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作业课件(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zip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课件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5.ppt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4.ppt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3.ppt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2.ppt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1.ppt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0.ppt
  • 全部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5.ppt--点击预览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4.ppt--点击预览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3.ppt--点击预览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2.ppt--点击预览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1.ppt--点击预览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706301110.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 藤野先生D C 3. 下面的 语 段中有两 处语 病 , 请 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 见 。① 鲁迅先生的 《 藤野先生 》 , 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②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人生。 ③ 文中重点刻画了两人交往的生活片段 , 叙事中既有对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的赞扬 , 也有作者对藤野先生深沉的怀念之情。(1)第 ② 句有 语 病 , 修改意 见 : 。(2)第 ③ 句有 语 病 , 修改意 见 : 。将 “人生 ”改 为 “人生 经历 ”将 “刻画 ”改 为 “叙述 ”阅读 下文 , 回答问题。五月的鲜花肖复兴阎述诗是北京市的特级数学老师 , 这在我们汇文中学数学教研组里 , 是唯一的。学校里所有的老师 , 包括我们的校长对他都格外尊重。他只教高三毕业班 , 不过 , 他常在阶梯教室给我们初一的学生讲数学课 , 谁都可以去听。我慕名去阶梯教室听过他的一次课。那一天 , 阶梯教室坐满了学生和老师 , 连走道都挤得水泄不通。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 他正好出现在教室门口。他讲课的声音十分动听 , 像音乐在流淌;板书极其整洁 , 一块黑板让他写得井然有序 , 像一幅书法、一盘围棋。他从不擦一个字或符号 , 写上去的一点一横 , 就像钉上的钉、落下的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随手在黑板上画的圆 , 不用圆规 , 一笔下来 , 居然那么圆 , 让我们这些学生叹为观止 , 差点儿没叫出声来。45分钟一节课 , 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 , 下课铃声正好清脆地响起, 真是料 “时 ”如神。 课后以后 , 同学们围在黑板前啧啧赞叹。阎老师的板书安排得错落有致 , 从未擦过一笔、从未涂过一下的黑板 , 满满堂堂 , 又干干净净 , 简直像是精心编织的一幅图案。同学们都舍不得擦掉。前些年 , 我回母校见过阎老师的备课笔记本 , 那样一丝不苟 , 像他的板书一样 , 不涂改一处 , 哪怕是一个圆、一个三角形 , 都用圆规和三角板画得规规矩矩 , 而且每一页都布置得整齐有序 , 整个笔记本像一本印制精良的书。阎老师是把数学课当成艺术对待的 , 他把数学课化为了艺术。只是当时我不知道阎老师其实就是一位艺术家。一直到阎老师逝世之后 , 学校办了一期纪念阎老师的板报 , 在板报上我见到诗人光未然先生写来的悼念信 , 信中提起那首著名的抗战歌曲 《 五月的鲜花 》 , 方才知道是阎老师作的曲。想起阎老师的数学课 , 便不奇怪 , 他既是一位数学家 , 又是一位音乐家 , 他将音乐形象的音符和旋律 , 与数学抽象的符号和公式 , 那样神奇地结合起来。那一年 , 是 1963年 , 我上初三 , 阎述诗老师才 58岁 , 却早早离开了我们。 他是患肝病离开我们的。肝病不是肝癌 , 并不是不可以治的。如果他不坚持在课堂上 , 早一些去医院看病 , 也不至于这么早走的。他就像唱着他的 《 五月的鲜花 》 的战士 , 不愿离开自己战斗的岗位一样 , 不愿离开课堂。在所有抗战歌曲中 , 这首 《 五月的鲜花 》 最为别致。 从那一年后 , 我再唱起这首歌 “五月的鲜花 , 开遍了原野 ,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 便想起阎老师。(选自 2015年 9月 8日 《 羊城晚报 》 , 有删改 )4. 如果将 题 目 换 成 “阎 述 诗 老 师 ”, 与 “五月的 鲜 花 ”相比 , 哪个更好?谈谈 你的理解。示例: “五月的 鲜 花 ”更好。因 为 “五月的 鲜 花 ”象征着 阎 老 师 兢兢 业业 、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5. 文章主要回 忆 了 阎 老 师 的哪几件事? 试简 要概括。一是上 课认 真 , 板 书 工整、 规 范;二是 备课严谨 , 一 丝 不苟;三是作为艺术 家 , 他 为 抗 战 歌曲 《 五月的 鲜 花 》 谱 曲;四是 带 病 坚 持上 课 , 耽误 了治病。6. 请谈谈 你 对 文中画 线 句子的理解。《 五月的 鲜 花 》 之所以 “别 致 ”, 是因 为 它是教数学的 阎 老 师谱 的曲 , 更重要的是 , 它是 阎 老 师坚 守 岗 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写照。这 首歌不 仅 是抗 战 歌曲 , 也是 阎 老 师 精神的 赞 歌。7. 请 根据 选 文内容 , 说说阎 述 诗 老 师 是一个怎 样 的人。阎 老 师 是一位工作 认 真 负责 , 治学 严谨 , 多才多 艺 , 热爱 教育事 业 且无私奉献的老 师 。8. (2016·淮安 )阅读 下面一段文字 , 按要求回答问题。梦想 , 就是青春坚定的方向。播种梦想 , 描绘人生最美丽的篮图;追逐梦想 , (抒写 抒发 )人生最动人的诗行;超越梦想 , 揍响人生最强劲的乐章!不惧风雨 , 不畏艰险 , 朝着青春的梦想扬帆远航。(1)给 文段中加点字注音。逐: .(2)改正文段中的两个 错别 字。篮 改 为 .揍 改 为 .(3)结 合 语 境 , 从文段括号内 选择 恰当的 词语 填写在横 线 上。.zhú蓝奏抒写2 我的母亲D 2. 请 分 别 用一个成 语 概括下面句子的含 义 。(1)她 们 生气 时 便打 骂 孩子来出气 , 一面打 , 一面用尖刻有刺的 话骂给别 人听。 ( )(2)没有一句 话 提到什么人 , 也没有一个字提到 这 十天半个月来的气 脸 ,然而各人心里明白。 ( )指桑 骂 槐心照不宣3. 文中写了母 亲 三次流泪 , 你从中 读 出了什么?(1)期望之泪 , 我 读 出了她 的性格。(2)止争 之泪 , 我 读 出了她 的性格。(3)尊 严 之泪 , 我 读 出了她 的性格。