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件(打包7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件打包7套新版新人教版.zip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件打包7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102.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6.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7.ppt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8.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9.ppt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100.doc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101.ppt
  • 全部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102.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6.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7.ppt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8.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99.ppt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100.doc--点击预览
    •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805241101.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2.过程与方法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三、 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四、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五、教学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木条、火柴、澄清石灰水;大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2 个)、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回答]1.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证明此瓶气体是氧气。[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学 生思考][挂图]展示 P36 图 2—17[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1.在图 2—17,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 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讨论]……[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 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活动)(实验完毕,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的现象)[陈述]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陈述]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教师] 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可让学生板演][板演如下]1.碳+氧气 二氧化碳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 1、5、6、7、8 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答案]1、加热法,气压法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 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 收集。3.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会倒流回试管,热的试管遇到冷水,试管会炸裂,所以实验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则燃 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会把中部和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甚至很快就熄灭了。5、氧气不纯的原因,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大家现在就来总点燃点燃结,看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学生总结][总结结果如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把药品加入试管中并固定好试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准备好,再进行加热;然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实验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槽,最后再熄灭酒精灯。[教师]这样的操作顺序很难掌握,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操作顺序编成顺口溜或者歌谣,帮助我们记忆?[板书]查、装、定、点、收、离、熄[讲解]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 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八、板书设计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九、教学 反思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去实验室亲自体验实验中的诸多问题,第二课时再把遗留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处理。这样学生不得不亲自去选择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动手去完成仪器的组装、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小组再讨论制定实验的步骤、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完成实验结果的交流和反思。这种先让学生去体验、探究的方式,肯定是很费时间,而且课堂上会状况不断,需要教师预先设想到很多的意外情况。在现在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少有教师愿意这样去做,总觉得这样的课堂效率低,课堂容量小。像本节课中,学生只是练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基本操作,而至于实验装置的 选择依据、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催化剂的概念等,都没有深入介绍。学生在实验时暴露出了 很多问题,像药品的添加顺序、仪器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必须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倒放在水槽中、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必须竖直、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亲自尝试了错误操作后又自觉改正的,印象肯定很深。令人惊喜的是,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可贵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联系。例如,有的同学问:“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不是说明氧气不溶于水啊?”在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他又问:“ 是否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啊?”看来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依据他已经掌握了。还有的同学问道:“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什么啊?”“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是不是和密度有关系?”。。。。。。相信经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获得答案,比起我们教师直接告诉他,让他记住答案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也会大大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教学已经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实验这一载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教 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多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把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创新中成长。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 O2的体积分数。三、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五、课时安排:2 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 1/5 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七、板书设计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23.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4.混合物与纯净物八、教学反思本课题的重点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实验测定过程的研究,虽然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学科,学生了解的化学知识相对比较少。但经过序言和第一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认识,有一些简单的化学概念,理论做基础。在备课的时候应考虑,这节课是否应该多给学生留一些展示的机会,但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不能给学生演示,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因此,应把重点放在讨论实验过程,试验现象和试验中应该注意的问上。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问题。课题 1 空气 (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三、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提出问题 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 P25 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分组讨论,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 3】氮气有哪些用途呢?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及时记忆落实投影展示图 2-8,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畅说欲言。 提高识图能力组织讨论: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3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教育目的展示当地当日空气质量日报阅读资料,了解空气质量预报的意义和指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用漫画、短文、框图、或以“我想说……”为题等,总结知识或告诫世人爱护环境均可自由发挥,自我表现 课题 2 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五、教学用具:铁架台、燃烧匙、集气 瓶、酒精灯;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六、课时安 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活动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师]问:桌面上有(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 闻能区分吗?[生]不能。[师]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 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活动二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师]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肯 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生]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学生思考并认同。活动三氧气是否易溶于水?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2.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3.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 水中只能溶解30 mL 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生] 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步骤。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现象:复燃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活动四 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师]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 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 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师]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 Fe3O4)。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生]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总结并板书]氧气是一 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八、板书设计课题 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 -183 ℃ 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 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九、教学反思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而氧气又是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 物质作为学习素材,不仅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物质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上完这节课后有三点心得体会:一、成功之处:1、即先学习物理性质然后才学习化学性质,有简单到复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本节课的重点也比较突出。2、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较强烈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对照实验贯穿始终,使学生有强 烈的视觉对比,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也是 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最好机会。3、实验现象较明显,比如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比在氧气中燃烧剧烈,而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确能燃烧。实验很成功,课堂学习气氛很活跃。二、不足之处:1、课堂上讲得过多一些,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回答。2、探究实验还不能达到收放自如。需要更多的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设计问题时,要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3、课堂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造成后半断时间很匆忙。课堂的最后虽然简单的小结了一下,但未能追问学生的收获以及这节课未弄清楚的问题。课题 3 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教学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三、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四、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五、课时:2 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该课内容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仪器与药 品分 组提供: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激趣导入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思考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观看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导向。(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参照教材 P37图 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组内交流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实验探究(课件展示)【实验 2-5】内容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 快慢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实验 2—6】。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发现(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过氧化氢 水+氧气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 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后的习题。(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观看,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还需增加【实验 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 散思维(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分析发现新问题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 验上升到理论思 考。深入探究(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课件展示)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七、板书设计一、实验室制法:1.过氧化氢 水+氧气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催化剂三、分解反应八、教学反思二氧化锰加热二氧化锰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 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1.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2.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 少。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广泛的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 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化学的神秘和魅力。为了达到目的,教学 上花时较多,易拖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