻开门”就是它。在当时找不到更多的创造学资料的情况下,我扎进北京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翻阅着科技方法史、人才学、心理
11、学、生理学以及古今中外的智慧方法的知识。深感这不是授人以鱼,却是授人以渔,边学,边领会,边应用。从此,我逐步对自己有了自信心,创造并不神秘,创造也并非简单,原来它是有规律的。后来,随着挫折困难的磨练,我竟发现创造学还能使我换了一个人。原来, “人”也是创造的产物。为了获得实践经验,我主动下海干了一段新技术开发公司的经理;奥斯本倡导的“一日一设想”使我的点子仓库增加了数百条经营开发妙想;业余兼当青少年小发明评委的经历,与乡镇企业交往、交流的结果,又使我从青少年创造学讲座发展到创造性经营研讨 。在 90 年代初,当时已近 50 岁的我从干了近 30 年木材机械加工的硬科学,改行搞创造学的软科学。为
12、了更好地实践,我专职承担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的“企业诊断”与“企业策划” ,在与众多企业共同寻找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何搞好搞活企业,研讨与总结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原理与方法中,把创造学与企业学相渗透融合,探索创造性经营的新内容。实践表明,创造学决不仅仅是科技人员搞自然科学创造的有力工具,而且对经营管理人员来说也同样是雪中送炭。当前,很多企业的僵化与保守,首先是观念、体制、机制与思路的僵化与保守。因此,企业的素质更需要动用创造学去提高。创造存在于一切行业、一切部门之中,创造学原理普遍适用。不论是经营状况好,不是不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迫切呼唤创造学。因此,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13、的支持下,我把自己在应用与推广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中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来,与广大经营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在搞活企业及个人成才的道路上,共同开发“芝麻开门”这个珍贵法宝。本书承蒙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庄英翘、张根同志在百忙中给予审阅和指导,在成书之时,致深切谢意。本书内容不成熟与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作 者1995 年 1 月2第一篇 创造学第一章 创造学概论一、创造创造,多么富于魅力的字眼!自有人类以来,多少志士仁人历尽千辛万苦,把一份份创造成果贡献给社会,留给后代,推动着历史前进。如果没有创造,将没有人类,没有科技,没有文明,没有一切美好的生活。创造是人类最复杂、最活跃,也是最有意义的实践活
14、动,是人类高尚的事业。创造的定义什么是创造?众很难用几句话恰当的定义。因为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义十分深远,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果,它还是一种行为,一种精神,一种事业。因而,可以说“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这里的“事物”是广义的,它既包括有形事物,也包括无形事物;既包括物质事物,还包括精神事物。还有一些对创造可能更通俗的定义。如凡是前人没有想过、没有干过的事,你想了你干了,就是创造。这个定义意味着创造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想” ,想前人所未想,即创造性想象;第二部分是“干” ,干前人所未干,即实施创造。创造的范围创造的范围极广,生活中充满了创造。在自然科学领域,所有的发现认识自然;所
15、有的发明改造自然都是创造。因为发现与发明都是与众不同的,前所未有的。在社会科学领域,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家庭、国家、政府、军队、战争、宗教、法律,一直到现今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承包制、股份制、全员合同制,以及企业里的各种公共关系、广告、市场调研方法、营销策划、CI 企业形象战略、经营决策等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创造。在文化、体育与生活领域中的各种文艺创作、各项体育记录,以及爱情、生活的人生之路,乃至为解决日常某具体事务的灵机一动的创新,都属于创造的领域。创造的特点创造与其它人类活动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创新性:与众不同及前所未有的新颖性,这是创造最主要的特点。普遍性:创造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正
16、如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永恒性:创造万岁,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人类许多活动都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世界最后将留下什么?只有创造。超前性:创造是一种首创,即“第一个” ,永远超前于社会的认识;社会认识滞后于创造,这也是客观规律。很多创造者都企望社会马上承认其创造成果,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创造的超前性将要求创造者在取得创造成果后,还要继续创造,以克服社会认识的滞后。社会性:创造包括创造设想与实施创造两部分,实施创造离不开社会。此外,创造的目标也都联系着一定的社会效果。所以,即便是自然科学创造,也是离不开社会的。这将要求自