严 格管教 , 珍惜 亲 情隐 忍善良 , 以柔克 刚刚 烈如火 , 捍 卫 名 节母亲养蜗牛梁晓声父亲去世后 , 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 , 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 , 令人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 , 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 , 粉红色 , 半透明 , 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 , 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 ,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 , 盒盖儿敞开一半 , 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 , 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 ,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 , 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 , 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 , 为了讨母亲欢心 , 我也停止写作 , 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奶奶 , 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 , 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 , 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 , 说可好吃了!”“可 …… 它们现在还小啊 ……”“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 , 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 , 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我阻止他: “ 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 ” 儿子眨巴眨巴眼睛 , 受了天大委屈似的 , 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 “ 好 , 好 , 等它们长大了 , 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 , 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 , 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 , 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 , 而母亲肯定地回答 —— 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 , 儿子确定地说 , 它们已经长大了 , 不是长大了一些 , 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 —— 根本就没长。然而 , 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 , 怎么说 , 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 , 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 , 从背着的 “房屋 ”内探出时 , 憨态可掬 , 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 , 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 , 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 , 我不想等了 , 现在就要吃 , 只吃一次 , 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 , 我将儿子拉至跟前 , 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 , 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 …… 儿子低下头说: “爸爸 , 我明白了 , 如果我吃了蜗牛 , 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 , 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 , 母亲端上一盆儿汤 , 对儿子说: “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 , 快喝吧。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 “不是我让奶奶做的! ”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 , 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 ,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 , 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 , 细细剁碎 , 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 , 母亲说: “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 , 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 , 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 , 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 , 令我肃然 , 令我震颤 , 令我沉思 ……”(有删改 )4. “母 亲 养 蜗 牛 ”的故事可 谓 波 澜 起伏。 请 将相关情 节 填写在下面横 线处 。(1)① 。波 澜顿 起。(2)蜗 牛逐 渐长 大 , 母 亲刚 将 蜗 牛移入新居 , 儿子却 说现 在就要吃 蜗 牛。波 澜 再起。(3)②蜗 牛 长 大了 , 儿子已 经 放弃吃 蜗 牛的念 头 , 母 亲 却突然端出一盆 “蜗 牛汤 ”。波 澜 又起。蜗 牛尚小 , 母 亲 精心照料 , 儿子却 说 要吃 蜗 牛5.结 合具体内容 , 说说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① 突出了母 亲对蜗 牛照料的精心 , 表 现 母 亲对蜗 牛的喜 爱 或突出 蜗 牛对 于母 亲 的特殊意 义 。 ② 为 下文写母 亲 舍不得 这 些 蜗 牛被吃掉等情 节 做铺垫 。6.细读 文中画横 线 的句子 , 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通 过 人物的 语 言 (对话 )表 现 人物心理。从儿子的 话语 中 , 表 现 出儿子想吃 蜗 牛的急切心理。从母 亲 看似矛盾的 话语 中 , 表 现 出母 亲为蜗 牛 长 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 蜗 牛被吃掉的心理。