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相见欢课件+教案+素材(打包3套) 苏教版
-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相见欢教案 苏教版.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相见欢课件 苏教版.ppt
- 相见欢(李煜).mp3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相见欢设计理念: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在构思中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 美情趣。教学目标: 1、体会无形情感有形化的表达效果。2、西楼、梧桐意象的把握。3、理解作者深切浓重的无限愁思。重 点及难点:1、体会无形情感有形化的表达效果。2、西楼、梧桐意象的把握。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图片)他是谁?一生璀璨若流星,也迅乎若流星。他丰神隽逸,心如赤子,魂系诗书,仙品一般的人物,却被命运之掌推上乱世闹哄的前台。富贵云烟,一梦黄梁,原只是红尘的一段误会,种种旖旎不过虚假幻象。陷入这滚滚红尘,不过了结一段债:情债,文字债,家国债。他就是(生答:李煜)。二、作者简介: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后为宋太宗毒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三、初读明大意:1、读准字音;节奏,重音,语速,语调。2(学生自由读,请学生读,请学生评)2、说出本词所表达的大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教师准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 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四、再读绘情境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 绘词所要表现的内容:怎样的地方? 怎样的景色?怎样的语言?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表情?(学生动笔写作构思,生点评)五、三读品真情1、“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中“别”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此时词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到底是什么滋味?(补充交代写作背景)(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生交流,教师补充: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 “三千里山河” “雕栏玉砌”的怀念;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这离愁,包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 歌燕舞的追忆;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六、四读名手法1、词人用哪些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为什么选用这些景物?2、离愁能用剪刀剪能用手理吗?你知道词人用了什么手法?3、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3教师准备内容赏析: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无言,为何无言?——因为“独”,即“独自”。词人此时是阶下之囚,无人陪伴,与谁言说?自然“无语”。不愿说,无人说,说了也无人理解,说又何用。由此可见,此处之“独”,虽解释为“独自”,却包含了“孤独”之意。——西楼。西楼未必在西边,西楼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带有哀愁哀伤之意(因西方是日落之地,日落象征衰弱或死亡)。同时,西楼是望月之地(相对于东升的月亮来说,什么楼 都在西边),西楼又具有怀人思乡之意蕴。在此时,词人登上西楼他想到了什么?——故国,想到自己当皇帝时的奢华生活。——月如钩。如钩之月就是残月。残月后半夜才出现,作者此时登楼,说明什么?残月有何象征?——说明作者夜不能寐。为什么?愁。囚徒之愁。残月,象征了残缺,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象征了词人故国和人生。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深院、 清秋”这些意象,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寂寞,悲凉。——梧桐是一种树木,它 能寂寞吗?寂寞的是谁?清秋是季节,能“锁”吗?被锁的是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和“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人自己。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被幽囚,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愁苦之情。——梧桐在古典诗歌中,从来就是表现愁情的物象,“梧桐雨,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夜雨,夜凉桐叶声声”(陆辅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等等,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是个萧瑟悲凉的季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秋天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上阕这两句写景,视角是否相同?这两句景物描写实际上写的是词人怎样的生活?——不同,上句是仰视,下句是俯视。这两句景物描实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囚禁生活。烘托了作者的万千愁绪,悲凉至极。(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心情)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这里又有比喻,又有对比,又有谐音双关。什么东西一剪就断?丝;什么东西一里就顺?还是丝。用丝谐音“思”,这就是谐音双关。意为“愁思”剪不断,理还乱。但离愁和丝相比,剪不断,理还乱。因为离愁万千,根本无法去理。这里,作者把无形的情感——愁绪——比喻为有形的事物“丝”,使抽象的情感有形化,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变得有了质感。很多诗人都借助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生 动形象来表现愁绪: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用有形的白发来写无形的愁绪,写出了愁的长度;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写愁的重量;春观“春4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写愁的多。那么,本句是写愁的什么特点?——韧。——“别是一般滋味”,看来这种滋味 作者说不出来,可者无处可说,甚至就是他不愿意说,只能常在心头萦绕徘徊,历久不去了。——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开解,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教师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来,本词上阕是描写——写景,下阕是抒情。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写词人的眼中之景,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表现出词人幽囚生活的寂寞和愁苦。词 的下片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对愁的深刻体验。教师:他能够将如此深重的愁思,借助简洁景物描写表现出来,足见其才情。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他: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七、五读深体会学生自读品味。八、课文小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首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以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九 、拓展延伸《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学生品读)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全诗。2、搜集李煜的其他的诗,读给大家听。设计板书相见欢 李煜上片:囚禁生活 写景下片:亡国愁苦 抒情写作手法:比喻双关环境烘托5主旨:离愁别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