17、然科学科技工作才必须同时学习社会科学,决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艰巨性:创造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劳动。创造的本身就很不简单,再加上社会认识的滞后性与创造必须的社会性,创造确实是人类最艰巨的社会活动鲁迅先生说:“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是要给别的猴子咬死的” ,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 ,即表明了“第一个”的艰巨性。规律性:创造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定之规。然而,从本质上讲,创造是有规律的。 “隔行不隔理”就是指创造的共同规律,这就是我们创造学的研究目标之一。实践性: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来,并受实践检验,这是创造的共性。创造没有边界,没有禁区,没有权威,没有止境,没有任何框框。任何创造都是“未完成的创造
18、” ,最好的创造只能是“下一个”我们平时说的行业、学科、部门、专业都是人为划分的,而对创造来说,没有任何界限。还是这句话:“隔行不隔理” 。创造的意义首先,人类本身就是的产物。从远古至今的漫长岁月中,是创造性的劳动才使猴逐步进化成现代的文明人,3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就是人会创造。一个善于创造的脑要占到人体总重的 1/40,而庞大的鲸鱼的脑重量却只占其的万分之一。人体总计 270 亿个细胞中,大脑占了一半以上,达 140 亿个细胞,而且还耗掉了人类所需氧气的 1/4。当然,大脑也不负所望,人脑是一切创造之源。由于人类的创造活动,才有了社会,有了科技,有了不断文明的历史。创造,造就了现代文明的一切。
19、对于国家的兴衰来说,联合国近来有一新的诊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短差距,消除差距。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来说,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是商品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对于个人的成才来说,什么是人才?人才决不仅仅是学历与职称。学历与职称只是成才的基础条件之一,离开了创造,则无任何人才可言。应该说,唯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能称为人才。一个简单的例子,孔乙已与黄道婆,谁是人才?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是位有学历的秀才,智力水平也不低, “茴香豆”
20、的“茴”字知道四种写法。可是,这位老兄有创造力吗?在当时的社会下竟连独立生存的能力都没有,最后冻死、饿死了事,孔乙已怎么会是人才?而作为中国古代大发明家之一的黄道婆,虽然只是一位童养媳出身的农村妇女,没有学历,也没有职称,然而却发明了纺织工艺与设备,又怎么不是人才?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欲兴旺发达,有所作为,都离不开创造,创造是人类最高尚的事业。二、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创造主体(个人或团体、企业、国家)的创造能力,是创造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创造力不是一种一般性的能力,而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具体来说,
21、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及为实施创造所需要的一切能力的总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就是想前人之未想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具体包括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实施创造所需要的能力,即干前人所未干的能力,具体包括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操作技能、组织能力、宣传表达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等各种基本能力。创造力是创造主体最重要的能力,反映了创造主体素质的高低,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创造力资源是与任何自然资源不同的增值型资源,它越用越多,越用越好,永远不会枯竭。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创造主体在活动中最大的敌人是谁:是自己。创造主体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真正战胜自己,才能最后战
22、胜一切。这种超越自我的哲学思想,对于创造活动也是同样成立的。凡是自己不认识自己的人,未上阵就在精神上失败了,更谈不上以超群的意志去奋斗拚搏。有胆才能有识,有胆识才能成功,这是一切较量实践的规律。然而,人最难的又是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据国外的创造学工作者研究,90%以上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没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前苏联的创造学工作者指出,如果世上的人们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则世界上的发明家、创造者将会增加千万倍。这一结论既指出了发明家、创造者不多的主要原因,又使人看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可以给世界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前景
23、。别说世界上的发明家、创造者将增加千万倍,若能增加一至三倍,这个世界就在变样了!所以,在学习创造学时,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创造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必须从以下三句话去全面认识,这三句话给出了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创造力人皆有之。创造力是一种潜力,能够开发,也必须开发。创造力潜力无穷,必须同时开发左、右大脑。首先,创造力人皆有之。这就是说,除了少数智力低下的白痴之外,对一切正常的人、健康的人来说,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出身、地位、学历、职务都具有创造力。正常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类同,虽有差异,4但不是数量级的差异。所以,创造力决非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 “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