用人物 说话 的 语 气 变 化表 现 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 语 气 变 化 , 表 现 了他想吃 蜗 牛的急切心理。母亲 先肯定后否定的 语 气 变 化 , 显 示了她 为蜗 牛 长 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 牛被吃掉的心理。 选 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 词语 表 现 人物心理。写母 亲时, 先用 “肯定 ”“分明 ”来突出她看到 蜗 牛 长 大 时 的自豪 , 后用 “总 是 ”“根本 ”表现 她舍不得 蜗 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 时 , 用 “确定 ”“已 经 ”“许 多 ”突出他想要吃 蜗 牛的急切心理。7.本文的主 题 是什么? 请 写出两个方面 , 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① 表 现 老人 们对 情感交流的渴望 , 希望引起人 们 关注。文章开 头 点出母亲 寂寞;中 间 写母 亲 精心照料 蜗 牛 , 和 蜗 牛 进 行心灵的交流; 结 尾提醒人们给 予关注。 ② 表 现浓浓 的 亲 情。母 亲爱孙 儿 , 虽 然舍不得 蜗 牛 , 却从未回 绝孙 儿吃 蜗 牛的 请 求 , 最后用巧妙的 办 法 满 足了 孙 儿的要求。 孙 儿爱 奶奶 , 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 夺 奶奶的 欢乐时 , 就再也不提吃 蜗 牛了。“我 ”爱 母 亲 , 能体察到母 亲 的寂寞和 欢乐 , 常停止写作陪母 亲观赏蜗 牛 ,并 说 服儿子不再想要吃 蜗 牛。 ③ 表 现对 小生命的 爱 。母 亲 像呵 护 儿女一样 养 蜗 牛 , 舍不得 伤 害 蜗 牛 , 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 蜗 牛放生并 继续 照料它们 。8. (2016·咸宁 )语 言表达。中国是礼 仪 之邦 , 礼 仪 文化 历 史悠久。日常交 际 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礼 仪 用 语 。 请阅读 下面表格中列出的几种交际 情景中常用的礼 仪 用 语 , 完成后面的 题 目。交际情景礼仪用语交际情景礼仪用语初次见面 久仰好久不见 久违请人原谅 包涵请人帮忙 劳驾宾客来到 光临请人别送 留步麻烦别人 打扰托人办事 拜托小宇、小浩 约 好六点 钟 到小浩家集合 , 一 块 去打羽毛球。小浩因 临时有事外出 , 来不及通知小宇 , 请 爸爸在家等小宇并向小宇解 释 。小宇准 时赶到小浩家。 请 你 发挥 想象 , 把二人 见 面的情景以人物 对话 的方式展 现出来 , 并运用上面表格中相 应 的礼 仪 用 语 (至少两个 )。“叔叔好! 请问这 是小浩家 吗 ? ”“你好! 这 是小浩家 , 我是他爸爸。你是小宇吧? 欢 迎光 临 ! ”“是的。叔叔 , 小浩呢?我 们约 好一起去打羽毛球的。 ”“小浩 临时 有急事出去了 , 来不及通知你 , 请 你多包涵。 ”“没关系。我们 下次再 约 。 ”“好的。 ”“谢谢 ! 请 留步。再 见 ! ”3 我的第一本书D 2. 阅读 下面一段 话 , 再答 题 。① 书 籍 对 人的影响 , 是 ____的。 ② 小而言之 , 读书 不但可以提升自我 ,而且能 够 增 长 知 识 。 ③ 大而言之 , 读书 可以提高中 华 民族的素 质 。 ④ 让书 香 ____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 , 让 我 们 争做快 乐 的 读书 人吧!(1)请 在横 线 上填上恰当的 词语 。a: . b: .(2)句段中有两个病句 , 请 找出来并改正。第 ② 句 , 修改意 见 : 。第 ④ 句 , 修改意 见 : 。ab潜移默化 溢 满将 “提升自我 ”与 “增 长 知 识 ”位置 对调删 去 “和生活 ”3. 将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填在后面括号内。(1)父 亲 摸摸我 额头 上的 “马 鬃 ”, 欣慰地夸 奖 了我一句: “不 错 。 ”( )(2)(他的 )脸 又黑又 皱 , 脊背弓得像个 “驮 灯 狮 子 ”(陶瓷灯具 )。 ( )(3)父 亲 板起了面孔 , 对 我 说 : “把 书 本拿来 , 我考考你。 ”( )动 作描写、 语 言描写外貌描写神 态 描写、 语 言描写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① 十个月的时候 , 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 , 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 ,父母非常担心。一天 , 爸爸看报 , 我坐在他的膝上 , 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 上 ” 字 , 爸爸说: “ 上? ” 我对他表示满意 , 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 ,拽着他走到书箱前 , 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 “ 函上 ” 的 “ 上 ” 字 , 表明我认识这个字 , 这件事对父母而言 , 真是 “ 上上大吉 ”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 , 爸爸开始教我读诗。② 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 , 一个是陆游。③ 依稀记得 , 孩提时的一个夏夜 , 我困极了 , 趴在爸爸的膝上 , 爸爸摇着大蒲扇 , 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 “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突然 , 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 , 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 , 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④ 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 《 示儿 》 : “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 , 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 当时 , 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⑤ 1959年秋 , 我上小学。那年冬天 , 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 , 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 , 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 令我们欢天喜地 , 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 , 我说: “ 我懂的 , 不过 , 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 , 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 爸爸不再说话 , 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⑥ 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 , 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 , 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 , 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 , 想起了祖母和母亲。