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5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5套新版新人教版.zip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5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7.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6.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风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5.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4.doc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3.doc
  • 全部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7.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6.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风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5.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4.doc--点击预览
    •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7062132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1课 春一、双基积累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蓑衣(suō) 酝酿(yùn)静默(mò) 黄晕(yūn)B.抚摸(fū) 应和(hè)鸟巢(cháo) 稀疏(shū)C.戴笠(lì) 薄烟(bó)朗 润(rùn) 眨眼(zhǎ)D.抖擞(sǒu) 烘托(hōnɡ)繁花(fán) 蜜蜂(mì)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瞭亮地响着。改为 ; 改为 。3.选词填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A.长 B.冒 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A.触摸 B.抚摸 C.轻抚)着你。(3)春天像 (A.健康 B.健壮 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4.仿句练习。例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仿句: 5.综合性学习。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2③踏花归来马蹄香( )(2)【妙笔绘 春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 字之内)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答: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 5、6 段,回答 6~9 题。6.第 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触觉的: 7.第 5段文字中,渗透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第 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答: 9.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答: 三、美文品析3阅读下文,回答 10~13 题。北国之春孙立燕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江 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 ,但那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 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 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选自《吉林农业·乡土文学》2013 年第 2期)10.作者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答: 11.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 412.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答: 13.本文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写作练笔14.【写法借鉴】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 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春天。如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试着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下吧!5答案解析1.【解析】选 D。A 项中的“晕”应读 yùn;B项中的“抚”应读 fǔ;C项中的“薄”应读 báo。2.答案:翠 脆 瞭 嘹3.答案:(1)C (2)B (3)B4.答案(示例):风筝到处有:彩色的, 动物样的,器具样的,飘在晴空中,像彩旗,像大 手,还挥呀挥的。5.(1)答案: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2)答案(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3)答案(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6.答案:(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7.【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答案: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8.【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答案: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9.【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答案: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10.【解析】此题考查对春天特征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等语句进行概括。答案: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作用。6答案:比喻。将春天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国的春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12.【解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选文抓住了北国春天富有特征的春雪和春风进行描写。答案:春雪和春风。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 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13.【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由文章对春景的描绘及最后一段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之情。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天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14.答案(示例):春间二三月,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声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枝条。红的花,散发着清香;绿的草,也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青草味儿。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唧”的一声便由南方飞 回来,加入了这个美妙无比的春景中,为春光平添了无限的乐趣。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生命,新的希望……1第 12 课 济南的冬天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贮蓄(chǔ) 害羞(xiū) 看护(kān)B.水藻(zǎo) 垂柳(chuí) 宽敞(chǎnɡ)C.暖和(huo) 绿萍(pínɡ) 着落(zháo)D.狭窄(zhǎi) 发髻(jì) 镶边(xiānɡ)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改为 (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改为 3.