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2143.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2142.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2141.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2140.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213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与朱元思书》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 据拼音写汉字。泠泠( )作响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天 ( )水皆缥( )碧 经纶( )世务者 互相轩( )邈 (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急tuān_____甚箭 在zhòu_____犹昏 风烟jù_____净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 ④负势 竞上,互相轩邈。 ( )( )(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二、合作助学。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圈画出疑难点。2.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翻译课文。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⑧横柯上蔽,在昼有昏三、检测促学。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家______。 “书”的意思是:_______。 “与朱元思书”即__________。2.富阳至桐庐之间 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 分写。先写 “异水” ,以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 “奇山” ,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四、反思悟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1《五柳先生传》 学讲预案一课时一、自主先学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 ,字 , (朝代)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号 ,世称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 ②造饮辄尽(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④短褐穿结(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 ( ) ⑥颇示己志( )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⑧衔觞赋诗( ) ⑨无怀氏之民欤( )3.熟读课文,读准字句。二、合作助学1.检查自主先学的情况。2. (1)根据注解翻译课文。(2)强调重要句子 的翻译。①好读书,不求甚解。答: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答: ③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答: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答: 2三、检测促学1、字词理解。 何许: 不详: 因以为号焉: 不求甚解: 会意: 亲旧: 或: 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晏如: 自终: 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一词多义。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颇示己志: 3.古今异义。①造饮辄尽 古义: 今义: ②赞曰 古义: 今义: ③每有会意 古义: 今义: ④亲旧知其如此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①不详其姓字 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以乐其志 四、反思悟学 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答: 语文学八上第五单元第 22课3《五柳先生传》 学讲预案第二课时一、自主先学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二、合作助学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答: 2.陶渊明“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答: 3.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 4. “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答: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答: 6、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 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答: 三、检测促学阅读文章完成 1-8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1.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号__________。2.给加点的字注音。嗜_______ _____ 辄___ _________3.解释加点的字。4(1)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 (2)环堵萧然__________(3)期在必醉__________ (4) 短褐穿结__________4.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C.既醉而退(既:已经)D.以此自终(以:用)5.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6.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答: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答: 7.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 8.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答: 四、反思悟学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今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农田外, 请你给他推荐一份合适的工作。答: 1《马说》 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链接A.作者简介韩愈,字 ,河南河阳人,唐代 、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B.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祗( ) 骈( )尽粟( ) 一石( ) 槽枥( )3. 熟读课文,读准字逗:二、合作助学1.检查自主先学的内容:2.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小组讨论疏通课 文把握下列字词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见 策之 骈 槽枥 以 称 。