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13.背 影,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琐屑() 簌()簌 差()使 B.狼藉() 奔丧() 妥帖() C.踌()躇 颓()唐 赋()闲 D.蹒跚() 栅()栏 举箸() 【解析】D项“栅”应读“zh”。,D,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脚夫 掂记 晶莹 祸不单行 B.警醒 谋生 游逛 不能自己 C.勾留 马褂 嘱咐 光景惨淡 D.熟识 料理 轼干 触目伤怀 【解析】A项“掂记”应为“惦记”;B项“不能自己”应为“不能自已”;D项“轼干”应为“拭干”。,C,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诗词绝对没有颓唐消极或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之作
2、,总是以磅礴的激情、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催人奋发向上。 B.用词准确规范,用典妥帖得当,这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 C.数字化销售已成为西方出版集团的重要板块,但中国的数字出版却仍在为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而踌躇。,D,D.大学生放假赋闲在家,如果能走出家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就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解析】D项“赋闲”指失业在家,与“大学生放假”语意不合。,4.下列对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表现“我”对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懊悔。)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3、。(说明父亲为儿子的出行做了细致周密的考虑。),D,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解析】D项句子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担心与关爱。,5.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车站送别”,通过对离别时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B.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在感念父爱的时候,虚构了车站送别这一故事情节,尤其用父亲的背影来表达浓浓的父子亲情。 C.本文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抑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B,D.文中“背影”一
4、共出现了四次,其中第一次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是略写。 【解析】B项中“虚构”的说法错误,车站送别为实写。,6.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 眼 1.含义: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指文中最能涵盖内容、揭示主旨、升华意境的关键性词句。在散文中,“文眼”往往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包含激情的言辞、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在表达上常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在叙述性散文里也可能是叙述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2.作用 (1)在篇首,领起全文,开门见山,亮出主旨,定下基调。 (2)在文中,承上启下。 (3)在文末,画龙点睛,
5、卒章显志。,7.父亲感人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单选择背影来写? 答: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新颖别致耐人寻味;是父子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也凝聚着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由此选择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面貌来写,更能突出主题。,8.课文哪两处着重写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详写第一处? 答:(1)第一处: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第二处: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2)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最让“我”感动,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9.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第二次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是惜别之泪。,10.父亲
6、的话语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分析。 答:示例:“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朴实简洁、情真意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或:“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朴实简洁、情真意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照。),11.填空。背影是作家 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学,父亲送他到 ,照料他上车,并替他 的情形。“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 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抒发了浓浓的 。,朱自清,火车站,买橘子,四,父子深情,12.下面对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黄沙,黄沙,漫漫的黄沙,无垠的黄沙,让人寸步难行。干渴,干渴,身在干
7、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突然,大漠深处,天际升起一轮新月,闪现宝石般的蓝光。呀!月牙泉!绮丽的月牙泉,你是一朵烂漫的花,点染千古荒野。沙鸣是你的歌,云飞是你的舞。你澄澈的胸怀里,一半蓝天,一半黄沙。芳草、繁花、驼影、亭阁,你把塞北江南的美景,绘成一幅无与伦比的流淌着生命韵律的画!,D,A.文段开头运用反复,强调了黄沙的无边无垠,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了无比的困难。 B.文段中“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人们干渴至极。 C.文段中“你是一朵烂漫的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泉对荒野的装点作用。 D.文段结尾用“绘成”一词赋予亭阁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
8、了塞北江南富有生机的独特美景。 【解析】文段结尾用“绘成”一词赋予月牙泉以人的行为,而非亭阁,故D项有误。,13.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删除“和培养”)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培养一批专门的技术人才。(将“要”改为“能否”)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在“50万朵”后面加“花”),D,D.曹先生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还是掩藏不住他这些年艰辛的生活。(删去“眼
9、角的”) 【解析】D项语序不当,应将“艰辛”与“生活”互换。,14.仿照画线部分写句子。父爱,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父爱, ;父爱, 。,示例:一片海,用自己的博大,让孩子迎风击浪,驶向彼岸,一盏灯,闪烁不灭信念,让游子漂泊难忘,思念绵长,15.综合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孝心无价,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知孝道】 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答:示例: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2)【明孝
10、义】 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仿句:,示例: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3)【践孝行】 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及长辈? 答:示例:尊重父母及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学会与父母及长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在感情上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尽自己所能,不给父母及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拾馒头的父亲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
11、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
12、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
13、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
14、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我的眼泪就哗哗地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
15、。父亲说:“其实你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6.文章第段写道,“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的烦恼是什么? 答:父亲的形象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大家甚至给父亲取了侮辱性的绰号,“我”担心同学们知道那是“我”的父亲而歧视“我”。(意对即可),17.读第 三段,将“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 眼泪落下,心里冰冷,无心听讲,18.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一筹莫展。 答:“我
16、”没有能帮爸爸解决猪饲料问题的办法。作为16岁的高中生,“我”自身没有能力帮父亲解决养猪无饲料的问题,但也为此事着急,说明“我”很为家里着想,想为家人排忧解难。也为下文拾馒头喂猪做铺垫。,(2)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答: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连续运用两次,强调了要是父亲不是农民就好了;即使是农民,不在学校拾馒头就好了,体现了“我”极度的自卑。,1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答:外貌、神态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暗示父亲站在
17、窗外已经很久了,突出父亲是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同时为后文“我”不再自卑,而是大方介绍父亲做铺垫。,20.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有人评价他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 答:示例:拾起了自尊和自信。付出努力赢回尊严。“我”的父亲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却用自身的行动给了自卑的孩子一个再好不过的教育,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拾起人应有的自尊和自信。(言之有理即可),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知事亲之理 事: 以待亲之安寝 安寝: 至于冬日严寒 至于: 于是名播京师 播:,服侍。,安心地睡。,到了。,传播,流传。,(2)用自己的话说说黄香的“孝”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 答:在夏天炎热时,用扇子扇父母的帷帐,使枕席清凉,并赶走蚊虫,好让父母睡得安心。在冬天严寒时,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窝暖热,好让父母睡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