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陕西省西安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 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除主要长官负责制以外,其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设有相应的官署机构,
2、在主要长官的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这种设官方式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地方叛乱 B加强中央集权C以此来牵制中央各部门 D分割地方权力3.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4.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3、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的土地经营 5.右图漫画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描绘的是一票赢得的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 70 多年之久。这其中最主要的是A对封建势力的荡涤彻底 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2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D共和派经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国家政权中的关键职位6.湖北江陵凤凰山 10 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贩共侍约” (即商贩订
4、立的契约) ,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7.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
5、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C “工商皆本”D “君主统治是天下之大害”9. 据史料记载,16、17 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0.孙中山认为:“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
6、田,是替地主耕田,所产生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符合民生主义的精神要求 B在中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C抓住了革命的根本问题 D是要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1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3 -A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12. 阅读欧美 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
7、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3.15 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l500 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 4 倍。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14.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 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 41 米宽、 106 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
8、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1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16.有学者指出:“从 18 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
9、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1785 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 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 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 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 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 年 巴黎公社- 4 -17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
10、第三大定律是指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18.1917 年 7 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 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19.下面是 19 世纪中期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工业、金融资产阶级 2 36.5普通群众 80以上 40A社会分配实
11、现共同富裕 B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动C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20艾森豪威尔曾任命为人耿直的厄尔瓦伦为大法官,后者的激进派判决(瓦伦判决了很多著名的种族歧视案件为不合宪法精神)经常让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他曾说自己总统任期内最大的失策就是任命瓦伦。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并认为“失策”,这主要源于A自此美国总统失去对大法官的任免权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且是终生职位C大法官犯罪也要任职终身,总统很无奈D大法官夺去了总统拥有的最高司法解释权21.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 年,法国还与英国鉴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
12、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A. 深受工业革命影响 B. 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5 -C.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 D. 促进了资本输出22.19 世纪,一位加拿大旅行者写道,与他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遮天蔽日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应了人们A对工业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工业文明的向往无以复加C对邻邦的幸灾乐祸 D对本土空气洁净深感自豪23.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
13、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在这里所说的“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的含义应该是A社会和谐稳定 B天赋人权C主权在民 D人人平等、法律保障 24.“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国民议会(指制宪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了十七条权利。 ”这一发表于 1789 年的“宣言”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B宣告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25.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 1759 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
14、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26.下图反映的是美国 1899 年与 1937 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C1929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6 -27.1873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C.洋
15、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28.1912 年 10 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 ,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 。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9.下表反映了 1937-1945 年我国部分省份企业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陕西近代工业企业云南注册的工厂贵州官僚资本工厂广西注册的工厂1937 年 10 家 1937 年 42 家 1937 年 2 家 1937 年 3 家1942 年 385 家 1945 年 226 家 194
16、2 年 27 家 1942 年 292 家A. 是敌后战场的经济支柱 B. 主要由爱国人士为抗击侵略自发创建C. 使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 D.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30.一篇发表于 1941 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3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