⑦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 , 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 ,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 , 对家国 , 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 , 永远留在了我心底。⑧ 很多年后 , 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 , 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 , 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 , 果然是陆游的诗: “ 征车已驾晨窗白 , 残烛依然伴客愁。 ”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 , 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4. 对 第 ③ 段画 线 部分分析 错误 的一 项 是 ( )A. 写出夏天夜晚 满 天繁星的景色。B. 突出我童年学 诗 歌的模糊 记忆 。C. 表 现 出了夏夜我朦 胧 欲睡的状 态 。D. 引出我被父 亲 吟 诗 声 唤 醒的情 节 。5. 第 ④ 段爸爸高 兴 得流泪 ,其原因是 。B还 未上学的我小小年 纪 居然懂得了 诗 的意思6. 文中 围绕 爸爸教我 读 中国 诗 , 记 叙了三件事 , 请 概括。(1) ;(2)上学前 , 爸爸教我理解 《 示儿 》 诗 中的句意;(3) 。孩提 时 , 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 啸 教我 记 住了 陆 游的 诗上学后 , 爸爸教我理解杜甫 诗 中思念 亲 人的感情7. 根据全文 , 概括爸爸的形象。(1) ;(2) 。8. 谈谈 你 对 第 ⑧ 段画 线 句的理解。爸爸教我的 诗 永生 难 忘 , 这 些 诗蕴 含的精神情 怀 (爸爸的人格魅力 )影响我的一生 , 表达了我 对 爸爸的感 谢 与 怀 念。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 怀 的知 识 分子爸爸又是一个深 爱 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9. (2016·宁夏 )观 察下面 这 幅漫画 , 按要求答 题 。① 请 根据画面 拟 一个 标题 。标题 : ;② 请 用生 动 的 语 言描述画面内容。要点: 。春光好 , 正 读书 ;与春天一起 读书画面内容完整 , 有情景 , 语 言生 动连贯4 列夫 •托尔斯泰D B 3. 请 任 选 一个角度 , 品析下面的句子。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 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比 喻 的修辞手法 , 生 动 形象地表 现 了托 尔 斯泰目光的敏 锐 、犀利。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 , 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 上中学时 , 陈忠实读赵树理的 《 三里湾 》 和柳青的 《 创业史 》 , 得到滋养 , 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 1962年高中毕业后 , 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 这个 20岁的青年 , 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 , 想着文学 , 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 , 陈忠实的散文 《 夜过流沙沟 》 在 1965年 3月 8日的 《 西安晚报》 文艺副刊上发表 , 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 但直到 1979年小说 《 信任 》 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 是年 9月 25日 , 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 , 陈忠实 40岁 , 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 乡村 》 出版 ,赢得 “ 小柳青 ” 的名声 , 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 , 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 《 蓝袍先生 》 中。小说写于1985年 , 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 10天 , 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 , 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 , 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 , 他们把自己称作 “ 乡棒 ”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 , 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 , 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 , 他觉得不仅自己是 “ 乡棒 ” , 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 “ 乡棒 ”。面对世界 , 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 “ 乡棒 ” 。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 , 将自己彻底打开 , 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 , 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 , 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 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 , 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 , 作家倍感困惑 , 又备受启发。