选词填空。(1)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 (A.响亮 B.晴朗 C.响晴)的。(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 (A.唤醒 B.叫醒 C.吵醒)。(3)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 (A.慈善 B.和善 C.慈祥)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 (A.秀美 B.秀气 C.清秀)!4.选出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 妇。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5.综合性学习。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搜集古诗词】老舍非常喜欢济南的冬天,对济南情有独钟。你能分别写出一句描写冬天和描写济南的诗句吗?2答: (2)【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的足迹,设计一段导游词。答: (3)【拟写宣传语】首届济南泉水节将于 2013 年 8 月下旬开幕,请你为泉水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4 段,回答 6~9 题。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答: 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文中有何作用?答: 8.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雪后小山的?找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9.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三、美文品析阅读文章,回答 10~13 题。南方的冬天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3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 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③站在户外,轻轻地呼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 冬日更失了往 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微茫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这绿 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地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选自《经典美文选摘》2013 年第 2 期)10.请你在文中找出词语概括南方冬天的特点,并说出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1.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答: 412.文中的语言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答: 1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 四、写作练笔14.【写法借鉴】作者善于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如雪景是静物,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让静静的雪“动”了起来,这种写法叫静物动写。【片段仿写】请你运用静物动写的写法写一段静物描写。5答案解析1.【解析】选 D。A 项中的“贮”应读 zhù;B 项中的“敞”应读 chɑnɡ;C 项中的“着”应读 zhuó。2.答案 :蓝 篮(2)答案:默 墨3.答案:(1)C (2)A (3)A (4)B4.【解析】选 A。A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5.(1)答案(示例):描写冬天: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任选其一即可)描写济南:①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李白《昔我游齐都》 ②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凤诰 ③落日天边见二峰 ,平临湖上出芙蓉。——顾炎武《济南二首》(任选其一即可)(2)答案(示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的冬景非常美,天蓝水绿,温暖如春。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看到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里的水藻很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啊!(3)答案(示例):感恩泉城,幸福济南。泉水嘉年华,济南邀天下。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此段主要围绕“妙”字描绘雪后的山景。答案: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景。7.答案: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8.【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首先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据此可知是空间顺序。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层次感。答案: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这样写有层次地描写了雪色、雪光、雪态。使读者不仅领略到雪的外在美,更能感受到雪的神韵,即内在美。9.【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用语气词“吧”及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雪后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答案:最后一句既是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许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10.【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南方冬天的特点可以从“南方的冬 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等语句中筛选词语作答;结合全文可以体会出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冬天的极度失望、厌倦之情。6答案:萧条。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冬天的极度失望、厌倦之情。11.【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南方的冬天和北国的冬天形成对比,突出南方的冬天的特点。答案:为了与南方的冬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北国冬天的壮美来突出南方冬天的死寂、萧条和了无生机。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可以找修辞句、情感句、哲理句进行赏析。答案(示例):语句: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皮的了无生机。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把握。结合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最后一段的作用。答案(示例):不同意。虽然去掉 后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但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希望,使全文的感情基调由灰暗走向光明,能给人以信心。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14.答案(示例):妈妈给弟弟买来一个布玩具——一只好看的青蛙。它披着绿色的衣裳,黑色斑纹,腹部呈乳白色,栩栩如生。只见这只青蛙高昂着头,张开宽大的嘴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像在仔细地寻找食物。它前腿伸开,后腿蹲着,活像守护庄稼的神兵。1第 13 课 风雨一、双基积累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垂柳全乱了线条,当 pāo( )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 )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 )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 )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1)给加点的字注音。