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学案20180516355.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20180516356.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2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案20180516357.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3旅游地理学案20180516358.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4环境保护学案20180516359.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地球运动学案20180516354.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学案20180516360.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学案20180516361.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学案20180516362.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20180516363.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6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20180516364.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7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学案20180516365.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8人口与城市发展学案20180516366.doc--点击预览
-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9交通运输布局学案2018051636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专题十 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体系构建 高频考点 命题方向1.区域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2.区域地理差异比较。1.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结合不同区域图,对同一要素进行差异比较;或对相似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进行比较。3.结合区域图示及相关文字材料,对区域综合特征进行分析或对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高频考点一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2017·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 1~3 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阿 凡 题 1086696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解析:第 1 题,C 对,B 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2无对应的自然标志。A 错: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D 错: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第 2 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 3 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 21 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答案:1.C 2.D 3.D(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4~6 题。阿 凡 题 10866974.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C.粤剧 D.越剧解析:第 4 题,D 对: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A 错: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B 错: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C 错: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第 5 题,B 对: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A 错: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C 错: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D 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第 6 题,D 对: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A 错: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3区。B 错: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C 错: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答案:4.D 5.B 6.D7.(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中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阿 凡 题 1086698(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看出,影响河流泥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沉积等,而河流侵蚀、沉积的变化主要与地形有关。从图中看出,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因而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增加了河流泥沙含量。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因而河水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小。第(2)题,鄂毕河河口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水温低,这样鱼类生长缓慢,同时结冰期长,鱼类不易存活。北冰洋水温低也导致营养物质和饵料贫乏。鄂毕河流经地区多沼泽,营养物质多被沼泽植被吸收,入海口处河水中的营养物质缺乏,因而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答案:(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分析(1)特征4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气候特征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河流特征 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①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②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③水文、水系特征成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题组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下图是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甲河谷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读图回答 1~3 题。51.关于图中乙地地形的成因及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洪积扇B.是由甲河流形成的江心洲C.是丙山脊的自然延伸D.是由甲河流形成的河漫滩2.调查发现,甲河谷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 3%,其主要原因是 ( )A.地质灾害多 B.背风坡气流下沉C.土壤肥力差 D.河谷宽度大3.某科技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在甲河谷一些区域生产出的水果肉质厚实、风味浓郁、口感甜美,其主要利用了该河谷( )A.丰富的优质水源 B.特殊的光热条件C.良好的生态环境 D.廉价的劳动力解析:第 1 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可知丙处为河谷地形,乙地形最可能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前洪积扇。第 2 题,该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河流与山脉相间分布,甲河谷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故河谷干热,植被稀少。第 3 题,甲河谷气候炎热少雨,形成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积温高和湿度低等环境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答案:1.A 2.B 3.B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中居民大多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黏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进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图示意禾木的地理位置与冬季的木屋。6(1)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 1.5 米,试分析其自然原因。(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作为民居的原因。(3)有人主张在附近的草原开荒种植蔬菜,请评价当地种植蔬菜的条件。解析:第(1)题,影响积雪厚度的因素有降雪量、气温高低、地形坡度等。禾木位于阿尔泰山山麓地带,冬季西风带来的水汽随地形抬升,在山麓地带形成降雪;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深厚。第(2)题,从禾木村特色木屋的原料、形态、功能,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加以分析。禾木村地处阿尔泰山山麓,森林资源丰富,建筑木屋原料充足;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利于冬季积雪从屋顶滑落,避免压坏房屋;粗大原木使墙体增厚,保暖性能好。第(3)题,评价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有利条件:禾木村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大陆性气候,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的生长,蔬菜品质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运入,游客较多,蔬菜需求量大。不利条件:该地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不利于蔬菜生长;当地居民种植蔬菜经验不足;市场有限,且季节变化大;在草原开荒种植蔬菜易造成植被破坏,使土壤侵蚀加剧。