多年以后 , 作家回忆往事 , 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 , 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 , 1992年开始在 《 当代 》 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 《 白鹿原 》 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 , 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 , 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 , 陈忠实走了 , 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 、李清霞 《 陈忠实年表 》 等 )相关链接① 陈忠实的 《 白鹿原 》 是上世纪 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 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 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 , 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 , 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 , 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相比 , 《 白鹿原 》 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 《 关于 〈 白鹿原 〉 及其评论 》 )② 陈忠实常讲 , 创作到了一定阶段 , 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 , 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 , 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 《 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 )4. 下列 对 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最恰当的一 项 是 ( )A.小 说 《 信任 》 获 得全国 优 秀短篇小 说奖 , 使 陈 忠 实 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 , 这 是他从 业 余作者走向 专业 作家的重要 转 折。B. 陈 忠 实认为 “面 对 世界 , 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 ‘乡 棒 ’”, 这 与其 说是他的一种 觉 悟 , 不如 说 是他受刺激后的 错误 判断。C. 陈 忠 实 善于学 习 前人并感知 时 代 , 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 , 获 得 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D.从 发 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 为 “小柳青 ”, 再到被人称 为 “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 ”, 陈 忠 实 的整个文学生涯可 谓 一帆 风顺 。C5. 为 什么 说 1985年是 认 知 陈 忠 实 的 标 志性年份? 请结 合材料 简 要概括。① 他意 识 到要像自己笔下的 蓝 袍先生一 样 接受 时 代的 变 化 , 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 ② 他 认识 到必 须 写出史 诗 般的 长 篇小 说 , 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 ③ 他 认为 自己是在 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 , 产 生 对 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的。6.文中 认为 “属于 陈 忠 实 的句子永留人 间 ”, 为 什么? 请结 合材料 简 要分析。① 他的小 说艺术 达到了当 时 的最高水平; ② 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 美境界在 20世 纪 中国是无可取代的; ③ 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 树一 帜 的文学 经 典。7. (2016·重庆 A)重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 , 需要人人参与 , 从我做起。 请参照画 线 句 , 在横 线 上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 语 意 连贯 , 句式一致 )校园里 , 你的文明 , 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 , 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感谢 , 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 , 你的文明 , 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 , 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观赏 ,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5 我的童年yù chuán cuān sù línɡ dīnɡ è 2.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 , 最恰当的一 项 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 , 只要意志坚强 , 它可以变得 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 , 只要意志坚强 , 它可以变得 __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 , 只要意志坚强 , 它可以变得 ________。① 沃壤千里 ② 繁花似 锦 ③ 星光 灿烂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B3. 品味下列句子 , 注意加点 词语 , 思考其中 蕴 含着作者怎 样 的人生感悟。(1)这 些芝麻 绿 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 边琐 事 , 使我 终 生受用不尽。“受用不尽 ”是 “享受不完 ”的意思。在苦 难 生活中的一点温馨的 爱 , 让 “我 ”在以后的生活中享受不尽 , 得到的关心与 爱护 , 能 抚 慰在 现实 生活中 饱 受创伤 的心灵。(2)我每次想到 这样 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 为这样 一个 “英雄 ”,就 颇 有 骄 傲之意。“竟 ”有意想不到之意 , “骄 傲 ”有自豪的意思在里面 , 作者 为 自己有 这样一个武 艺 高 强 、 讲义 气、充 满传 奇色彩的朋友而感到自豪。