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动物药类.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76012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药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动物药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动物药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动物药类一、要求掌握的内容石决明 Concha Haliotidis【来源】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 (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 (Donovan)的贝壳。【产地】杂色鲍主产于福建以南沿海,皱纹盘鲍主产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沿海,羊鲍主产于台湾、海南等地沿海,澳洲鲍和耳鲍主产于澳洲、新西兰,白

2、鲍多混在澳洲鲍中。【化学成分】 碳酸钙,氨基酸,壳角质,胆素及无机元素。【性状鉴别】 1.杂色鲍 药材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味微咸 。2.皱纹盘鲍 药材呈长椭圆形。表面灰棕色,粗糙,生长线明显;疣状突起只有末端的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3.羊鲍 药材呈近圆形。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疣状突起只有末端的45个开孔,呈管状 。4. 澳洲鲍 药材呈扁平卵圆形。表面砖红色,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

3、面 。5.耳鲍 药材狭长耳状,略扭曲。表面光滑,具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疣状突起只有末端的57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6.白鲍 药材呈卵圆形。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理化鉴别】1.杂色鲍粉末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粉末显橙黄色荧光。2.本品粉末(过40目筛)的5蒸馏水浸出液1ml,加醋酸锌酒精饱和液23滴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杂色鲍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显黄绿色荧光。珍珠 Margarita 【来源】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 、蚌科(Unioni

4、dae)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产地】 海水珍珠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淡水养殖珍珠主产于安徽、黑龙江等地。 【化学成分】 碳酸钙(海水珍珠95.66%,淡水珍珠94.45%),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牛磺酸(taurine)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显微鉴别】 1. 磨片特征 可见粗细2种类型的同心环状层纹,粗层纹较明显,连续成

5、环,层间距离在60500mm之间;细层纹有些部位明显,多不甚明显,层间距不足32mm。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珍珠特有的彩虹般光彩环,又称“彩光”。2.粉末特征 为不规则碎块,半透明,有彩虹样光泽;表面显颗粒性,有的可见细密波状纹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横剖面置荧光灯下观察,天然珍珠显浅蓝色荧光,养殖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2. 将珍珠自60cm高处落下至玻璃板上,海水珍珠弹跳高度1575cm,淡水珍珠弹跳高度为510cm。 3.取本品火烧,表面变黑色,有爆裂声,并可见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附注】 养殖方法 天然珍珠:当珍珠贝和蚌在水中生长时,在一定的刺激下,刺激

6、点附近的外套膜上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上皮组织急剧裂殖,逐渐包围刺激原,然后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以刺激为中心,外套膜不断分泌珍珠质,渐次一层层地包围,逐渐形成珍珠。人工养殖珍珠:根据珍珠自然形成的原理,我国先后在海水、淡水中养珠获得成功,其养殖方法分殖核法和殖皮法2种。殖核法:将蚌壳的珍珠层磨成小核,用专门的器械插入蚌的外套膜内,即可培养出核珍珠。殖皮法:即将外套膜小片殖入另一蚌的外套膜内,可形成无核珍珠。水蛭 Hirudo 【来源】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 Whitmania pigra Whitman 、柳叶蚂蟥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或水蛭Hirudo ni

7、pponica Whitman的干燥体。【化学成分】 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肝素(heparin),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水蛭素(hirudin),属于多肽,一级结构由65个氨基酸组成。【性状鉴别】 1.蚂蟥 药材呈扁平纺锤形,长410cm,宽0.52 cm。背部稍隆起,黑棕色,有许多黑色斑点排成纵线5条,腹面平坦,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断面胶质样,有光泽。气微腥。2.柳叶蚂蟥 药材呈长条形,体长512cm,宽15 mm。两端稍细,背腹面均呈黑棕色。断面无光泽。3.水蛭 药材呈扁长圆柱形,体长25 cm,宽23 mm。体多弯曲扭转,黑棕色。断面无光泽。全蝎 S

