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 (新版)教科版.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6194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 (新版)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 (新版)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 (新版)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 (新版)教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 (新版)教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小题,共 22.0分)1. 虚像和实像,正确的判断依据是( )A. 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B. 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C. 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 D. 光的反射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2. 如同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 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 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 若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 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 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

2、像3. 下列光学器材中,可以用来成等大虚像的是( )A. 放大镜 B. 平面镜 C. 照相机 D. 幻灯机4. 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 )A. 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成倒立缩小的虚像5.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为玻璃板,b 为点燃的蜡烛,c 是和 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 c不能使 c与 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B.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 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C. 发现镜中出现了蜡烛 b两个不重合的像

3、是由于光在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D. 如果将蜡烛 b向玻璃靠近,像的大小不变6.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图甲中,草叶上的露珠将叶脉放大的原理与放大镜应用的原理相同B. 在图乙中,月全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 在图丙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D. 在图丁中,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将变小7. 小明站立在平面镜前 2m处,他以 0.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5s 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1m,像变大 B. 3m,像变小 C. 2m,像不变 D. 4m,像不变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选用厚度为 2cm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B. 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C. 可以得出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的结论 D. 为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9. 如图所示,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A. B. C. D. 10.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 30cm处,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B. 经过 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 40cm C.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

5、垂直11. “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屏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虚像的是 B. 属于实像的是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12.0分)12. 将一矿泉水水瓶放在镜前 6cm处,矿泉水水瓶在镜中的像与矿泉水水瓶间距离为_cm若使矿泉水水瓶向镜面靠近,该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13. 小明身高为 1.5m。站立在平面镜前 1.5m处,他以 0.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2s 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_m,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不变) 。14. 某人在晚上从平面

6、镜中看到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位置如图,则实际时间应为_。15. 小鸟在水深 5m的平静湖面飞过,当小鸟距水面 2m时,水中的“小鸟”距水面_m若小鸟往高处飞去,则“小鸟”的大小将_(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16. 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眼睛在 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_(填“反射”或“折射” )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17. 小红同学身高 1.6m,当她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她相距_m若她以 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 2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m,像的大小将_(选

7、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11小题,共 66.0分)18. 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_作为平面镜,实验时为确定虚像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直到它看上去_,此过程中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 (选填序号: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 B;在玻璃板前蜡烛 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下同。 ) ;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 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

8、成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选填“放大镜” 、 “照相机”或“投影仪”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_ (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如果此时给透镜的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则光屏应向_(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9. 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 5mm厚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

9、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3)此实验应在_(填“较暗”或“较亮” )环境进行。20.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1)硬纸板的作用是:_和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沿 BO方向射到 O点,光将沿图中的 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3)小成还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焰高 8cm,小成

10、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B 蜡烛的烛焰高_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 ;小成在 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被点燃;小成以 5cm/s的速度匀速将 A蜡烛远离玻璃板 2s时,B 蜡烛应与 A相距_cm 才可能与 A的像完全重合。21. 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棋子 A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特点,其中 A、B 为两个相同的棋子。(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了玻璃板的_性(填物理属性) 。(2)为了确定棋子 A的像 A的位

11、置,应将棋子 A放在镜前,移动_,直到观察到_完全重合。(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性质,将一块不透明挡板分别放在平面镜前后的 1、2、3 位置,如图乙所示,当挡板位置位于_(填位置序号)时,人眼能看到像 A。22.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关系。(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20cm 的 A 处时,玻璃板后 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 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 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 所成的像是_像。(3)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 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

12、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4)小明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严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 才能实现,_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23.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所示。(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如果有 3mm厚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13、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4的原因可能是_。(3)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4)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24. 小华利用如图 1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他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 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 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但他发现观察到 A的像“重影”很明显,而

14、影响到确定 A的像的位置,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答出一种方法即可) 。(2)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干扰后,他继续进行实验,观察到 B与 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小华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 B所在的位置,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到白卡片上没有 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4)改变 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 A和 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如表中。序 号 1 2 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6.00 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6.00 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5)如图 2所示将棋子放在竖立的玻