卖豆浆的孩子鲁先圣①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 , 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 , 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 , 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 , 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② 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 , 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 , 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 , 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 ,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 , 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 , 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 , 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③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 , 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 , 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 , 五角钱一份 , 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 ,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 , 放在一辆三轮车上 , 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 , 再舀 , 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 , 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 , 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④ 这一天 , 下了小雨 , 但是 , 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 , 我从家里走出来 , 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 ,到我买的时候 , 我趁着没有人 , 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 , 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 , 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 , 从 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 , 心里很不是滋味。 10岁 , 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 , 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 , 或者说 , 他从 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⑤ 我问他 , 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 , 起这么早?他说没事 , 卖完了再去 ,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 , 极壮健 , 很精神 , 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 , 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 , 而平添了一份成熟 , 几分老练、一些骨气 , 而且 , 我还看到了一种生活的勇气与坚强。⑥ 当时小雨一直在下 , 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 , 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 , 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⑦ 站在两个孩子之间 , 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 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 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 , 我听别人讲 ,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 , 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⑧ 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 , 我的心里就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 , 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 , 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 , 他就不能去读书了。⑨ 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喝。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 或者起床买早点 , 去上班 , 喊孩子起床 , 或者去做生意。而我 , 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 , 合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 , 走出家门 , 吸纳新鲜空气 , 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⑩ 我总这样想 , 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 , 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4. 请简 要 说说 第 ① 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点 题 :交待了孩子的年 龄 和 卖 豆 浆 的情况;引起下文 , 激 发阅读兴 趣。5. 第 ⑥ 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 现 手法?有什么作用?对 比 , 突出 (强 调 )了 卖 豆 浆 孩子生活的 艰 辛和他的 坚 强 独立。6. 第 ⑧ 自然段加点的 “苦 涩 的 东 西 ”内涵丰富 , 你如何理解? 请结 合文意 简 要概括。苦 涩 于 卖 豆 浆 孩子的辛苦忙碌;苦 涩 于 这样 小的孩子就担 负 了生活的责 任; 这 表达了 对卖 豆 浆 孩子的同情;也表达了 对这类 弱 势 群体的同情。7. 请联 系全文 , 谈谈结 尾段中画 线语 句的深刻含 义 。孩子 卖 豆 浆 的 经历 , 养成了他吃苦耐 劳 、独立自 强 的品格 , 培养了他 对生活、 对 家庭的 责 任感 , 这 些 为 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 坚实 的基 础 。8. (2016·厦门 )请仿照语段中的画线句 , 把句子 补 充完整。我何其幸运 , 可以看到美的事物 , 看到一朵野姜花在湿润的空气里慢慢绽放 , 看到天空中行走散步的云变幻多姿。 我何其幸运 , 可以听到美的声音 , 听到鸟雀啼鸣低回婉转 , 听到蛙虫喧叫热闹欣喜。 我何其幸运 ,(我何其幸运 , )可以尝到美的滋味 , 尝到浓烈酒香里的苦涩甘甜 , 尝到淡淡的春茶里的一清如水。生命是不会有真正黑暗的。 