答案:(1)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水汽遇到阿尔泰山的阻挡,被迫抬升,形成降雪;禾木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深厚。(2)地处阿尔泰山山麓,森林资源丰富,建筑原料充足;“人”字形屋顶利于冬季积雪从屋顶滑落,避免压坏房屋;粗大原木使墙体增厚,保暖性能好。(3)有利条件:游客增多,市场需求量大;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大陆性气候,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地理位置偏僻,外地蔬菜不易运入。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草原开荒易造成植被破坏,使土壤侵蚀加剧;当地居民种植经验不足;市场有限,且季节变化大。高频考点二 区域差异比较(2016·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阿 凡 题 10866997(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第(2)题,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和人为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居民的环保意识、生物保护政策等)两方面。第(3)题,甲地靠近河流,河流中有熊的重要食物——鲑鱼,熊出没的几率大;甲地位于该半岛南部,且海拔较高,森林广布,易于拍摄者隐蔽;甲地位于山脉西侧,地处夏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便于拍摄。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8(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我国东、中、西地理特征比较下图表示分布在 Q 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据图回答 1~2 题。91.Q 线上地理差异较小的是( )A.地域文化 B.海拔高度C.纬度高低 D.温差大小2.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由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口储水而成B.②地处山区,城市形态为放射状C.③垂直带谱与地中海沿岸的阿尔卑斯山相似D.④地周边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解析:第 1 题,沿线东西距离相差 5 000 多千米,上下落差 5 000 多米,温差较大,地域空间辽阔,地域文化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纬度大约都在 30°N 附近,差别较小,选项 C 正确。第 2 题,青藏高原湖泊群多是冰蚀作用形成;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上,城市形态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贡嘎山垂直带谱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而阿尔卑斯山垂直带谱的基带是常绿硬叶林带;④地位于东南丘陵,属于亚热带酸性土壤分布区,有利于茶树种植,选项 D 正确。答案:1.C 2.D不同区域间的差异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下面为朝鲜半岛和叙利亚 1 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材料二 叙利亚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棉花和小麦占出口比重较大。(1)朝鲜半岛和叙利亚冬季等温线都发生明显的弯曲,造成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朝鲜半岛从东南向西北和叙利亚从西南向东北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朝鲜半岛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制约叙利亚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个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朝鲜半岛河流汛期在________季,叙利亚河流的枯水期在________季。10(5)两个地区西南部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试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朝鲜半岛中部等温线向南弯曲较大,说明中部气温明显低于东西两侧,这与半岛中部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关。叙利亚处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明显,等温线向东弯曲较大。第(2)题,主要从气温方面分析。朝鲜半岛从东南向西北和叙利亚从西南向东北气温年较差都增大。第(3)题,朝鲜半岛属于季风气候,为季风水田农业;叙利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源缺乏。第(4)题,可结合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分析。第(5)题,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地形 大气环流(西风带)(2)海洋性气候减弱,大陆性气候增强(3)季风水田农业 水源不足(4)夏 夏(5)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较发达,靠近海洋,交通便利。区域内部差异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呈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下图),最后注入大西洋,其支流较多。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相差很大,有些地区年降水量只有 510 毫米,有些地区降水达 4 000 毫米,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 330立方米/秒,汛期可达 81 100 立方米/秒。奥里诺科河中游平均河宽 1~1.5 km,下游平均河宽 2 km 左右,水位年变幅 12 m,河道为均匀剖面,平均坡降约为 0.045‰。奥里诺科河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涨水季节)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退水期间)的干流。(1)比较图中①②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2)分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3)试解释奥里诺科河一年中两次沙峰的成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①②两地的位置及地形分析,①地位于平原,②地位于迎风坡,因此降水量①地小于②地。第(2)题,来自海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①地年降水量少。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11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②地年降水量大。第(3)题,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河流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在洪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下来。在汛期结束的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流速增大,沉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流入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答案:(1)①地降水量小于②地。(2)①地地形平坦,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作用小,而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在此易抬升,降水量大于①地。(3)在汛期时,因干流河道水位升高,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沉积下来。汛期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沉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流入奥里诺科河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高频考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阿 凡 题 1086700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C.③④⑥ D.②③⑥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解析:第 1 题,遥感主要获取地表地物的影像信息,结合各图层可判断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 A。第 2 题,此题实质是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即地形、土壤、水源等对比分析可推断正确答案为 C。答案:1.A 2.C3.(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阿 凡 题 108670112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管理系统,处理的是空间数据,据此可排除 C、D 项;跟踪动态定位信息应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答案:A“3S”技术的应用选取技巧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 ,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 RS 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 GIS 技术的应用。GPS 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 ,明显区别于 RS 与 GIS 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 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图 1 和图 2 示意存储我国某一区域不同信息的两组 GIS 图层,读后完成 1~2 题。131.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的主题地图。若要获得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的专题地图,则要从图 1、图 2 中调用的图层数分别是( )A.2 个、2 个 B.2 个、3 个C.1 个、3 个 D.1 个、2 个2.若利用上面的两组 GIS 图层信息为造纸厂选址,则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水系分布 ④矿产分布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第 1 题,将图 2 中的地形图层与聚落分布图层和图 1 中的交通线分布图层重叠可形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影响的专题地图。第 2 题,造纸厂会产生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方向,需要考虑水系分布,同时,造纸厂会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因此其选址要考虑区域规划。答案:1.D 2.C全球定位系统下面图 1 示意野外应急救援太阳能辅助定位灯标,图中太阳能光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能光板倾角。