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 背景解读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922年赴美国留学,先是专攻美术,后来研究文学。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闻一多便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他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
2、地投身到爱国民主运动中。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臧克家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他在1980年2月写的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从中看到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2. 内容梳理 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阅读】 整体感知: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_ _ _ _,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英勇的革命战士。,2. 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说说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_ _ _ _ _ _,直接点题,不仅起到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的作用,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可贵的品质。,3. 作者选取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研究学问的三件事,他的选材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_ _ _ _ _,写作唐诗杂论的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4.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描写手法?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_ _ _ _ _ _ _ _,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例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