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飞来峰,王安石,小学五年级语文 下册,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 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 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 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 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 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作者简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 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柳宗元、王安石、韩愈、欧阳修、曾巩。,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
2、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飞来峰:山高168米,峰顶的应天塔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为六边形,7层,高37.91米。,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 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 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 辞官退居南京。他
3、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 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 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作者简介,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旭日东升,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 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不畏浮云遮望眼 畏:只缘身在最高层 缘: 只缘:,不畏浮云遮望眼 畏:害怕。只缘身在最高层 缘: 只缘:,不畏浮云遮望眼 畏:害怕。只缘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 只缘:,不畏浮云遮望眼 畏:害怕。只缘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 只缘:只因为。,飞来峰上千寻塔
4、寻: 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飞来峰上千寻塔 寻:长度单位。古时一寻为八尺。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飞来峰上千寻塔 寻:长度单位。古时一寻为八尺。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听,听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写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抒情) 含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含义: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含义: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在最高层。 观景难免遇到浮云蔽日,施政也有小人当道的忧虑,但是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
5、气和决心。登高望远,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这是诗人雄心勃勃的自勉,也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作者点睛之笔,也是千古名句。,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上有座千寻塔,听说鸡叫的时 候能看见日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望远的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畏,缘,主旨句,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典故:西汉人曾用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使皇帝受到蒙蔽
6、。李白曾经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背景:这首诗是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时所写。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写此诗时,他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借等飞来峰寄托壮怀。,赏析,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知道这首诗的大意后,理解就容易多了,那么,请你想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诗人的人生态度?,这首诗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同学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背熟这首诗,并默写,对这首诗做一次最后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