24、始差别,要比家犬与家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不同造成的。 ”(马恩全集第 4 卷 1953 年版 160 页)“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论断是 20 世纪心理学的重大成果之一,它打破了原先对于创造力的天才论与神秘论。陶行知先生 40 年代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这是我国的教育家对创造原理的重大贡献。事实上,无论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还是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都坚决地否认过存在天才的说法。爱迪生关于“天才是 90%的血汗与 1%的灵感”的论断,与“创造力人皆有之”是完全一致的,只要你能勤奋地付出血汗,就可以成为“天才” 。国外还有创造学工作者指出,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不止一个的
25、专利型的创造性设想。当然,也正因为大多数人还未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创造力,故真正拥有专利创造的人却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们都常会在看到市场上推出什么专利型的新产品时闪过一个念头:这个创造,我过去不也曾设想过吗?是的,你很可能有过类同的创造性设想,可是为什么创造设想没能在你身上实现呢?这正是创造力原理的第二句话:“创造力是一种潜力,可以开发,也必须开发。 ”虽然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是创造力的性质量种潜力,是潜力就可能开发,也必须开发。否则,它永远只是潜力,你也永远只是个普通的人,而不是人才。其实,人的各方面的潜力都很大。有的人在火灾抢救中可以因情急而突发蛮力,搬起一台沉重的设备往安全区转运,可事后
26、却怎么也搬不动这台设备;有的体育苗子在被教练员选中,并经辛勤训练后可以跳二米多高,可是若不去开发这种体育潜力,恐怕连一米五也跳不过;记忆潜力也可获得惊人的开发,锦州市记忆研究所对一名普通五年级小学生训练快速记忆,仅四个月,便具有熟记整本新华字典的能力。 “急中生智”则是人的智力与创造力的自发性开发的表现。所以,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其实远比他已经做到的要多得多,关键是你开发不开发自己的潜力。创造力也是一种潜在能力。有位创造学工作者曾评论说:“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沉睡着一位创造大师。 ”你想成为创造的强者吗?那么,请设法唤醒他。创造力是一种潜力,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创造力“人皆有之” ,而现实生活中却
27、是普通人多,人才少;没创造成果的人多,创造强者少的原由。创造力是一种潜力,我们必须更快、更好地去开发每个人大脑深处的创造潜力,造就更多的创造强者。那么,创造力开发的前景、方法与方向又如何呢?创造力原理的第三句话告诉我们:“创造力潜力无穷,必须同时开发左、右大脑。 ”人的创造力之大是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事实上,大脑的奥秘至今尚是刚刚揭开了一小块面纱。然而,即使仅是刚刚揭开了一小块面纱,我们已可看到,人的大脑要比当今任何最先进的计算机先进与复杂得多。有的专家评论说,人的大脑虽小,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巨大系统之一,它可以贮存五亿本书的知识(是世界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多倍),相当于一台有一百万亿
28、个开关的计算机。这还是仅从贮存功能的潜力来讲,远没揭示人脑与计算机的最大差别。人脑能创造,而计算机不能制造专利,计算机永远代替不了人脑的创造功能。神经生理学家们对人脑的研究结果更表明:一般人的大脑潜力仅利用了 4-5%;少数创造强者位利用到了 10%左右。本世纪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死后,其大脑保存下来,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其大脑重量、细胞数亦与常人相仿,只是其脑细胞间的触突(细胞间起联系作用的)比常人为多,说明他的大脑潜力比常人开发的多,但最多也仅达到 30%的水平,还有极大的潜力。专家们的研究还表明,一个人一天 24 小时内大脑的显意识与潜意识(如做梦)闪过的内语言与内形象,如写成文字
29、全部记录下来,可以形成一部约 20 万字的书。然而,其中仅有几百字或几千字才可算具有创造价值的。因为,人的思维意识活动绝大部分是在无控制状态下工作,更谈不上在最佳控制状态下工作了。这些例证都表明,人的大脑潜力极大,创造力开发在有可为。既然创造潜力这么巨大,人们也必然要问,如何才能科学地开发创造潜力呢?美国心理生理学家斯帕利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指明了开发大脑创造潜力的总体方向与基本道路。斯帕利教授经过对在做不同类工作的大脑活动者的大量脑电波,进行放射性示踪原子研究后,得出了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与联系方面的较正确的认识,指出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主要的语言、计算、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的脑;大脑右半球