15、璃板前 40cm处,以 5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经过 2s后棋子与像的距离为_cm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 45角,将会观察到棋子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_。25.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侧”或“后侧” )观察,直至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2)如果把玻璃板换成另一块厚薄不同的玻璃板,则蜡烛 A在玻璃板所成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 、 “不变”或“变小” )

16、 。26.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了两只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等实验器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2)在寻找蜡烛 A的像的位置时扌,眼睛应该在蜡烛_(选填“A”或“B” )这一侧观察;(3)本实验的结论之一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4)将光屏放在 A所成像的位置,在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 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 )像;(5)为了使整个实验的实验结论更为可靠,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27.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

17、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 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没有点燃且与 A等长的蜡烛 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 B和 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如果有 3mm厚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 的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确定蜡烛 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选填“A”或“B” )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 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小红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

18、,都不能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是_。28. 爱好科学,喜好钻研的小凡在物理活动课上学习了“无尽灯廊”后,想在课下继续研究:他将一枚棋子放在两面相对放置的平面镜中间,虽然可以在平面镜中看到很多“棋子”由近到远排列,但它们并不是无数个,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发现大大的激发了小凡的兴趣,所以他做了以下的思考和研究。(1)如图 1所示,平面镜中所成棋子的像是_。 (选填“实像”或“虚像” )(2)小凡将两面平面镜互成角度放置后,发现了更加有趣的现象,如图 2所示。他发现,当两个平面镜之间的角度越小,所成像的个数越_。 (选填“多”或“少” )(3)请你根据以上的研究过程,帮助小凡推测:“棋子

19、”数量有限,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可能是:_。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 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同步训练(含答案)5【答案】1. B 2. D 3. B 4. C 5. B 6. A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12;不变 13. 2.2;不变 14. 9:10 15. 2;不变 16. 反射;不变 17. 2;2;不变 18. 玻璃杯;与蜡烛 A的像重合;投影仪;远离;变大;右 19. 2;大小;像;不能;虚;较暗 20.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可逆;8;较暗;不可能;30 21. 透光;棋子 B;B 与 A的像 A;2、3 22. 大小;虚;10;凹透镜

20、;近视 23. 较黑暗;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4. 换用厚度较小的玻璃板;相等;虚;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60;垂直 25. 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 26.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相等;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不能;虚;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27. 确定像的位置;2;A;等效替代法;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8. 虚像;多;两面相对的平面镜不平行 【解析】1. 解:A、平面镜能成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 A错误;B、凸透镜成像是

21、光的折射,成像时可以是实像,如照相机、幻灯机等;也可以成虚像,如放大镜,故 B正确;C、光反射时一般成虚像,而折射时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故 C错误;D、光反射时成虚像,如平面镜成的就是虚像,故 D错误;故选:B。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据此结合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解答。注意区分光反射和折射中的实像与虚像,可以根据光传播的特点和像的形成原因区分,此题属于基础题。2. 解:ACD、由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

22、 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故 AC正确,D 错误;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 B正确;故选:D。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虚像都是正立的。掌握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这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3. 解:A

23、、放大镜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幻灯机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特点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对比记忆效果好。64. 解: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如图所示:由图知,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C。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

24、是水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水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一句话就是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5. 解:A、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 A正确。B、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 c”实际上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故 B错误。C、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实验时会看到两个像,使实验复杂化,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尽量使用薄玻璃板。故 C正确。D、如果

25、将蜡烛 b向玻璃靠近,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关系,蜡烛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将不变,故 D正确。故选:B。(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时,使代替蜡烛的另一个蜡烛不能和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 c,是光的反射现象。(3)透明的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给实验带来麻烦,为了简化实验,实验时尽量采用比较薄的玻璃板。(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物理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其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本题主要从实验环境、操作要求、器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考查,这都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6.

