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苏轼词两首-2-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3-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嘉祐二年 (1057)进士及第 ,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 ,他力主创新 ,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 ,他比较保守 ,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 ,被捕入狱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州、颍州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 ,最后北还 ,病死常州。-4-4 柳永词两首 首
2、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网织 “文字毁谤君相 ”的罪名 ,被捕入狱 ,史称 “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 103天 ,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 ,被贬到黄州。期间 ,游览了黄州的 “赤鼻矶 ”,即相传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苏轼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 ,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 ,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
3、间 ,因往相田得疾 ” 在定风波一词的小序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该词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一件小事 ,但从中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坎坷后的旷达之情。-5-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豪放派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气象恢宏雄放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 ,语词宏博 ,用事较多 ,不拘守音律。北宋时期 ,以苏轼为首的一批革新派词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 ,以 “豪放 ”评词写诗。-6-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4、 基础梳理1.注 字音 2.识通假一尊还酹江月 (“尊 ”,同 “樽 ”,酒杯 )-7-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3.解多 义 -8-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9-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10-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4.辨 活用 5.分 古今 -11-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6.积名句(
5、1)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2016天津高考 )(2)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 (2016江苏高考 )(3)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 )中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两句 ,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015课标全国高考 )(4)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014课标全国高考 )(5)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014辽宁高考 )-12-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6、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目标一】 赏析念奴娇的情感与意蕴1.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篇三句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具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 答案 :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句 ,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 答案 : “乱石 ”两句一仰视一俯视 ,写山的奇峭高峻 ,写江的汹涌澎湃 ,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 “乱、穿、卷 ”写形 ,“惊、拍 ”写声 ,“雪 ”写色 ,有静有动 ,有形有声有色 ,雄壮奇伟。 将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在一起。-13-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
7、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 ?在众多的人物中 ,为什么单单追慕周瑜 ?参考答案 : “小乔 ”句写婚姻 ,年少英俊 ,奋发有为。 “羽扇 ”句写服饰 ,风度闲雅 ,从容不迫。 “谈笑 ”句写神态 ,胸有成竹 ,指挥若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 ,人生得意 ,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 “人生如梦 ”的感慨。-14-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4.作者在下片后五句中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 ?参考答案 :“故国神游 ”承接上文 ,道出了对
8、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 ,空有才华 ,一事无成 ,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伤感 ,最终发出 “人生如梦 ”的感慨 ,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 ,全都是过眼烟云 ,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 ,表达自己的伤感。5.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的含义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参考答案 :人生就像一场梦这样短暂 ,得失算得了什么 ,任何英雄伟业都会被时间淘洗消失 ,不变的只有江月。表现了苏轼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 ,情怀开始变得旷达洒脱。-15-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目标二】 体会定风波
9、的手法与语言1.定风波一词序和正文的内容是相互对应的 ,请根据序的内容 ,找找正文中的对应处。参考答案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山头斜照却相迎-16-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这首词中 “莫听 ”“何妨 ”两个词语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莫听 ”表明不以外物萦怀之意 ;“何妨 ”表明意态安闲。表现了作者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3.“竹杖芒鞋轻胜马 ”中的 “轻 ”字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 :“轻 ”指心情轻松 ,大有 “无官一身轻 ”之意 ,透露了作者被贬后豁达豪迈、
10、无拘无束的性格。-17-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4.“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句表达的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情怀 ,还是一种倔强抗争的态度 ?参考答案 :“雨 ”既指自然界的雨 ,也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句写作者任由风吹雨打 ,我自岿然不动 ,表现了作者在潇洒镇定中的倔强、抗争之心。-18-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1.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豪壮情调体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 :可从所写的景物、人物和抒发的情感角度分析。参考答案 :-19-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11、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苏轼评价最多的就是 “旷 ”:“东坡之词旷 ,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请以定风波为例 ,说说词人的 “旷达 ”情怀是如何体现的。提示 :苏词的 “旷达 ”可以结合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等句子分析。参考答案 :这首词的上片借自然界的风雨来象征政治斗争的风雨 ,表达了词人履险如夷 ,不为忧患所动摇的修养。词中集中了三组形象表现词人的旷达风貌 ,一是 “何妨吟啸且徐行 ”,二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三是 “一蓑
12、烟雨任平生 ”。这是词人最得意的旷达行为 ,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下片以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进一步深化主题 ,写出词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 ,面对人生的晴雨宠辱偕忘、超乎物外。-20-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1-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2-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念奴娇 赤壁 怀古 -23-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
13、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4-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5-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6-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定 风波 -27-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8-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9-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14、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 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注 本词是苏轼经历 “乌台诗案 ”,被释放出狱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寓居定慧院所作。临 江 仙 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 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30-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注 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 ,名曰 “东坡 ”。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 ,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 縠纹 :水中细小的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