8、corpio【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化学成分】 牛磺酸,蝎毒素(buthoxin)等。【性状鉴别】 药材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长大的钳状脚须,形如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体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气微腥,味咸。【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体壁碎片棕黄色、绿黄色或绿色,外表皮表面观呈多

9、角形网格样纹理,表面密布小圆孔眼,可见凸起的圆形毛窝。横纹肌纤维较多,无色或淡黄色,由波状的明暗带相间组成。刚毛先端锐尖或钝圆,具纵直纹理,髓腔细窄。有脂肪油滴。斑蝥 Mylabris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河南、安徽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群集于大豆、花生、茄子、棉花及瓜类植物上,危害植物的叶、花、芽等。 【采收加工】 在510月均可捕捉,以68月最盛。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易起飞时捕捉,捕捉时应戴手套,以免刺激皮肤和黏

10、膜,引起炎症;日出后可用纱兜捕捉。将捕到后的斑蝥用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化学成分】 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油12%,树脂,蚁酸(formic acid )等。 【性状鉴别】 1.南方大斑蝥 药材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步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2. 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长11.5cm。【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1)南方大斑蝥:体表刚毛极多,棕褐色,细刺状。体表碎片棱角明显,棕色,表面平或具小瘤突。板状肌纤维易见。气管壁组

11、织具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状物衬托。翅碎块可见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错排列微突起的纽扣状圆环,有刚毛。(2)黄黑小斑蝥:肌纤维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半透明,表面具细密的网状小方格或仅见密集整齐的顺纹。 【理化鉴别】 1.本品微量升华物白色,镜检可见柱形、棱形结晶。 2.本品升华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相对密度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试管内,再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液显樱红色或紫红色;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红色,显绿色荧光。 4. 将升华物滴加氢氧化钡水溶液封藏后镜检,可见斑蝥酸钡盐

12、的针晶束。 【含量测定】 斑蝥素的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本品含斑蝥素(C10H12O4)不得少0.35%。 蜂蜜 Mel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所酿的蜜。 【化学成分】 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约70%,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蜡,多种维生素(B1,B2,B6,A,D,E,K),酶类(淀粉酶、转化酶、过氧化酶、脂酶等),生长刺激素,乙酰胆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13、。 一般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丝不断并流成折叠状、味甜而纯正、有蜜香、不发酸、清洁无杂质者为佳。 【理化鉴别】 1.本品的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 2.将烧红的光滑铁丝插入蜜中即拿起,铁丝上不得有附着物。本品加水稀释,搅匀静置,不得有浮杂物或下沉物。3.本品1份,加水4份,再缓慢加入95%乙醇,不得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本品10g, 加新沸过后冷水50ml ,混匀,加酚酞指示剂2滴与0.1mol/L氢氧化钠液,应显粉红色,10s内不消失。 本品2.0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红褐色。 4.取本品约5.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

14、加水约25ml溶解,加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30%醋酸锌溶液各0.5ml,加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1滴消除泡沫),摇匀,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0ml,分别置于甲、乙2个具塞试管中,甲管加水5.0ml,乙管加新制的0.2%的亚硫酸氢钠5.0ml作空白,混匀,在284nm和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收度差不得大于0.34。【检查】酸度 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秒钟内不消失。 淀粉和糊精 取本品2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 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或红褐色

15、。 5-羟甲基糠醛 取蜂蜜约5.0g,精密称定,置 50ml量瓶中,加水约 25ml溶解,加 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 30醋酸锌溶液各 0.5ml,加水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 1滴消除泡沫),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ml,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具塞试管中,甲管加水5.0ml,乙管加新制的0.2亚硫酸氢钠溶液5.0ml作空白,混匀,在 284nrn和 336nrn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在284nrn与336nrn波长处的吸收度差不得大于0.34。【含量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测定 本品的还原糖含量不得少于64.0%。【附注】检查蜂蜜中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如发现乌头、雷公藤、羊踯躅或烟草等有毒植物的