图 2 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3~4 题。图 114图 23.定位灯标( )A.利用 GPS 实现准确救援B.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时受天气影响小C.通过 RS 感知警示灯报警D.太阳能光板倾角随纬度增大而增大4.若图 2 中安装该定位灯标在( )A.甲地,突发泥石流能及时报警B.乙地,利于迷路游客寻求救助C.丙地,方便露营游客手机充电D.丁地,可为攀岩运动提供照明解析:第 3 题,定位灯标利用 GPS 实现定位;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时受天气影响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定位灯标通过太阳光线感知警示灯报警;太阳能光板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因此太阳能光板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递减,而不是随纬度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第 4 题,甲地等高线向外凸出,为山脊(山峰),不是泥石流通道;若乙地游客迷路,可通过定位标杆中的定位指示牌获取位置信息,寻求救助;丙地位于河谷,易发洪涝灾害,不适合露营;定位标杆没有照明功能。答案:3.A 4.B遥感技术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面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时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 3 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 4 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 5~6 题。5.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15A.蓝波段 B.绿波段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6.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 月份和 9 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 6 月份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大,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解析:第 5 题,6 月份,1、2、3 波段都可以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9 月份,只有 4 波段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其中,最佳波段应为近红外波段。第 6 题,读图分析可知,在 4 波段,9 月份比 6 月份更易把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A 错。盛絮期有 3 个波段很难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6 月份却有 3 个波段容易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说明棉花 9 月份反射率降低了,B 正确。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C 错。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棉花质量好,北疆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上,面积较小,D 错。答案:5.D 6.B1专题十一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 高频考点 命题方向1.区域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区域的综合开发利用。3.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1.结合我国重大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情况变化图,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以我国或世界热点区域图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字材料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更多的实际案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如风沙灾害、湖泊萎缩、全球气候变化、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高频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01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天,且多集中在 10月至次年 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阿 凡 题 1086702(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冬春起沙的原因既考虑风力因素,也要考虑植被因素,同时考虑周围的地形等。第(2)题,风沙可以填埋路基,侵蚀路基,并对机车造成破坏,影响行车安全。从车、路两个方面展开。第(3)题,防治措施,一方面从沙源地找办法,另一方面从路段方面想办法。2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阿 凡 题 1086703解析: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措施分析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成因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根据成因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阶段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措施借鉴“措施”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生态环境问题表现的判读方法(1)因果关联判断法材料及图表信息(因)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果)出现“干旱” “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或显示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荒漠化出现“植被破坏” “过度樵采”等词语或显示森林与河流含沙量关系水土流失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或显示耕地面积与湖泊、河流面积关系湿地减少或破坏(2)区域特征判断法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 20世纪 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 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下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 1~3 题。4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3.2003 年起喇叭泉林场林带建设,使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 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第 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第 3题,建设外围和内部林带,使林场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小,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间距耕作低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答案:1.C 2.D 3.D水土流失4.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 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 2)。图 1 图 2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 3)和图 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5图 3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表 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类型 比重/%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三次产业27.6 46.1 26.3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其他农业68.5 27.7 1.0 2.8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轻工业工业67.0 33.0(1)结合图 2,分析说明图 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被。方案Ⅱ:以增加植被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请你在图 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解析:第(1)题,该题要求结合图 2来分析图 1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1显示年降水量在 450 mm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 450 mm至 600 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 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第(2)题,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第(3)题,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 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介于 450 mm至 600 mm之间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 600 mm时,森林6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过 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乙地应选择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 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 450 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湿地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拉盖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在下游形成了大片湿地。近年来随着乌拉盖河流域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大型化工企业的建设,下游地区湿地正在逐渐消失。苔麸是一种一年生谷类粮草兼用作物,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但产量低。下图为乌拉盖河流域图。(1)描述乌拉盖河流域的地形特点。