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基 础,第三节 词语运用,考纲解读,真题再现,1. (2016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 B.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 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C,2. (2015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
2、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 “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D,3. (2014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
3、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 “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C,探究分析 1. 从2014、2015年这两年的考题来看,A项和B项的词语和句子均出自课文原文,如2015年的A项出自七年级上册的绿色蝈蝈,B项出自八年级下册的大雁归来。C项和D项的句子则来自于课外,两个成语都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词。 2. 从2016年的考题来看,命题方式有了一些变化:A、B两项仍是二字词语,C、D两项仍是四字词语,不同的是,四个选项所考查的四个词语均来自课内,但句子是课外的。如A项的“收敛”来自七年级上册的短文两篇
4、,B项的“建树”来自七年级下册的真正的英雄,C项的“惟妙惟肖”来自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D项的“鹤立鸡群”来自八年级下册的列夫托尔斯泰。无论是哪种考查方式,都要求我们要更加熟悉课文的重点词语。,3. 从命题指向来看,有回归教材的倾向,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我们要理解其含义,并熟悉它的课外运用。 4. 应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词汇量的丰富,也能增强语言感受力,能较好地解释词义或辨清词语间的细微差别,而词义的把握是词语理解与运用的基础。,备考策略,“真题再现”中的两道题都考查了“判断词语运用的对错”。除了这种考查形式,还可能会考查“正确辨析、选用词语”,考查形式如下: 1.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
5、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出光彩。 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了无尽的力量。 A. 散发承载凝结 B. 焕发承载凝聚 C. 焕发承担凝结 D. 散发承担凝聚,2. 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 因为但是只要 B. 所以因此只要 C. 因为因此如果
6、D. 所以但是如果 参考答案:1. B 2. C 做词语运用题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复习备考: 一、课文重点词语 近几年中考题型有回归教材的倾向,中考出现的要求学生辨析的词语都是课本中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词语。本书的“基础部分”第二节“字词积累”的内容要熟悉,既可以复习字词积累题,又可以复习词语运用题中的重点字词。,二、常见成语 成语的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用错对象、褒贬误用、重复累赘。下面分别论述。 1. 望文生义:不懂句中成语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做出错误的解释。 【例1】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
7、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警察擒获。 解析:“坐地分赃”,如果望文生义,就会以为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用在这个句子中是错误的。 【例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是不足为训的,我们不能因为细节而忘记根本。 解析:“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此处误解为不应该以此批评,恰当的成语应是“无可厚非”。 【例3】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解析:“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太难而叹息不敢向前停步观望。,2. 不合语境:即句中成语不适合运用于某个语言环境。 【例1】在老师的点拨下,他终于写好了这篇文章
8、,真是才思敏捷。 解析:“才思敏捷”指思路清晰,才华快速显露,而前面是“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显然前后语境不合。 【例2】小时代系列电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它品头论足,大加赞赏。 解析:“品头论足”比喻在小细节上多方挑剔,而后面却说“大加赞赏”,不合语境。 3. 用错对象:某些成语只适合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物,句中误用在其他对象。 【例1】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解析:“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于形容“情节”。,【例2】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够破镜重圆,是老人唯一的心愿。 解析:“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
9、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当。 【例3】张华同学站起来说:“刘老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是狗尾续貂了。” 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4. 褒贬不当:某些成语具有感情色彩,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恰当使用。 【例】天下第一楼演出后,一时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 解析:“趋之若鹜”形容像野鸭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带贬义。像这样把人比喻成动物的成语,如“乌合之众”“黔驴技穷”等,都是贬义的。,5. 重复累赘:句中要注意不要出现与成语的语义重复的词语。 【例1】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
10、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解析:“浑身”和“遍体鳞伤”语义重复。 【例2】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 “忍俊不禁”和“笑了”语义重复。 三、易混近义词 近义词的选择运用,实际要求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有细致把握,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择适合的词语。这类题解题步骤如下: 1. 求同: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相同点,判断近义词在题干的语境中是否可以通用。 2. 找异:意思细微差别;适用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的褒贬;搭配习惯。 3. 排除定向:几组近义词中,确定能区分的一组,从而排除选项,缩小范围。然后再细致推敲,推断出答案。,【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1、 )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出光彩。 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了无尽的力量。 A. 散发承载凝结 B. 焕发承载凝聚 C. 焕发承担凝结 D. 散发承担凝聚,解析:“散发”与“焕发”:求同。“散发”“焕发”均有发出之意,“让生命发出光彩”是可以使用的。找异。仔细分析,“散发”的“散”是分散之意,“焕发”的“焕”是“光彩四射”,因此“焕发”一般用于精神面貌。排除A、D选项。“承载”与“承担”:“承担”,我们比较熟悉,一般搭配为“承担责任”,而“承担文化内涵”可以判断出搭配不当的,此空应填“承载
12、”。排除C、D选项。 “凝结”与“凝聚”:求同。“凝结”“凝聚”均有集合在一起之意。找异。“凝结”的“结”使这种集合细致到必须肉眼可见,实际上“凝结”指由气体变为液体或由液体变为固体。而“凝聚”则指抽象的聚合,“凝聚力量”“凝聚心血”。由常用搭配也可以判断。此空排除A、C选项。,四、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的辨析及运用,要注意从语句的层次关系上把握关联词的使用,要注意其搭配、位置等。首先要记住常见的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复句的基本形式及关联词搭配。解题时,从整体上把握复句间的语意关系,结合语境,通过比较辨析,体会语意是否通畅。,【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
13、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唐代诗人是高明的,他们没有抛弃诗歌的主体性,不曾一叶障目,只看到主体,把它们给人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精神享受同促使社会的改革这一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使诗歌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A. 不但而且因为因而 B. 既又因为因而 C. 不但而且而是从而 D. 既又而是从而 解析:首先,根据语意我们可以判断第一、第二空“没有抛弃诗歌的主体”与“不曾一叶障目,只看到主体”之间应该是同等地位的并列关系,由此排除A和C选项。其次,判断第三空与前面的句子语意上是否紧密相关,应该是“没有不曾而是”表示选择关系,由此可以断定选择D选项。最后一空表结果,“因而”“从而”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