16、花粉粒存在,为避免人食中毒,应作蜂蜜毒性试验。这类蜂蜜大多有苦、麻、涩的异味,不可药用。据分析,在有毒蜂蜜中,有的含雷公藤碱(wilforine)。蜂乳,又称“王浆,系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含蛋白质45%、转化糖约20,脂肪约14,以及B族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多种酶、促性腺神物质和抗菌素类物质等。已分析出60多种成分。确定C8和C10饱和与不饱和的单羟基脂肪酸为蜂王浆的主要成分,其中10一羟基癸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三分之一,按原料计算为1.52,具多种生理活性,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滋补剂,能作为神经官能症、心血管机能不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剂。蜂胶,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粘性

17、物质。旱黄褐色或黑褐色胶状物,气味芳香。成分含树脂50%55%、蜂蜡30、挥发油8%10%。有软化及溶解角质、促进伤曰愈合及杀菌作用。蜂房,为昆虫纲蜂科昆虫大黄蜂 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等的巢。呈莲房状或圆盘状,直径420cm。背面灰棕色,隆起处有一房柄,或连有小段树枝;腹面淡灰白色,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体轻,有韧性。含挥发油(蜂房油),为一种有毒成分。功能法风,攻毒。蟾酥 Venenum Bufoni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

18、neider的干燥分泌物。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泥土,用铜或铝制盒式夹钳(或指甲套)捏取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液,使白色浆液流于陶瓷或玻璃器皿中(忌用铁器,以免变黑),滤去杂质,取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为团蟾酥;如将鲜浆均匀涂于玻璃板上,晒干,即为片蟾酥。【化学成分】 华蟾毒基(cinobufagin,约5%),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约3.4%),蟾毒灵(bufalin,约1.8%),羟基华蟾毒基(cinobufaginol),蟾毒配基(bufotalin),远华蟾毒基,洋地黄毒苷元,肾上腺素等。【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

19、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用甘油水溶液装片,呈半透明不规则形碎块。用水合氯醛溶液装片并加热,则碎块透明并溶化。用浓硫酸装片,则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溶解缩小,呈透明类圆形小块,显龟裂斑纹,放置后逐渐溶解消失。【理化鉴别】 1.本品药材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2.本品氯仿提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本品甲醇提取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许,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3.本品1%的氯仿提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在波长

20、30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含量测定】华蟾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6.0%。蛤蚧 Gecko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广西等地。【采收加工】 每年59月捕捉,捕后将其击昏,剖腹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纱布擦干血液(不可水洗),然后用两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再用长于蛤蚧1/2的扁竹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1对,用线扎好。【化学成分】 肌肽(carnosine),胆碱,肉毒

21、碱,鸟嘌呤,蛋白质,磷质,脂肪酸,甘氨酸等。【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平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1/3,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显微

22、鉴别】 粉末特征 鳞片近无色,表面可见半圆形、类圆形隆起,略作覆瓦状排列,分布有极细小的粒状物,有的可见圆形孔洞(鳞片基部边缘处)。皮肤碎片淡黄色或黄色,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楚,布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常聚集成星芒状。横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或淡黄色、黄绿色、淡棕色;侧面观有明暗相间的细密横纹,呈平行的波峰状或微波状;横断面常呈三角形、类圆形、类方形。骨碎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呈不规则形碎块,骨陷窝呈裂缝状、长条形、类长圆形,边缘骨小管隐约可见。【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的乙醇提取液或酸水提取液,加生物碱沉淀试剂硅钨酸、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等,均有沉淀反应。 2. 凝胶蛋白电泳试验本品有7条谱带:A区

23、具有1条一级宽带;B区具6条谱带,4条一级带,2条三级带。3.蛋白黏度试验本品的蛋白黏度为1.40。【含量测定】总磷脂的含量测定 钼蓝比色法。本品总磷脂含量一般为1.286%。【附注】商品中发现有他种动物体充蛤抓入药,应注意鉴别。主要有: 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 Gekka japonicus Dumeril et Bibron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全长在20cm以下,无眼睑,吻鳞切鼻孔,鳞片细小,体背具多数不规则疣鳞,生活时尾易断。本品在多数省区均有发现。 壁虎科动物壁虎 Gekko chinensis Gray的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形似蛤蚧但体小,呈扁片状,头及躯干长 79 cm