26、解:A、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甲图中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故 A正确;B、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线被遮挡而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错误;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错误;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人在平面镜中的像与人是等大的,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增大,但是像的大小不变,故 D错误。故选:A。(1)透明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只要是凸透镜,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都是相同的;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

27、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3)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4)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跟物体的大小有关。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7. 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2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 2m2=4m;由他以

28、0.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运动 5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 s=vt可得,他靠近平面镜的距离为 s=0.2m/s5s=1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2m-1m=1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1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 1m+1m=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选:C。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8. 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

29、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 A错误;7B、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 B正确;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多次使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观察像的大小变化,可以得出像的大小与物距无关。故 C错误;D、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 D错误。故选:B。(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

30、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9. 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A、由图知,物

31、与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是虚像,故 A正确;BCD、图中物与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不等距,故 BCD错误;故选: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即可突破此题。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10. 解:A、若铅笔以 5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 5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 A错误;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 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

32、,2s 内铅笔通过的距离 s=vt=5cm/s2s=10cm,2s 后物距为 30cm-10cm=20cm,像距也为 20cm,2s 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 20cm+20cm=40cm,故 B正确;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 C错误;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夹角为 30不垂直,故 D错误。故选: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本题主要考

33、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1. 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故选:C。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

34、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12. 解:(1)将一矿泉水水瓶放在镜前 6cm处,矿泉水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也为 6cm,像与矿泉水水瓶间距离为 6cm+6cm=12cm。(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不管是将矿泉水水瓶靠近平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矿泉水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都不变。故答案为:12;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镜面

35、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来解答此题。对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始终相等,当距离平面镜较远时,像看起来小了,这是视角变小的缘故,实际像和物体的大小都没变。13. 8解:小明站立在平面镜前 1.5m处,他以 0.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运动 2s,根据速度公式 v= 可得,他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s=0.2m/s2s=0.4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1.5m-0.4m=1.1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此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1.1m,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 1.1m+1.1m=2.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

36、答案为:2.2;不变。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4. 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 2:50,所以实际时间才是 9:10。故答案为:9: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 12点与 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本题利用了平

37、面镜成像的特点。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掌握做题方法。解答此类题也可以把纸翻过来看15. 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水中的“小鸟”是“小鸟”的像,物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距水面2m时,像距水面也是 2m;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特点可知,若小鸟往高处飞,则水中“小鸟”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不要被题目中的水

38、深 5m这一无关的条件干扰。16. 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眼睛在 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反射;不变。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7. 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她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1m,则她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她相距为 1m2=2m;由他

39、以 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 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 s=vt可得,她运动的距离为 s=0.5m/s2s=1m,此时她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1m+1m=2m,所以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答案为:2;2;不变。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8. 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 蜡烛发出的光

40、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 A蜡烛所在这一侧;然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直到 A的像与 B完全重合为止,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 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直接观察光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物距小于像距,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变化规律,物距变近,像距变远,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变大;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给透镜的左侧戴上近视眼镜,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

41、要远离透镜,即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1)玻璃板;与蜡烛 A的像重合;(2)投影仪;远离;变大;右。9(1)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离变大时,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光屏要远离透镜。把所学知识进行对比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平面镜直立放置时,成像是正立的,平面镜水平放置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注意区分;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

42、小。19. 解:(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 2mm的玻璃板;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故答案为:(1)2;大小;(2)像;不能;虚;(3)较暗。(1)玻

43、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3)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成像越清晰。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

44、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0. 解:(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是由于硬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从图中可以很清晰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即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让光线逆着 BO的方向射向镜面 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 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3)因为蜡烛 A的烛焰高 8cm,根据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可知,B 蜡烛的烛焰高也为 8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平面镜成虚像。蜡烛 B实际上是没有点燃

45、的,只是蜡烛 B的位置和蜡烛 A的像重合,感觉蜡烛 B好像点燃了,实际上蜡烛 B没有点燃,所以 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能被点燃;由 v= ,可得 A蜡烛移动的距离 s=vt=5cm/s2s=10cm,此时 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 s=10cm+5cm=15cm,B 蜡烛与 A相距15cm2=30cm。故答案为:(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可逆;(3)8;较暗;不可能;30。(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

46、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2)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据此回答;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上的烛焰不会烧伤其它物体;利用公式 s=vt可求出蜡烛 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 B应放置的位置。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21. 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 A的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利用了玻璃板的透光性;(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将棋子 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相同的棋子 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 A的像的位置时,直到从玻璃板前任一位置看上去都棋子 B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3)由图可知,A即为棋子 A在平面镜中的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只要能到达平面镜,就能在平面镜中成像,而与平面镜大小差不多大的挡板是放在平面镜的正后方,不影响进入人眼的光线射,由此可见,当挡板位置位于 1位置时,人眼不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