扑撒( ) 模(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pāo( )举 chà(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 ; 改为 。2.选词填空。(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3.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 用词、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品析)。(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品析: (2)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品析: 4.综合性学习。“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学完课文,你肯定会有新认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2(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答: (2)请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道理。答: 二、美文品析(2013·江苏模拟)阅读文章,完成 5~8 题。卧听风雨汗 漫①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我从梦中醒来,类似一尾鱼从深深的海底浮出了水面。哗哗作响的雨声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和缺口。雨声与风声的力量相等。我的这间位于住宅楼顶层的卧室,仿佛成了危巍的河岸。河水汹涌啊!我卧于岸上,仿佛一只不穿衣服的昆虫卧于岸上。半开着窗子,雨滴随风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水花溅在那一只昆虫的身上。这是夏季的雨,盛大,劲健, 使卧听者愈感渺小。这是万物拔节、繁殖时期正需开怀畅饮的喜雨啊,沛然淋漓于田野、森林、草原、兽穴之上。我的双手也许将会因这一场夜雨的影响而发生些微的变化吧?更粗壮一些并饱含汁液,继而开花结实,收获十亩金黄的汉字?②没有闪电和雷鸣。不知何时窗外开始飒飒有声,雨声。卧室内的寒意又重了一层。风声大于雨声,这是秋夜之雨的特征。“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窗外有一池荷塘。“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这位听雨的古代书生,枕边有一位美人。而我独卧,窗外只有几棵法国梧桐,可以细微地辨别出树枝相互摩擦的声音,又一片黄叶随风坠入雨中的声音,两只小鸟在巢里低语的声音…… 卧听风雨,我感觉自己渐渐脱离了现实 ,仿佛孤居于森林之中、湖水之湄,一间木屋安放着我的身体、书籍、桨、玉米种子。而被秋雨淋湿了身体的兔子、乌鸦、土拨鼠等等小动物被我的灯光吸引,纷纷跑来聚拢于木屋的四周甚至屋顶,从而证明我是一个有能力给它们带来暖意的人……一个卧听者再次陷入的梦境,有了秋雨的因素。③风声远远大于雨声了。风声如狮吼虎啸,而雨声仅仅如琴瑟,且夹杂着雪粒,一同打击在窗上。冬天这个鼓手在软硬兼施地练习指法。我是蒙在鼓中的人了?季节正因一次次夜雨而不断转折并变幻着面目,日益冷峻。这是可以令古代的书生们梦境驰骋并留下佳作的雨夜啊!陆游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便一齐涌入他的梦中,涌出他的狼毫。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便梦回吹角连营了。五十弦翻塞3外之声……而我枕边无酒(有饮料),无剑(有鼠标),一个被股票、物价消磨了壮志的人怎有颜面对满纸壮语的先人?这是属于英雄暮年的雨呵!挟带着早年的沙场、野草、呼喊卷土重来,安慰着苍苍白发下的永远不愿疲顿安卧的烈士之心。而我,只有卧听而已。④也只有春天的雨夜能够减少一丝我内心的痛感和不安。沙沙沙,没有了夏雨的肃穆、秋雨的苍凉、冬雨的尖锐。雨声大于 风声,这是春夜之雨的特征。我想,雨声是否类似于身体,而风声是否类似于灵魂呢?春夜之雨使身体大于灵魂 并使两者趋于和解了吧?因而卧听之人的内心大都应该趋于平静、欣悦。比如,蒋捷“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显然是万念俱灰的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则显然是温醇醉人的春雨。再比如,还是陆游,在杭州的某座小楼里卧听一夜春雨,便不再梦铁马、梦冰河,而是期待第二天早晨深巷里会出现卖杏花的人了。我栖居的这座楼也许太大了一些,楼外的巷子太宽阔直率了一些,所以我对卖杏花的人自杭州一路寻觅到我的楼下已经不抱幻想。窗外的酒店里,卖玫瑰的人倒是不少。想一想陆游,他大概是一个只宜于买杏花的人吧?(摘自《江南晚报》)5.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四个雨季的特点。答: 6.作者由“听秋雨”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答: 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卧室,又迅即恢复了黑暗,仿佛即开即落的巨大的白花。然后,雷声轰然而至。继而,风雨大作。答: 8.请你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答: 三、写作练笔9.【写法借鉴】作者以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来写风雨中各种景物的变化。如把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把槐树上攀附不住的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把“斜着飘”的瓦片比作“树叶”,都逼真4地写出了风势之大。【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景物的变化。5答案解析1.(1)答案:sǎ mú(2)答案:抛 刹(3)答案:既 即 清 青2.答案:(1)A (2)C3.(1)答案(示例):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葡萄 蔓被风吹得凌乱不堪的情形。(2)答案(示例):运用“跑、撑、撞、滑、跌倒”一连串准确的动词,准确地表现了羊在风雨中的惊慌失措。4.(1)答案:“风暴”比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人只有经历磨炼才能使自己更加成熟。(2)答案(示例):贝多芬虽然耳聋,但是他不气馁,不放弃,不向逆境(困难)低头,终于他的坚强和热爱音乐的执着打动了上帝,他成功了,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5.【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文章依次写了夏雨、秋雨、冬雨、春雨,找到描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的语句,筛选相关词语作答即可。答案:夏雨:肃穆;秋雨:苍凉;冬雨:尖锐;春雨:温醇。6.【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把握。阅读文章第②段,抓住作者联想到的诗句及作者想象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的景象回答。答案 :作者由秋雨联想到 “留得枯荷听雨声”“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的古人诗句,并把自己想象孤居于森林的木屋中,小动物们聚拢于木屋四周。7.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先是、迅即、然后、继而”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夏天雨来得急促的情形。8.【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听雨的感受理解作者的心境。答案:表达了作者闲适、豁达的心境,通过听雨,作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9.答案(示例):秋来到了,萧瑟的秋风卷起了枯黄的落叶,轻轻地吹拂着大地,落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尽情地飞舞,像是给我们带来秋的消息。落叶被秋姑娘亲了 亲,变成了一枚枚金币,漫天飞舞。秋跟小草亲亲脸,小草害羞地穿上了黄衣裳,真是秋高气爽!1第 14 课 秋天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 项是( )A.肥硕瓜果(shuò) 撒下(sǎ) 满载(zài)B.伐木丁丁(zhēnɡ) 梦寐(mèi) 栖息(qī)C.溪水清冽(liè) 镰刀(lián) 寥廓(liáo)D.归泊小桨(bó) 乌桕(ji ù) 枯涸(ɡù)2.选出下列对加 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秋天栖息(停留)在农家里B.秋天梦寐(梦想)在牧羊女的眼里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的瓜果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水清)了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B.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C.