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D 2. 下列 词语 中没有 错别 字的一 项 是 ( )(3分 )A. 翻来复去 器宇 轩 昂 鹤 立 鸡 群B. 油光可 鉴 无可置疑 文 质 彬彬C. 繁花似 锦 诚 慌 诚 恐 粗制 烂 造D. 暗然失色 冥思遐想 郁郁寡 欢B3. (2016·淮安 )按照要求 , 改正下面 这 段文字中画 线处 的 错误 。 (6分 )“五四 ”青年节前夕 , ① 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 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 , ② 幸福社区举行 《 青春与责任 》 主题演讲比赛。 ③ 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 , 激起阵阵掌声。 最后 , 经组委会评选 , 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1)第 ① 处 修改意 见 : .(2)第 ② 处 修改意 见 : .(3)第 ③ 处 修改意 见 : 。“提高 ”改 为 “增 强 ”书 名号改 为 引号“虚情假意 ”可改 为 “情真意切 ”4. 下列 说 法不正确的一 项 是 ( )(3分 )A. 《 藤野先生 》 以作者的 爱 国主 义 情感 为 内在 线 索 , 表达了作者 对 藤野先生的真 挚怀 念 , 赞扬 了藤野先生正直 热 忱、治学 严谨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 见 的高 贵 品 质 。B. 《 我的母 亲 》 是 《 胡适自 传 》 中的一个章 节 , 既是写自己成 长过 程中的第一位 “恩 师 ”—— 母 亲 , 也是写自己成功道路上的一段 经历 。C. 茨威格在 《 列夫 ·托 尔 斯泰 》 中 为 我 们 描 绘 了一幅大文豪托 尔 斯泰的 “肖像画 ”, 展示出托 尔 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D. 《 我的童年 》 的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 历 史学家、作家。D5. 名句默写。 (6分 )(1)行到水 穷处 , 。 (王维 《 终南别业 》 )(2) , 独 怆 然而涕下! (陈子昂 《 登幽州台歌 》 )(3)刘 桢 《 赠 从弟 》 中 赞 美松柏 经严 寒而不凋的品性 , 勉励从弟在 恶 劣环 境中要正气凛然的 诗 句是: !(4)真 挚 的友 谊 可以超越 时 空 , 天涯亦咫尺 , 正如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中所言: 。坐看云起 时念天地之悠悠岂 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 邻6. 下列句中的 “ 甲、乙、丙 ” 是名著中的三个人物 , 请任选两个写出其名字。 (4分 )① 在乱石山碧波潭底 , [甲 ]变作一只螃蟹 , 偷走了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 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 《 西游记 》② [乙 ]一个黑瘦的先生 , 八字须 , 戴着眼镜 ,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朝花夕拾 》③ [丙 ]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 , 短发覆在前额 , 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 “ 我哭泣 , 我痛苦 , 我只是欲求真理。 ” —— 《 名人传》甲: .乙: .丙: .孙悟空藤野严九郎列夫 ·托尔斯泰7. 班 级 开展了以 “ 感悟 亲 情 ” 为 主 题 的 综 合性学 习 活 动 , 请 你 积 极参与, 完成下面的任 务 。 (10分 )(1)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 话 , 表达你 对亲 情的理解。 (4分 )示例: 亲 情是一 缕 阳光 , 让 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示例: 亲 情是一泓清泉 , 让 你的情感即使蒙上 岁 月的 风尘 仍然清澈澄 净 。(2)下面是班主任展示的 《 新二十四孝图 》 中的部分内容 , 请你结合下图内容 , 谈谈你打算怎样孝敬父母。 (6分 )常跟父母沟通 , 仔细聆听父母讲述往事;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二、阅读理解 (35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 , 回答问题。 (19分 )过了一星期 , 大约是星期六 , 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 , 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 , —— 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 , 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 , 你能抄下来么? ” 他问。“ 可以抄一点。 ”“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 , 他收下了 , 第二三天便还我 , 并且说 , 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 , 很吃了一惊 , 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 连文法的错误 , 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 , 血管学 , 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 , 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 , 是下臂的血管 , 指着 ,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 , 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 自然 , 这样一移 , 的确比较的好看些 , 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 , 实物是那么样的 , 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 , 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 , 口头答应着 , 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 , 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 , 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 , 秋初再回学校 , 成绩早已发表了 , 同学一百余人之中 , 我在中间 , 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 , 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 , 他又叫我去了 , 很高兴地 , 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 所以很担心 , 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 , 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 , 但不知道详细 ,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 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 还叹息道 ,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8. 