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2 型糖尿病的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03-01 糖尿病虽是一种慢性病,但它确是呈进展性且伴发和引起多种并发症而最终危及生命,在我国目前己成明显上升趋势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也引起人们关注和社会的重视,系列的降糖药物的面世就是很好说明,虽然通过饮食调节和适度运动可得到改善,但仍然离不开药物的帮助。糖尿病的治疗,就降糖角度来看,化学药品无论是作用于胰岛 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或是调节糖代谢,其药品类别甚多,也有较好降作用。但都必须得严格讲究服药时间和方法,否则降糖作用再好也不能很好奏效; 此外药物
2、的不良反应也在所难免而当特别重视; 因为个别品种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将是不可逆转。 就降糖药服用方法和时间上看,常用的胰岛素增效类的罗格列酮、毗格列酮就必须空腹服; 使 细胞发挥作用的诺和龙、唐力应在饭前 5 20 分服用; 而优降糖、达美康、美毗达、糖适平则当在饭前30 分钟服; 为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的拜糖平则当同笫一口饭同服; 能增强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的二甲双胍,为免在摄取的同时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应在饭后服。它们除有严格的服用时间掌握外,多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最明显和常见的胃肠道反应,以及对肝肾影响,且降糖使用的同时就糖尿病也有不少禁忌范围,因而要达到降糖目的又能正确服用和掌握
3、这些的人群为数不多,所以很多人虽服降糖药而降糖效果并不理想。 糖尿病无论 1 型或 2 型都源于人体代谢障碍或紊乱所致,1 型可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多尿,消瘦。而 2 型尿病则隐匿性更大,患者大多无任何明显自觉症状或表现,仅有少数可偶有肌肉跳动或阴囊、会阴瘙痒,或皮肤瘙痒。常在医生提示或健康体检才知道血糖增高。因而这一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常常因其隐匿性而在发现之先而被忽视。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论述治疗早在内经即有记载,名为“消渴”,而就其发病因素亦分别作了论述。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也颇为详尽,金匮要略列有消渴专篇,载有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
4、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亦指出: “消渴之人,常须思虑有大痈。”河间六书宣明论方消渴总论指出,消渴一证可见: “变为雀目或内障。”医学心悟三消篇说: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这些描述记载,充分说明历代医家对消渴一病的症状及并发症极深刻的认识。和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完全符合。 历代医书记载及对本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均按上、中、下三消论治,鉴于科学发展因素,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分型和认识来看,该治疗法则主侧重对 1 型糖尿病的治疗,对 2 型尿病的治疗应用
5、有一定局限性。从科学和发展的态势出发,对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应当充分借鉴和遵崇利用,但不能拘泥。正如医学心悟三消篇告诫: “,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由于体内代谢障碍紊乱所致本病,除充分注重饮食调节和正确适度的体育运动外,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为避免化学药品不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局限性,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特点的运用优势就凸显和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本病为代谢紊乱失常,其根源在 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以及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功能下降,从而使体内血糖增高,并多同时见有血脂血压的增高。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同样是脏腑功能下降,气机不利,运化失常所致。就本病的发生发
6、展其认识是相符的。 笔者在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就本病临床治疗的中医中药运用,取得一定疗效; 对比化学药品的应用确有其独特优势。现就临床运用思路及所用药物荐于同道,共同探验。临床运用思路: 肾为先天之本,为全身元阴元阳所在,总司人体气化;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输布精微; 二者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直接与气化、运化一职相关的疾病。气化失司,运化失常,不能正常输布水谷精微,以至雍滞不通,脉络阻滞。 故治当强脾肾、助血运,从源头入手,消除病因,控制伴发症、并发症的发生。治则: 强肾健脾,活血助运。药物: 应用强肾健脾活血降糖散( 自拟方) ,方药组成:枣皮 20g,枸杞 20g,女贞子
7、 20g,复盆子20g,淮山 20g,苍术 15g,黄芪 20g,红花15g,丹参 20g,玄胡 10g,川芎 10g,生地10g,白芍 10g,郁京 8g,桔梗 10g,知母10g,生山楂 20g,大黄 6g,黄连 6g。2 天 1剂,日 3 次,为减煎药之烦和服汤剂之苦,可将上方按量增加共为细末服,或水泛为丸,或以药用胶囊包装,日 3 次,每次10g。服药同时,注意饮食结构调节,精神调节,加强身体锻炼,忌辛辣刺激之品。优势体现: 治从病因调理,无仅治标之弊; 所用药物均系天然之品; 无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 无明显禁忌症; 服药时间上无特殊讲究和要求; 不会出现药物依赖性; 降糖作用持久稳定,无停药即反弹之忧。方中各药物除分别具有强肾、健脾、活血祛瘀通络等作用外,均有较好降糖作用,诸药合力,方显效大力宏。临床应用确有所获,不揣其陋,荐于同道,共同探验。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