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D.秋天/游戏在/渔船上4.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诗句。(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答: (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答: 5.综合性学习。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 任务。(1)【我来 策划 】开展“走进秋天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需要分小组,请你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并为四个小组命名。(要求结构统一,富有特色)①第一小组: 2②第二小组: ③第三小组: ④第四小组: (2)【我来筛选】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描写自然的古诗词。下列古诗词名句,请选出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几项,并简述理由。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D.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E.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G.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答: (3)【我当编辑】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秋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班级将出一期《走进秋天》的班刊,请你为班刊设计一段编者的话,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在 150 左右。答: 二、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 6~10 题。团泊洼的秋天(节选)郭小川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 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3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低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摘自《天津日报》2012 年 10 月 9 日)6.诗人先从秋风写起,他抓住了秋风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团泊洼秋天的什么特征?答: 7.诗人把秋光比作“汗珠”,你能理解这两者的相似点吗?试做简要分析。答: 8.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答: 9.“矮小而 年高的垂柳 ,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这里的“抚摸”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态?答: 10.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答: 三、写作练笔11.【写法借鉴】这首诗歌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意境优美,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形声兼具的画面。【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秋天的景物,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写一个片段。(80 字左右)5答案解析1.【解析】选 D。D 中的“涸”应该读 hé。2.【解析】选 B。B 中的“梦寐”应是“睡梦 ”的意思。3.【解析】选 B。正确的划分节奏应为: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4.(1)答案:“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2)答案:“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之情。5.答案:(1)示例:①秋之色 ②秋之声 ③秋之味 ④秋之韵(2)不符合要求的是:A、G、H 理由:A 句描写夏天的景色,G 句描写冬天的景色,H 句描写春天的景色,不符合本次活动“走进秋天”的主题。(3)示例:秋,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是金色的,收获的。那悠悠的闲云,明净的野草,丰硕的秋果,向我们展示着它那沉静、淡泊、成熟的独特之美。“走进秋天”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秋天是那样的美,让我们享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现在让我们用笔写下寻秋的过程和感悟,编辑成《走进秋天》的班刊,分享收获的成果。6.【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可以抓住“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一句概括。答案:抓住了秋风“柔韧 ”的特点 ,突出了这里秋天的平静与安详。7.答案:相似点是晶莹亮洁。8.【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答案: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向日葵轻轻摇摆的姿态,突出了秋天的无限生机。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结合语境体会垂柳对大地的深情。答案:写出了垂柳对大地深情的情态。10.答案:主要通过蝉声、麻雀声、蛙声的消退,大雁南飞,河水日趋平静等事物来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11.答案(示例):秋天是位化妆师,把世界装扮得格外迷人;秋天是位魔术师,把田野染成了一片金黄;秋天是位温柔的女子,迎面而来的秋风是如此的轻,如此的柔。秋天,娇嫩的花儿都已凋谢,那谁才是秋天里的主角呢?那就是果实。1第 15 课 古代诗歌四首一、名句默写1.树木丛生 , 。 ,洪波涌起。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3. ,风正一帆悬。4.乡书何处达? 。5.乱花渐欲迷人眼, 。6. ,绿杨阴里白沙堤。7.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8.夕阳西下,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 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10.《观沧海》 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 , 。11.(2012·邵通中考)“诗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描写莺燕报春的勃勃生机。12.(2012·遵义中考)《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二、诗词鉴赏13.(2012·娄底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 14.(2011·来宾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 沧 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答: 3答案解析1.答案:百 草丰茂 秋风萧瑟2.答案: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3.答案:潮平两岸阔4.答案:归雁洛阳边5.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6.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7.答案:小桥流水人家8.答案:断肠人在天涯9.答案: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10.答案: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11.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12.答案: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3.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4.(1)答案: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大意对即可)(2)【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特色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景物描写等方面思考。答案: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其中两点,大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