24、,尾长 58 cm。吻鳞切鼻孔。背部褐色,粒鳞微小,散有细小疣鳞。 鬣蜥科动物蜡皮蜥Leiolepis belliana rubritaeniata Mertens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红点蛤阶。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全长约40 cm,尾长近体长两倍,有眼睑,鳞片细小,无疣鳞。体背灰黑色,密布橘红色圆形斑点,体两侧有条形横向的橘红色斑纹。指、趾狭长而细,均具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 Agama himalayana(Steindachner)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西藏蛤蚧。主产于西藏和新疆自治区,是一种地方性使用药材。全长 3436 cm,尾长超过体长,有眼睑,吻鳞不切鼻孔,脊背

25、有几行大鳞,四肢及尾背鳞具棱,指趾狭长,圆柱形,均具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 Tylototriton vorrucosus Anderson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全体呈条形,长 1319 cm,其中尾长达 7 cm。头近圆形,较大而扁,头顶部有倒“U”字形棱,中间陷下,无吻鳞。体表无鳞片,体侧有瘰疣,密生疣粒。足具4指5趾,尾侧扁而弯曲。乌梢蛇 Zaocys【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13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为偶

26、数,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扁圆形。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背鳞片外表面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3.727.4mm,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理化鉴别】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一级带3条、二级带和三级带各2条、扩散带1条。2.本品的石油醚浸出液在215.0nm、240.0nm、246.0nm处有吸收峰;乙醇浸出液在210.0nm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附注】据报道,当前充乌梢

27、蛇的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十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Guenther)、红点锦蛇 Elaphe rufodorsata(Cantor)、黑眉锦蛇Elaphe laeniurus Cope、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 Schmidt;鼠蛇属滑鼠蛇 Ptyas mucosus(Linnaeus)、灰鼠蛇 Ptyas korros(Schlegel);连蛇属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atum (Cantor)。游蛇属草游蛇 Natrix stolata(Linnaeus)等。这些伪品蛇与乌梢蛇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背鳞行列都是奇数,而乌

28、梢蛇背部鳞片为偶数列。背鳞也可进行显微鉴别。在无背鳞时可用头骨、躯椎骨比较,或用蛋白电泳以及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来鉴别。 金钱白花蛇 Bungarus Parvu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干燥体。【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化学成分】 蛋白质,脂肪,鸟嘌呤核苷,头部蛇毒中含多种酶如三磷酸腺苷酶、磷脂酶等,另含-环蛇毒、b-环蛇毒、g -环蛇毒(为强烈的神经性毒)及神经生长因子等。【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约24m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于口内。口腔内上颌骨有毒

29、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1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显微鉴别】组织特征 背鳞片外表面具众多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11.7mm,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理化鉴别】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一级带2条、二级带4条、三级带2条。2.本品石油醚浸出液在220.6nm、240.0nm、246.0nm处有吸收峰;乙醇浸出液在207.6nm、220.4nm处有吸收峰。【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30、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附注】(1)在广东、广西以白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 i (Boettger)作白花蛇(金钱白花蛇)用,使用时间己有百年之久。这味地区习用药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头背呈赭红色、似梨形,体背灰绿色,具30余个排成三行略呈六角形的红褐色斑块,尾部有黑红相间的环纹。(2)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区出现伪品金钱白花蛇多种,其充伪方式可分为: 由其它种幼蛇加工而成。主要的有游蛇抖动物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 (Gray).、铅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 (Boic)、渔游蛇Ntrix piscator (Schnei