(2)简述乌拉盖河下游湿地减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3)近年来乌拉盖河流域广泛种植苔麸,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乌拉盖河流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形以高原为主;由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湿地多,说明地形平坦,起伏较小。第(2)题,结合湿地的功能和地理环境要素回答。湿地有产出功能、调节功能、降解功能、旅游功能等;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湿地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土壤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等。第(3)题,材料显示,苔麸耐旱、耐7贫瘠、适应性强,所以可以大面积种植;该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属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所以种植苔麸有利于改良当地的盐碱地和遏制沙漠化;苔麸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可以作为优质的牧草,用来发展畜牧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相对平坦,起伏较小。(2)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荒漠化现象加剧;湿地的降解功能下降,当地土壤污染更加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平衡;旅游功能下降,环境恶化。(3)苔麸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可以大面积种植;有利于改良当地的盐碱地;可以有效遏制沙漠化;是良好的牧草,可用来发展畜牧业;苔麸具有广阔的市场,可增加当地经济收入。高频考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2016·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阿 凡 题 1086704(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 40年代至 20世纪 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①________、________。8第二阶段 20世纪 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解析:第(1)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第(2)题,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的开发。第(3)题,成立国家唯一授权的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1)了解流域概况,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地质灾害等)、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2)结合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如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3)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9在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理环境特征。一般思路如下:题组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读世界某河流域图,回答 1~2 题。1.图示大河是 21世纪世界上两条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重要判断依据是( )A.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B.该河流量丰沛,水体自净能力强C.流域内没有大规模的工业中心D.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2.图示流域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若以 M、N 两点为河流上、中、下游分界点,则其不同河段合理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应该大力开发森林、水能资源B.中游沿岸人口、城市密集,应大力发展航运业C.下游水能资源丰富,可大力开发利用D.利用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大力发展种植园农业和现代工业解析:第 1题,图示河流为刚果河,流域内经济欠发达,沿岸人口稀少,缺乏大规模的工业中心,人类活动对河流影响较小。第 2题,图示河流流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且落差较大,尤其是下游水能开发前景广阔;中游沿岸人口、城镇稀少;上游地势起伏大,大力开发森林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读图可知,该河河口并没有形成广阔的三角洲。10答案:1.C 2.C3.利根川是日本最大的河流,其流域主要位于日本关东平原。下图示意利根川水系。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利根川流域的地势特征。(2)指出利根川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3)分析利根川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4)利根川水系的大小支流众多,但流域面积多不超过 200 km2,简述其原因。解析:第(1)题,利根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太平洋,说明该流域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利根川流域地处日本经济发达地区,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和为城市供水,兼有农业灌溉。第(3)题,利根川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多暴雨、台风,流域狭小、地势低平,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第(4)题,利根川水系的大小支流众多但河流短小,流域面积有限。答案:(1)西北高,东南低。(2)发电、灌溉和城市供水。(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夏秋季多暴雨、台风,中下游流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水暴涨,导致堤防溃决,河水泛滥成灾。(4)山地与海岸间距离短,干流流程短;地势起伏变化大;绝大多数支流为山溪小河,河流短小,致使流域面积有限。高频考点三 区域能源的综合开发(2016·全国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 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11(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阿 凡 题 1086705解析:第(1)题,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移民。第(2)题,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作答。第(3)题,该地区风电场的建设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耗电量少且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远,同时该地工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方面分析。第(4)题,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12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4)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及意义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读下图回答 1~3 题。“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3.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13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轻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 1题,根据内蒙古资源分布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能够发展“煤变油” 。第 2题,由于煤变油需要大量的水源,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第 3题,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意义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交通、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分析。答案:1.B 2.C 3.B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及可持续发展4.叙利亚领土面积约 18万平方千米,人口 2 000多万。该国石油、天然气、磷酸盐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不高。读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回答问题。(1)描述叙利亚的地形特征。(2)该国沙漠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很少,试分析其原因。(3)与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国相比,叙利亚油气储量和产量相对较少,但其国内油气管线“贯穿东西、联陆通海” ,十分发达。分析叙利亚油气管线发达的原因。(4)简要分析最大海港拉塔基亚发展石油加工工业的地理条件。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可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一般要分析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第(2)题,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当地传统能源资源储量多,开采量大;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不利于开发、维护等工作的开展;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太阳能、风能开发技术落后。第(3)题,叙利亚油气管线发达,主要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叙利亚位于中东主要产油国与地中海之间,通过其境内管道经地中海向欧美运输石油、天然气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成为中东地区油气输送的枢纽。第(4)题,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条件主要从原料、水源、市场、交通、技术、资金和政局等方面分析。14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2)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建设、维护成本高;经济实力较弱,技术落后。(3)波斯湾沿岸国家的油气资源通过叙利亚境内管道运抵地中海沿岸,再通过海运运往欧美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叙利亚成为中东地区油气输送的枢纽。(4)有利条件:有油气管道经过,原料丰富;海陆交通便利;为当地重要的海港城市,市场广阔。不利条件:当地政局不稳,战乱不断;水资源不足;技术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