17、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32.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 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3.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 7 -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18、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34.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从中可表明A.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5.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
19、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3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37. 福州船政学堂在第一批报名者当中,大多是如严复一样的清贫子弟,吸引他们的是学堂不但包吃穿住,
20、而且每月发放 4 两纹银以供家用报名者必须由当地士绅做担保。严复的叔叔是个举人,母子俩请他担保,举人对这种新学堂绝无好感,当即回绝。严复和母亲只得痛哭跪求,方才勉强同意另据资料,清政府官派第一批留美学生中没有一个满洲贵族子弟,也没有一个高官子弟,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A传统思想,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孔孟之道,科举考试仍为正途C洋务推动,西方科技深入人心 D除旧布新,维新思想日益传播38.20 世纪 30 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8 -C
21、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39.周恩来曾建议说:“我准备命令新四军张云逸的第 4 支队,协同贵部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两淮流域,使津浦线南段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支援南下日军。 ”据此建议所进行的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40.1941 年 2 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
22、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2、非选择题。41 题 20 分,42 题 8 分,43 题 12 分,共 40 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时间 国家 人物 发明1705 年 英国 纽科门 大气式蒸汽机,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1765 年 英国 瓦特 开始改良纽科门蒸汽机,后来制成“万能蒸汽机”1767 年 英国 铁轨出现,车辆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1769 年 法国 库纳 蒸汽机车,以每小时 4.5 公里的速度在大街上行驶1801 年 英国 特里堆克 蒸汽机车拖着 5 节车厢的煤,在煤矿的铁路上缓慢行驶1825 年 英国 史蒂芬孙蒸汽机拖着 3
23、2 节客、货运车厢,以每小时 24 公里的速度在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材料二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 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 190 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9
24、-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1 年,中国共建铁路 8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 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 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 1200 公里,占总里程的 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
25、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7 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7 分)42. (精品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材料一吾人曩者(以往的、过去的)大革命(指辛亥革命)之目的何在乎?曰推翻不良之政府,而建设良政治也。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
26、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则吾人今日所负责任,当继是进行,以赴吾人大革命最终之目的,努力从事于良政治之建设,而慰国民望治之热心,则所不能辞也。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材料二1913 年 3 月 20 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宋在弥留之际给袁世凯发去电文:“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以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据相关资料整理- 10 -(1)材料一中宋教仁认为“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的表现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努力?(4 分)(2)根据材料二,宋教仁至死念念不忘的追求是什么?宋教仁遇刺后出现的事件是什么?(4 分
27、)43. (精品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作为第一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通过立法慢慢削弱了国王的权力。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在沿袭传统长子继承制基础上规定了严格的继承顺序,并将继承决定权归于议会,使得王室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彻底分离。受法律和议会控制的王室渐渐沦为摆设,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因此,当斯图亚特王朝于 1714 年绝嗣,德国汉诺威王室的乔治一世入主英国时,改朝换代出奇地平静, “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反对他的连一只耗子也没有” 。汉诺威王室以来,虽然王权衰微,但王室却再也没有为王嗣问题伤过脑筋,唯一一次改朝换代是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由
28、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19011910 年在位) ,王室归于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世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与德国陷入敌对,王室的德国头衔让民众颇感不快。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于 1917 年 7 月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传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国王用这一行动表达了王室对子民的忠诚。节选自王后的肚子与摇摆的王朝 选自世界知识2013 年第 1 期(第 59 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的国王是如何逐渐“统而不治”的?(8 分)(2)英王乔治五世是怎样表达王室对子民的忠诚
29、的?(4 分)- 11 -西安中学高 2018 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学科(重点班/普通班)参考答案1-5CBDCC 6-10ADCAA 11-15BCDBC 16-20DABCB 21-25ABDDA26-30ACCDA 31-35ABDCB 36-40DBBCD41.(1)条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铁轨道路的出现;蒸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使生产飞速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长。(3 分)理由:库纳: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特里维克:他的发明使铁路与蒸汽机车真正结合,具备了火车的性质和功能。史蒂芬孙:他的发明运量大、速度快、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是真正实用的火车。(3 分)(2)特点:受顽固派
30、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3 分)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4 分)(3)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 分)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3 分,言之有理即可)42.(1)宋教仁认为“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的表现是尚未进行“良政治之建设”(2 分)。为此他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并且在议会选举中获胜(2 分)。(2)宋教仁至死念念不忘的追求是保障民权,确保宪法(2 分)。宋案后,孙中山、黄兴掀起了“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2 分)。43.(1)通过权利法案等立法文件限制国王的权力;1701 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将王位的继承权控制在议会手中,使得王室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彻底分离;受法律和议会控制的王室渐渐沦为摆设,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精神象征。(8 分)(2)乔治五世宣布将英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用古老的王宫名来表达和德国的彻底决裂。表达了王室对子民的忠诚。(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