通假字:食: 见 3.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2(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2)没有遇见“伯乐” , “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5.细读课文 ,合作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6.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三、检测促学1.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 不知马也(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策之不以其道4.课内精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 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四、反思悟学 1.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2. 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1《送东阳马生序》学讲预案励志名言1.什 么 是 路 ? 就 是 从 没 路 的 地 方 践 踏 出 来 的 , 从 只 有 荆 棘 的 地 方 开 辟 出 来 的 。——鲁 迅 。2. 苦 难 对 于 人 生 是 一 块 垫 脚 石 , 对 于 能 干 的 人 是 一 笔 财 富 , 对 于 弱 者 是 个 万 丈 深 渊 。——巴 尔 扎 克 。一、自主先学1.文 学 常 识 填 空 :本 文 作 者 是 , 字 景 濂 , 号 潜 溪 , 朝 文 学 家 。 本 文 选 自 《 宋 学 士 文 集 》 ,是 一 篇 ( 体 裁 ) 。2. 序 , 是 一 种 文 体 , 有 书 序 和 赠 序 之 别 。 本 文 是 一 篇 赠 序 。 赠 序 是 临 别 赠 言 性 质 的 文 字 , 内 容多 是 勉 励 、 推 重 、 赞 许 之 辞 。3. 解 题 : 洪 武 十 一 年 ( 1378) , 即 宋 濂 告 老 还 乡 的 第 二 年 , 应 诏 入 朝 晋 见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 正 在太 学 读 书 的 同 乡 晚 辈 马 生 前 来 拜 访 。 宋 濂 了 解 到 马 生 是 个 “善 学 者 ”, 便 写 下 这 篇 序 , 勉 励 他珍 惜 太 学 的 条 件 , 刻 苦 学 习 。 东 阳 , 现 在 浙 江 省 东 阳 市 , 明 朝 属 于 金 华 府 。 马 生 , 即 马 君 则 ,当 时 是 国 子 监 太 学 生 ; 生 , 是 长 辈 对 晚 辈 读 书 人 的 称 呼 , 作 者 当 时 已 经 69 岁 。4. 给 加 点 字 注 音 :嗜 学 ( ) 弗 之 怠 ( ) 逾 约 ( ) 叱 咄 ( )( ) 俟 其 欣 悦 ( ) 负 箧 曳 屣 ( ) ( ) 皲 裂 ( ) 媵 人 ( ) 以 衾 拥 覆 ( ) 皆 被 绮 绣 ( ) ( ) 容 臭 ( ) 烨 然 ( ) 缊 袍 ( )5. 熟 读 课 文 。 要 求 : 读 准 字 音 , 读 准 断 句 。二、合作助学( 一 ) 疏 通 文 意1. 解 释 句 中 加 点 的 词 。余幼时即嗜 学 致 书 以 观 : 每假 借于藏书之家 走 送 之 逾 约 益 慕 圣 贤 之 道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 趋 百 里 外 执 经 叩 问 稍 降 辞 色 援 疑 质 理 或 遇 其 叱 咄 2礼 愈 至 俟 其 欣 悦 卒 获 有 所 闻 负 箧 曳 屣 四 支 僵 劲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同 舍 生 皆 被 绮 绣 腰 白 玉 之 环 右 备 容 臭 烨 然 緼 袍 敝 衣 以 中 有 足 乐 者 :2. 结 合 课 下 注 释 , 翻 译 下 列 句 子 。① 手 自 笔 录 , 计 日 以 还 。② 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 ,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③又 患 无 硕 师 名 人 与 游 , 尝 趋 百 里 外 从 乡 之 先 达 执 经 叩 问 。④ 先 达 德 隆 望 尊 ,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 未 尝 稍 降 辞 色 。⑤ 余 立 侍 左 右 , 援 疑 质 理 , 俯 身 倾 耳 以 请 。⑥或 遇 其 叱 咄 , 色 愈 恭 , 礼 愈 至 , 不 敢 出 一 言 以 复 。⑦ 寓 逆 旅 主 人 , 日 再 食 , 无 鲜 肥 滋 味 之 享 。⑧余 则 缊 袍 敝 衣 处 其 间 , 略 无 慕 艳 意 。⑨以 中 有 足 乐 者 , 不 知 口 体 之 奉 不 若 人 也 。⑩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 二 ) 整体 感 知 课 文1.文 章 哪 句 话 概 括 了 作 者 求 学 时 的 情 形 ?2. 学 生 试 背 课 文 , 最 好 能 当 堂 背 会 。3三、检测促学[甲 ]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 解 ] ① [孤 陋 ]片 面 、 浅 陋 。 ② [资 ]盘 缠 。 ③ [审 ]详 细 。④ [庶 几 ]差 不 多 。 ⑤ [子 羔 、 原 宪 ]孔 子 的 弟 子 。 ⑥ [勉 ]勤 勉 , 努 力 。1. 以 下 四 组 语 句 中 加 点 的 词 意 思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 )A. 既 加 冠 若 既 不 出 户 B. 故 余 虽 愚 虽 有 子 羔 、 原 宪 之 贤C. 俯 身 倾 耳 以 请 夫 以 孔 子 之 圣 , D. 益 慕 圣 贤 之 道 曾 益 其 所 不 能2.解 释 下 列 加 点 的 词 。或 遇 其 叱 咄 不 幸 而 在 穷 僻 之 域 又 患 无 硕 师 名 人 与 游 若 既 不 出 户 3.将 文 中 画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 从 以 下 两 题 中 任 选 一 题 )( 1) 尝 趋 百 里 外 , 从 乡 之 先 达 执 经 叩 问 。( 2) 人 之 为 学 ,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4.甲 乙 两 段 文 字 所 谈 的 都 是 为 学 之 道 , 这 两 段 文 字 所 说 的 道 理 , 其 共 同 之 处 有 哪 些 ? 不 同 之 处有 哪 些 ? 四、反思悟学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有哪些?语文学科第五单元第 24 课第二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学讲预案4励志名言:1. 业 精 于 勤 , 荒 于 嬉 , 行 成 于 思 , 毁 于 随 。 ——韩 愈 。2. 一 个 有 决 心 的 人 终 将 找 到 他 的 路 。 ——英 国 谚 语 。一、自主先学1. 复习上节课内容:(1)提问背诵课文。(2)检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二、合作助学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写他求学时的艰难的?2.根据第二段内容,请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文中写了教师的态度和同舍生的生活,各有什么作用?4.作者的勤奋又体现在哪里?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 慕的原因。6.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7.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三、检测促学{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1. 解 释 下 面 加 点 的 字 。