用 简洁 的 语 言概括本文段 “我 ”和藤野先生相 处 的四件事。 (6分 )添改 讲义 ; 纠 正解剖 图 ;关心解剖 实习 ;了解裹脚。9. “这样 一直 继续 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 课 ”中的 “这样 ”是指什么? (2分 )我的 讲义 已 经 从 头 到尾 , 都用 红 笔添改 过 了 …… 也都一一 订 正。10. 藤野先生 对鲁 迅的关心是 见诸 行 动 的 , 而且极 为认 真 负责 的 , 这 从他看 鲁 迅抄的 讲义 中得到了具体的体 现 。其中最能表 现 “及 时 ”的 词语 是 ;最能体 现 “全面 ”的 词语 是 ;最能体 现 “细 致 ”的 词语 是 ;最能体 现 “始 终 如一 ”的 词语是 。 (4分 )“第二三天 ”“从 头 到尾 ” “一一 订 正 ”“一直 ”11. “我拿下来打开看 时 , 很吃了一惊 , 同 时 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 “我”因何 “吃了一惊 ”? “我 ”又因何 “感到一种不安 ”? (4分 )藤野先生竟 为 我一个外国留学生 细 心地添改 讲义 ; “我 ”的 讲义错误 多 ,让 先生 费 神。12. “实 物是那么 样 的 , 我 们 没法改 换 它 ”这 句 话 反映了藤野先生 对 学生的 和 对 科学的 态 度。 (3分 )热 情 诚恳 严谨 求 实(二 )母亲的手机 (16分 )朵渔 ① 母亲的手机是那种老款的诺基亚按键手机 , 铃声刺耳 , 超长待机。那是小妹有一年暑假回家淘汰给她的。虽然功能并不复杂 , 但母亲觉得那手机像个怪物 , 难以把握。她让小妹给她设定:音量调至最大 , 通讯录里只保存两个号码。② 起初母亲并不想接受这部手机 , 她觉得一个农妇整天怀揣着手机 , 不像样子。手机不都是带在老板们身上的么?另外 , 当时家里还有固定电话, 再添部手机 , 实在浪费。但小妹还是坚决地把那部手机淘汰给了母亲 ,于是 , 我们又重新体会到了小时候想找母亲就能马上找到的幸福了。③ 就这样 , 母亲成了村里较早的 “手机一族 ”。做饭时 , 她会把手机放在灶台上;睡觉时 , 手机放在枕头下;下地干农活 , 她嫌手机放在衣兜里碍事 , 就随手放在田间地头。有时候在田里干活 , 渐渐离手机远了 , 路过的邻里听到手机铃声 , 会远远地招呼母亲: “嫂子 , 你家儿子 (或闺女 )打电话来了! ”母亲便会一把扔下手里的农具 , 急匆匆地赶过来摁下接听键。隔着几千里路 ,我时常能在听筒里听见呼呼的风声和她的喘息声。 我经常告诉母亲 , 不用着急 , 如果没人接听 , 我会多打几遍。但没有用。母亲始终对那小玩意儿缺乏信任 , 似乎慢走几步 , 那手机里的人就会消失不见了。④ 她偶尔也会拨打电话给我们 , 通讯录里一共两个人 , 除了我就是小妹, 但她还是经常会按错。 “你是谁? ”电话拨到我这里 , 还要确认一下我是谁。母亲主动拨打手机 , 通常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我们很久没有打电话给她 ,她担心;二是她做了个什么不好的梦 , 会匆匆拨个电话过来问问 , 最近怎么样 , 没什么事吧。母亲的手机似乎就是为她的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准备的 ,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打电话 , 欠费停机了她也不知道。⑤ 早前 , 我跟家里的联系方式主要还是靠写信的时候 , 一封信单程要走六七天 , 然后再用十来天的时间等回音。有时候遇到急事 , 我会先打电话到村长家 , 麻烦村长把母亲叫来 , 过几分钟再打过去。能够在电话里交谈 , 而且可以真实地听到孩子的声音 , 因此每次到村长家接听电话 , 母亲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抖的感觉。总麻烦人家村长毕竟不是办法 , 有一年装电话的费用终于稍稍降了一些 , 父亲卖掉几袋麦子 , 终于在秋后装上了家里的第一部固定电话。⑥ 从那以后 , 我有十来年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了。想想以前给母亲写信时 , 总是能写满几大页 , 但我收到的回信却总是很简短 , 仿佛母亲关心的总是那几个问题。但我知道 , 这事不能怪母亲 , 因为母亲不识字 , 我知道她肯定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 但千言万语总是被弟弟汇成一句话落在纸上。弟弟那时还在上小学 , 表达能力有限 , 认字不多 , 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他可能也和我以前小时候帮母亲写信给远方的舅舅一样 , 总是自作主张地精减母亲的话 , 我那时甚至还会因为遇到了不会写的字而觉得母亲太啰嗦。⑦ 现在 , 母亲她再也不用央求别人替她写信了 , 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会精减她的话了。当母亲拥有了她的第一部手机后 , 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想说多久就说多久。⑧ 母亲渐渐离不开手机了 , 虽然一部手机用了五六年 , 通讯录里依然只有两个人的电话号码。但对于我们而言 , 手机就像装在母亲身上的按铃 ,你什么时候摁一下 , 都能找得到母亲 。(摘自 《 中学生阅读 》 2014年 12期 , 有删改 )13.起初母 亲为 什么 “并不想接受 这 部手机 ”, 后来 为 什么又 “渐渐 离不开手机了 ”? (3分 )母 亲对 手机功能不熟悉 觉 得 难 以把控 , 觉 得 带 手机与自己 农 民的身份不相符 , 觉 得添手机 对 于已 经 有固定 电话 的家是一种浪 费 。当母 亲 有了她的第一部手机后 , 她可以随 时 跟两个漂泊在外的孩子 说话 , 想 说 多久就 说多久。14. 本文注重运用 细节 描写来表情达意 , 刻画形象。 请 以第 ③ 段画 线句 为 例 , 赏 析其作用。 (4分 )细腻 地描写母 亲 的 动 作和神 态 , 突出了母 亲 渴望 马 上听到孩子声音的急切心情 , 及怕 错过 接听 电话 的担 忧 , 表 现 了 伟 大的母 爱 。15. 第 ⑤⑥ 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4分 )插叙了先前 “我 ”和母 亲 通 过 写信和村 长 家 电话联 系的往事。突出了母 亲对 孩子深深的思念和 牵 挂 , 渴望与外地的孩子交流 , 也 为 后文写母 亲 离不开手机做了 铺垫 。16. 第 ⑧ 段画 线 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分 )比 喻 。生 动 形象地写出了母 亲 的手机 对 母子 (女 )维 系 亲 情、 传递牵 挂的重要作用 , 流露出游子 对 母 亲 深深的眷恋 , 深化了中心。三、写作 (50分 )17. 下面两道作文 题 , 请 任 选 一 题 写作。文 题 一:成 长 的 记忆文 题 二:冰心 说过 : “读书 好 , 好 读书 , 读 好 书 。 ”读书 能 给 你 带 来什么呢? 请 以 “阅读让 我 ________”(快 乐 、 聪 明、高雅 …… )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 如果你 选择 文 题 二 , 请 把 题 目 补 充完整后再作文; ② 卷面整 洁, 字迹清楚; ③ 文中不得出 现 真 实 的人名、校名; ④ 文体不限 , 不少于 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