30、则主管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并掌握发散思维等非逻辑思维的功能,是创造的脑;大脑左右两半球间约有 20 亿根神经纤维互相联系着,每秒钟可由一侧向另一侧传送 400 亿次冲动信息,从而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配合、功能互补、并具有“转移机能”效应的统一的控制系统,等等。斯帕利教授由于该项研究成5果,荣获了 1981 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斯帕利教授的研究纠正了前人对大脑右半球功能的低估,证实了右脑是音乐、美术、空间知觉的辨认系统,不但起感知外界的作用,而且通过想象力、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来实现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给创造潜力的开发带来了极重要的生理学依据与指导。过去,人们认为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只重视对左
31、脑的使用与训练,传统教育就是主要围绕左脑的功能搞开发,致使右脑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人脑的创造潜力发挥当然十分低下。创造潜力应该怎么开发?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大力开发右脑,切实开展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传统教育的区别首先是在教育目标方面,它倡导教育不仅应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什么,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创造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不求人人升大学,但求人人能成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其教学原则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是片面依靠“题海战” ,片面强调“熟能生巧” ,片面按考分评价学
32、生,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展愉快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从课堂到课外,全面开展知识教育、思维教育、发明教育、信息教育、有效学习教育、学科渗透教育、美育艺术教育、社会生产与生活参与教育、未来教育及个性教育;在具体教育方法上则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有创造性的老师,进行创造性的左脑、右脑同时开发。右脑的开发要重点开发想象力及发展思维能力,有的学校推出了左倾操,有的学校建造了白瓷砖长廊鼓励学生大搞壁画创作,有的学校则大力开展不观察、小论文、小制作、小设想、小发明、小创造等业余科技活动,最有效的右脑开发还是大搞创造性设想的训练。在后面的“创造性思维”一章中我们将对此作具体讨论。附
33、带说一下,左撇子是与右脑的训练有密切关联的,占人中比例约 10%的左撇子中,人才的比例往往较大。例如,多能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画家毕加索,艺术大师卓别林,网球名将麦肯罗等人都是左撇子。所以,对儿童的左撇子行为应该顺其自然,并引导其左、右肢同时锻炼为更好。总的来说,正确认识创造力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的,应对其全面认识,综合理解,并用以指导我们对创造力和认识与开发工作。应该说,学术界已经给予了这三条创造力基本原理十分高的评价:“创造力人皆有之”被认为是本世纪心理学的重大成果之一;“创造力是潜力”也已被众所公认;“创造潜力无穷,并应从左右脑同时开发着手”的理论提出者斯帕利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说明了
34、这三句话是真理,真理都是很朴素的。但是,它一旦被人们所真正认识,则能够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创造力原理的揭示,必将对每一个能真正认识它的人激发一场自我革命:即深刻认清自己创造力开发的现状,并成功走上创造之路。为此,必须联系自身实际来学习创造学,你过去是否认为亦能成为创造的强者,还是认为自己最多只有些小聪明而并非“天才”?你的创造潜力利用程度目前是处在哪个档次上?你今后又准备如何开发自身创造潜力来走好人生之路?笔者曾与一位中年女工交谈,她是个仓库管理员,文化程度不高,既不是科技人员,也不是管理干部,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与创造无缘。她学习了创造学后有了激烈的思想活动:“
35、我不是也有 140 亿个脑细胞吗?创造力人皆有之,为何我就不如别人呢?只是自己没有正视自己,没有努力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罢了。 ”于是按照“一日一设想”的创造力开发方法,连夜写出了四条创造性设想,直到凌晨才睡觉,请我为她写的四条创造性设想提提意见。我听后十分激动,钦佩这位女工的自我革命精神,鼓励她天天坚持自我开发,相信将来一定能体会到自己比过去聪明、有办法得多,并逐步成为创造强者。其实,不论是过去没有很好开发创造力的人,还是已经不自觉地探索开发自身创造力的人,都有很大的潜力,都必须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来一场重新认识自己的自我革命。如果你能逐步把自身创造潜力开发出10%,则你也是“天才” ;如果
36、能开发出 20%,你就是“超人” ;如果能开发出 30%,则你也是“爱因斯坦” 。当然,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创造力的话,你的创造潜力也只能随着躯体消亡而无声无息地从世界上消失,不会给世界留下多少值得纠集的创造成就。前苏联创造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指出,学习了创造学后,人的创造效率一般可以提高 9-10 倍。我国上海通用发明学校的调查也表明,经过正规的创造学培训后,人的创造力可以提高 3-7 倍,相信这些都会给你以很大的鼓舞。然而,关键还在你自己,在于你能否真正认识创造力,并由此而开展一场自我革命。创造力与智力当前,社会上对“智力开发”普遍比较重视。如对学龄前儿童教育方面,很多家长都热衷于“智力投