31、der)、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 (Cantor)地。水赤链游蛇 Natrix annutaris (Mallowell)、黑背白环蛇Lycodon ruhstrati (Fiscller)和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 (Schneider)。其中尤以黑背白环蛇外形极似,充伪品甚多。眼镜蛇科的金钱白花蛇不同于游蛇科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无颊鳞,背鳞扩大至六角形,尾下鳞平行,后者具颊鳞互个,背鳞不扩大,尾下鳞双行;不同于同科金环蛇的主要形态特征是,白色横环纹2767个;黑纹宽于白纹(12个鳞),横纹不环绕腹部,后首是黄色环纹2333个,黑黄纹相间

32、近等宽,横纹环绕腹部。用正品银环蛇的成蛇体剖割加工成若干条小蛇身,再装上其他蛇的蛇头,盘成圆盘状,冒充金钱白花蛇。此类伪品主要区别点是,蛇身不完整,蛇头颈部与蛇身有拼接痕迹,蛇身白环纹数多10个左右,无蛇尾。以其它蛇的幼体用退色药水、油漆等将蛇身涂成白色环纹,此类伪品主要区别点为:白环纹的宽窄、间距不规则,背鳞不扩大呈六角形。蕲蛇 Agkistrodon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enther)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浙江、广西、江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精胺,蛇肉碱,-羟基赖氨酸,硬脂酸,蛋白质等。蛇毒中含有凝血酶、酯酶和抗血凝

33、素等。【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体长可达2m。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斑纹1725个,其“”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背鳞表面:呈浅黄棕色或浅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类三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鳞片近游离端鳞脊两侧具有2个端窝,略呈椭圆形。背鳞横切面:部分真皮和表皮向外呈乳头状突出,使外表面呈波浪形,突起部的真皮含较

34、多色素。内表面较平直,无乳头状突起。2.粉末特征 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具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表面观呈类圆形或类多角形隆起,覆瓦状排列,分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表皮表面密布暗棕色色素颗粒,多聚集成不规则网状或分枝状。横纹肌纤维较多。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有的表面可见细密的斜行交错纹理。【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7条谱带,一级带2条、二级带3条、三级带2条。【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附注】近年来发现蕲蛇的混淆品和伪劣品不少。主要的有:滑鼠蛇(Ptyas mucosus)、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

35、atus)、山烙铁头(T. montiqota orientalis)、腹蛇(Agklstrodo halys)、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等。鉴别方法主要从原动物形态(带皮者)和骨骼形态(去皮者)以及骨骼的组织特征,必要时配以蛋白电泳和紫外光谱等理比方法。同时还应注意鉴别劣质蕲蛇(死后变质的蕲蛇加工干燥品)、掺假蕲蛇(鲜蕲蛇剖腹后在蛇身皮下掺入异物再盘圆定形)和假冒蕲蛇(利用餐厅食用蕲蛇去掉的头皮尾,帖在去头皮尾的杂蛇身上,定形干燥)。麝香 Moschus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

36、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地】 主产于四川、西藏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年春季猎取,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 【化学成分】 麝香酮(muscone)含量0.9%5% 。尚含甾体化合物、麝香吡啶、蛋白质、肽类等。 【性状鉴别】 1.毛壳麝香 药材呈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

37、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状,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质较柔软。有特异香气。 一般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2麝香仁 野生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呈淡黄色或淡

38、棕色团块,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 【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观察,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麝香仁油润 ,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掌中,加水润湿,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指、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4. 取麝香仁0.1g ,加6

39、0%乙醇10ml,回流提取15min,滤过,取3ml放入小烧杯中,吊以宽2cm、长30cm的滤纸条,使其一端达于杯底,浸1h,将滤纸干燥,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上部显黄色荧光,中间显蓝紫色荧光,喷1%氢氧化钠液变为黄色。【检查】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他掺伪物。不得有霉变。【含量测定】 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C16H30O)不得少2.0%。【附注】 1.在商品毛壳麝香和麝香仁中均发现有掺伪品,如动物的肌肉、肝脏、血块、蛋黄粉、奶渣等;植物的儿茶粉、淀粉、锁阳粉、桂皮粉、大豆粉、丁香粉、地黄粉、海金沙等;矿物雄黄、赤石脂、铅粉、铁末、砂石等。以