① 每 假 借 于 藏 书 之 家 ② 礼 愈 至 ③ 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 ④ 主 人 怪 问 衡2. 下 列 加 点 的 字 意 义 和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 )A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B 弗 之 怠或 遇 其 叱 咄 从 乡 之 先 达 执 经 叩 问C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D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3. 用 现 代 汉 语 翻 译 下 列 句 子① 余 立 侍 左 右 , 援 疑 质 理 , 俯 身 倾 耳 以 请 。② 主 人 感 叹 , 资 给 以 书 , 遂 成 大 学 。4. 甲 、 乙 两 个 文 段 分 别 写 了 哪 些 事 例 ( 故 事 ) ?甲 文 乙 文 5. 甲 、 乙 两 个 文 段 中 的 主 人 公 可 谓 都 取 得 了 成 功 。 请 从 取 得 成 功 的 原 因 的 角 度 谈 谈 你 从 中 得 到了 怎 样 的 启 示 。四、反思悟学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61《诗词曲五首》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了 解 作 者 :( 1)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作 者 __________, _____代 诗 人 。 “酬 ”在 这 的 意 思 是 。( 2) 《 赤 壁 》 作 者 __________, _____代 诗 人 。( 3) 《 过 零 丁 洋 》 作 者 _________,自 号 _______,________( 朝 代 ) 诗 人 , 民 族 英 雄 。2.识 记 重 点 字 词 , 给 加 点 字 注 音 。闻 笛 赋( ) 烂 柯人 ( ) 折 戟( ) 干 戈( ) 长精 神 ( )寥落 ( ) 认 前 朝( ) 铁 未 销( ) 飘 絮( ) 嵇康 ( ) 3.解 释 下 列 加 点 的 词 。暂 凭 杯 酒 长精 神 ( ) 折戟沉 沙 铁 未 销 ( ) ( ) 自 将磨 洗 认 前 朝 ( ) 干戈寥落四 周 星 ( ) ( )零 丁 洋 里 叹 零丁( ) 留 取 丹心照 汗青( ) ( ) 二、合作助学:(1)检 查 自 主 先 学 的 情 况 。2. 研 读 课 文 , 小 组 讨 论 完 成 :1、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首 联 中 的 “凄 凉 地 ”和 “弃 置 身 ”表 达 出 作 者 什 么 样 的 情 感 ?(2)颔 联 用 了 什 么 手 法 ? 传 达 出 作 者 什 么 心 情 ?(3)如 何 理 解 “沉 舟 ”和 “病 树 ”以 及 本 联 蕴 涵 的 哲 理 ?(4)诗 人 在 《 赤 壁 》 中 是 怎 样 评 价 赤 壁 之 战 的 ? 请 结 合 相 关 的 语 句 分 析 。2(5)《 过 零 丁 洋 》 中 的 颔 联 运 用 了 什 么 修 辞 手 法 ? 结 合 相 关 语 句 谈 一 谈 。(6)尾 联 是 千 古 传 诵 的 名 句 , 抒 发 了 作 者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三、检测促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 首 诗 诗 题 中 的 “乐 天 ”指 的 是 ________。2.用 “/”划 分 下 列 诗 句 的 节 奏 :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 , 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 3.诗 中 流 露 诗 人 无 限 辛 酸 和 愤 懑 不 平 之 情 的 诗 句 : 4.用 典 故 暗 示 作 者 贬 谪 时 间 之 长 和 因 人 事 变 迁 而 产 生 的 怅 惘 心 情 的 句 子 :5.点 明 题 意 , 表 明 诗 人 坚 定 的 意 志 和 乐 观 精 神 的 诗 句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 赤 壁 》 中 发 挥 想 象 , 从 反 面 落 笔 谈 论 历 史 , 抒 发 感 慨 的 诗 句 是2.《 赤 壁 》 蕴 含 机 遇 造 人 的 哲 理 , 且 隐 含 着 诗 人 对 自 己 生 不 逢 时 、 怀 才 不 遇 的 慨 叹 之 情 的 诗 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 首 诗 的 作 者 是 _______, _____朝 的 诗 人 。 2.用 比 喻 暗 示 国 家 命 运 与 个 人 命 运 紧 密 相 连 的 句 子 :_____ 。3.一 语 双 关 , 巧 妙 的 借 地 名 写 出 形 势 的 险 恶 和 境 况 危 苦 的 句 子 :__ 四、反思悟学你 还 知 道 中 国 历 史 上 有 哪 些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的 英 雄 人 物 ? 请 说 一 说 他 们 的 故 事 。语文学科第五单元第 25 课第二课时《诗词曲五首》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了解作者(1) 《水调歌头》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 _____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名。(2)《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__________, _____代散曲作家。 “山坡羊”是__________。2. 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宫阙( ) 婵娟( ) 琼楼( ) 低绮户( ) 潼关( )峰峦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千里共婵娟 ( ) 高处不胜寒( ) 何似在人间 ( )二、合作助学:1.检查自主先学的情况。2.研读课文,讨论完成:小组讨 论:(1)说说《水调歌头》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2)在月光的引领下,词人的心理在发生着变化,请根据词中的句子或者词语梳理这一过程。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愿?(5)《山坡羊· 潼关怀古》前三句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简要说一说“聚”和“怒”的写的妙处。(6)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全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促学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中具有哲理并表现作 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____ 2.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词中表现诗人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5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4.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同时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四、反思悟学: 我们学习的这五首诗歌曲,有的抚今追昔,有的感时伤怀,有的思亲忧国。它们好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一道五彩画廊,或沉郁豪放,或抑郁豪爽,或激昂慷慨,或乐观旷达,或深沉感慨。“腹有诗书气自华” ,课后让我们继续品读诗歌国度里的其他优秀的杰作,说一说给你心灵上的触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