37、资” ,6各单位、电视台也常常在搞“智力竞赛” ,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很多人并未认清智力与创造力的差异与关系,认为智力就是创造力,以智力开发等同创造力开发。要认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与差异。应该说,智力是创造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能力与记忆能力等,属于逻辑思维因素。而创造力是人们改造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世界)的能力。通俗地说,指的是“智慧” ,它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创造精神、创造品格等各种非智力因素,而且,在智力因素中,也决不仅仅是逻辑思维因素,还包括各种非逻辑思维的因素。钱学森教授在思维科学研究中就曾指出:“智力比智慧
38、低一到几个档次” 。当今社会上所推行的“智力竞赛” 、 “学龄前儿童智力开发” ,往往把智力开发片面地向逻辑思维与死记硬背方面发展,例如“智力竞赛”出的问题,往往都是引导死记硬背的答对了则加 10 分,答错了则扣 10 分,不能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学龄前儿童智力开发”则往往连理解能力也不要了,逼着儿童们不讲兴趣地硬背唐诗、外语、数字和简单计算。可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开发的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创造力吗?显然不是,只是开发人脑的记忆力。记忆力其实仅是基础性的智力内容之一。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的记忆力世界冠军是日本索尼公司的一位职员,他因能背诵 数值到小数点后二万位,而荣获吉尼斯记忆力世界纪录,可是他没
39、有任何创造性成果。其实,一台最普通的计算机就可以胜过他。爱因斯坦教授说:“我不记忆书本上有的东西,我只记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因为书本是工具,何须死背呢?爱因斯坦大智若愚地曾忘了自己住址的轶事,突出了这位创造强者把记忆力用在刀刃上。丁肇中教授也告诫我们:“不要死背,死考物理定律,没有一个物理定律是永恒不变的,要研究怎么推翻它,科学才能发展。 ”学龄前儿童真正需要的是创造力开发,儿童们应该在娱乐与游戏中学习知识,开发想象力,开拓问题意识,锻炼灵巧的双手,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并接受挫折教育。这样,在玩乐中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学习知识与丰富想象力,这才是创造力开发。与“智力竞赛”相对应的是“创造力竞
40、赛” 。创造力竞赛的特点是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往往需要手脑并用,谁的答案最与众不同而又最巧妙,则拿高分。例如“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力竞赛。总之,智力开发是好事情,但必须在创造力开发的总体原则指导下,按照客观规律来办,并提高到创造力开发的高度来进行素质开发。智力与创造力具体有什么关联?应该说两者既有一定的关系,又没有必然的关系。智力的发达程度,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智商测试来测试,创造力的水平则另有一定形式的创造力测验方法来测试。这些测试所使用的大都是心理学方法,对测试人的要求相当严格,须经严格考核,对测试工作亦应十分慎重。因为测试工作总有主观性,测试结果还与测验环境、被测者情绪
41、、心态等大有关系,很难完全客观如实。国外的某些研究(吉尔福特的研究)表明,如同时给一些人分作智商测验与创造力测验,即可发现,这两者间也不是简单地线性相关。由智商与创造力的关系可知,低智商的人很少有高创造力;高创造力的人智商一般也低不了;但高智商的人却既可能有高创造力,却也可能是低创造力。这说明,高智商仅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创造力是智力因素与其它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表现。有高智商的人,如果在技能方面以及创造品格方面欠缺,其创造性是势必不会很高的。这也就是我们在评论传统教育效果时说的,高分不一定高能。教育的真正隐患是智力因素的强化与非智力因素的弱化,传统教育必须改革。另外,智力与
42、学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学历高的因读书多,理解、分析、认识、记忆能力一般来说也必有提高,故智力一般也相应较高。创造力与学历之间,则并不太相关。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三百六十行中并非都是高学历的行业,但知识与经验是广义的,三百六十行都有各自的知识经验,只要善于创造,便可与众不同,即成“状元” 。故有学历者,智力基础较好,是好条件,但还必须会活用知识,并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方能有所创造;没有学历或学历不高者,也不必自卑,创造力人皆有之,并不与学历成正比。只要按创造规律办事,重视自学并善于总结前人的知识经验,也同样可以是创造的强者。总的来说,创造力包容着智力,创造力比智力更重要。因此
43、,我们要把智力开发提高到创造力开发的高度上去;那种只重视“智力开发”的传统教育必须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7三、创造学什么是创造学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活动的规律、原理、过程、特点与方法的科学。创造学是一门软科学性质的横断学科,它不研究人类在各个领域里取得的具体的创造成果,不像纵向科学那样以客观世界的某一个物质系统及其运动形态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人类各项创造成果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即以许多不同的物质及其运动形态的创造规律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创造学本身不是一门有具体物质系统研究对象的硬科学,但它是一切硬科学的灵魂与核心,能有力地促进各门硬科学的前进与发展。创造学研究的面很广,有关创造的一切规律都是它的
