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课件(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课件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zip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课件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0.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1.ppt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2.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3.ppt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4.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5.ppt
  • 全部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0.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1.ppt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2.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3.ppt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4.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5.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方法:实验探 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 练习提高。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 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 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 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 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演示【实验 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 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 氧化铜。演示【实验 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 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 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演示[实验 1—5][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七、板书设计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重点)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比较2.性质 与变化的关系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学 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 到的结论。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四、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题引入 通过讲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倾听,理解 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视、听、嗅、触。介绍观察实验的步骤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即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之后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体现的性质。倾听,理解 让学 生了解正确观察实验的步骤。创设问题情境蜡烛是 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那么关于蜡烛的有关性质你知道哪些呢?引导同学进入本课题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甲:蜡烛是白色或红色圆柱体的固体。乙:蜡烛燃烧时会熔化为液态,蜡液流下来之后,又很快凝结为固态。丙:蜡烛硬度较小,容易切断或折断,且不溶于水……增加同学探究蜡烛有关性质的兴趣、热情。点燃前 取一支蜡烛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儿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操作并记录,然后由同学互相补充自己看到的不同的现象。让学生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了解蜡烛的有关物理性质。取一只点燃的蜡烛,让同学观察其火焰颜色。甲 :外层为明亮的黄色,内层颜色较暗,中间颜色最暗。乙:三个焰层颜色不同,那么温度是不是也有区别呢?培养同学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引出下面的问题。燃着时:测定三个焰层的温度。为了弄清同学的疑问,三个焰层的温度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同学可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 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操作后,发现外层黑色较深,越向中间,颜色越浅。得出结论:外焰温度内焰温度焰心温度。锻炼同学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总结问题的能力。将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操作后:甲:内壁出现小水珠;乙:火焰熄灭了,水雾不明显;丙:烧杯内壁生成黑色粉末状物质。培养同学如实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严谨态度。燃着时:测定生成物水同学们进行了同样的操作,为什么却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呢?分组讨论和再次实验后得出结论:甲组:第一次,我们见到了蜡烛熄灭的现象,是我们在操作时蜡烛灯芯较小,当我们将烧杯倒扣之后,灯芯在接近烧杯底部的位置,一会儿,蜡烛熄灭了。我们经过讨 论认为是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熄灭了。第二次我们进行实验,火焰离烧杯底部较远,看到烧杯壁上出现水雾。锻炼同学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燃着时:测定生成物水甲组同学针对自己实验的现象作了分析,分析得很好,蜡烛熄灭解释的更准确一些,应该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气体受热向上运动,也 促使了蜡烛的很快熄灭。距离烧杯底部较远,蜡烛就能正常燃烧了,因为那里有充足的氧气。下面由乙组同学介绍实验分析。乙组:第一次实验我们的蜡烛灯芯较长,烧杯底部很快变成黑色,没有看到水雾的生成,第二次,剪短灯芯后,见到了水雾的生成,知道了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培养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正确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乙组同学看到了黑色物质,那么黑色物质是什么呢?它其实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在实验时,我们将一白色瓷碟底部罩在火焰上方,也可以看到黑色碳黑的生成。同学回家可作为一个家庭小实验完成。倾听,解惑,跃跃欲试要回家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热情。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快速倒转过来,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现象。操作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疑问: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设疑能力。燃着时:测定生成物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倾听,解惑。总结出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 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将蜡烛熄灭,提问同学看到的现象。看到白烟。疑问:白烟是什么呢?让学生习惯设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同学点燃白烟,实验白烟的可燃性。两个同学合作,一人熄灭蜡烛,一人点燃白烟。经过一次或几次实验,同学都得到了白烟可燃的结论。疑问:白烟是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燃烧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白烟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吗? 讨论得出结论,白烟不可能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不可燃的;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灭火,所以也不可燃。锻炼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熄灭后白烟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的蜡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固态白烟,所以可燃。倾听,解惑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正确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布置作业 有关蜡烛还有其它探究内容的同学,在家中可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完成有关蜡烛的探究的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完成作业并可进行深入学习。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六、板书设计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 后:白烟1、检验物质燃烧后有水生成: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证明有水生成。2、检验物质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4、 黑烟: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碳(炭黑);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却后形成的石蜡固 体。5、 烟:是固体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七、教学反思正确引导学生,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及时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问题和探究目的,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认 真填写报告。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3.掌 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二、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 药品的取用。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 药品的取用。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 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 热不均而破裂。b 、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 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试管夹(1) 用途:夹持试管(2) 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 1/3 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①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3/4,也不应少于 1/4。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5、胶头滴 管、滴瓶(1) 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 注意事项: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 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 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 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 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烧杯(1) 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3。8、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②也不能随意丢弃;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六、板书设计1.初中化学常用仪器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第二课时Ⅱ.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 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镊子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2.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一倒二向三紧挨)(3)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注意事项:使用 量筒时,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Ⅲ.物质的加热1.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 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2.给试管中固体加热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注意点: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 1/3 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Ⅳ.仪器的洗涤1.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2.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Ⅴ.连接仪器装置 ( 见第 153 页) 1.玻璃导管插入塞子2. 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3.塞子塞进容器口七、板书设计1.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给试管中固体加热2.物质的加热3.仪器的洗涤4.连接仪器装置八、教学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 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 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