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6 最后一课,1. 背景解读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惨败,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被割让给普鲁士。本文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军队占领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只能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的事件。,2. 内容梳理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710):写小弗朗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 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朗士的
2、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1723):写师生们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阅读】 整体感知: 1. 本篇小说为什么定名为最后一课?_ _ _ _ _ _,小说定名为最后一课,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在自己的国土上,用本民族语言来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也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以此为题,表现了作者深切的亡国之恨,表达了教师、学生和村民们对祖国、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沉热爱和对普鲁士侵略者无比痛恨的感情。,2.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 _ _ _ _ _ _ _,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线索作用。作者通过他的行踪写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等几个相互关联而又彼此分离的场所,将这些场所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作者选择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这种写法,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作用。,3. 小说的情节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_ _ _ _ _ _ _,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连接故事中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