44、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创造哲学、创造心理学、创造工程学、创造环境论等方面。在继续教育中,普及创造学则较偏重于研究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品格的创造心理学,以及研究创造方法的创造工程学。学习创造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创造主体的创造力,提高创造效率、创造能力与创造水平。所以,学习创造学时,既要获取有关的创造知识,更要结合创造主体的自身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与素质,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学的产生创造学诞生之前,人们普遍觉得创造活动十分神秘。就一般现象看,出色的创造者并不多,但成果却源源不断,他们似乎是天才。创造活动中又有许多非逻辑的成分,令人看不懂又摸不着,创造有无
45、规律?神秘往往使人产生自卑,由不敢创造到不想创造,这种心理障碍便成为创造活动的重大阻力。实质上,对创造的天才论、神秘论是唯心的,关键是缺乏对创造规律的认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凡事均有规律。许多暂时显得较为神秘的事物,主要由于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与认识。故越感到神秘,就越应加强对其客观规律的研究。创造学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对历来的众多创造的规律的研究中逐步产生的。人们对创造规律的研究史十分悠久。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当时的哲学家、数学家德莫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巴普斯等人便已开始探索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方法问题。而在相同时期的东方,我国古代的周易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等名著,也
46、都在从事物的因果变化中及军事谋略的运用方面,研究思维方法与战略战术问题,并至今仍在指导着后人许多方面的创造活动。在此以后,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也都在取得自身的创造成果之余,加入了对创造学的探索与研究,推动了科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创造方法的雏形问世。爱因斯坦曾表示“相信直觉和灵感” 。他用建筑上的“支架”来比喻创造方法,说“要是不用任何支架,那就不可能建造房子与桥梁,但是支架不是房子或桥梁的任何组成部分” ,等等。对创造规律较全面、较系统、较科学的研究是从本世纪 30 年代开始的。现今公认的“创造工程学”的奠基人与创造者,则是美国人亚历斯奥斯本,他没有爱过高等教育,但非常热爱创造,30 年代以来全力
47、投入了对创造学的研究推广,其著作有思考的方法 、 应用性想象 、 我是最有创造力的人等;他身体力行地从自己做起,搞起“日行一创”(即每天一项创造性设想);他创造了著名的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和“检核表法” ;他办起了“创造力咨询公司”以及“创造性思考夜校”等,使创造学逐步得到了世界的重视与确认。50 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又开创了“创造心理学” 。从此创造学开始向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1936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为公司科技人员开设了“创造工程”继续教育课程,这一首创后来被学术界公认为创造学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标志。1937 年,通用电气公司的专利总申请量便猛增三倍,创造学一诞生便大见
48、成效。几十年来,创造学研究迅速遍布全美国,推向全世界。据 1979 年的统计,所有欧美、日本、前苏联、印度、埃及等 40 多个国家开展了创造学的研究与推广。国外创造学推广最好的国家当首推日本。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二次大战后是战败国,经济起步点比中国还低。1955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只是中国的一半,1960 年就与中国相同,1985 年已是中国的五倍,成了经济大国,原因何在?重视科技,创造立国是主要的答案。日本把国民创造力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把 4 月18 日定为全国发明节,在各城市普遍开设了星期日发明学校,连妇女发明协会都已有了 40 年的历史,更在全国企业中推行了“一日一案国民运动”(即
49、一日一设想活动)。由于创造学的普及推广,日本有号称占全国 5%人口(达到 600 万)的发明大军,并由此实现了专利年申请量的世界第一。在世界上 150 万项年专利总申请量中,8日本占了 1/3 以上,经济发展怎能不快!1982 年,福田赳夫首相亲自主持会议,提出“立足国内,开发创造力,创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确保竞争优势”的方针,并作了“确认创造力开发是日本通向 21 世纪的保证”的决议。日本各大小企业也都争向创造教育投入,向创造性建议要效益,效果十分显著。有家钢铁厂还做了创造学对人才培养作用效果方面的对照试验,以同时进厂的 12 名高中生及 12 名大学生作对照组,对高中生作每周一天的创造学培训,大学生则不作培训。结果,高中生组半年后即开始大搞创造发明,到实习期满已申报 70 项专利,而大学生组则还没有什么创造。当然,这并不说明大学生不如高中生,而判别正在于搞不搞创造学教育,用不用创造学原理。高中生们虽也刚进厂,但学习了创造学,正确认识了自我,有了创造观念、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再加上学习创造方法便极大地提高了创造效率与能力;而大学生们则还是原有的传统观念与意识,结果怎能一样?前苏联于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