40、上掺伪品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均能与真品麝香区分。 2.麝香的代用品研究工作已经很久,迄今具有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有灵猫香和麝鼠香两种。 灵猫香: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Viverra zibetha Linaeus及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香囊中成熟腺细胞的分泌物。主要研究对象为小灵猫的香囊分泌物,含香猫酮(zibetone)、香猫醇(zibetol)及降麝香酮(环十五烷酮)等。为蜂蜜样的稠厚液,具类似麝香气。陈藏器谓:灵猫“其阴如麝,功亦相似”。现已应用的有灵猫香六神丸,其功效与磨香六神龙相似。灵猫香雌雄动物均产香,雄性产香量比雌性高。 麝鼠香

41、:为田鼠抖动物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香囊中的分泌物。具有类似麝香的特殊香气。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5-顺式环十五烯酮等同麝香的大环化合物。麝鼠香只有雄性动物产,这一点与麝香相同。麝鼠原产北美州,其香也称“美国麝香”。我国东北及新疆、浙江、广西等省区均有饲养场,资源丰富,作麝香代用品的开发价值很大。鹿茸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来源】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产地】 花鹿茸主产

42、于吉林。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其中东北产者称“东马鹿茸”,品质较优;西北产者称“西马鹿茸”,品质较次。 【采收加工】 一般分锯茸和砍茸2种方法。 1.锯茸 一般从第3年的鹿开始锯取。二杠茸每年采收两次,第1次在清明后4550天(头茬茸),采后5060天采锯第2次(二茬茸);三岔茸则每年只采锯1次,约在7月下旬。锯下的花鹿茸进行排血、洗茸、钉钉扎口、煮烫和干燥等加工。马鹿茸加工方法不同处是煮烫时不要求排血,煮烫和干燥时间比花鹿茸要长。现在为保持茸的有效成分,有的地方不管鹿的品种,多加工带血茸,即将锯下的鲜茸,先用烧红的烙铁烫封锯口,使茸血不流出,再放入烘箱,烘干。2.砍茸

43、将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一起锯下,刮净残肉和筋膜,绷紧脑皮,进行煮烫、阴干等加工。【化学成分】 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50.13%),甾体类,尿嘧啶(uracil),尿素,尿嘧啶核苷(uridine),烟酸,次黄嘌呤,脑素,雌酮,雌二醇,多种前列腺素等。【性状鉴别】 1.花鹿茸 (1)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2个分枝者,习称“三岔”。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

44、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2)砍茸:为带头骨的茸,亦分二杠或三岔等规格。二茸相距约7cm,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1对弧形的骨,习称“虎牙”。脑骨白色,外附脑皮 ,脑皮上密生茸毛。 2.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1)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

45、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2)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分枝较长且弯曲;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梅花鹿茸粉末表皮角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毛茸的毛干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毛根常与毛囊相连,基部膨大作撕裂状。骨碎片表面有纵向纹理及点状孔隙。角化梭形细胞多散在。【理化鉴别】 1.本品水提取液,加2%茚三酮溶液,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加10%氢氧化

46、钠溶液,摇匀,滴加0.5%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2.本品40%乙醇提取液在253nm、2362nm波长处有最大和最小吸收峰。 牛黄 Calculus Bovis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收集。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立即取出,除净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或棉花等包上,外用毛边纸或纱布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以防裂开,阴干。胆囊结石习称 “胆黄”,肝管及胆管结石习称“管黄”。【化学成分】 胆色素72%76%(其中胆红素及其钙盐含量为25%70%),胆酸

47、7%10%(去氧胆酸1.96%2.29%、鹅去氧胆酸等及其盐类),胆固醇类1%5%,脂肪酸1.0%2.1%,卵磷脂0.17% 0.2%,黏蛋白,肽类,多种氨基酸及无机元素。 【性状鉴别】 1.胆黄 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2. 管黄 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一般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可见众多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